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研究了气调处理、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热水处理和带枝贮藏对海南槟榔13℃贮藏30 d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槟榔果实贮藏易腐烂、软化,果色由绿变黄。气调处理和热水处理可有效地控制槟榔果实的采后腐烂,维持较好的硬度,以气调处理的商品果率最高、达88%;气调处理和1-MCP处理可有效延缓槟榔果实转黄,其中气调处理对果实的保绿效果最佳。综上结果,气调处理是槟榔果实贮藏保鲜的最佳技术。  相似文献   

2.
陈阳  陈致水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6):3615-3618
目前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切片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加工效率低下,产业得不到很好发展,究其原因是槟榔的果肉纤维与种子的连接层致密,分离很困难.设计了一台将槟榔果肉均匀切片,并尽可能保持种子完好,且能实现种子果肉与种子自动分离的切片机,重点分析了关键部件及其参数.槟榔切片机的成功应用可有效解决槟榔收获后的加工问题,提高中国槟榔主产区农民经济收入和种植槟榔的积极性,促进当地槟榔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槟榔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我国槟榔生产情况,以及我国的槟榔饮片加工技术、食用槟榔加工技术、槟榔贮藏保鲜与鲜食加工技术、槟榔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和槟榔食品安全研究等槟榔加工技术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我国槟榔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技术全面地提出了槟榔高产、优质、高效的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对园地规划、定植与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槟榔鲜果的采收等一系列技术环节都做了相应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五香槟榔加工工艺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槟榔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对五香味不同风味咀嚼型槟榔加工工艺进行研究,解决了食用槟榔干燥、泡制入味、定香等技术关键,并总结加工技术要点.经多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湖南咀嚼槟榔为对照,五香味处理以B配方为最佳配方,产品质量符合海南省地方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香草槟榔加工工艺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槟榔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对香草兰味风味咀嚼型槟榔加工工艺进行研究,解决了食用槟榔干燥、泡制入味、定香等技术关键,并总结加工技术要点.经多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湖南咀嚼槟榔为对照,以香草兰味处理B为最佳配方,产品质量符合海南省地方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新鲜槟榔花为原料,比较了不同干燥温度下槟榔花的干燥特性.通过槟榔花在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规律,绘制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并采用Newton、Logarithmic和Wang and Singh 3种干燥数学模型拟合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槟榔花的干燥速率越快,且整个干燥过程处于降速干燥阶段.槟榔花热风干燥过程满足Logarithmic方程,该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含水率随干燥时间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为实现槟榔花干燥过程的控制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槟榔(ArecacatechuL.)属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在中国,槟榔主要在海南、台湾、云南等地种植。槟榔果实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果实中的活性成分多酚作为发挥其药用价值的重要次生代谢物之一,具备多重生理活性,因此具有良好的综合利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文章对槟榔果实中多酚的萃取提纯工艺、含量、组成、活性功能4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并展望其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台湾种槟榔在海南种植的品质特性,以台湾种槟榔鲜果为实验材料,分析测定7份样品的植物学特性(纵径、横径、鲜重)和品质性状(水分、槟榔碱、粗纤维、多酚、可溶性糖)。结果表明,随着样品质量的增加,植物学特征和品质性状指标呈逐渐上升趋势。根据测定结果,将7份样品分为三类:一类为A、B、C样;二类为D、E样,三类为F、G样。其中,二类样品中槟榔碱、纤维含量符合鲜食鲜果口感刺激性适中,纤维含量较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槟榔是"四大南药"之首,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海南第一大经济作物.随着槟榔种植的规模化,科学栽培槟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在槟榔筛选育苗、科学施肥及林下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为槟榔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但海南槟榔栽培仍存在因管理技术不到位而导致的低产现象.现就槟榔选种、催芽、育苗...  相似文献   

11.
槟榔果中具有生理活性物质,槟榔食品具有开发价值。本文对槟榔中的活性物质的分析、鉴定、作用研究进展和槟榔食品新工艺研究作了综述,阐明了槟榔食品深加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槟榔汁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进风口温度、进料量、空气流量3个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槟榔汁喷雾干燥工艺的优化组合条件为进风口温度190℃、进料量25 m L/min、空气流量为700 L/h。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的总生物碱含量、水分含量、出粉率分别为0.459%、5.17%和88.6%。  相似文献   

