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探索棉田莎草杂草的高效防除技术,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设置30%(质量分数,下同)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5%草甘膦二甲胺盐水剂、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均以柴油为溶剂),以及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以水配制成药液)处理,分别对棉田莎草进行茎叶涂抹,调查其防除效果(防效),并观察因涂抹失误引起的棉花药害。涂抹药剂后20 d,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5%草甘膦二甲胺盐水剂和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的相对株防效分别为97.3%、99.7%和96.5%,均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药后10 d,这3种药剂的目测防效和相对株防效均已超过90%;药后3 d、7 d,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5%草甘膦二甲胺盐水剂的目测防效以及死草速度明显优于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从涂抹失误造成的棉花药害来看,在涂抹时切勿接触到棉花茎叶,且应考虑采用安全性高的助剂。综上,从对棉田莎草的防效考虑,使用草甘膦二甲胺盐、苄嘧磺隆、草甘膦异丙胺盐涂抹为佳。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使用棉田脱叶催熟剂,2012年在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安驾庄镇大龙岗石村进行了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对棉花脱叶催熟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225~300g·hm^-2的用量可显著提高棉花的脱叶率及棉铃的吐絮率;棉花品质和测产结果表明:施用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可提高子棉产量,且对棉花的品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甘蔗附灭(20%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对蔗田恶性杂草香附子防除效果达100%,但对其它单双子叶杂草防除效果差。为避免香附子防除后其它杂草暴发,在田间使用时可混用55%甲.灭.敌草隆可湿性粉剂等常用蔗田除草剂,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砜嘧磺隆25%可湿性粉剂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定砜嘧磺隆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砜嘧磺隆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砜嘧磺隆在马铃薯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砜嘧磺隆在马铃薯植株和土壤中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C0e-kt,砜嘧磺隆在土壤中半衰期为(0.02~3.10 d),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0.93~2.90 d)。该药属易分解农药(T1/2<30 d)。在马铃薯4叶期时喷药1次,按推荐剂量90 g/hm2及1.5倍剂量135 g/hm2施用25%可湿性粉剂砜嘧磺隆。在收获期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均未检测出,在马铃薯上的砜嘧磺隆安全使用量推荐为90 g/hm2,建议马铃薯上砜嘧磺隆最大残留限量值MRL暂定为0.1 mg/kg。  相似文献   

5.
稻套麦田杂草化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冬前每667m2用50%异丙隆125g 10%苯磺隆10g或6.9%骠马40ml 10%苯磺隆10g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冬后每667m2用10%精骠40ml 10%苯磺隆15g鲜重防效可达90%左右,可有效防止稻套麦田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25%双苯醇可湿性粉剂较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花生叶斑病、锈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增产效果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对花生叶斑病和锈病防治的最佳浓度为600倍液,建议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7.
宋艳宇  张浩  王岩  逯忠斌 《大豆科学》2007,26(4):634-636
为了制定氯嘧磺隆在大豆上的安全使用标准,将50%氯嘧磺隆可湿性粉剂于大豆生长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氯嘧磺隆在大豆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测定了氯嘧磺隆在大豆及土壤中的残留量.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氯嘧磺隆在大豆植株中比在土壤中消解得快,其半衰期分别8.77~8.86 h和10.47~11.07 d.大豆收获期籽粒中最终残留量低于0.005 mg/kg,土壤中最终残留量低于0.003 mg/kg.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替代草甘膦的防除戟叶鹅绒藤药剂,研究了41%(质量分数,下同)草甘膦水剂、30%草铵膦水剂和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对子叶期、3~4叶期和7~8叶期戟叶鹅绒藤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30%草铵膦水剂和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可以作为替代草甘膦的防除戟叶鹅绒藤药剂,最佳防治时期为子叶期,两者的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900 g·hm-2和60 g·hm-2。而对于3~8叶期戟叶鹅绒藤,优选60~90 g·hm-2的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进行防除。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替代草甘膦的防除戟叶鹅绒藤药剂,研究了41%(质量分数,下同)草甘膦水剂、30%草铵膦水剂和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对子叶期、3~4叶期和7~8叶期戟叶鹅绒藤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30%草铵膦水剂和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可以作为替代草甘膦的防除戟叶鹅绒藤药剂,最佳防治时期为子叶期,两者的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900 g·hm-2和60 g·hm-2。而对于3~8叶期戟叶鹅绒藤,优选60~90 g·hm-2的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进行防除。  相似文献   

