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铃薯花色苷种类·含量和稳定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其能  杨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811-4813
选择具有典型色泽的2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用1%(V/V)盐酸甲醇溶液分别从红色和紫色马铃薯中提取色素,用正己烷萃取,再用薄层层析(TLC)纯化,最后用紫外—见可分光光度计扫描。根据提取液、Rf值和紫外—可见光谱特点,参考已有相关资料,初步判断马铃薯红色色素主要为天竺葵素衍生物,而紫色色素主要为锦葵素的衍生物。紫色马铃薯的花色苷含量是红色马铃薯花色苷含量的2.9倍。光、热和pH值对花色苷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但紫色马铃薯的花色苷的稳定性好于红色马铃薯花色苷。  相似文献   

2.
郑静  韩宏义  陈伟  白鹏 《农业科技通讯》2011,(6):99-100,126
草莓中含有大量花色苷类物质,它在不同溶剂中最大吸收波长不同,而且在同一溶剂中不同pH值下的最大吸光值也不同。本试验采用经典的pH值示差法测定其总含量,并且测定了缓冲液中草莓花色苷最大吸收波长,从而选择出合适的提取剂。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和优化适合黑米发酵饮料中花色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利用pH示差法测定黑米发酵饮料中花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测定波长为510nm,测定吸光度时的pH为1.0和4.5,平衡温度为30℃,pH 1.0缓冲溶液中平衡70min,pH 4.5缓冲溶液平衡时间为30min,pH示差法测定出黑米发酵饮料中花色苷含量为119.6mg·L~(-1)。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可以用于黑米发酵饮料中花色苷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蓝莓米酒中总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消光系数和pH示差2种方法对自制蓝莓米酒中总花色苷含量进行测定,测定值分别为16.82(±0.36)mg/100mL和17.48(±0.40)mg/100mL。2种方法均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样品在溶液体系中的浓度,消光系数法所测值略小于pH示差法,后者操作难度比前者大。建议相关产品研发时可选用较为简便的消光系数法,最终产品选用较为准确的pH示差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黑大豆种质资源种皮花色苷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黑大豆种质资源种皮中花色苷的组成、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酸性甲醇浸提60个黑大豆种质种皮中的花色苷,通过与标准品对照,用HPLC法分析其种皮花色苷的组成及含量,同时用pH示差法测定各种质的总花色苷含量,采用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法测定各种质种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60个黑大豆种质中共检测到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葡萄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和锦葵素-3-葡萄糖苷6种花色苷组分。其中有44个品种中检测到上述全部6种花色苷组分,而其余16个品种只含有其中的4-5种。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是所有受试黑大豆种质中含量最高的花色苷组分。不同黑大豆种质间各单体花色苷和总花色苷含量及其ORAC值抗氧化能力差异均较大,其中总花色苷含量的变幅为98.8—2 132.5 mg/100g,ORAC值的变幅为212.5—1 834.6 μmol TE/g,且各种质总花色苷含量与其ORAC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 0.62, P<0.001)。采用快速聚类法将60个黑大豆种质聚成营养和花色苷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的三大类群。【结论】不同黑大豆种质种皮花色苷组成基本相同,但其各花色苷单体及总花色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花色苷是黑大豆种皮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彩色马铃薯是天然色素的潜在来源之一.本试验综合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pH示差法,初步定性和定量分析了6个彩色马铃薯品种块茎的花色素苷.结果表明,不同颜色马铃薯块茎花色素苷的类型和含量不同.紫色马铃薯师大6号和小乌洋芋的主要花色素苷为锦葵色素-3-葡萄糖苷,含量分别为1.086和0.376 mg/g·FW.红色品种的主要花色素苷为天竺葵色素-3-葡萄糖苷,含量为0.159 ~0.873 mg/g· FW.同一品种块茎不同组织的花色素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上述结果,对花色素苷的简易测定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蓝靛果和栽培蓝靛果BLY、DN-1、DN-2、DN-3、BL、EF、ED、RB为材料,采用pH示差法、O.D.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9种蓝靛果果实中的总花色苷和矢车菊-3-葡萄糖苷(Cy3G)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每百克野生蓝靛果和栽培蓝靛果BLY、DN-1、DN-2、DN-3、BL、EF、ED、RB中总花色苷含量分别为273.25mg、448.86mg、502.991mg、360.226mg、388.589mg、432.203mg、419.506mg、144.068mg、118.109mg;栽培品种DN-1中总花色苷含量最高,RB中总花色苷含量最低;pH示差法、O.D.