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目的]分析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分积累机制,为菠萝蜜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不同基因型的菠萝蜜种质(12E、148-4、12As、12Cs)为材料,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菠萝蜜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果糖、葡萄糖及蔗糖含量。[结果]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增加,其中蔗糖占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比例为43.47%~76.81%;果糖含量与葡萄糖含量之间以及蔗糖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未成熟果实中,果肉果糖含量与葡萄糖含量的比值较低,最高仅为0.6899,当果实完全成熟后,比值接近1.0000。[结论]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逐渐积累,可溶性糖以蔗糖为主,成熟果实中的果糖与葡糖糖含量相近。  相似文献   

2.
以玫瑰香(Vitisvinifera L.CV.Muscat Hamburg)葡萄为试材,研究果实纵横径,始熟期前后pH值、可溶性糖、总酸和脱落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玫瑰香葡萄果实纵横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第一个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第二个快速生长期三个时期,果实内可溶性糖主要为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含量很少。可溶性糖含量在始熟期开始快速上升,三种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始熟期前平均日增量分别为0.29,0.23,0.01mg/g,始熟期后三者平均日增量分别为1.35,1.67,0.12mg/g。始熟期前果实内葡萄糖:果糖为12:1,始熟期后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开始快速升高,果糖升高速率高于葡萄糖,到花后77d,二者差距逐渐缩至葡萄糖:果糖为1:1。pH值在始熟期开始快速升高,总酸含量和pH值呈吻合相反变化趋势。脱落酸含量伴随始熟的发生而迅速增加,果实成熟阶段有一个高峰,完熟前下降。总之,随着花后56d葡萄果实成熟的启动,可溶性糖含量(主要葡萄糖和果糖)、pH值和ABA水平开始快速上升。葡萄果实成熟的启动依赖于ABA峰出现,而果实完熟过程不依赖于ABA的积累。葡萄果实始熟期前后可溶性糖含量、pH值和ABA水平之间平行关系调控的生理机制,即ABA持续积累的生理机制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骏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的规律.[方法]以3年生骏枣为试材,测定果实的动态生长指标以及果实中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的含量.[结果]骏枣果实生长曲线呈不明显的双“S”型.骏枣果实早期以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果实膨大期迅速积累蔗糖,到果实成熟时主要积累蔗糖.[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骏枣果实糖积累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蟠桃果实生长期糖酸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果糖型蟠桃品种五月鲜扁干为材料,测定分析果实在生长期间的糖、酸含量变化规律。生长期间五月鲜扁干果实中存在的糖主要是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糖醇,成熟果实中糖主要以蔗糖的形式积累。五月鲜扁干在整个生长期间果糖含量都低于葡萄糖,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其他葡萄糖、果糖含量基本相等的种质材料大致相同,但其果糖含量的变化与这类种质材料有较大的差别。五月鲜扁干果实中存在的酸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和莽草酸,未成熟果实中苹果酸、奎宁酸含量都很高,成熟时以苹果酸含量为最高。五月鲜扁干中含有柠檬酸,但在整个生长期间柠檬酸含量都不高,且成熟前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5.
烟叶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烟叶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特性与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关系,以烤烟品种秦烟96为材料,测定烟叶发育过程中葡萄糖、果糖、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分析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烟叶移栽后65~115 d的发育过程中,葡萄糖、果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烟叶成熟(移栽后95 d)时,各可溶性糖(蔗糖除外)含量达到峰值;蔗糖含量呈双峰波动变化,烟叶成熟时蔗糖含量最低;烟叶打顶至适熟阶段,SPS和AI酶活性对烟叶中可溶性糖的积累贡献最大,当烟叶由适熟至过熟时,AI主要参与烟叶的糖代谢调控,而SS和SPS则对蔗糖的积累起重要作用; Nt INV基因在烟叶打顶至适熟阶段对烟叶糖代谢调控作用较大,而Nt SS和Nt SPS基因则在烟叶适熟至过熟阶段对烟叶糖代谢起主要的调控作用;糖代谢相关基因通过分子层面调控相关酶活性进而调控烟叶的糖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鲜食枣品种的营养品质形成规律,以碘量滴定法,酸碱中和滴定法以及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了冬枣、临猗梨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以及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显示:在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前期变化不明显,近成熟迅速积累至最高;可溶性糖组分在果实发育前期为果糖>葡萄糖>蔗糖,成熟时为蔗糖>果糖>葡萄糖。可滴定酸含量前期较高,随果实生长呈下降的趋势,果实成熟时略有升高。维生素C含量变化总体上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着生在不同颜色木质部枝条上红肉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的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木质部枝条红肉脐橙果皮的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单"S"型曲线,果皮蔗糖含量变化均呈一单峰曲线.但红色枝条木质部果皮的蔗糖含量最大值较白色枝条的推迟半个月出现,且明显高于白色枝条,果实成熟时果皮各糖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不同颜色枝条果实果肉糖含量的变化存在着明显差异,果实成熟时着生在白色木质部枝条上果实果肉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含量均显著低于着生在红色枝条上的果实.由此表明,从果实糖的方面看来,着生在红色木质部枝务上的果实具有更加优良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不同柿种质资源成熟果实糖组分及构成比例,为柿资源的合理保存、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1份柿种质资源成熟果实及1份CO2脱涩处理的硬实期平核无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肉中果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并采用离散特征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柿果实糖组分含量的多样性。