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火炬松(Pinus taeda Linn)原产美国东南部,七十年代初我国南方各省进行引种试验,由于湿地松、火炬松具有生长迅速,树干通直以及抗松毛虫等特性,所以在我省各地普遍受到欢迎。但随着较大面积人工纯林的出现,病害也逐渐发生,为了弄清我省湿地松和火炬松病害种类及发病情况,自1982年以来我们先后到庆元县林场、龙泉县林场、建德县建德林场、临海县林场等20个林场进行了调查。发现我省湿地松、火炬松的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inus taeda)原产美国东南部,是重要的建筑材、纸浆材、胶合板材、矿柱材等速生树种。我国南方各地从70年代开始大规模引种栽植,普遍生长良好。但至今未见湿地松、火炬松在紫色土地区生长的有关报道。究竟紫色土能否适宜湿地松、火炬松生长?带着这问题,我们于1989年9~10月,对造在紫色土上的湿地松、火炬松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引进美国的湿地松(Pinus taeda)和火炬松(Pinus elliottii)的生长状况,与当地马尾松(Pinus smassoniana)进行对比分析。第15年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立地和抚育条件下,马尾松在生长量方面表现最好,而湿地松在通直度、分枝角度等树形指标方面表现最优。综合各因子,选出了火炬松、湿地松各1个优良家系和3个马尾松优良家系作为育种和推广材料。  相似文献   

4.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inus taeda)原产北美洲南部。我国广东省台山县,于1930年最早引种,湿地松干形直,松脂含量高,具有一定的抗风和抗虫能力,要求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适于低山丘陵生长。火炬松于1933年、1934年分别由广州、闽侯首先引种,适应性较强,比湿地松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湿地松、火炬松引种推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火炬松(Pinus taeda L.)原产美国东南部,是美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木材可作建筑、纸浆和纤维工业的原料;湿地松也是一个良好的产脂树种。 浙江省引种湿地松、火炬松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经过早期小面积的试验示范和生产性推广造林两阶段,造林面积已达7000ha.。为了总结这两个树种在本省引种后的适生表现和  相似文献   

6.
湿地松,火炬松生长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clm)火炬松(Pinus taeda L)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引种栽培速生用材树种,湿地松苗期生长快,生长高峰值:径生长在5~6年,在年生长周期内,树高有4次生长高峰,春梢生长量最大;胸径有3次生长高峰。火炬松苗期生长慢,但从造林第1年开始生长量大于湿地松,5年生时,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均出现高峰;年周期内,树高有5次生长高峰,以夏梢生长量最大,胸径有3次生长高峰。经与主要气象因子综合分析:温度是影响湿地松、火炬松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湿度是制约湿地松,火炬松发展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火炬松(Pinus taeda L.)、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具有生长快、干形圆满、材质轻、纹理直、不翘曲等优良特性。1975~1980年我区共引种栽植火炬松、温地松  相似文献   

8.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inustaeda)原产美国东南部,木材可作建筑、造纸和纤维工业原料,并且湿地松松脂含量高:质量好。两树种于1947年开始在浙江引种,是引种比较成功的速生用材树种。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9.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火炬松(P.taeda)自30年代引进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试种以来,表现良好,干形通直,早期生长迅速,对松毛虫的抵抗性强,深为群众喜爱。1973年以后,我国每年都进口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在南方各省广为栽培。1978年,我们首先在福建省顺昌县洋口林场和沙县官庄林场的湿地松幼林中发现松针褐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婺城区引种火炬松(PynustaedL.)与湿地松(P.elliottii Engelm.)2个树种生长情况调查测定,对火炬松与湿地松在生长情况、抗病虫害和抗雪灾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提出优先发展火炬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场自一九三四年开始从美国佛罗里达引进四种国处松即:长叶松(Pinus palustris),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i-uns taeda),短叶松(Pinus echinata)。适应性强,生长好,一九五二年开花结果,一九五六年开始培育第二代,第二代的生长比第  相似文献   

12.
火炬松(Pinus taeda L.)、湿地松(P.elliottii Engelm.)是近十年来我省各地引进国外的两个主要松类树种,但从未对其生长情况及引种效果,进行过认真的总结。现据黔东、黔东南、黔西南地区引种试验林连续3~4年的材料,初步提出湿地松、火炬松在我省引种的可行性。一、引种地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病区调查、室内人工接种和病区自然接种等方法鉴别南方几种松树对褐斑病的抗性表明:本地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最为抗病,火炬松(Pinus taeda)次之,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八十年代引种的古巴加勒比松(Pinus caribea var,caribea)最为感病,六十年代引种的古巴加勒比松也较抗病,仅略次于本地的马尾松。湿地松种子未见带菌,与种子混合的针叶上的病菌在室温和5℃条件下均可存活7个月以上,江西的日本黑松(Pinus thumlergii)上的菌株其培养特性和致病性与广东、广西和福建的湿地松的菌株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Pinus taeda L)、火炬松(Pinus euiottii Englm)(简称“两松”,下同)原产美国东南部,1975年开始引种,至今已有347.1公顷郁闭成林。为扩大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该场于1978年建立了固定观测标准地,并对引种的“两松”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现将其研究结果整  相似文献   

15.
火炬松(Pinus taeda L.)、湿地松(P.elliottii Engelm)具有生长快,干形圆满、通直等特点,是我国引种比较成功的两个国外树种。1981年以来,湖北省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广西区内主要的产脂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elliottii)、巴哈马加勒比松(P.caribaea var.bahamensis)和火炬松(P.taeda)为材料研究产脂能力在种内的变异情况,比较不同选择方法的选优效果,从而确定上述4个树种在广西高产脂选择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各参试树种中湿地松产脂力和期望年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3.80 g/d、5.42 kg。在产脂力上湿地松火炬松巴哈马加勒比松马尾松;在期望年产量上湿地松火炬松巴哈马加勒比松马尾松。将产脂力标准设置为11 g/d、期望年产量设置为5 kg/a时,马尾松选择效果较为理想。而湿地松的产脂力标准27 g/d、期望年产量为12.5 kg/a,火炬松的产脂力20 g/d、期望年产量为10 kg/a,加勒比松的产脂力15 g/d、期望年产量为7 kg/a时,选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正>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E),火炬松(Pinus taeda L.),以下简称“两松”,原产美国东南部,是荒山造林的速生用材树种。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抗病虫害强的特点。三十年代引种到广东,1972年引进我省。1975年桐柏县国营毛集林场和国营陈庄林场先后引种。通过试验观察记载,  相似文献   

18.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Coleoptera:Curculionidae)是我国近年来危害最为严重的松林钻蛀性害虫[1],主要危害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ann),也危害火炬松(P.taeda L.)、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和华山松(P.armandi Franch.).  相似文献   

19.
火炬松(Pinus taeda L(和湿地松(Pinus elIiottii Engelm),原产北美州的东南部,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36米,胸高直径可达60—90厘米,树干通直圆满,木材物理性能优良,是建筑、车厢、家具、渔部桅杆的优质用材;而且树脂分泌多、质量好,是生产松节油和松香的优质原料。这两个树种在我国已有四十余年的引种栽培历史。  相似文献   

20.
对引进美国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taeda)的生长状况,与当地马尾松(P.massoni-ana)进行比较分析。4年试验结果表明:在广西北部丘陵地,火炬松生长表现良好,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显著大于马尾松、湿地松;试验所研究10个火炬松家系、1O个湿地松家系生长量,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明显;马尾松4年生时,采用种子园种子,轻基质育苗,造林施基肥,生长量与采用母树林种子,黄泥土育苗,不施基肥,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提高了8.6%、19.7%和5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