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室内生物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模拟酸雨溶液对豆科作物大豆和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胁迫对大豆种子的发芽势、萌发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其抑制效应不断增强,但花生种子萌发几乎不受酸雨胁迫的影响;另外,酸雨胁迫对大豆和花生种子萌发后的幼芽、幼根生长同样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加,幼苗的芽长和根长逐渐缩短、抑制指数相应上升,其中在酸雨pH≤3.5时的大豆幼苗芽长以及pH≤4.0时的大豆幼苗根长和花生幼苗芽长和根长均显著低于蒸馏水处理,而在酸雨pH≤4.0时2种作物的芽长和根长抑制指数均显著高于蒸馏水处理;种子抗酸雨胁迫能力强弱表现为花生高于大豆.  相似文献   

2.
酸雨胁迫下La(Ⅲ)对水稻种子萌发及POD活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酸雨影响种子萌发机理及减轻酸雨抑制种子萌发的途径,以pH2.0、2.5、3.0、3.5、4.0、4.5、5.0模拟酸雨溶液和稀土La(Ⅲ)复合处理水稻种子,探讨La(Ⅲ)对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酸雨(pH≤2.5)胁迫下,经La(Ⅲ)处理和单一酸雨处理的水稻种子萌发均受到不可逆转性伤害: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皆为零,部分种子异状发芽,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La(Ⅲ)对种子的防护作用不明显.酸雨强度在pH≥3.0时,经La(Ⅲ)处理种子各项指标均高于单一酸雨处理种子,且指标变化曲线的拐点向酸度加大的地方推进,加强了种子对pH的耐受限度,说明La(Ⅲ)在缓解酸雨对水稻种子的伤害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文彦 《吉林农业科学》2020,45(1):21-24,78
以中性溶液(pH=7.0)为对照,研究了pH值为1.0、2.0、3.0、4.0、5.0和6.0模拟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各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pH值的降低而降低,pH值模拟酸雨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pH值的降低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弱酸(pH=5.0和pH=6.0)条件下玉米种子能够正常萌发和生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各指标(玉米幼苗苗长、苗干重、苗干物质分配和根长、根干重、根干物质分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现出一定的耐酸性;在pH值低于5.0时,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严重受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pH值为1.0时,玉米种子失去活性而完全没有萌发;玉米种子浸提液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pH值的降低呈增加趋势,根系活力(TTC)随pH值的降低呈降低趋势,说明模拟酸雨降低了玉米种子的根系活力。不同pH值模拟酸雨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理指标影响较大,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保护酶(SOD、POD、CAT)和非保护酶(PPO、PAL)活性随酸性的增强呈降低趋势。综合分析认为,玉米种子萌发对pH值模拟酸雨胁迫下的临界值和极限值为3.0~4.0。  相似文献   

4.
谢天  江安娜  王曼君  颜凤  方元平  项俊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336-5339,5343
通过模拟酸雨胁迫及苔藓化感作用两种不同的生长环境,初步探讨了模拟酸雨及3种苔藓凤尾藓(Fissidens bryoides)、提灯藓(Mnium hornum)、缩叶藓(Ptychomitrium)种植水对紫苏(Perilla frutescens)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5.0及以上的低浓度模拟酸雨环境对紫苏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不大,但随着酸化程度的加深,对紫苏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加,当pH降到1.0时种子不发芽.紫苏幼苗叶片POD活力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叶片MDA含量除pH为5.0处理组与对照组相近外,其他胁迫浓度下均有显著增加,说明pH低于5.0紫苏幼苗生长受到较严重损害.在苔藓种植水培养环境中,与对照组相比,紫苏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随苔藓植物种植水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浓度为100%时对种子萌发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模拟酸雨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杉木种子和当年生幼苗置于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条件下观测和分析其生理和生长变化。结果表明,pH2.0和pH3.5的模拟酸雨严重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成活,其它处理则没有明显的影响。在pH2.0的模拟酸雨条件下,杉木幼苗叶片表现明显的受害症状,叶绿素含量下降,细胞透性增加,叶汁液酸化,从而使幼苗生长严重受阻。