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玉米在农业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是玉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陆的玉米播种面积大大扩展,产量迅速提高。近年来中国的玉米生产有很大发展,河南省的玉米杂交种已经普及推广,工作很有成绩,目前单产水平虽不到四百斤,但有很大增产潜力,通过努力可以把玉米的单产提高到八百斤左右。做到这一步,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将是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今年我省在辽东、辽南以及辽西、辽北部分地区建立了30余万亩玉米样板田。各地样板田都获得了大面积增产。据初步統計,全省玉米样板田平均比1964年增产23%,平均单产达到476斤。在大面积丰产当中,还出現了較大面积的高額丰产典型。以大队为单位,有5万亩单产达到600~700斤;有15,000亩单产达到700~800斤。岫岩县示范农場620亩山地和平地平均单产1,053斤;庄河县三架山公社二道河子生产队169亩山地玉米单产达到647斤,其中有33亩单产千斤,12亩单产1,200斤。今年虽然天旱少雨,对玉米生长不利,仍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四年我队广大贫下中农,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种田,开展了大面积的玉米杂交制种工作,使全队302.5亩郑单2号玉米杂交制种田获得丰收,亩产种子259.3斤,混合单产达353斤,比全大队1364亩大田玉米平均单产317斤,提高3 6斤,增产11.8%。除满足我队普及郑单2号玉米杂交种子外,还支援国家优良杂交种7万余斤,为我队玉米丰收,奠定了物资基础。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高产作物,但要有适宜玉米生长发育的栽培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增产作用。74年老庄大队种249亩玉米,亩产553斤,比当年本队小麦单产低20%。75年玉米扩种到370亩,单产800—900斤,比当年小麦单产高40—60%,比去年玉米增产60—80%。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在册耕地18.7万公顷,实际播种面积22万公顷。其中玉米14.5万公顷,水稻2.5万公顷,大豆0.2万公顷,蔬菜两瓜1万公顷,苗木花卉等0.5万公顷。未在册的3.3万公顷主要种植玉米。2012年粮食总产27.6亿斤(不包括未在册)。2013年,力争实现粮食增产3.4亿斤,达到粮食总产突破31亿斤的目标。预计今年玉米单产1.96万斤/公顷,水稻单产1.68万斤/公顷,大豆单产5500斤/公顷。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1960年共种植春玉米11,000亩(间作大豆),获得了空前大丰收。丰产的特点是,面积大,增产幅度大,产量均衡,全公社玉米的单产430.0斤,其中2,000亩丰产田单产735.5斤。  相似文献   

7.
一、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措施 1972年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为16.33亿亩,总产量6,027.84亿斤,平均单产371.3斤。在禾谷类作物中,玉米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总产仅次于小麦居第二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近二十年来,世界玉米发展较快,与1948—1952年的平均数比较,1974年玉米的栽培面积扩大了3,008.9万公顷(4.51亿亩),总产量增加了1.64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我所干群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促科研,大搞科学实验。1976年搞的0.64亩油粮糖一年三熟栽培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收成,油菜单产387.3斤,玉米单产666.5斤,甜菜块根单产2165斤,茎叶单产8573斤。  相似文献   

9.
我省玉米生产形势大好。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主要特点:栽培技术不断改进,玉米杂交良种大普及,老玉米产区单产继续提高,新玉米产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增长很快。一九七四年全省玉米面积两千多万亩,平均单产三百斤左右,比一九六五年前增长了百分  相似文献   

10.
中南科委于本年6月15—19日在广州市召开了玉米高产经验座谈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中南五省研究玉米的专家、劳模共14人。研究了中南地区玉米的生产情况,交流和讨论了玉米生产经验,并提出了以玉米为主的发展山区粮食生产的意见。 会议讨论认为,中南各省玉米产生很不平衡,一股仍处于低产状态。中南各省山区的玉米都是主粮,有些省的山区玉米面积占耕地面积50%左右,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的30—40%。但是,目前各省玉米单产都不高,1964年中南各省平均单产只163.5斤。根据国内外生产实践的经验,玉米是个高产作物。中南各省也有大面积亩产四、五百斤的高产记录。可是每个省有相当一部份的面积,单产只几十斤或百把斤,高低悬殊很大,产量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正> 我队处豫西丘岭区,常年种谷子500亩上下,大部分是山岭旱地.几年来,由于重视探讨谷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不断改革种植方法,实行科学管理,产量逐年提高.1977年单产突破400斤,1980年在两次7——8级大风、雹袭击下,550亩夏谷平均亩产达到446.7斤,单产比历史上最高的1978年增产41.7斤.在同等条件下.谷子比玉米每亩增产22斤.粮草折价谷子多收39.81元,改变了  相似文献   

