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辛硫磷对桑粉虱成虫的毒力及其亚致死剂量作用下桑粉虱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为桑粉虱抗药性研究及杀虫剂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闪烁管药膜法测定辛硫磷对桑粉虱亚致死剂量LC10、LC30、LC50,玻璃均浆器冰浴提取经过处理的桑粉虱酶液,用BIO-RAD全波长微孔板酶标读数仪测定GST、CarE、AchE。【结果】辛硫磷对桑粉虱成虫亚致死剂量LC10、LC30、LC50分别为0.0090、0.0899、0.4427μg/mL,随着辛硫磷亚致死剂量浓度增大,桑粉虱成虫GST活性显著增大、CarE及AchE活性显著下降。【结论】GST在桑粉虱对辛硫磷的解毒代谢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的杀虫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以及杀虫机理,本研究通过生物测定、离体和体内酶活性实验,分析了上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的杀虫效果及对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均对舞毒蛾3龄幼虫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其中苦参碱杀虫效果最强,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为0.420 mg/mL;离体酶活性实验发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离体GST、AChE和CarE活性均有抑制效果,其中氧化苦参碱对GST和AChE抑制作用最强,抑制中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0.928和0.717 mg/mL,而苦参碱对CarE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0.436 mg/mL;而体内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苦参碱对GST抑制作用最强,在处理后48 h,GST活性达到最低,仅为同时期对照组的39%;而氧化苦参碱对AChE和CarE抑制作用最强,在处理后72 h,AChE和CarE活性最低,分别为对照组的44%和40%。以上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幼虫GST、AChE和CarE活性的抑制作用是其具有杀虫活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用辛硫磷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逐代处理,以选育其抗性种群,并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和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的活性变化。选育至12代,对辛硫磷抗性增长到4.524倍。生化分析表明,抗性品系AChE和CarE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在抗性选育过程中,小菜蛾AChE酶活性增长迅速,其比活力由F0的0.035μmol/L·mg·min上升为F12的0.209μmol/L·mg·min;小菜蛾不同选育世代CarE酶活性差异显著,F12比活力增长到F0的12.944倍。  相似文献   

4.
在(28±1)℃下,以斜纹夜蛾(Spodptera litura F.)为靶标昆虫,分别测定亚致死剂量的毒死蜱、溴虫腈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INPV)单独及混用后对幼虫多酚氧化酶(PO)、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毒死蜱、溴虫腈、病毒、毒死蜱和病毒的混合悬液、溴虫腈和病毒的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PO活性变化幅度较小;毒死蜱和病毒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CarE活性远低于清水和病毒处理组;溴虫腈和病毒两者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AchE活性在12 h、24 h、36 h、72 h时高于清水和溴虫腈处理组.由此可见,农药与病毒混合后,能影响虫体内CarE和AchE活性的变化,但对PO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在(28±1)℃下,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为靶标昆虫,分别测定亚致死剂量的毒死蜱、溴虫腈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nucleopolyhedrovirus,SlNPV)单独及混用后对幼虫多酚氧化酶(PO)、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毒死蜱、溴虫腈、病毒、毒死蜱和病毒的混合悬液、溴虫腈和病毒的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PO活性变化幅度较小;毒死蜱和病毒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CarE活性远低于清水和病毒处理组;溴虫腈和病毒两者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AchE活性在12 h、24 h、36 h7、2 h时高于清水和溴虫腈处理组。由此可见,农药与病毒混合后,能影响虫体内CarE和AchE活性的变化,但对PO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生长发育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饲料混毒生物测定法,确定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LC25和LC50),并研究其对甜菜夜蛾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甜菜夜蛾幼虫历期和蛹期显著延长,幼虫体重和蛹重显著减轻,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下一代卵的孵化率均下降,说明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后,其体内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证明,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导致甜菜夜蛾幼虫体内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种群生命参数的变化。