pH3.5的处理对幼苗叶片的伤害也比较明显,导致叶汁液pH值下降,生长量呈现下降趋势。pH5.0的处理对幼苗生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pH6.0的模拟酸雨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对三种罗勒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对大叶罗勒、极细叶罗勒、紫罗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这三种罗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且种间差异性明显。在5%的PEG-6000干旱胁迫处理下,三种罗勒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根茎的生长均高于对照组。10%干旱胁迫处理下,紫罗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优于对照组,大叶罗勒和极细叶罗勒随胁迫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浓度为20%的时候,三种罗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大叶罗勒、极细叶罗勒均未展叶。当30%的PEG-6000胁迫处理下种子无法萌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酸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探究酸雨胁迫对水稻幼苗萌发期及分蘖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为水稻种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模拟室内酸雨培养试验,设置 pH 3.5、pH 4.0、pH 4.5、pH 5.0 模拟酸 雨处理与 pH 6.0 对照(CK),测定不同酸处理后水稻萌芽和生长等相关生理指标。【结果】水稻种子发芽率 (处理后 7 d)随 pH 值降低而下降,但各处理差异不显著。低强度酸雨(pH 4.5、pH 5.0)胁迫水稻种子发芽指 数、幼苗苗长与 CK 差异均不显著,pH 5.0 处理苗长为 6.82(±0.17)cm,略高于 CK(6.78 cm±0.13 cm);而 高强度酸雨(pH 3.5、pH 4.0)胁迫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苗长均显著低于 CK。水稻幼苗株高、根长、叶 绿素在 pH 3.5~6.0 间整体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弱酸处理部分生理指标优于 CK,其中 pH 4.5、pH 5.0 处理株高分 别为 23.54(±0.97)、24.44(±0.57)cm,均高于 CK(21.54 cm±1.80 cm);叶绿素含量为 26.13(±1.07) SPAD、27.13(±0.63)SPAD, 均 高 于 CK(23.91±2.00 SPAD);pH 4.5 处 理 根 长 为 6.56(±0.26)cm, 略 高 于 CK(6.50 cm±0.42 cm)。而强酸处理水稻幼苗各生理指标均显著低于 CK 且增速极为缓慢,表明酸雨对水稻生长 具有明显的“低促高抑”作用。【结论】高强度酸雨胁迫抑制水稻萌发及生长,低浓度酸雨则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8.
林依倔  韩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84+3987-3984,3987
[目的]研究模拟酸雨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测定了不同pH值(2.5、3.0、4.0、5.0和6.5)酸雨条件下白菜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长及幼苗根系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随pH值的下降,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根长、苗长及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为进一步开展酸化环境对蔬菜生长发育的胁迫机理研究和筛选出对酸雨有高抗性的蔬菜种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对酸雨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pH2.0、2.5、3.0、3.5、4.0、5.0的模拟酸雨处理水稻种子,研究了酸雨胁迫时间和胁迫强度对种子萌发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指标对酸雨胁迫的响应随胁强增加而增加。pH2.5胁迫1d、pH3.0胁迫3d显著提高淀粉酶活性、还原糖量,结合宏观表象得,此时积累的还原糖多用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淀粉酶活性、还原糖不能恢复的最小胁时为4d。表明淀粉酶活性改变是导致萌发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研究还揭示,pH2.0胁迫3d、pH2.5胁迫6d对α-淀粉酶活性具致命性影响,β-淀粉酶对酸雨胁迫敏感性强于α-淀粉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酸雨对彩叶桂花新品种紫嫣公主和虔南桂妃的胁迫特征,用模拟酸雨胁迫处理其植株。结果表明:在酸雨pH值4.0~6.0处理胁迫下紫嫣公主和虔南桂妃幼苗高生长受到的影响不显著,而pH值3.0酸雨胁迫下其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酸雨胁迫对紫嫣公主和虔南桂妃的新生叶伤害与酸雨的pH值密切相关,不同浓度的模拟酸雨对植株的伤害程度表现不同,pH=5酸雨处理下紫嫣公主和虔南桂妃的伤斑不明显,pH≤4.0的酸雨胁迫下,给紫嫣公主和虔南桂妃的新生叶造成不同程度伤害,随着酸雨胁迫浓度增加(pH值越低),植株酸害指数增大,叶片酸害等级升高。紫嫣公主和虔南桂妃应避免在pH≤4.0的重度酸雨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1.