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蓝靛果中总花色苷含量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紫小麦麸皮花色苷提取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紫粒小麦麸皮为原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花色苷,并研究花色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染毛特性。结果表明,改良CTAB提取法易于操作,提取出的花色苷纯度高,室温条件下,浸提3次、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为1:3时,花色苷的得率为3.20 g/kg。pH值示差法测定提取的花色苷色价为170;原子吸收法测定提取出的花色苷杂质和重金属总含量很低。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花色苷去除H2O2的 IC50的大小为1.5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花色苷和不同金属离子作用后可将羊毛染成不同的颜色。研究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出的小麦花色苷纯度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闫征  李春阳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6):2218-2221
为研究绿原酸对紫薯花色苷的辅色稳定作用,本试验采用可见吸收光谱和液质联用色谱(HPLC-MS)法研究了绿原酸不同添加浓度、pH值和温度对紫薯花色苷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光度及花色苷成分的影响,比较了绿原酸辅色前后花色苷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绿原酸对紫薯花色苷产生了增色效应和红移效应,辅色效应随绿原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最适辅色pH值为3.5,绿原酸辅色后紫薯花色苷的组成不变,花色苷热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紫马铃薯皮中花色苷热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紫马铃薯皮花色苷溶液中添加0.01%抗坏血酸或10%葡萄精并进行加热处理测定其活化能的变化,同时对紫马铃薯皮中花色苷的热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马铃薯皮花色苷热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其热降解活化能在pH值3.0时为74.08 kJ·mol-1,pH值增加和降低时其活化能减小.添加抗坏血酸后其活化能为原来的81.49%,其稳定性下降,而添加葡萄糖后活化能增加3.16%.因此,葡萄糖作为辅色剂提高了紫马铃薯皮花色苷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紫甘薯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选择最佳贮藏条件。以‘紫罗兰’甘薯为试验材料,设置7 ℃+75% RH(T1)、7 ℃+85% RH(T2)、7 ℃+95% RH(T3)、12 ℃+75% RH(T4)、12 ℃+85% RH(T5)、12 ℃+95% RH(T6)、16 ℃+75% RH(T7)、16 ℃+85% RH(T8)、16 ℃+95% RH(T9)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的紫甘薯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差异,考察不同储藏条件对紫甘薯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贮藏过程中,紫甘薯含水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比较发现,紫甘薯的含水量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随湿度增加而减慢;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湿度增加而降低;淀粉含量的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减慢,随湿度增加而加快;花青素含量在12 ℃+85% RH条件下降较慢。综合考虑,12 ℃+85% RH是紫甘薯的最适贮藏条件, 研究为紫甘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紫马铃薯片真空微波干燥动力学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紫马铃薯片在真空压力-0.05、-0.06、-0.07MPa,微波功率400、500、600 W及厚度2、3、4mm下的干燥动力学及最适干燥条件。结果表明,紫马铃薯片真空微波干燥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其中微波功率对紫马铃薯片干燥过程的影响最大,功率越大,干燥速率越快。干燥动力学拟合发现Page模型最适于拟合紫马铃薯片真空微波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比变化。通过对平均干燥速率、总色差、花青素含量、溶胀能力、吸水性和吸油性的综合评价系数和隶属度分析,得出紫马铃薯片真空微波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0.05MPa、400 W、2mm。  相似文献   

13.
高花青素甘薯绵紫薯9号的选育与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紫薯9号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西南大学通过集团杂交法选育的高花青素紫色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新品种。该品种干物质含量为30.20%,蛋白质含量为1.47%,鲜薯维生素C含量为25.10 mg/100 g,β胡萝卜素含量为0.02 mg/100 g鲜薯,花青素含量为55.97~76.53 mg/100 g鲜薯。该品种具有鲜薯产量高、薯块商品性好、熟食品质优、耐贮藏、抗病性强等特点。2012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由于具有干物质含量高和花青素含量高等突出特点,受到加工企业青睐,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4.