12.
<正> 1974-1980年我们从抓夏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抢时早播、一次全苗、蹲苗和施肥等关键措施入手,对夏玉米亩产千斤以上的栽培技术开展了研究.除1975、1978年,其余五年种植的8块夏玉米高产田,单产都在千斤以上,平均1126.9斤.1980年,铁茬种植的10.5亩高产田,在苗期多雨、抽雄前严重干旱、灌浆期阴雨连绵的气候条件下,总产12309.2万,平均单产1172.8斤,其中博单一号4亩,单产高达1206.8斤.  相似文献   

13.
蚕豆套种(3月下旬)玉米(间作赤豆)套种(6月上旬)黄豆,在启东县大面积年单产1100斤左右,进一步提高单产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通过试验改革,在较大面积上取得了年产1350斤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三种三收是种植革命上的新生事物,我区大部分县社从七五年开始试种推广,七六年已发展到了十万余亩,全区各县都有种植。博爱县清化公社南关大队玉米水稻间作,移栽水稻450斤,移栽玉米710斤,合计亩产1160斤,比单作玉米900斤,每亩多收260斤,增产29%,加上麦季每亩产1060斤,全年单产超吨粮;沁阳县城关镇  相似文献   

15.
玉米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玉米是本市主要秋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4万hm^2左右。提高春玉米单产对稳定本市三熟制种植面积极为关键,同时对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全年粮食产量有十分重要意义。优化春玉米的肥料运筹是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措施,为明确本市春玉米对地力依赖率、NPK吸收量及肥料的当季利用率,特设立本试验,从而为本市春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社地处半山丘陵之中,水源缺乏,十年九旱种不保收是我们公社的自然特点.前几年在极"左"思潮影响下,不适当地扩大需水肥较多的玉米,年年占秋粮作物播种面积的80-90%,结果投资大收入小.1982年吸收往年教训,适当压缩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谷子播种面积,在当年前期大旱,后期阴天多雨极为不利的气象条件,固村大队第二生产队村西一块33亩谷子,品种为安316,亩产达710斤,村东一块17亩,品种为流砂白,亩产650斤.全公社种谷11981亩,亩产达179斤,比去年亩产95斤增产85.5%,玉米单产128斤,比去年单产145斤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实验出成果玉米矮化育苗移栽是一项新技术。在我县头一年生产实践中取得了可喜成果。我们深入十九个公社三十一个大队四十五个生产队调查,这些社队搞矮化玉米试验面积一百六十八亩,平均单产一千四百六十四斤,其中:亩产八百到一千斤有五个单位,一千一百斤到一千九百斤的有三十六个单位,二千到  相似文献   

18.
小麦单产增加最突出的是墨西哥和澳大利亚,10年来,平均每亩增长150斤以上。欧州地区的单产较高,平均亩产500斤以上。小麦面积较大的国家单产都较低,在300斤以下,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不到200斤。国外提高小麦单产水平的主要措施是采用高产、抗病、耐肥、抗倒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一 玉米是我国粮食生产中的主要作物之一,也是一种比较高产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与总产量约占全国粮食面积和总产量的12—13%。近几年来,玉米的生产是稳步上升的,1965年的单产和总产均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尤其可喜的是,无论在南方、北方,或在高产区、低产区,都出现了一批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县。据统计,全国亩产达到300斤以上的县,计有210个。河北省遵化县386,000亩玉米,亩产600斤;山东省黄县283,000亩玉米,亩产500多斤;山西省太谷县127,000亩玉米,亩产500斤;上海市崇明县190,000多亩玉米,亩产600斤。特别是出现了许多持续稳产高产的社、队。例如: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1954年玉米平均亩产256斤,1958年以来一直稳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播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国家,同时其单产水平也居各主产国的前列。1977年,美国玉米面积为42,495万亩,占世界玉米面积的23.9%。但由于美国玉米单产比世界平均几乎高一倍(93%),从而使美国玉米总产量(3,230亿斤)将近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一半(4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