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文庆  王广印  刘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41-6441,6444
以牡丹的种胚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及其不同浓度和低温层积处理在种胚的萌发、增殖和生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了不同激素浓度对种胚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以MS培养基为主,胚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6-BA2.5 mg/L+NAA1.0 mg/L,胚苗继代培养最适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0.5 mg/L。低温层积处理对成熟胚丛生芽诱导影响显著,层积40 d的种胚具有较高的丛生芽诱导率,达到45.82%,而10、20 d丛生芽诱导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建立轮钟花的组织培养方法,为轮钟花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轮钟花茎段、叶及种子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和2,4-D于MS或1/2MS培养基中,筛选轮钟花组织培养繁殖的最适培养基及最佳外植体。结果表明:诱导茎段、叶形成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1.0 mg/L6-BA+1.0mg/L 2,4-D,诱导率为80.0%;诱导种子形成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1.0mg/L6-BA+0.5mg/L 2,4-D,诱导率为80.0%;诱导茎段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1.0mg/L6-BA+0.5mg/L 2,4-D;种子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1.0mg/L 6-BA+0.2mg/L2,4-D;诱导种子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0.2mg/L 6-BA+0.3mg/L NAA,分化率为80.0%;种子是诱导轮钟花不定芽的最佳外植体。  相似文献   

3.
中原牡丹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原牡丹品种鳞芽为外植体,以改良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了不同激素配比对中原牡丹诱导、继代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于中原牡丹初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1.0 mg/L+KT 0.5 mg/L+IAA 0~0.5 mg/L+GA30.2~0.5 mg/L;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6-BA 0.5~1.0 mg/L+KT 0.3 mg/L+GA3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4.0 mg/L+IAA 1.0 mg/L。  相似文献   

4.
以紫叶矮樱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采用5%NaClO处理20 min的效果最好,3月下旬到4月中旬为最适取材季节,启动培养以1/2 MS+6-BA 1.5 mg/L+NAA 0.05 mg/L为最佳培养基配方;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 MS+IBA 1.0 mg/L+IAA 1.0 mg/L,其次为1/2 MS+NAA1.5 mg/L。1周时,最佳生根培养基组合1/2 MS+IBA 1.0 mg/L+IAA 1.0 mg/L有根长出,20 d后平均生根数达2.0~5.4条,生根率为48.6%~94.7%。  相似文献   

5.
以西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的成熟孢子为外植体,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素对西南凤尾蕨离体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细胞分裂素和生长激素配比对西南凤尾蕨的组织培养影响不同,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2.0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1.0 mg/L+AC 1.0 g/L,最高增殖倍数为7.05倍;最适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NAA 0.5 mg/L,生根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牡丹品种凤丹白子叶离体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的消毒方式及消毒时间对牡丹成熟胚萌发诱导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培养时间和蔗糖浓度对牡丹子叶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分化及分化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种子的最佳消毒方法是在0.1% HgCl2中消毒10 min;牡丹子叶在MS+2 mg/L 2,4-D+0.5 mg,/L6-BA+ 3%蔗糖配方的培养基中出愈率最高,为93%;牡丹子叶来源的愈伤组织在MS+1.0mg/L2,4-D+0.5 mg/L 6 - BA +3%蔗糖配方的培养基中培养60 d时的分化情况最好,分化率达到78%;在附加了0.2 mg/L6 - BA+1.0 mg/L IBA和2.5%蔗糖的1/2MS培养基中,再生苗的生根率可达56%,平均根数4.25条,平均根长4.31 cm.  相似文献   

7.
以珍珠菜种子为材料进行消毒及无菌苗培养,再以消毒后萌发的无菌苗的叶片、茎段和带叶腋茎为外植体,开展丛生芽的诱导、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移栽驯化技术研究。结果发现,珍珠菜种子最佳消毒方式为5%次氯酸钠消毒10 min,最适丛生芽诱导部位为叶片,丛生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5 mg/L;其次为MS+6-BA 2.0 mg/L+NAA 0.05 mg/L。最适珍珠菜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其次为MS+6-BA 1.0mg/L+KT 2.0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其次为1/2MS+NAA 1.0 mg/L。最适珍珠菜移栽驯化的方法为开瓶驯化5 d后种植于蛭石∶珍珠岩∶泥炭(1∶1∶1)基质中。本研究结果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实现珍珠菜快速繁殖和人工扩大栽培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胡椒木(Zanthoxylum piperitum)叶片的离体培养.选取胡椒木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接种在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结果表明,最适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7 mg/L,分化率为91.7%,最适的增殖继代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7 mg/L,所产生的不定芽在1/2MS+ NAA0.4 mg/L的培养基上可全部生根,长成完整植株.首次证明以胡椒木的叶片为外植体可以进行快速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9.
以全缘橐吾种子获得无菌苗,取无菌苗的茎尖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础,通过添加不同浓度和种类的细胞分裂素及生长素,来获得全缘橐吾组织培养快繁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全缘橐吾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MS+6 - BA 0.2 mg/L;启动培养基为:MS +6 - BA 2.0 mg/L+ NAA 0.2 mg/L;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 BA 2.0 mg/L+ IBA 0.5 mg/L;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 NAA 0.5 mg/L+活性炭1.0 g/L.  相似文献   