此外,在亚致死剂量下,氯虫苯甲酰胺能够降低甜菜夜蛾种群的发育速率和繁殖力,这对甜菜夜蛾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氟虫腈对二化螟抗、感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氟虫腈亚致死剂量分别处理浙江苍南县抗性二化螟和安徽太湖县敏感性二化螟。结果表明,处理后两种群的存活率、产卵量、孵化率都明显降低,幼虫期延长;氟虫腈对抗性种群存活率的持续影响作用大于对敏感种群的。此外,亚致死剂量处理后,敏感种群的酯酶(CarE)活性比对照明显升高,敏感、抗性种群的Km值均增大,表明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受亚致死剂量马拉硫磷抑制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恢复。马拉硫磷处理浓度分别为0.5mg/L、1.0mg/L、2.0mg/L,约为LC50的1/20、1/10、1/5。处理48h后,AChE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分别为33.76%、57.89%、63.05%。恢复120h后,0.5mg/L处理过的鱼AChE恢复到了对照的80%以上(80%被认为是鱼的安全限);1.0mg/L处理过的鱼经288h也恢复到了对照的80%以上;而2.0mg/L处理过的鱼恢复360h还低于对照的60%。恢复期间后两个处理鱼AChE活性差异加大。这些结果表明恢复研究能够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辛硫磷对天敌昆虫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安全性,在室内条件下,通过药膜法测定辛硫磷对小蜂的安全性,并检测亚致死浓度胁迫下,小蜂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变化.药膜法进行毒力分析表明,辛硫磷对白蛾周氏啮小蜂具有明显的触杀毒性,属高风险性农药.亚致死浓度辛硫磷即可明显抑制小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同时提高其羧酸酯酶与GST酶活性.辛硫磷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毒性极高,在生物防治区域需慎用.  相似文献   

10.
毒死蜱和丙溴磷对鲫鱼的毒性效应及其在鱼体中的富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毒死蜱和丙溴磷的环境生态风险,采用半静态法,测定这2种农药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急性毒性,以及在1/40、1/20和1/10 96 h-LC50值的作用剂量下持续暴露14 d和在清水中恢复7 d,对鲫鱼脑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慢性毒性效应)。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鲫鱼肌肉、鳃、肝脏中2种农药的富集量。毒死蜱和丙溴磷对鲫鱼的96 h-LC50分别为0.184 9 mg/L和0.192 9 mg/L。在1/10 96 h-LC50值的作用剂量下连续暴露14 d,毒死蜱和丙溴磷对鲫鱼脑部AChE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5.36%和93.61%,而对CarE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76.07%和83.03%。在清水中恢复饲养7 d后,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此外,在鲫鱼组织器官中均检测到2种农药,且富集量都表现为肝脏鳃肌肉,其中,毒死蜱较易在鱼体内富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锐劲特对麦穗鱼 ( Pseudorasbora parva)脑 ACh E活性、敏感性、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分别以 0 .0 1 2 5、0 .0 2 5、0 .0 5、0 .1 mg/L锐劲特处理麦穗鱼 96 h后 ,ACh E活性均无显著变化 ,说明锐劲特不影响 ACh E活性 ;同样地 ,以上述浓度锐劲特预处理试鱼 4 8h,也不影响 ACh E对 5mg/L马拉硫磷敏感性 ;但与单独的 2 mg/L浓度的马拉硫磷相比 ,以不同浓度锐劲特与马拉硫磷混合物处理过的试鱼 ACh E恢复较慢 ,且 1 6 8h后 ,差异显著 ( P<0 .0 5) ,说明锐劲特影响被抑制 ACh E的恢复 ,但是影响程度与锐劲特浓度关系不明显。应该重视农药相互作用对环境生物适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溴氰菊酯和辛硫磷混合制剂在甘蓝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溴氰菊酯和辛硫磷在甘蓝上的半衰期分别为3d,8h,以每亩40mL 的剂量在甘蓝生长后期,喷施50%溴氰菊酯和辛硫磷混合制剂2次(间隔5d),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期5~10d,溴氰菊酯在甘蓝边叶上的残留量为0.012~0.009ppm,在心叶上的残留量为0.003~0.001ppm;而辛硫磷则没有检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进的ELLMAN法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脑神经节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确定其适宜测定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对虾不同组织AChE活性,比较毒死蜱、敌敌畏、辛硫磷和乙酰甲胺磷4种有机磷农药对凡纳滨对虾脑神经节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35 ℃,磷酸缓冲液pH 7.5时,凡纳滨对虾的AChE活性最高,保温时间对酶活性影响很小;对虾AChE活性存在着明显的组织分布差异性,脑神经节AChE活性最高,为(49.73±8.42) nmol/(min·mg),分别是鳃、肌肉和肝胰腺的3倍、15倍和19倍;对虾AChE 对敌敌畏最为敏感,IC50为0.19 μg/mL,对毒死蜱和辛硫磷敏感性较强,IC50 分别为7.20 μg/mL和9.39 μg/mL, AChE对乙酰甲胺磷敏感性最弱,IC50 为136.77 μg/mL。由此可见,对虾养殖中应注意防范敌敌畏、毒死蜱和辛硫磷等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危害。  相似文献   

14.