13.
由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palmyellowleafphytoplasma,AYLP)引起的黄化病和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黄叶病毒病是危害槟榔树最严重的两种病害,对海南槟榔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立快速的检测技术对于两种病害的预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重PCR(Multiplex PCR)技术同时检测AYLP和APV1,即AYLP巢式PCR第一轮结束后,再使用一次多重PCR对两种病原同时进行扩增,最后进行电泳观察结果。结果显示,通过对多重PCR浓度体系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在一个体系中成功扩增出AYLP和APV1,得到525和311 bp两条特异性大小条带。多重PCR检测与单一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并且与单一PCR检测方法比较,多重PCR方法精简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检测效率,显著降低了检测成本,为槟榔黄化病和黄叶病毒病的常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因此,该技术在AYLP和APV1常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槟榔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其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槟榔(Areca catechu L.)为棕榈科(Palmae)槟榔属(Areca)常绿乔木,具有驱虫、消积、行水、下气和截疟等功效,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是海南省第二大经济作物。同时槟榔产业也是海南省热带作物中第二大支柱产业,对海南省的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槟榔的生物学特性,海南省槟榔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主要动力分析。海南省主要依靠海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槟榔加工产业、海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南药产业的发展来推动槟榔种植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剥壳与切头对槟榔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剥壳和切头对槟榔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槟榔种子进行剥壳和切头处理,其芽及根生长与对照的相比差异极显著,芽及根生长均明显比对照的好;其中切头处理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则以5/13剥壳处理的最高,且5/13剥壳处理的芽长平均值也最大:5/14剥壳处理的根长和根数的平均值均比对照的高。  相似文献   

16.
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仁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辅助超声波提取其中的多酚,确定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FRAP、DPPH和ABTS 3种方法测定了山核桃仁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并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其总酚含量。结果表明,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组合为料液比1∶50(g∶m L),乙醇体积分数30%,超声时间20 min,提取温度35℃。FRAP、DPPH和ABTS法测得山核桃仁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分别为108.94、184.71和175.92μmol Trolox/g。山核桃仁多酚是较好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7.
槟榔是一种充满争议却广为流行的嗜好品和休闲食品。一方面,槟榔被认为是有益健康的传统食品和药材;另一方面,槟榔也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入人类第一类致癌物质清单。在中国,槟榔产业于2019年已经达到接近1 000亿人民币总产值,公众日益对公共健康与卫生的关注也数次引发了针对槟榔产业的舆论危机。因此,亟需全面理清槟榔的健康利弊,并据此制定完善的管理法规与制度。笔者对全球,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槟榔的文化传统、食用方式、健康影响和各国各地区对槟榔的管理政策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对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中国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究在相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松仁肽与其Zn2+螯合物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对比分析两者的结构区别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采用超滤过滤、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50和Sephadex G-15分离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用氨基酸组成、紫外扫描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能谱的分析测定结构表征。分离纯化得到抗氧化能力最强的组分P-4-1和P-Zn-3-1,并对该组分进行结构分析。松仁肽与松仁肽-锌螯合物的氨基酸组成分析可得出氨基酸质量分数在螯合前后有所变化。其中天冬氨酸的质量分数由6.306%上升至12.083%,谷氨酸的质量分数由14.953%上升到16.076%。紫外扫描得出松仁肽吸收峰为220 nm,Zn2+螯合物的吸收峰为240 nm,发生了红移。红外扫描显示出螯合前与螯合后的透射率、吸收峰和吸收强度均有所变化。在能谱分析中,根据不同元素的能量来辨别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得出的能谱结果显示螯合前无Zn2+的能量柱,螯合后出现Zn2+。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抗氧化能力最强的2个组分结构表征有明显的区别,并且与Zn2+螯合后的松仁肽抗氧化能力高于未螯合的松仁肽,由此可以推断有Zn2+参与的螯合反应会对松仁肽的抗氧化能力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车用螺母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轻量化,简化车用螺母的实验过程,本文运用 ANSYS 软件对紧固件螺母进行优化,直观地观察了六角螺母在预紧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对六 角螺母的受力情况进行了静力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前,六角螺母等效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比 较大,优化后,六角螺母等效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都相应减小;在预紧力作用下,通过应力释放槽 能够降低螺母结合面上会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现象;在施加相同挤压力的情况下,应力释放槽起到 了释放应力的效果,减小了螺母的接触面承受的接触应力,提高了螺母的力学性能;优化后六角  相似文献   

20.
赤霉素和萘乙酸对澳洲坚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和萘乙酸的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澳洲坚果的产量、一级果仁率和单果重.其中,盛花期喷施20 mg/L赤霉素及幼果期喷施0、20、40 mg/L萘乙酸的单株产量分别为6.42、12.98、7.40 kg,比对照提高35.16%、173.26%、55.79%;一级果仁率分别比对照提高8.10%、8.07%、9.26%.单果重随着赤霉素喷施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另外,盛花期喷施40 mg/L赤霉素、幼果期喷施0、20、40 mg/L萘乙酸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提高澳洲坚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