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玉米小斑病菌对碳氮源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玉米小斑病菌对6种碳源、5种氮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麦芽糖、葡萄糖、淀粉、乳糖、甘露醇、蔗糖均可被玉米小斑病菌利用;其中淀粉、麦芽糖作为碳源时,菌落平均直径最大,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菌落平均直径最小,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以硫酸铵、硝酸钾、蛋白胨、氯化铵、尿素作为氮源时,氯化铵、蛋白胨最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尿素最不利于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长速率法,通过不同碳源和氮源处理条件对紫菀(Aster tataricus L.f.)根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菀根腐病菌对不同碳源的吸收效果依次为蔗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乳糖淀粉,即非还原糖还原糖,单糖二糖多糖,最适于菌丝生长的碳源为蔗糖;对不同氮源的吸收效果依次为硝酸钾硝酸铵谷氨酸天门冬酰胺硝酸钠丙氨酸尿素氯化铵硫酸铵,即硝态氮和氨基酸尿素铵态氮,最适宜菌丝生长的氮源为硝酸钾。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6种碳源和6种氮源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碳源和氮源对该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均有显著影响。病菌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乳糖次之;菌丝干重以果糖培养基上最大,乳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淀粉次之,无碳对照最低;产孢量以在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最高,乳糖次之,无碳对照最低。病菌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菌丝干重最大,硝酸铵次之,脲最慢;产孢量以在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最高,硝酸铵、硫酸铵上次之,脲最低。脲和氯化铵对病菌生长和孢子形成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本论文主要针对刺五加黑斑病菌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处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掌握了对刺五加黑斑病菌最适合生长的碳源为对照强于甘露醇,强于果糖,强于完全葡萄糖,强于蔗糖,强于麦芽糖,强于乳糖,强于淀粉(完全淀粉),强于糊精。其中对照最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糊精最不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而其它种碳源较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对刺五加黑斑病菌最适合生长的氮源为完全蛋白胨强于对照,强于谷氨酸,强于天门冬酰胺,强于丙氨酸,强于硝酸钾,强于硝酸钠,强于硫酸铵,强于氨水,强于氯化铵。其中,完全蛋白胨最适合病原菌菌丝生长;氯化铵生长缓慢,最不利于刺五加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发育;其它各氮源较适宜病原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郑肖兰  郑服丛  吴伟怀  李锐  陈瑜  贺春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11-5715,5793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查理固体培养基和孢子悬浮液培养,通过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测定试验,研究10种碳源和9种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丝生长试验表明,乳糖、D-果糖、葡萄糖、甘油、D-木糖5种碳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生长量均≥7.87mm/d,L-山梨糖碳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硝酸钠、甘氨酸、L-赖氨酸、L-组氨酸4种氮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其生长量≥8.00mm/d,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L-半胱氨酸氮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孢子萌发试验说明,橡胶炭疽菌能较好地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孢子萌发率最低的是在甘油碳源溶液中。[结论]对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最有利的碳源是葡萄糖,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较好的氮源有硝酸钠和L-组氨酸。  相似文献   

6.
以绿达177水稻品种叶斑病病菌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碳、氮源对该病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绿达177水稻品种叶斑病病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为乳糖、果糖、麦芽糖,氮源为CON2H4、Ca(NO3)2、NH4NO3、KNO3、NH4CL;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乳糖、果糖、蔗糖,氮源为NH4NO3、Ca(NO3)2。  相似文献   

7.
菜心炭疽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碳源、氮源和培养基种类对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 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 Sacc.)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均为8-35℃,最适温度均为25℃;在10-35℃范围内,病菌的分生孢子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25℃;分子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3℃,10min或55℃,5min。病菌在pH3.0-10.0均能生长及产孢。最适pH值均为6.0,光照对菌丝的生长速率影响不大,但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干物质的积累和孢子量的增加。在被测试的9种碳源中,菌丝生长速率以甘露醇、麦芽糖和葡萄糖为最快;菌丝干重以葡萄糖为最高;产孢量以麦芽糖为最多。在被测试的9种氮源中,菌丝生长以甘氨酸为最好;菌丝干重以硝酸钾为最好,产孢量以尿素为最好。在被测试的11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以PDA和菜汁榨汁PDA培养基为最好;产孢量以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为最多。  相似文献   

