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猪疫病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贵州省扶贫项目的深入,贵州贫困山区生猪养殖逐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走访调查贵州喀斯特山区生猪规模养殖场的基础上,笔者从生猪疫病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加强疫病防控、逐步净化病原、完善基础设施、保障运行资金"的方案,以期对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生猪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韦其荣 《当代畜牧》2013,(23):71-72
为改变喀斯特山区生猪养殖落后的实际,推广优质的生猪品种养殖,达到示范带动和增加养殖收入的目的,对喀斯特山区发展优质商品猪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喀斯特山区优质商品猪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桑树在贵州环境治理中的生态价值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是重要的的生态树种,同时也是可同时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树种之一,在石漠化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桑树是既能脱贫致富,又能实现生态治理的理想树种。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发展桑树生态产业,不仅对于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延展蚕桑产业链,培育循环经济模式,以此带动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和发掘桑树的生态功能,正确把握桑树生态产业和传统蚕丝业的关系,因地制宜建立桑树生态产业模式以及相应的蚕丝业生产与经营模式,开展适应生态产业的桑树科学研究,对推动桑树生态产业及蚕丝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为例,从场地选择、圈舍建设、各生长阶段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方面介绍了贵州山区灰鹅的养殖技术,为推广灰鹅在贵州山区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贵州白山羊种质特性,并根据其种质特性,结合主产区自然生态和气候变化特点,探讨提出了符合贵州白山羊品种的饲养管理技术,对山区合理开发利用贵州白山羊品种资源,发展优质、高效肉羊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山区在政府高度重视下通过银政结合及项目扶持、采取适合的饲养模式、制定切合实际的技术路线及工作措施、加强饲料体系建设、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推进了安龙县优质肉牛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贵州地处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地带,是长江、珠江中下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区,也是世界上喀斯特山区中面积最大、发育最成熟、生态环境最复杂的地区之一[1]。贵州饲草饲料资源非常丰富,且“雨热同期”,具有发展山地生态草牧业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草地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特别是从1978年实施农业部南方草地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始,对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用进行攻关与示范,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技术成果,探索出威宁“灼圃模式”、黔南“独山模式”、黔西南“晴隆模式”等不同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储备,对贵州省喀斯特山区“农业增效,贫困人口增收、生态环境遏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HACCP模式在奶牛无公害饲养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奶牛饲养管理流程各环节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其关键控制点(CCP),构建了奶牛饲养管理HACCP模式。结果表明,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奶牛养殖小区现有生产条件下,只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关键控制点加以控制,则可生产出无公害牛奶。  相似文献   

9.
贵州黑山羊属贵州省地方优良肉用羊品种,其被毛黑色、肉质口感好、饲养环境无污染,市场潜力大,现已形成地方产业优势,在山区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畜牧业增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养殖逐步规模化和标准化,对该品种的疫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是这一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我们对科技项目的实施和多年来的实践,已总结出1套适合山区的黑山羊疫病综合预防技术,现介绍如下,供养殖场(户)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幼畜的培育是获得健康、高产畜群的基础。幼畜培育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年时的体型结构和生产性能。本文介绍了初乳对幼畜的重要作用和失乳幼畜的养育方法。  相似文献   