紫色马铃薯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紫色马铃薯中克隆CHS的cDNA全长序列,并分析其组织表达水平以及诱导剂处理后基因的表达与花青素含量积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紫色马铃薯CHS的cDNA全长序列,通过在线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半定量RT-PCR检测StCHS在紫色马铃薯组织中的表达特异性以及蔗糖和赤霉素处理后StCHS的表达。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紫色马铃薯花青素含量。【结果】克隆获得紫色马铃薯CHS的cDNA全长1 490 bp,包含1 170 bp的ORF,该基因编码389个氨基酸。推测StCHS蛋白含有Cys164、Phe215、His303和Asn336 4个活性位点,构成CHS蛋白的催化中心。StCHS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茎、叶柄和叶中表达较强,在根、块茎和叶轴中几乎检测不到CHS的表达。赤霉素能促进CHS的表达从而促进花青素的积累;蔗糖能够显著促进紫色马铃薯花青素的积累,但对CHS的表达影响不明显。【结论】从紫色马铃薯中克隆获得CHS的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StCHS是紫色马铃薯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一个限速酶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寻紫甘薯花青素苷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微波加热-酸化水提取新技术,从紫甘薯中提取花青素苷酸化水粗提物,然后给12月龄小鼠(老龄小鼠)灌胃不同浓度(100、500和1000mg/kg)的酸化水粗提物30d,测定血清中抗氧化指标。[结果]12月龄小鼠被浓度为1000mg/kg花青素苷酸化水粗提物灌胃30d后,其体内抗衰老指标与对照组5月龄小鼠相当。[结论]紫甘薯色素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生物氧化作用,可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6.
为利用太阳能热泵干燥技术获得紫薯干燥最优工艺,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探讨了装载密度、切片厚度和转换含水率3个变量对紫薯干燥时间、花青素保存率以及单位能耗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建立可描述3个指标的二次回归模型,对变量进行响应面分析,并采用评价函数优化干燥工艺.结果表明:装载密度、切片厚度和转换含水率对紫薯干燥时间、花青京保存率以及单位能耗均有显著影响;紫薯太阳能热泵干燥最佳工艺参数为装载密度3.68kg·m-1、切片厚度5.84mm、转换含水率117.08%.  相似文献   

17.
选取3种不同基因型紫玉米品种即水果黑糯、黑甜糯631和晋糯20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品种间灌浆期籽粒种皮颜色变化以及种皮颜色(R、G、B值)与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并分析了灌浆期籽粒花青素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积累。结果表明:籽粒RGB值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 0.05);随着籽粒的发育,花青素、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呈动态变化,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均在授粉后13 d达到最大值;花青素含量在授粉后25 d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花青素含量与可溶性总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极显著负相关(P < 0.05),与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P < 0.05)。上述结果3个品种表现一致。由此可见,RGB值可作为快速检测花青素含量的指标,另外,授粉后21 ~ 25 d可作为紫玉米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醇水提取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在510 nm下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其含量。[结果]黄酮类化合物浓度在0.02~0.10 mg/m L时,其浓度与对应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精密度试验中,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吸光度为0.420 5,RSD=0.740 7%;在重现性试验中,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质量比为9.091 mg/g,RSD=2.007%;在加样回收率试验中,其平均回收率为97.92%,RSD=1.568%。[结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其精密度、重现性、回收率均良好,可用来测定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李水清  马鹏  舒俊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00-17701
[目的]为马齿苋的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测定马齿苋中类黄酮含量,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马齿苋中单宁的含量。[结果]建立了计算马齿苋中类黄酮含量的线性方程:y=0.1112x-0.0005(y为吸光度;x为芦丁溶液浓度),相关系数R=0.9991;计算单宁含量的线性方程:y=0.0741x+0.0033(Y为吸光度;z为单宁酸标准溶液浓度),相关系数R=0.9995。两者的浓度和吸光度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并测定出马齿苋中类黄酮及单宁的含量分别为(12.05±0.18)、(10.64±0.26)mg/g。[结论]该结果可为充分利用马齿苋这一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