【结果】41份柿种质资源均包含4种糖组分,其中山梨醇和蔗糖含量较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且各糖组分占总糖比例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总糖含量与4种糖组分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山梨醇与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甜度值与总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将41份柿种质在遗传距离为15处划分为Ⅰ、Ⅱ、Ⅲ 3个类群,在遗传距离为5处将第Ⅰ类群划分为Ⅰ-a和Ⅰ-b亚类,其中Ⅰ-b亚类为果糖积累型,其余类群柿种质均为己糖积累型。基于糖组分及含量的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了总糖含量较高的种质有休宁扁塌柿、暑黄柿和甜宝盖,甜度值较高种质有休宁扁塌柿和蛭干八月黄,并发现CO2脱涩处理的平核无果实中果糖、葡萄糖、总糖和甜度值均明显高于自然软熟的果实。【结论】柿种质资源糖含量及构成比例多样性丰富,筛选出的特异资源为以风味多样化为目标的新品种杂交育种提供了亲本。  相似文献   

9.
研究德庆贡柑常温贮藏条件下果实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可溶性糖类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等变化及其与风味品质变化的关系,探求贡柑果实风味品质变化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贡柑果实在贮藏后6~12 d先后出现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含量和酸性转化酶活性的增加,果实的风味品质则同期呈现变淡和出现异味等非正向变化;蔗糖等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S型变化模式,其峰位的变化与TSS含量增加呈逆向变化关系,但和风味品质变甜变淡趋势相同。2,4-D处理贡柑后可显著增加好蒂率和好果率,可阻止果实异味产生,但不能延缓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和果实风味品质变淡,蔗糖等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没有呈现S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早熟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梨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翠冠梨果实葡萄糖含量先有小幅上升,而后下降;苏翠1号梨葡萄糖含量自始至终表现为持续小幅下降。两种梨果糖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蔗糖含量前期相对较低,进入果实生长中后期蔗糖积累量迅速上升;山梨醇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成熟果实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不同砧木对西瓜果实中糖和V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砧木对不同西瓜品种进行嫁接,分析嫁接后果实中糖和Vc含量的变化。采用南瓜、葫芦、野生西瓜和瓠子为砧木,分别对L600、小红玉选、203和红伟无籽等4个西瓜品种进行嫁接,果实成熟后测定总糖、果糖、葡萄糖、蔗糖、总Vc、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的含量。结果表明,南瓜对生长势有明显促进作用,瓠子仅次于南瓜;不同砧木品种嫁接对不同西瓜品种果实中糖和Vc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南瓜嫁接后,果实中总糖和蔗糖含量显著降低,Vc含量无明显降低;葫芦仅对蔗糖含量有影响,但对Vc含量的影响较明显;野生西瓜使总糖和果糖含量有下降,Vc含量无下降;孝感瓠子对糖和Vc含量影响最小;不同砧木对葡萄糖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进行主干环剥后,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组分特性与差异,为环剥对果实可溶性糖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4个不同时期,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进行主干环剥,监测果实的生长发育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成熟期果实中可溶性糖组成成分和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个试验处理中,第1次环剥处理的果实的果形指数最大,比对照处理大5.67%,单粒重也最大,达2.99 g。成熟期最早的是第3次环剥处理, 5个试验处理的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高,变化幅度大,蔗糖含量相对稳定,葡萄糖的含量略高于果糖。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的是第2次环剥处理,极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比其高21.67%;果糖含量最高的是第3次环剥处理,极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比其高21.4%;蔗糖含量最高的是第4次环剥处理,比对照处理高29.65%;总糖含量最高的是第2次环剥处理。葡萄糖和果糖与可溶性总糖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葡萄糖与果糖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性最大,略高于葡萄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系数。蔗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性最小,且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主干环剥有利于克瑞森无核果实的生长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前期(坐果后到果实膨大期)进行环剥明显可以达到增产目的,后期(果实膨大期过后)环剥有利于果实提前成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特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15年生库尔勒香梨(Pyrus brestschneideri Rehd)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总糖、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以及6种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占总糖中的比例50%以上,随着果实的发育,山梨醇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到果实成熟期,总糖中的比例降到24.7%。而在中后期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所占的比例缓慢上升,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成熟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6.16%,果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占可溶性总糖中的比例分别为38.7%、24.7%、 22.0%和14.4%。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在果实发育前期活性较弱,随着果实发育而逐渐增高。果实发育早期蔗糖合成酶(SS)活性随果实发育而下降,而后期则随果实发育而逐步增强。