11.
依据贵州省松桃县的气候特点和牧草种植需要,用黔育1号菊苣与北林202紫花苜蓿、黔草4号鸭茅分别进行间作试验,从产量、营养品质、生产效益等方面对间作复合群体与3种牧草单播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黔育1号菊苣与不同牧草间作种植模式的增产效益。结果表明,在贵州松桃地区,黔育1号菊苣+北林202紫花苜蓿间作,年均鲜草产量可达87.27 t/hm2,比紫花苜蓿单播产量增加36.17%,生产效益提高20.77%,粗蛋白含量达26.83%。该研究结果可为松桃县种草养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按贫困片区扶贫开发和中国扶贫产业的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黔 《草业科学》2009,26(10):12-23
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存在地区性贫困,本文尝试把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划分为岩溶山区、黄土高原、蒙新草原、高寒草甸、秦巴山区、横断山脉、中部山区和中部平原等8个贫困片区,通过对岩溶山区、黄土高原和中部山区扶贫开发的案例分析,提出科学试验、扶贫试点和连片开发三阶段扶贫开发模式,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研究还表明中国小康建设阶段扶贫产业具有从贫困农村入手实现中国农村的科学发展、按照贫困片区实施扶贫开发、与生态修复结合、以口粮田建设和草地畜牧业为基础、立足农户家庭经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域集群经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岩溶山区种草养畜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岩溶山区实施种草养畜,是综合治理石漠化和开发扶贫的有效途经之一.各地的干部群众已探索了多年,其效果不一,也存在一些争议.从成功经验看,岩溶地区种草养畜具有两重性、长期性、多样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应遵循生态优先,草畜平衡;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整体推进,滚动发展和提高素质、科技入户的原则,科学分析种草养畜的特点和难点,搞清楚怎么看和怎么做,或许是有用的.在实地考察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北,四川等地种草养羊生产情况后,还根据肉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对羊舍选址和建造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贵州岩溶地区的草地生态环境与草地畜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5年贵州省土地利用与石漠化遥感调查数据,借助GIS分析空间功能,提取出全省岩溶区草地面积24 686.74 km2,占草地总面积的67.57%。其中39.77%的草地发生了石漠化(轻度及以上)。近20年,通过引进国外优质牧草、畜种及先进技术,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区域性的实验、试点及推广,在畜种改良、优质牧草培育及搭配栽植、围栏改良、间作(轮作)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探索并发展成熟多个适合的草地畜牧运作模式,如“研-学-产”、“国外合作”等。总体上,贵州岩溶区草地资源丰富,草地畜牧业发展前景好,但传统粗放经营方式占主导地位,草畜不配套,科技支撑薄弱,应对灾害,尤其重大气候灾害能力低,脆弱性突出,草地退化严重,趋势严峻。诸多科技需求,如优质牧草培育及栽植配比方式、本地良种培育、草地畜牧业的产业化技术及科技支撑体系、草地生态系统初步修复后的管理维护等迫切需要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石漠化地区不同豆科牧草品种与经济幼林共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对不同牧草品种与石漠化典型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共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豆科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墨西哥柏Cupressus lusianica、苦刺Acacia mearnsii,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与川滇桤木Alnus ferdinandi-coburgii在前3年共生性良好,紫花苜蓿不适于重度放牧,只能刈割饲喂.大百脉根Lotus uliginosus与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在第1年可以共生,以后双方形成竞争,牧草的生长影响了花椒树的生长,共生性差.任豆Zenia insignis、黑荆Acacia mearnsii、海法白三叶T.pratense cv.haifa生性良好,是石漠化典型地区林草配置的优化组合.林草结合最大的优点是在经济林木成材前就可在植树地间获取经济效益,植树地的产出至少提前了3年.  相似文献   

16.
在湘南红壤丘陵区以南非马唐(Digitaria smutsii)、索兰德狗尾草(Sorander bristlegrass)、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分别与罗顿豆(Lotononis bainesii)进行混播试验,以探明其最佳混播组合及其混播比率与混播方式。结果表明:本试验中,隔1行罗顿豆种2行南非马唐处理和隔2行罗顿豆种1行南非马唐处理是产草总量潜力较高的栽种模式,散栽50%罗顿豆和撒播50%索兰德狗尾草处理是粗蛋白产量潜力最高的栽种模式;罗顿豆与3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混播,相同处理下不同禾本科牧草总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差异明显,当罗顿豆和禾本科牧草用量各为正常用量的50%时,同一禾本科牧草条播与撒播处理对产草总量无显著影响;与禾本科牧草单播相比,次年相应混播处理均能提高牧草总产量和粗蛋白产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部开发的号角,退耕还林,绿化环境也在内部实施,牧草种植利用技术,不断推广普及,本文介绍了牧草饲喂奶山羊的产奶试验情况,揭示了牧草的营养价值与奶山羊增奶的自然生态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宜三江源区种植的牧草品种、开发牧草种植技术,在青海省兴海县、同德县、玉树县、玛沁县开展了燕麦和箭菩豌豆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同德县混播牧草燕麦和箭菩豌豆产量最高,达4799.76kg/667m^2。结果提示,在三江源区种植牧草产量较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随着动物性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粮改饲”政策的实施,推进农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草食畜牧业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江淮地区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发展基地,可充分利用其冬闲田的生产潜力,推行粮草兼顾型种植模式,探索出适合当地冬季种植的牧草生产模式。江淮地区冬闲田种草现多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等单播为主,多花黑麦草+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燕麦(Avena sativa)+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金花菜(Medicago hispida)等冬闲田豆禾混播生产模式可以克服禾本科单播施肥较多、土地翻耕难、豆科单播产量较低和营养不全面等方面问题,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生产力,增强土地持久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江淮地区草食畜牧业发展,促进南方农业生态转型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江淮地区饲草种植的发展前景和现状,阐述了在江淮地区施行豆禾牧草混播生产模式的优势,并探讨了优质豆禾牧草混播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以期为江淮地区及类似地区的冬闲田牧草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水浇地青贮玉米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贮玉米是饲养牲畜的优质饲料,能够为畜牧业养殖提供饲料保障。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3个具备水浇地条件的饲草料基地上种植青贮玉米品种——“长城9904”,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选择高、中、低肥力水平的地块进行“3414”肥料肥效试验,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该试验初步制定了锡林浩特市水浇地青贮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旨在为该市青贮玉米种植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