10.
以撒尔维亚带芽茎段、叶片、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置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不同外植体分别进行增殖和生根培养,结果表明:撒尔维亚组织培养最适外植体为带芽茎段;芽诱导和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 IBA 0.50mg/L+ KT 0.40mg/L +6-BA 0.80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 NAA 0.50 ng/L+蔗糖20g.L-1.  相似文献   

11.
新梨七号茎段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不同配比、不同部位诱导不定芽以及炼苗移栽等几个方面对新梨七号离体茎段再生进行研究,获得茎段产生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再生的适宜培养基,分析以上因素对新梨七号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梨七号的茎段最适宜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2,4-D 1.0mg/L+6-BA 0.5mg/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茎段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5mg/L,诱导率为95%,增殖倍数为7.29;最适宜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2.5mg/L+蔗糖15g/L,生根率为90%;封口炼苗时间14d为最好,移栽时间7月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金合欢的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初步建立了金合欢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适宜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培养基是MS+6-BA 1.5 mg/L+NAA 0.1 mg/L;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是MS+6-BA 2.0 mg/L+NAA 0.2 mg/L;最适宜诱导生根的培养基是1/2MS+IBA 0.4 mg/L。  相似文献   

13.
杨玉田  朱宗贵  刘富先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40-5740,5774
以木本菊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木本菊的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结果表明,最佳芽分化培养基是MS+1.0 mg/L 6-BA+0.1 mg/LIAA+1.0%糖,约60~70 d可诱导出丛生芽;在MS+0.5 mg/L 6-BA+0.2 mg/L NAA+1.0%糖的培养基上增殖速度最快,每升10 g的蔗糖浓度也最有利于芽的增殖;最适的扎根培养基是1/2 MS+0.1~0.3 mg/L NAA+1.0%糖或1/2 MS+0.05 mg/L 6-BA+0.5 mg/L NAA+1.0%糖,6~10 d可扎根,35~40 d可移栽。  相似文献   

14.
红叶石楠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叶石楠茎尖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激素6-BA、IBA、NAA的浓度对试管苗增殖以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了一套红叶石楠离体培养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红叶石楠初代培养采用MS+6-BA1.0 mg/L+NAA 0.1 mg/L培养基、茎尖继代培养采用MS+6-BA 2.0 mg/L和NAA 0.1 mg/L的培养基为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植株增高选用MS+6-BA1.0+IBA 0.2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效果较好,生根培养选用1/2MS+IBA1.0~1.5 mg/L培养基,生根率、移栽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5.
以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腋芽为外植体,以不同的光照时间、光照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6-BA、NAA不同浓度配比以及MS、1/2 MS、1/4 MS培养基分别进行初代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愈伤组织丛生芽诱导培养、丛生芽生根培养,并炼苗移栽。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1/2 MS+1.0 mg/L 6-BA+0.3 mg/L NAA的愈伤组织形成率为97.2%;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MS+1.5 mg/L 6-BA+1.0 mg/L NAA的愈伤组织增殖能力为9.5倍;愈伤组织丛生芽诱导培养基1/2MS+1.7 mg/L 6-BA+0.2 mg/L NAA的愈伤组织丛生芽诱导倍数为4.5倍;生根培养基1/4 MS+0.75mg/L NAA的生根率为96.7%,生根平均数为8.2条/芽,炼苗移栽的成活率在91.5%~93.0%。通过该方法进行白术种苗繁殖,有利于向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输送优质种质资源材料,丰富白术基因库,便于白术优质种质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从而提高育种水平与药材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红叶石楠无性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叶石楠侧芽作为外植体,通过无性系快繁技术进行红叶石楠的外植体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以及生根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红叶石楠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诱导率达48.15%;最合适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增殖系数为4.35。在1/2 MS+ABT 1.0 mg/L生根培养基中的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达到90.0%。  相似文献   

17.
以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的鳞茎、叶片和珠芽为外植体,建立了卷丹快速繁殖的植株再生体系,探讨了不同外植体、培养基对卷丹原球茎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鳞茎是最适合诱导原球茎的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0 mg/L 6-BA+1.00 mg/L NAA;诱导原球茎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0 mg/L 6-BA+0.10 mg/L NAA+1.00 mg/L 2,4-D;较适合原球茎出芽的培养基为MS+1.00 mg/L 6-BA+0.10 mg/L NAA,较适合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为MS+0.50 mg/L NAA。  相似文献   

18.
新疆紫草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新疆紫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新疆紫草无菌苗的茎尖为外植体,筛选适合茎尖萌发、增殖、生根的激素组合.[结果]茎尖最佳萌发培养基为MS+TDZ 1.0 mg/L,其萌发率为100;.芽增殖培养基为MS+TDZ 1.0 mg/L,芽增殖倍数为13.50倍,继代壮苗培养基为MS+NAA 0.3 mg/L +6-BA 0.5 mg/L,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1 mg/L,生根率为84;.降低6-BA浓度到0.05 mg/L可大幅降低玻璃化发生率.经过此培养基继代后,再在原生根配方中生根,生根率提高到95.32;.[结论]茎尖是新疆紫草快繁的最佳外植体.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平头红"凤梨的腋芽、顶芽和叶片为接种外植体,对其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以MS+TDZ3.0mg/L+2,4-D0.2mg/L为最好;MS+TDZ1.0mg/L+NAA0.05mg/L对不定芽分化效果良好。试管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IBA0.5mg/L。不同部位的外植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培养效果不同,对于工厂化育苗来讲,以腋芽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