辛硫磷和溴氰菊酯混配对神经细胞钠通道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膜片钳技术,以MN-9D神经细胞为材料,研究了溴氰菊酯及辛硫磷混剂的增效机理,试验表明,10^-5mol/L辛硫磷对Na^2 通道电流抑制作用很小,并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步恢复,加药1min,Na^ 电流抑制率为6.99%,10min为3.65%,10^-6mol/L溴氰菊酯1min抑制率为20.28%,10min为21.43%,10^-6mol/L溴氰菊酯与10^-5mol/L辛硫磷混剂1min抑制率为34.15%,10min为36.69%,因此,混剂可增强对Na^ 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通过Na^ 电流数据尾电流衰减时间常数统计分析表明,溴氰菊酯的修饰作用主要发生在关闭和静止状态的Na^ 通道,减缓通道的打开,延长通道关闭或失活状态。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了蛇床子素对敏感品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胃毒作用及其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 mg/mL的蛇床子素处理萝卜苗叶片后饲喂小菜蛾幼虫12 h校正死亡率为37%,72 h时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处理24 h时,LC50为1 521.25 mg/mL,处理48 h时,LC50为865.93 mg/mL。处理72 h时,LC50为515.5 mg/mL。不同浓度蛇床子素和不同时间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均产生了消长变化。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16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最高为209.15 U.mg-1prot.min-1。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4 h时,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0.648 1 U.mg-1prot.min-1。各处理在24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的降低。说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转Bt基因欧洲黑杨叶片饲喂4-5龄美国白蛾幼虫,对其中肠几种重要解毒酶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肠多功能氧化酶受到强烈抑制,饲喂4h后,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比对照降低50.89%,48h后,该酶活性仅为对照的1/6,酯酶及羟酸酯酶的活性也受到明显抑制,饲喂48h后,上述两种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73.58%和56.55%,谷胱甘肽S-转移酶变化比较复杂,饲喂24h后其活性出现峰值;48h后与对照持平,中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转基因叶片对幼虫中肠解毒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毒杀害虫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向玉勇  陈红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23-124,140
[目的]明确常用杀虫剂对金银花尺蠖的防治效果。[方法]选用5种药剂(敌敌畏、辛硫磷、溴氰菊酯、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原药和乳油分别对金银花尺蠖幼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种药剂中,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最大,48 h的LC50为0.019 3μg/ml;其他依次为毒死蜱、敌敌畏、辛硫磷和溴氰菊酯,48 h的LC50分别为0.027 6、0.050 5、0.053 3和0.056 3μg/ml。5种药剂在药后7 d的防效均达到80%以上,其中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的效果最好,其药后7 d的防效均为100%。[结论]5种药剂对金银花尺蠖幼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和田间防效。  相似文献   

18.
以太阳光为光源,研究呋喃丹等5种农药对辛硫磷在玻片表面光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辛硫磷极易发生光解,光解半衰期小于46.14分钟,且光解速度与光强度成正相关;呋喃丹等5种农药均显著地加快辛硫磷的光解,起着明显的敏化光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生物农药短稳杆菌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及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为草地贪夜蛾的高效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短稳杆菌对草地贪夜蛾1、2和3龄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通过喷雾法测定短稳杆菌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控制效果;以短稳杆菌亚致死剂量处理草地贪夜蛾幼虫,利用酶标仪检测幼虫体内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室内杀虫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短稳杆菌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取食经1.00×107孢子/mL短稳杆菌处理的玉米叶片72 h后,1、2和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6.21%、83.05%和58.33%。玉米田施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800和1000倍液7 d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84%和93.78%,显著高于0.5%苦参碱水剂800倍液处理(P<0.05),高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处理但差异不显著(P>0.05)。亚致死剂量短稳杆菌(LC20)处理后,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短稳杆菌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室内杀虫活性和田间防治效,可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有效的生物农药使用。在玉米田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盛发期,使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进行防治时,建议使用800~1000倍液喷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