8.
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 Whetz)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宜pH值为5~6.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和麦芽糖最佳,其次为葡萄糖和果糖;氮源以蛋白胨最佳,其次为牛肉膏、酵母汁、丙氨酸,硝铵;不同的培养基以PDA培养基培养的菌丝生长最快,菌落浓密.病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5℃,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9.
玉米圆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忠  许寒晶  杨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33-16635
[目的]研究玉米圆斑病(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玉米圆斑病病菌菌种为供试材料,试验不同碳源、氮源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和pH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山梨醇、木糖,氮源为硝酸钾;最适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6℃;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氮源为L-亮氨酸、L-丙氨酸和甘氨酸;最适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5℃;适宜玉米圆斑病菌孢子萌发的pH为7。[结论]该研究为防治玉米圆斑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马蔺叶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落及孢子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马蔺叶斑病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病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为乳糖、果糖和麦芽糖,菌丝长度分别为50.9 mm、47.6 mm 和34.93 mm,氮源为 CON2 H4、Ca(NO3)2、NH 4 NO3、KNO3和NH4 CL,菌丝长度相差不大;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乳糖、果糖、蔗糖,孢子萌发率在21.61%~25.4%,氮源为 NH4 NO3和 Ca(NO3)2,孢子萌发率分别为27.55%和22.59%。  相似文献   

11.
以葡萄糖、蔗糖、乳糖和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分别培养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和St Ste12基因RNAi阳性转化子,研究碳源对St Ste12基因调控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发育的影响,为阐明St Ste12基因的功能和病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St Ste12基因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发育均有重要的调控作用,St Ste12基因的表达量下降后,菌丝的生长势变弱,颜色变浅,生长速度显著下降,产孢量显著降低。4种供试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对St Ste12基因调控菌丝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最大,蔗糖最小;乳糖对St Ste12基因调控分生孢子发育没有显著影响,而其他3种碳源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中培养基成分和补料对菌丝形态的影响,以及在这些条件下菌丝形态、菌体代谢以及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碳氮源种类和碳氮比与菌体生长密切相关,对除虫链霉菌前期的菌丝形态影响较大。只有当除虫链霉菌为密实的球状时,才能获得较高的阿维菌素产量;进一步通过调控使发酵中后期菌丝形态保持一定的菌球尺寸(球核面积、核区周长和菌丝球面积)对维持阿维菌素合成有利。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蛹虫草发酵过程中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种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等因素对蛹虫草发酵的影响,最后通过蛹虫草的菌丝收率,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种龄为4d,培养温度为27℃,培养时间为55h,接种量为7.5%(v/v),在该条件下所得蛹虫草菌丝收率最高,以此确定蛹虫草发酵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毒死蜱、三环唑等农药和尿素、氯化钾、过磷酸钙、磷酸一铵等肥料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基本确定了这些农药与肥料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PSA培养基中含有超过5.0 mg/kg的氯氰菊酯、5.0 mg/kg的毒死蜱、5.0 mg/kg的20%三环唑或2.0 mg/kg的75%三环唑均会抑制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建议在大球盖菇绿色生产上要检测栽培材料农药残留及采用降低农残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冬虫夏草头孢菌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冬虫夏草头孢菌(Cephalosporium dongchongxiacae)菌株A10的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我们掌握了其菌丝生长规律,其生长于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特点;其发酵生长适宜温度为26-28℃,适宜PH值5-7之间接种量以5%(V/V)为佳;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对发酵通气量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16.
松木屑经自然堆积6个月后制成培养料,黑木耳菌丝可以生长,长速为4.79 mm.d-1,pH为6.22,测得其中菌丝胞外酶活性与杂木屑中的趋于一致。结果表明,松木屑可以替代部分杂木屑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汞和砷等重金属在麒麟菇菌丝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麒麟菇菌丝对Hg、A s等重金属均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当培养基中重金属的浓度在0.5~5.0 m g.kg-1下,菌丝体中Hg的含量可比培养基高2.24~11.68倍,A s的含量可比培养基高4.06~9.92倍。Hg对麒麟菇菌丝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培养基中Hg的含量仅0.5 m g.kg-1就可抑制菌丝生长36.03%;培养基中A s的含量在本试验浓度(0.5~5.0 m g.kg-1)下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大球盖菇的形态特征及其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 .结果表明 ,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为 :C源为蔗糖 ,N源为酵母浸膏 ,生长温度为 2 5℃左右 ,培养基料、水质量比为 1∶ 2 .0 ,p H值为 5 .5 -6.5 .  相似文献   

19.
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最佳发酵条件,以分离自枇杷主干韧皮部的内生木霉P3.9菌株为供试菌株,以菌丝生长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组合液体发酵培养液,碳源、氮源、pH及其接种量。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液为马铃薯浸汁,碳源为D-果糖,氮源为磷酸二氢铵,pH 7.0,接种量为1.5%;正交试验表明其菌丝生长的最佳组合培养条件为马铃薯浸汁,在其中添加2%D-果糖、0.05%磷酸二氢铵、pH 6.0、接种量为1.5%。按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培养,最高菌丝干重可达5.1 mg/m L。  相似文献   

20.
环境条件对桃褐腐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影响桃褐腐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营养条件等对桃褐腐病菌的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桃褐腐病菌营养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最适pH值范围为6~7;光暗交替有利于该菌生长;供试的7种培养基中,PDA+KNO3对生长最有利。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8,最适营养液为1%蛋白胨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