10.
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爱苗乳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和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8种药剂对花生疮痂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单株结荚数多,果饱、果大,增产幅度最大;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差,增产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11.
20%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棉花》2000,27(5):22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明5%锐劲特悬浮剂和40%乙酰甲胺磷乳油现混现用、一次施药应用于水稻田中 ,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持效期及其合适的混配比例 ,我们于2000年5~7月 ,进行了不同比例混配的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5%锐劲特悬浮剂 (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生产) ;40%乙酰甲胺磷乳油(上海农药厂生产 ) ;2.试验设计①5%锐劲特16ml+40%乙酰甲胺磷60ml;②5%锐劲特16ml+40%乙酰甲胺磷80ml;③5%锐劲特12ml+40%乙酰甲胺磷60ml;④5%锐劲特12ml+4…  相似文献   

14.
以阿维菌素为有效成份,以起始外观、冷贮外观、热贮外观、稀释稳定性和流动性为评判指标,通过对助溶剂、表面活性剂的配方筛选实验得到2 %阿维菌素水乳剂的最佳制剂配方。最佳配方为:阿维菌素2 %、溶剂20 %,乳化剂20 %,其中乳化剂TX-10:JP001:JP002比例为10 %∶5 %∶5 %。试验结果表明,该水乳剂具有良好的冷、热贮和稀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50%杀草特2号乳油防治玉米田杂草药效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由乙草胺和2,4-D丁酯复配而成的50%杀草特2号乳油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施用杀草特2号乳油3kg/hm2对玉米田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防治效果达90%,持效期70~80d,对作物安全,比人工除草增产5.5%~19.3%.  相似文献   

16.
1%苦参碱·印楝素EC(托盾),防治茶树害虫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均有较好防治效果,可以大力在郴州市茶叶绿色食品、有机茶产区推广应用,喷施浓度以托盾800倍液为好。  相似文献   

17.
陈志 《中国稻米》2010,16(3):66-67
2009年在福建闽清、霞浦两地晚稻上进行10%呋苯硫脲施用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10%呋苯硫脲乳油浸种,可有效促进水稻秧苗期根系生长,提高移栽水稻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和抗旱能力等,最终表现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18.
19.
“高巧”拌种法防治马铃薯蚜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巧” 70 %干种衣剂是由德国拜耳公司研制并投放中国市场的一种全新化学类别———氯烟酰胺类的杀虫种子处理剂。它具有极强的内吸性 ,兼具触杀和胃毒作用。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表明 ,使用剂量按 30~ 4 0 g药 / 10 0kg种薯比例 ,采用拌种法 ,杀虫率为 80 %~ 10 0 % ,残效期长 ,对蚜虫控制时间长达 4 2d ,一次处理可代替 3~ 5次喷药 ,是一种值得广大薯农关注及采用的新药  相似文献   

20.
采用HPLC测定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后浸种法处理水稻种子时药剂的损失量。室内采用滤纸法,考察种子包衣后浸种对水稻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拌种水稻浸泡48h后,吡虫啉的损失量为21.62%,苯醚甲环唑的损失量为23.75%。种子采用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后浸种水稻的发芽率与ck存在显著差异,而水稻的根长、侧根数和株高与ck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采用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后浸种水稻对水稻发芽有刺激作用,但对水稻幼苗素质没有影响。用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后浸种处理的水稻幼苗受稻飞虱危害明显低于ck。这表明: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后浸种处理水稻,能很好的控制水稻苗期稻飞虱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