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在大田条件下,土壤氮素含量水平对棉花生长中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调控棉花早衰和提高棉花产量提供依据。设置3个氮素水平(纯N:低氮 0 kg·hm-2,中氮189.5 kg·hm-2,高氮395.0 kg·hm-2)处理,研究棉花生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LAI)、透光率(CLP)、群体光合势(LAD)、群体净同化率(NAR)及作物生长率(CGR)指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棉花群体生理指标有所提高,但数值过高不利于产量提高。中氮处理达到最高产量,其LAI最高值为4.3,CGR最高值为16.71 kg·hm-2·d-1,叶面积载荷量为21.6 mg·cm-2。因此,适当氮素供应对棉花群体性能改善较为显著,对调控棉花群体生长发育及氮素管理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植物中γ-氨基丁酸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对用酶标仪测定麦苗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提取方式、反应试剂用量、波长选取和测定时间等参数的优化研究,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酶标仪测量γ-氨基丁酸的最佳条件为:55℃超声波提取30 min,当待测液为1 mL时,需2 mol·L-1氯化铝0.4 mL,1 mol·L-1氢氧化钾1.0 mL,0.2 mol·L-1 pH值10.0的缓冲液1.0 mL,6%重蒸酚1.5 mL,5%次氯酸钠1 mL,最适测量波长为635 μm,测定时间为反应后100~160 min。该检测方法稳定性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黑小麦中硒含量及其赋存形态,对运黑14207的硒含量及其在蛋白质、多糖和核糖中的含量及各组分抗氧化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运黑14207硒含量为0.185 mg·kg-1,有机硒含量占总硒含量58.56%;有机硒主要以蛋白结合态形式存在,蛋白结合态硒含量占总有机硒含量的78.84%。八种提取组分中,水溶性多糖得率最高,为11.08%;水溶性蛋白硒含量最高,为1.53 mg·kg-1。运黑14207粉中,碱溶性蛋白结合硒含量占比最高,为23.38%。在抗氧化特性方面,水溶性多糖及水溶性蛋白较其他组分对ABTS、DPPH、Fe3+均具有较高的清除力,但均低于对照Vc。研究表明,运黑14207属于富硒谷物,为后续富硒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胶冻样芽孢杆菌(AMMCC 100087)防治棉花苗期病害与促进棉花生长和提高棉田肥力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胶冻样芽孢杆菌对防治棉花炭疽病有一定的效果;底施7.5 kg·hm-2的用量防病促生综合效果最好,子棉较对照增产17.28%,可使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提高34.94%,且明显提高土壤速效磷和水溶性钙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利民33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氮肥用量分别为N0(不施氮肥)、施氮120(N120)、200(N200)、280(N280)和360 kg/hm2(N360)5个处理,测定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产量,探讨不同施氮量对利民33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利民33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提高,进而提高产量;产量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光能利用率呈正相关,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负相关;产量与施氮量的回归方程为Y=-0.05x2+32.38x+6 351(R2=0.98),最高产量施氮量为335.9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燕麦耐盐碱性的影响,以燕麦白燕2号为试验材料,在混合盐碱(NaCl∶Na2SO4∶NaHCO3∶Na2CO3摩尔比为1∶9∶9∶1)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GABA,测定燕麦幼苗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同时对幼苗生长缓解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外源喷施4~6 mmol·L-1 GABA可显著提高盐碱胁迫下燕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Ⅱ反应活性,促进光合作用;在盐碱胁迫下,与喷施清水相比,燕麦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GABA后,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分别下降了14.7%~29.7%、28.2%~54.4%和1.8%~11.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了17.9%~58.3%、4.4%~33.4%和8.3%~19.1%。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叶面喷施GABA提高燕麦幼苗耐盐碱性的最佳浓度为6 mmol·L-1。以上结果说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GABA能够提高燕麦幼苗光合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燕麦幼苗的抗盐碱能力,有效缓解盐碱胁迫对幼苗生长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施磷水平对小麦根系生理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磷肥对小麦品质及根系发育的调控效应,以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中筋小麦品种周麦18号、弱筋小麦品种郑麦004为材料,研究了3个磷肥水平(0、90、180 kg P2O5·hm-2)对不同筋力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根系数量性状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小麦次生根数,提高了根系活力,降低了根系可溶性糖含量,但高磷(180 kg P2O5·hm-2)并不利于根系生长。3个小麦品种次生根数在籽粒灌浆期均达最高值,其中,郑麦004的单株次生根数和主茎次生根数较多;根系活力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降到最低,其中,郑麦9023根系活力较弱;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在冬前达到最大值,其中,周麦18号的根系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施磷可增加周麦18号和郑麦9023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但降低郑麦004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在中磷(90 kg P2O5·hm-2)条件下,小麦蛋白质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以中磷处理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盐胁迫条件下外源甜菜碱(GB)和脯氨酸(Pro)对不同大麦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的效应,以课题组前期筛选到的耐盐品种中川大麦和盐敏感品种ZY218为材料,在萌发期和苗期以200 mmol·L-1NaCl为胁迫条件,分别施加浓度为0、0.5、1.0、5.0、10.0 mmol·L-1的外源GB和浓度为0、5.0、15.0、30.0、45.0 mmol·L-1的外源Pro进行处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大麦萌发及幼苗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不添加外源物质的对照相比,施加外源GB和Pro均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大麦种子萌发及地上部分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外源Pro可以显著增加幼苗的总根长、总根体积和总根表面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大麦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且对盐敏感品种效应更大。因此,施加外源GB或Pro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大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施生物炭和有机肥对白浆土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施不同量生物炭(C0、C1、C2、C3)及有机肥(OM)对白浆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C0)相比,施15 000 kg/hm2生物炭(C1)对玉米增产不显著,施用高量生物炭(C2、C3)和有机肥均增产,最高增产31.3%,C2与C3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常规对照相比,施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全N、有效钾的含量,且随着施用量增加,提高幅度增加;施有机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施生物炭可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含量,施有机肥对其降低效果不显著。施生物炭以30 000 kg/hm2改良白浆土效果最佳;从经济效益考虑,施用有机肥更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施硒对不同密度春小麦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新疆富硒小麦的最适宜种植密度和施硒量,在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D1)、600万株·hm-2(D2)、750万株·hm-2(D3)条件下,在灌浆前期分别喷施5个浓度的亚硒酸钠,折合纯硒为0 g·hm-2(Se1)、15 g·hm-2(Se2)、30 g·hm-2(Se3)、45 g·hm-2(Se4)、60 g·hm-2(Se5),分析不同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硒含量、硒累积量、吸收利用率及籽粒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2处理下小麦的成穗数、穗粒数、穗长、千粒重、产量均最佳,分别为663.00×104·hm-2、45.37、10.45 cm、44.38 g、7 291.38 kg·hm-2,产量较D1和D3分别提高了13.24%和9.89%。施硒可使小麦产量增幅达4.59%~16.21%;施硒后籽粒中有机硒含量达140.90~346.32 μg·kg-1,占总硒含量的79.17%~82.47%。密度对籽粒总硒、有机硒、无机硒含量、籽粒硒强化指数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籽粒硒累积量、硒利用率影响显著,其中D2处理下硒累积量最大。密度和施硒互作对硒累积量影响显著,但对其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施硒能显著增加籽粒氮、磷含量,降低钾含量;Se4处理下籽粒的氮、磷含量最高,比不施硒平均增加4.55%、16.67%,Se1处理籽粒钾含量最高,达0.28%~0.29%。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最优种植密度和施硒量分别为600万株·hm-2和45 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