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是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的重要内容。依据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选取8项国家级公益林小班属性因子,构建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省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介于"II级"和"III级"之间,全省不同生态区位中,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生态区位的国家级公益林质量最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生态区位的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相对较差。广东省不同生态区位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综合评价值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水库江河两岸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  相似文献   

2.
公益林生态区位是公益林区划界定的基础,也是公益林动态调整管理的依据。为更好优化广西公益林布局,通过收集数据和资料、明确区划标准、提取生态区位和处理优先级,完成了广西公益林生态区位区划,共区划广西公益林生态区位总面积1 170.24万hm2,占广西国土面积的35.8%,各生态区位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排列为岩溶石漠化区、江河两岸区、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区、江河源头区、重要水库区、边境生态区和沿海基干林带、红树林区。同时通过对比现有公益林的分布和最新区划标准,探讨了广西公益林布局存在的不足和本次公益林生态区位区划的局限,提出了优化广西公益林布局和加强重点生态区位管控的建议,以期能为广西森林资源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省CO2排放与森林碳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区划标准和湖南省生态区位重要性分析,对全省生态公益林面积需求量进行了测算。全省共测算生态公益林616.70万hm2,占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1 293.29万hm2)的47.7%。  相似文献   

4.
以2009年辽宁省区划界定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为基础,研究和探讨国家级公益林现状、动态变化规律。应用国家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公益林调查监测方法。通过建立样方开展定位观察,分别对生态公益林典型类型的主导功能进行功能变化调查,完善生态公益林监测指标体系,以便为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林地变更调查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基础上,分析了青海省国家级公益林结构现状特征,并依此提出了管理措施。结果为青海省国家级公益林占全省总林地和公益林面积82.8%和82.9%,以灌木林为主;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中防护林面积最大,占43.6%;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国家级公益林面积最大;国家级公益林主要分布在海西、玉树、果洛等三州。应从组织、资金、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强国家公益林管理。  相似文献   

6.
本溪市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监测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本溪市生态公益林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切实保护好、管理好生态公益林资源,通过对国家级公益林定位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5、2016年本溪市国家级公益林监测小区面积均为892.5 hm2;2011-2016年蓄积量由78 885 m3增加到90 551.2 m3,增长率为14.8%;2015-2016年蓄积量由85 477.9 m3增加到90 551.2 m3,增长率为5.9%。2016年本溪市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为29.4万hm2,总蓄积量为2 985.5万m3(比2015年增加161万m3、比2011年增加386.5万m3)。由此可见,本溪市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效果明显,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保持稳定,林分蓄积量逐年递增。森林生态功能稳中有升,森林健康等级总体仍呈上升趋势,生态公益林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热带林业》2010,38(2):I0004-I0004
海南省国营通什林场始建于1958年,副科级建制,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的省属国营林场。场部位于海南省五指山市市区。全场经营总面积82775亩,其中: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62051亩,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11021亩,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场总面积的88%。  相似文献   

8.
通过深入研究国家级公益林软件的数据库及林地落界"一张图"国家级公益林数据库,分析了两者数据库结构和代码组成,将陕西省林地落界国家级公益林数据库结构及代码进行处理,批量导入国家级公益林软件,完成了全省国家级公益林的快速建库与统一管理,首次实现了林地落界国家级公益林数据库与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自动转化。  相似文献   

9.
以甘肃省江河两岸区、国家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沙漠接壤区等4种不同生态区位不同类型公益林为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甘肃省4种生态区位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野外调查及实验室分析数据,对不同生态区位不同林分类型公益林生态效益进行评分。结果表明:对同一生态区位,乔木林生态效益大于灌木林,阔叶混交林生态效益大于针叶纯林;对同一林分类型,阔叶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针叶纯林保持水土流失功能高于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阔叶纯林和灌木林则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晶 《防护林科技》2014,(12):60-61
介绍了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方法,包括样本组成、样本分布和调查方法以及监测区内各地类和林木权属面积组成,依据评价标准,通过分析2006-2011年监测数据,着重分析了全省国家级公益林土壤侵蚀度、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森林健康度动态变化趋势,并做出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按照国家及甘肃省技术要求、工作流程进行了兰州市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工作,结果为兰州市国家级公益林本期区划落界132611.07 hm^2,剔除了2013年上报中的16104.46 hm^2,在林地类型、区位、权属等方面更符合国家级公益林的条件要求,从地类、生态区位等方面还分析了国家级公益林的面积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确定天然林分类原则、方法及技术标准基础上 ,对黑龙江省天然林进行了分类。按树种组成可将天然林分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 ;按林种可将天林分为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和特种用途林 ;按森林功能可将天然林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又根据生态地位重要性及生态环境脆弱性划分出 16种生态公益林和 5种商品林类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06年和2016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从森林质量和生态状况2个方面对森林质量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价。对乔木林面积蓄积、纯林和混交林单位面积、蓄积变化以及龄组结构、径级结构、郁闭度等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森林质量逐年提升;对森林健康状况、天然林自然度、生态公益林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状况得到改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凸显。资源评价认为:滇西北森林资源富集,林分质量较高;植被区系类型复杂独特,科研价值高;区位关键重要,生态功能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4.
甘肃天祝藏区地处黄河、石羊河等重要河流的源头和汇水区,是甘肃主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林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传统的以林养林建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索建立长期、全面、有效的补偿机制和途径十分必要。针对甘肃省藏区生态环境现状和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研究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直接资金补偿、间接项目补偿、衍生保障补偿、辅助政策补偿等4种符合区域特点的生态补偿途径,以加快建立长效补偿机制,加强区域环境资源管护,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生态意识的提高,国人已开始意识到,保护生态的战略和历史意义。国家目前已初步划分216个生态功能区,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黑龙江省伊春林区,已将此项事业摆上日程。然而,称"功能区恢复"较称"功能区建设"更为合理与严谨。生态功能区的自然功能是千百万年所形成的,非建设所能及,这一点早有国内外历史教训。当代及后代如能尊重自然规律,尽可能地恢复其生态功能,才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6.
新疆阿勒泰林场林地保护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阿勒泰林场林地保护与利用存在着地域性分布明显,树种单一,稳定性差,林牧矛盾突出、林地管理缺乏规范等问题。提出实行用途管理,进行森林保有量规划,根据生态脆弱性、生态区位重要性以及林地生产力等指标对林地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和定级结果:特殊保护(Ⅰ级保护)面积占林地面积的41.2%、严格保护(Ⅱ级保护)面积占27.3%、重点保护(Ⅲ级保护)面积占31.5%、一般保护面积(Ⅳ级保护)为零。根据以往各类规划中的定位,将林场划分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2个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生态公益林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临沂市三级(国家、省、市)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分布、建设与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海南五指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森林资源特性和社会经济特点,从该少数民族地区、原住民的社区环境林业研究入手,并结合海南五指山地区的“文明生态村”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实际,旨在探索一条适合在海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参与式森林资源管理的途径与方法,拓宽当地经济创收的渠道,持续保持当地生态资源优势,为实现社会和谐、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张秀峰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2):55-56,70
通过对2007~2011年连续5年辽宁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检测区内可比性小班森林生态指标监测数据的运算、对比、分析,研究辽宁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模型,预测辽宁省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指标未来5年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宁都县林地面积30.088万hm2,生态公益林8.992万hm2。生态公益林建设已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档案管理机制、资金使用和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但仍存在部分征占林地、非法采脂,森林火灾,群落结构不完整、经营管理不够科学等问题。应对措施:大力宣传重要性,强化管理队伍建设;严格检查验收;改造林分结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