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探讨烟草对UV-B辐射强度的响应能力,以红花大金元(红大)和K326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UV-B辐射下烤烟品种生长的部分农艺性状、叶片的光合色素、多酚类物质含量、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分别经1.75W/m2和4.55W/m2剂量的UV-B辐射处理后,2个烤烟品种的株高、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叶黄素、胡萝卜素及绿原酸、芸香苷含量均得到提高;烟草的POD活性、根系脱氢酶活性也高于对照,但CAT活性低于对照;质体色素含量的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b,叶绿素a,芸香苷含量的增幅大于绿原酸,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幅度表现出随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大.这表明烟草可通过自身代谢调节抗光氧化物质的含量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适应UV-B辐射,其中红大品种对UV-B辐射的响应能力明显强于K326.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素水平下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生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增强的UV-B辐射对水稻沈农265生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能够降低相同氮素水平下水稻的叶绿素a、叶绿素b、SOD和POD活性,提高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外渗电导率、MDA的含量;在增强的UV-B辐射条件下,随氮素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增加,MDA含量降低,而外渗电导率无影响,SOD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UV-B对谷子光合等生理生化指标及米色的影响,对不同UV-B辐射强度下谷子叶片及米色的响应进行测定。以吨谷、沁黄2号2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强度UV-B辐射对谷子叶片中光合色素、CAT、POD、SOD、MDA等的影响,用色差仪对小米米色进行测定,并用液相色谱法对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吨谷与沁黄2号的UV-B+处理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先略上升,20 d后持续下降,叶绿素含量变化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具一致性;吨谷UV-B-处理组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均处于下降趋势,30 d后二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沁黄2号UV-B-处理组2个色素含量均呈先上升,20 d后持续下降趋势。吨谷与沁黄2号UV-B+处理组SOD、POD活性均随时间增加逐渐升高,而UV-B-处理组SOD与POD活性变化不规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吨谷与沁黄2号UV-B+与UV-B-处理组MDA含量都呈升高趋势,且2个品种的UV-B+和UV-B-处理组CAT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吨谷与沁黄2号UV-B-处理组的L*、a*、b*值均低于对照组,且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也较对照组下降。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培育富含类胡萝卜素谷子品种,提高小米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葡萄UV-B辐射的适应机制研究及抗紫外线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外自然光的基础上,用0μW/cm2(CK)、10.8μW/cm2(T1)、25.6μW/cm2(T2)3种强度紫外线-B(UV-B,280~320 nm)辐射处理葡萄植株30 d,研究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在整个辐射处理期间,T1处理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高于CK,T2处理叶片的SOD活性较CK有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T1和T2处理葡萄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不断降低的变化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UV-B辐射处理组(T1和T2)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在辐射初期(6~12 d)均低于CK,且差异不显著,但在辐射第30天显著高于CK。T1处理与CK抗坏血酸(ASA)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辐射初期(6~9d),T2处理ASA含量低于CK,随着辐射量的累积,其ASA含量逐渐升高,24 d后呈下降趋势。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叶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增加,且始终为T2>T1>CK。UV-B辐射处理30 d后,CAT、POD活性升高,Car、MDA含量增加,ASA含量降低,而SOD活性变化不大。【结论】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的抗氧化系统产生了影响,这可能是在UV-B辐射下活性氧的积累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李守淳  孙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13-20515