李彬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18-402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铅与酸雨的复合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大豆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铅与模拟酸雨复合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铅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酸雨会影响大豆的发芽率;铅与酸雨的复合处理降低了幼苗的株高、叶面积、物质量和蒸腾速率,而对叶绿素的影响并不突出,叶绿素主要受酸雨酸度的控制;复合处理的抑制作用高于单一因子,且受铅的浓度与酸雨的酸度影响.[结论]重金属铅与酸雨的复合处理在抑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上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模拟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志忠  曾硕  周耀渝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61-1164
用玉米万瑞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条件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5.6,4.5,3.5和2.5的不同溶液模拟酸雨条件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模拟酸雨的pH值由5.6下降到2.5时,种子的发芽势从93.23%下降到53.24%,发芽率从95.45%下降到57.12%,发芽指数从29.74下降到13.46,活力指数从5.50下降到1.80;叶片中亚硝酸根离子含量从210.13μg(/g.h)下降到152.21μg(/g.h),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从1.512,0.588,2.100 mg/g下降到1.008,0.347,1.355 mg/g。pH值为2.5的模拟酸雨对玉米幼苗叶片产生了明显的伤害,出现黄斑、卷缩、褪色和黄化等现象,严重地抑制了玉米幼苗的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UV-B辐射增加与酸雨的复合处理对菠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加与酸雨的复合处理,使菠菜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的株高、绿叶数、叶面积、干重呈显著降低趋势;使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速率减小。复合胁迫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单一因子胁迫,并且下降幅度受UV-B辐射强度与酸雨pH的影响。UV-B辐射增加与酸雨处理在影响菠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上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模拟酸雨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齐泽民  肖小君  黄作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22-13424
[目的]衡量黄瓜对酸雨的耐受能力,同时也为正确评估酸雨给黄瓜规模化生产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方法]以津优1号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6个不同pH(6.5、5.04、.03、.5、3.02、.5)的模拟酸雨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pH≤3.5的酸雨胁迫对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表现明显抑制作用,pH 2.5时,种子不萌芽;根(茎)抑制指数随pH降低而升高,同一pH下对主根的抑制强于茎,pH 5.0的弱酸对侧根的形成有促进作用;随着pH逐渐下降,根系活力和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一直上升。[结论]酸雨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活动影响的阈值大致在pH 3.5。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氯化胆碱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以水稻品种隆粳20和粳2837为材料,采用0、200、400、600和800 mg/L浓度的氯化胆碱溶液浸种处理研究氯化胆碱浸种对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等均显著降低,而根长、芽长等指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试验表明7.5 g/L NaCl抑制率约为50%,因此选取7.5 g/L NaCl溶液作为对不同浓度氯化胆碱浸种后的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胁迫处理的盐浓度。氯化胆碱浸种能明显提高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同时增加根长、芽长等指标,对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由此说明,氯化胆碱浸种可以缓解NaCl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提高水稻种子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外源NO供体硝普钠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受抑的缓解作用,研究10、30、50、100、200、500μmol/L硝普钠(SNP)对镉胁迫(100μmol/L)下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μmol/L镉胁迫使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系数、幼苗根长和芽长均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SOD、G-POD、APX及CAT的活性明显受到抑制。较低浓度(≤100μmol/L)硝普钠处理能提高镉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幼苗的根长、芽长、根和芽鲜重,增强SOD、G-POD和APX活性并降低MDA含量,从而缓解镉的毒害效应,其中以30μmol/L硝普钠处理效果最好。但随着硝普钠浓度的增大,其对镉胁迫的缓解效应逐渐减弱,当销普钠浓度达500μmol/L时,会加剧镉胁迫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屎肠球菌胞外多糖对Cd胁迫条件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水培试验法,在含有Cd(20、40 mg·L~(-1))的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胞外多糖(500、1 000 mg·L~(-1)),考察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相关代谢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Cd胁迫明显抑制了水稻种子的萌发效率与幼苗各器官的发育情况,而添加不同浓度的屎肠球菌胞外多糖可以显著促进Cd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根部发育,但水稻萌发后的芽长受到显著抑制,而这种抑制作用在水稻幼苗生长阶段并未观察到。在Cd胁迫条件下,胞外多糖处理后的水稻幼苗内类黄酮与花色素苷的含量提高了18.6%~208.7%,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力显著上升,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胞外多糖提高了Cd胁迫下水稻叶片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和羧酸盐的含量,并可能通过加强渗透作用来降低Cd对水稻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屎肠球菌胞外多糖可以显著缓解Cd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酸雨与重金属镉复合胁迫对作物(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分别进行了不同强度酸雨单一处理(酸雨pH分别为5、4、3、2)和不同强度酸雨(酸雨pH分别为5、4、3、2)与5 mg·kg-1 Cd2+的复合处理两个试验系列。采用分光光度法等对玉米幼苗生长指标(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株高、根长、株质量、根质量)、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其各自空白对照(pH=6.5)相比,随酸雨强度的增大,单一及复合胁迫均导致玉米种子萌发率降低;而幼苗株高、根长和植株鲜质量则呈先促后抑的趋势。单一和复合胁迫酸雨强度敏感点分别为pH值等于3和4。两种胁迫SOD、POD活性均先升后降,单一和复合胁迫酸雨强度敏感点分别为pH值等于3和4;CAT、GST活性单一胁迫下表现为持续上升,复合胁迫下则先升后降,pH值等于3为其敏感点。两种胁迫的叶绿素含量均先升后降,单一和复合胁迫敏感点分别为pH值等于4和5。酸雨单一胁迫及其与重金属镉复合胁迫对玉米幼苗的影响均随酸雨强度的升高表现为双阶段性:低强度促进、高强度抑制。与同强度酸雨单一处理相比,Cd2+的存在,加大了酸雨单独存在时对玉米幼苗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