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飞旋 《农技服务》2011,28(12):1707+1713-1707,1713
2011年黔东南地区天气气候异常,为了对开展天气气候预测预警及制定气象灾害影响的适应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今后研究黔东南地区天气气候灾害发生机理提供基本的统计资料,分析了2011年秋季天气的温度、降水量、日照和秋季主要气候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雷坤  张素华  张钟鸣  杨波 《农技服务》2011,28(12):1712-1713
利用镇远县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了镇远县2011年春季天气气候的影响,统计了出现气象灾害的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结果表明:2011年镇远县极端气象灾害多,影响范围广,主要出现了低温阴雨、寒潮、日照等,并对农业、交通等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黑龙江省2011年气温、降水、气象灾情资料及相关部门的灾情资料,分析了2011年黑龙江省主要气候特点,统计并总结了2011年黑龙江省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主要气象灾害,包括:后冬异常低温、夏秋连旱、盛夏暴雨洪涝、风雹和早霜,并讨论了主要灾害对农业、林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同市8个观测站198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2013年的气候特征及影响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全市平均年降水偏多,气温略偏高,日照略偏少;无霜期偏短,大风沙尘天气偏少;四季气温均偏高;冬、春季降水偏少,夏、秋季偏多;2013年极端气候事件涉及7类气象记录,累计38站次突破历史极值,气象灾害较多,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霜冻等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对全市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和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2013年农业气象条件总体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对2013年农业生产丰收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91-8292
以2010年为例,采用气候学的原理与方法,介绍了濮阳市出现的主要气象灾害,并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濮阳市全市气温正常,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冬季低温冻害和大雾天气、春季晚霜冻、初夏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盛夏暴雨洪涝灾害和低温阴雨天气、秋季干旱;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偏轻,气候条件总体上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6.
利用商丘市所辖7个国家气象站降水、气温、日照等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和天气分析方法,分析了商丘市2016年基本气候特征、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气候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5.4 ℃,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1 ℃,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均偏高;年降水量711.8 mm,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4%,其中冬季、春季、夏季偏少,秋季偏多;年日照时数1 890.2 h,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166.7 h,其中冬季、春季、秋季偏少,夏季偏多.年内出现了低温、干旱、暴雪、高温热害等天气气候事件.总体来说,气象灾害为偏轻年份,是个好年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六枝、盘县、水城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173个加密区域自动站的平均气温、雨量、日照观测数据,分析2015年秋季至2016年夏季六盘水局部地区农作物在各时段出现的气象灾害天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秋季至2016年夏季六盘水市出现秋季绵雨、倒春寒,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冰雹、盛夏少雨寡照等气象灾害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秋季绵雨天气影响秋粮收晒、秋播推迟;倒春寒天气对正处于开花期的油菜影响较大;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天气诱发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冰雹灾害天气造成农业生产损失较重;盛夏少雨寡照对玉米灌浆、水稻拔节孕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岑巩县1971~2000年气候观测资料,根据烤烟生产时期的生物学习性,对岑巩县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并分析出烤烟生长期常见的气象灾害,提出其防御措施,为岑巩的烤烟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5年1—12月高密市的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分析了高密市2015年的天气气候特点、主要气象灾害及天气气候对农业、空气质量及交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岑巩县山油茶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琪兰  刘诗韬  雷坤 《农技服务》2012,29(5):590-591
为发展岑巩县油茶产业提供参考,利用岑巩县1970~201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岑巩县油茶生长期的光、温、水等气候资源得出,岑巩县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等气候条件较适宜油茶生长发育,并针对其不利气候生长因子,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1年云南烟区烤烟生长季(2月至9月)的相关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2011年云南省气候资源特征及其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云南烟叶单产和品质虽然优于2010年,但昭通、曲靖和文山等主产烟区受持续夏旱及成熟末期遭遇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与历年同期相比,2011年云南烤烟气候为中等稍偏差。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宿松县冬季出现持续暖冬天气,冬季天气多变,整体气温偏高,温度变幅大,季内冷空气活动频繁,雾、霾天气频发。通过对2016年冬季宿松县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数据进行整理并与常年气象资料的对比分析,总结出2016年本地区冬季气候特点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黑龙江省2023年气候趋势预测结果,结合土壤旱涝预测模型,对2023年农业气象年景、作物生长季天气气候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初步预测,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统筹布局全省农业生产、农民合理安排农事生产活动提供科学参考。分析认为,2023年年景属平丰年(与近5年比较),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为春季东部内涝、春播期西南部阶段性干旱、夏季阶段性低温、夏季局地暴雨和内涝、秋季局地早霜冻等灾害。  相似文献   

14.
选取邵阳市1971—2020年气候观测资料,分析邵阳市10个地区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并根据筛选条件进行相应的资料处理,对相应连阴雨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选取的2020年邵阳市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典型个例分析。结果表明:邵阳市秋季连阴雨次数分布呈现出西中北部地区偏多、东部偏少的特点,出现时间以10月份出现次数最多,11月份次之,而9月份最少的整体规律。通过分析总结出邵阳市连阴雨天气过程的特点和预报着眼点,有助于提高预报员对邵阳市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的预测预报水平,提升为农气象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素华  闵新平  顾欣 《农技服务》2011,28(4):550-551,553
利用黔东南16个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了黔东南州2010年天气气候的影响,统计出现气象灾害的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结果表明:2010年黔东南的极端气象灾害多,影响范围广,主要出现了干旱、暴雨、低温阴雨、高温、大雾等,并对农业、交通等有关部门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福建省晋江市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其气候变化及农业灾害性天气的特征和规律,并使用2011-2016年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晋江市的气温和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气候变暖的最大贡献为冬季;21世纪以来降水量偏多的时段主要出现在夏季、秋季;1991年以来,春季低温阴雨、秋季寒露风天气发生概率明显减小,强度减弱,而暴雨和大暴雨天气发生次数、强度明显增加,降水相对集中,严重旱灾发生概率呈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陶飞旋  吴通文  顾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23):11775-11776
受气候变化影响,黔东南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继2009~2010年出现罕见的夏秋冬连旱后,2011年夏季又出现特重级气象干旱。通过对2011年8月、7~8月、1~8月降雨量与历年同期降雨量比较分析,发现均连续表现出降雨量出现最少值,加之持续高温天气,黔东南地区出现特重级气象干旱灾害,为干旱预报、预警和制定减缓干旱影响的适应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2011年利津县的天气气候进行了综合评价,归纳了天气气候对各行业的综合影响,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人们如何利用天气气候趋利避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气象局1949—2007年台风年鉴、我国大陆和海上相关气象测站资料,以及密集性和连续性程度较高的民用机场气象资料,通过气候统计方法和重点个例分析,从气候学和天气学2个方面对我国秋季台风及其与相邻气团相互作用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到季节进程影响,我国的秋季台风中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发生频次较多,但登陆频次较少,且台风越强,其登陆概率越低,在近海发生转向的可能性也越大;除了登陆频次的变化,秋季台风登陆点的位置也随时间有明显的变化,其登陆纬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南移,而未登陆台风的转向点随时间变化也逐渐南移。不同强度的台风在靠近我国东南沿海时对大陆气团的影响有显著不同,大陆气团、海上气团与台风自身环流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到台风的移动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1—2010年辉县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的雷暴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气候倾向率法、图表等方法进行整理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辉县市雷暴日数整体呈增多的趋势,分析雷暴日数月际变化特征,得出夏季和春季雷暴日数分别以1.232、0.832 d/10年的速率增加,秋季雷暴日数以0.932 d/10年的速率减少。总结了近年来雷暴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加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