[目的]研究极地生物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方法]人工模拟南极UV-B辐射环境,对南极小球藻进行UV-B适应性锻炼,并以未经UV-B适应性锻炼的南极小球藻为对照,分别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光合放氧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延长,南极小球藻光合放氧速率和叶绿素荧光迅速下降,且锻炼南极小球藻的下降速率小于未锻炼南极小球藻。经UV-B胁迫后,南极小球藻的SOD、POD、CAT活性均随辐射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降低,锻炼南极小球藻的上升速率大于未锻炼南极小球藻,而下降速率显著小于未锻炼南极小球藻。[结论]经过UV-B适应性锻炼的南极小球藻可通过调整一系列生理活性指标对UV-B增强产生积极响应,以增强其自身对强辐射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UV-B辐射和施氮对满江红(Azolla)生长、矿质营养和抗氧化生理的影响,以元阳梯田稻田满江红为材料,室内模拟UV-B辐射(0 kJ·m-2与5.0 kJ·m-2)和施N处理(无氮和0.06 g·L-1氮),研究其对满江红生长、矿质营养和抗氧化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 (0 kJ·m-2、无氮)相比,UV-B+N(5.0 kJ·m-2、0.06 g·L-1氮)、UV-B辐射(5.0 kJ·m-2、无氮)处理均显著降低满江红光合色素含量,抑制其生长,导致生物量显著下降。UV-B辐射与施N单独或复合处理均显著增加满江红的N含量与累积量,降低植株Mg、Ca的含量。UV-B辐射与施N单独或复合处理均显著增加满江红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降低类黄酮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此外,UV-B辐射导致满江红抗坏血酸(AsA)含量下降、总酚含量增加,UV-B辐射与N处理显著增强满江红的总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发现,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双因素分析表明,UV-B辐射显著增加了满江红氮、总酚、MDA含量,提高SOD、GR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 N处理显著增加AsA、MDA含量及SOD、GR活性; UV-B+N处理对满江红的生长系数、生物量、磷、钙、镁、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AsA、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及POD、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综上,UV-B辐射增强会抑制满江红生长,导致满江红N含量与累积量增加,施氮不能缓解UV-B辐射对满江红生长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小京生”花生幼苗为材料,通过大田栽培试验,旨在探明花生对增强的UV-B辐射(54μW/cm2)响应的生 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在补增UV-B辐射处理下,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O·2 -)、类黄酮和可溶性蛋白质 的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对照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显著升高 后降低;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活性没有显著变化.可见增强的UV-B能显著提高花生叶片内的活性氧(ROS),O·- 2 是对花生产生氧化胁 迫的主要因素,花生幼苗主要通过提高类黄酮含量以及SOD,CAT和POD活性来抵制ROS的胁迫,AsA-GSH 循 环系统在花生清除ROS中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台农一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L.cv.Tainong No.1)盆栽苗离体叶片为试材,研究在增强UV-B辐射条件下芒果不同叶龄叶片的损伤表现和保护响应。结果表明:芒果不同叶龄叶片经增强UV-B辐射处理后,幼叶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急剧升高,叶绿素a/b值急剧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发生不稳定地升降变化;而老叶的这4个指标则变化较为缓慢;成年叶表现居中。不同叶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基本无显著变化,幼叶对增强UV-B辐射处理最敏感,老叶则不敏感,成年叶居中。幼叶的SOD和POD活性总体表现出下降趋势,而老叶的维生素C、还原型GSH、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却在增强UV-B辐射处理全程表现增强,且幼叶均表现最低,老叶除后期类黄酮含量降低外均表现最高,成年叶居中。叶片CAT活性在中后期例外地表现为按照老叶、幼叶和成年叶递增。总体上,增强UV-B辐射处理下不同叶龄叶片的损伤表现与其保护能力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玉米受到UV-B辐射后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辐射响应的情况,以玉米杂交种垦玉7号为材料,分析了短暂UV-B辐射后玉米叶片和根系中POD、SOD和MDA等保护性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酶在叶片和根系中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除根系POD活性显著降低外,辐射诱导的根系和叶片保护性酶变化幅度均差异不显著;值得关注的是,根系中3个保护性酶变化幅度最大时间点均比叶片早,提前12~36h。由此可见,UV-B辐射对玉米幼苗的叶片和根系中POD、SOD和MDA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地下部根系保护性酶对短暂UV-B辐射更敏感,尤其是POD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抗性豌豆品种在接种白粉菌后相关防御系统酶活性、叶绿素质量浓度的变化,以8个不同抗性豌豆品种为试材,分析了豌豆白粉菌接种后不同时间相关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叶绿素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种后SOD活性随着时间变化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抗病品种的SOD的活性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POD活性随着时间变化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抗病品种上升幅度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CAT活性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变化,多数品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接种后所有品种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均下降,抗病品种的下降趋势小于感病品种。