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僔教授     
徐,男,教授,1941年9月出生,陕西省汉中市人。1965年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曾任塔军木农垦大学基础课部主任,现任科研处处长,《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幅佳编。三十多年来,奋力拼搏,辛勤耕耘,严谨治学,为农垦教育事业和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先进事迹在《新疆军垦报》(现为《兵团日报》)、《西北高等农林教育》上曾专题报道。被评为兵团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发屯垦戍边奖章,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徐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农业物理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出基础物理…  相似文献   

2.
陈学庚院士,中共党员,1947年4月出生于江苏泰兴,20世纪60年代从新疆建设兵团奎屯农机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兵团七师一三〇团机械厂。现任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所所长、研究员。他长期从事农业机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大学学报》2005,17(4):F0003-F0003
2005年11月6-7日由兵团科技局主办的首届兵团重点实验室工作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兵团科技局、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和兵团农垦科学院主管实验室工作的领导、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对新疆兵团农场发展自营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职工自营经济,是80年代初新疆兵团在农垦经济基础体制改革中的成功创造.近几年,兵团农场自营经济发展较快,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资金不足,社会化服务不健全等问题.本文拟从兵团发展自营经济所取得的成绩,面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自营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王欣(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农垦,这辈子没离开你,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1974年,我下乡到大兴安岭农垦宜里农场,从农工成长为集团公司干部,至退休,42年未离开农垦。期间有4次去地方工作的机会,包括我喜欢的内蒙古日报社,我都放弃了。我钟情农垦,是因为老一代的农垦人改变了  相似文献   

6.
邱宏伟(黑龙江农垦江川农场):捻指算来,我这个到了知天命之年的人与《中国农垦》结缘整整20年了。期间,他就像良师益友,时时鞭策我笔耕不辍。当我写作遇到难题时,他会给我正确答案;当我偶有佳作时,又是他给了我极高荣誉。从《中国农垦》身上,我吸吮了营养,收获了乐趣,了解到农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他是农垦子弟,从小接受北大荒人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文化熏陶.1990年,他从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毕业后,回到农垦这片充满光荣与梦想的黑土地.从乌苏里江畔到松嫩平原,从科研所到农场、管理局(分公司),他32年如一日,将智慧与汗水倾注于粮食生产和企业管理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8.
安徽农垦在60多年进程中,经历了体制转轨、机制创新的变革时代,经受了起伏跌宕、波澜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成就,初步实现了从单一传统农业到主业突出、多业经营,从农垦内部简单再生产到农垦外部开拓发展的新跨越,走出了一条富有安徽农垦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汗水洒沃土     
吴发祥是安徽省祠山岗茶场土地科科长,1986年毕业于芜湖农校,同年由省农垦厅分配到祠山岗茶场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他和土地结下了近20年的不解之缘,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这片养育他成长的农垦沃土。  相似文献   

10.
刘海涛 《中国农垦》2011,(11):76-77
在南方农垦遭受特大台风和决策失误、职工生活难以为继、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高天临危受命,从北京空降到南方农垦局主政。他通过调查研究之后,作出了农垦的事业必须与国家的利益相统一、农垦的问题必须通过自身的发展来解决的正确抉择。仅用几年时间,就扭转了巨额亏损局面,并进入了全面战略扩张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新疆农垦科学院组织专家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在农八师一四三团紫泥泉种羊场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1个团场培育的超细毛羊进行了普查。专家们认为,刘守仁院士培育的兵团超细毛羊的发展状况良好,羊毛细度普遍达到66支至70支,整体水平国内领先。目前,兵团已建起了以一四三团种羊场、  相似文献   

12.
<正>在陕西农垦,贾克强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是地地道道的农垦二代,在2013年1月调任华阴农场前,已经在两个农场当了15年场长。到任华阴农场后,他因地制宜、因企施策、调整结构、创新经营,仅用了4年时间,就将农场的销售收入从4000万元提升到4亿元,利润由120万元提高到600多万元,职工收入每年以15%的幅度递增,农场成为陕西农垦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他也多次被评为陕西农垦系  相似文献   

13.
廖彤 《中国农垦》2019,(2):58-59
2018年,是内蒙古兴安盟农垦深化改革谋发展的关键之年,更是兴安农垦完成集团化改革后迎来的第一个丰收年。体制改革助力兴垦富民兴安农垦曾经徘徊在改革的十字路口。直到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下发,兴安农垦人审时度势,牢牢抓住这次机遇,经过系统的调研,开启了改革之旅。  相似文献   

14.
正孙元国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垦甘河农场一连职工,今年55岁,从事农业机械制造和研发已经31年了。31年来,他共完成技术创新、研发项目7项,其中获国家专利4项,正在申报国家专利的有3项。孙元国已成为乡亲们眼里的能人,被大家称为"农垦发明家"。  相似文献   

15.
专家简介     
武瑞,男,汉旅,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67年11月7日出生于内蒙古达茂旗。1992年7月从内蒙古农牧学院兽医系本科毕业分配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牧医系任教;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在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攻读临床兽医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攻读临床兽医学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在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2004年获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优秀教师,2005年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劳动模范,2006年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现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6.
赵波 《中国农垦》2023,(5):12-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于内蒙古兴安农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兴安农垦”)而言,高质量发展正是解决自身问题的“金钥匙”、总抓手、先手棋。为铸就发展新格局、谱写发展新篇章,兴安农垦集团明确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提升”的发展目标,坚持思想建垦、组织稳垦、产业立垦、作风强垦,逐步将兴安农垦建设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7.
从琼北平原到五指山区,从母端岭下到天涯海角,从万泉河畔到南海之滨,处处都是郁郁葱葱而又整齐有致的三叶树林带。这就是经过38年艰苦开拓所创造的人间奇迹—海南天然橡胶林。 到1988年底止,海南农垦拥有363万亩胶园,年产干胶13.5万吨,38年累  相似文献   

18.
海福 《中国农垦》2023,(3):55-56
<正>2月的呼伦贝尔大地银装素裹,寒气逼人。2月2日-5日,内蒙古兴安农垦考察团一行40人,赴呼伦贝尔农垦开展专题学习考察,寻求和拓展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这次学习考察也是兴安农垦按照“思想建垦、组织稳垦、产业立垦、作风强垦”原则,组织开展为期一年以“为了谁、为什么、怎样为”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调研、大实践”活动的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4月28日,内蒙古兴安盟农垦的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正式运行,平台通过高精度卫星遥感巡田技术,实现了农机作业信息的动态监测可视化和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成,是兴安盟农垦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高效农业转变的标志性事件。而说起近年来兴安盟农垦的高效农业发展,更是亮点纷呈。  相似文献   

20.
正何金柱,宁夏农垦玉泉营葡萄苗木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自1997年大学毕业进入宁夏农垦工作以来,摸爬滚打20年,从基层一名普通农垦员工成长为宁夏葡萄育苗和栽培技术研究领域带头人,生动演绎了"从一棵苗到一杯酒"的故事。不断进取的钻研者1997年,大学毕业的何金柱怀揣着干一番事业的梦想,来到宁夏农垦玉泉营农场。经过近20年的历练,他从一个初出校门、面带稚气的大学生,变成了一名皮肤黝黑、眼神深邃的农垦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