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随果实发育持续上升,在果实发育的中后期急剧升高,与蔗糖迅速积累的时期相一致。山梨醇脱氢酶(SHD)和山梨醇氧化酶(SOX)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果实的发育先降低后增高,但前者的变化幅度大,且其活性水平始终显著高于后者。【结论】在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而成熟期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积累主要受山梨醇的影响,受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积累差异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砧木嫁接的克瑞森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组分特性与差异,分析不同砧木对克瑞森果实糖分的影响,为葡萄优良砧木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监测不同砧木嫁接的克瑞森葡萄果实的生长发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成熟期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个克瑞森砧木嫁接苗中,砧木101-14MG嫁接的克瑞森葡萄果实的果形指数最大,比其自根苗大12.88%,果实成熟也最早;砧木SO4嫁接的克瑞森葡萄果实的单粒重最大,达3.21g。成熟期不同砧穗组合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较高,变化幅度较大,葡萄糖略高于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相对稳定。7个克瑞森砧木嫁接苗中,砧木101-14MG嫁接的克瑞森葡萄果实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均最高,分别比克瑞森自根苗高14.68%和15.49%,其次是砧木SO4、5BB和5C;砧木5C嫁接的克瑞森葡萄果实蔗糖含量最高,比其自根苗高12.75%。砧木101-14MG、SO4和5BB嫁接的克瑞森葡萄可溶性总糖明显高于其余5个砧木嫁接苗,分别比克瑞森自根苗高14.67%、10.20%和8.22%,其中以101-14MG嫁接的克瑞森葡萄可溶性总糖最高,188-08嫁接的克瑞森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为最低。【结论】砧木101-14MG、SO4和5C嫁接利于克瑞森无核果实的生长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是促进克瑞森葡萄成熟的优良砧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甘蔗品种的含糖特性及成熟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甘蔗不同品种成熟过程中糖分积累变化过程和工艺成熟过程的特点,以6个不同甘蔗品种为材料,在工艺成熟期对蔗茎蔗糖分、蔗汁还原糖分、蔗汁重力纯度和节间的蔗糖、还原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OC 20属特早熟特高糖品种,ROC 16、ROC 22为早熟高糖品种,GT 18属早中熟高糖品种,GT 17为中熟高糖品种,RB 72-454属含糖一般的早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16.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21-12023
[目的]研究夜间亚低温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 ill.)果实几种糖含量及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9℃夜间亚低温处理对番茄果实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及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糖含量与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经过夜间亚低温处理后,番茄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夜间亚低温处理使番茄果实中AI和NI的活性降低,但SS和SPS活性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番茄幼果期,果实中AI和NI活性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但在果实成熟时转化酶活性急剧升高;SS活性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降低,在果实成熟期SS活性很低;试验期内,SPS活性一直处于低活性水平。番茄果实中AI和NI活性与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夜间亚低温导致成熟期番茄果实含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转化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Fruit sugar and acid content were determined in a group of hybrids from one family,including 22 peach and 85 nectarine genotypes, or 75 white-fleshed and 32 yellow-fleshed genotypes. Sucrose accounted for about 65% of the total sugar, and malate for about 50%of the total acid. Mean sucrose, fructose, sorbitol, total sugar, soluble solid and quinate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ectarines than in peaches,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mean malate, citrate and total acid content between nectarines and peaches. Shikimate content was very low and ranged from 0.011-0.046 meq 100 g-1 FW in all genotypes studied. Flesh color did not affect sugar and acid content.Glucose and fructose had a close positive correlation (r=0.63***). Malate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sucrose, sorbitol, total sugar and soluble solid conten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itrate and sugars were not significant. Glucose, fructose, sorbitol and malate content seemed to be higher in late-maturing genotypes. Sucrose, total sugar and total acid content had a parabolic relationship with developmental period (from full blooming date to maturity date).  相似文献   

18.
新疆厚皮甜瓜果实可溶性糖积累规律及其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疆厚皮甜瓜果实可溶性糖积累规律,为新疆厚皮甜瓜高糖品种培育及栽培管理奠定基础.[方法]以可溶性糖含量具有明显差异的3份新疆厚皮甜瓜为材料,从授粉后10 d至果实完全成熟,采集心部和边部果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结果]材料HH、HL和LL成熟期心部果肉总糖含量依次为110.8、88.0和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