SOD活性、POD活性变化与品种间差异显著,POD活性、叶绿素质量浓度与豌豆品种的抗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台农一号芒果盆栽苗离体幼叶为试材,研究增强UV—B辐射条件下芒果幼叶的损伤和保护反应。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使芒果幼叶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h降低,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损伤加重。UV—B辐射处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SOD、CAT)活性、保护色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还原型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叶片,UV—B辐射处理叶片VtiC含量和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叶片,表明增强UV—B辐射可诱导叶片细胞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和积累保护色素来直接吸收部分UV—B辐射,从而提高抗增强UV—B辐射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叶提取物对4叶1心的黄瓜幼苗进行处理,研究了提取物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葡萄叶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和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均不断增加。提取物浓度为5mg/mL时黄瓜幼苗根系活力最强,随浓度的增加根系活力不断降低。黄瓜幼苗体内的保护酶活性随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提取物浓度为10mg/mL时,SOD和POD的活性达到峰值;提取物浓度为20mg/mL时,CAT的活性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烤烟幼苗不同器官清除活性氧能力大小,以3个烤烟品种的幼苗为材料,对叶片、茎尖和根尖的SOD,CAT,POD的活性大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SOD和CAT的活性都是叶片的最大,茎尖次之,根尖的最小。(2) POD的活性是根尖的最大,茎尖次之,叶片的最小。(3)可溶性糖的含量是茎尖最大,叶片次之,根尖的最小;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是叶片的最大,茎尖次之,根尖的最小。(4)不同的品种各器官之间的CAT,SOD,POD活性大小和Vc的含量以NC89最大,云烟85次之,K326最小。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沙枣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NaCl模拟盐胁迫处理沙枣幼苗,测定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沙枣幼苗的SOD活性呈现出降-升-降的趋势,在NaCl浓度为2.0%时,出现活性高峰;随着盐浓度的增加,SOD活性下降:当NaCl浓度达到4.0%时,其活性低于对照。POD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aCl浓度为2.0%时,POD活性达到最大值。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与POD相似。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MAD的含量开始下降;当盐浓度为0.4%时,MDA含量最低:随后,MDA含量上升。这说明,在一定程度的盐胁迫下,沙枣幼苗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降低膜脂过氧化来减轻活性氧对植物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外源过氧化物酶对黄瓜果实抗氧化酶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萝卜过氧化物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粗提萝卜过氧化物酶(RsPOD)对黄瓜叶面喷施,测定黄瓜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维生素C、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施RsPOD对黄瓜果实POD、SOD、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增加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对叶绿素含量几乎没有影响。POD的同工酶谱带数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由此推测,外源RsPOD可以提高黄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而对光合作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以东湖早、槠叶茶、福鼎大白3个品种为材料,以自由基衰老学说为理论依据,对茶树越冬叶片在春梢生长期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越冬叶在春梢生育期间生理机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新梢的生长,越冬叶片的SOD,CAT,POD活性下降,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降低,越冬叶片已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对胡芦巴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张昕欣  彭立新  阎国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58-14259,14271
[目的]从抗氧化能力的角度揭示胡芦巴幼苗抗寒机理。[方法]以胡芦巴幼苗为材料,研究0℃低温胁迫下胡芦巴幼苗叶和根中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胡芦巴幼苗SOD、POD活性呈现上升-下降-上升趋势,活性在6h处达到小高峰后下降,12h之后又开始上升,并于48h时达最大值;CA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12h时达到峰值。叶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幅度及峰值均大于根。MDA含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处理24h时达到峰值,且叶中MDA含量小于根。[结论]三种抗氧化酶协同作用抵抗低温胁迫的伤害;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反应比根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