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进展情况,包括农药残留检测常规方法及快速检测方法等,指出农残检测发展的方向是更快速、更准确、更环保。  相似文献   

2.
农药残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由于需要昂贵、大型的检测仪器往往不能满足现场、实时检测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制备及功能化技术日趋完善,其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领域的研究日益活跃。纳米材料与荧光法、比色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法及电化学法结合,可构建各类纳米传感器,在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上有较大提升,实现了快速检测技术的突破。本文综述了上述4类主要的纳米传感器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未来构建选择性高、分析范围广、抗干扰、简单便携的纳米传感器仍将是农药残留检测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李季伦教授主持的“一种新型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引进”项目最近通过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及消化吸收,构建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发平台,自主制备了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克百威、甲萘威等4种农药的抗体;开发出了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克百威的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以及克百威的检测试纸条。试剂盒检测时间为60~90min;试纸条检测时间少于5min;检测费用均低于10元/次。目前,该产品已小批量推向了市场。一项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通过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4.
农药残留检测,是当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点,各地都在积极组织开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本文通过对目前江苏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设“五有”农残快速检测站(点)、强化规范化管理的建设思路,提高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植物医生》2004,17(4):5-5
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李季教授主持的农业部“948”项目“一种新型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引进”,最近通过验收。专家们审阅了有关技术资料,并现场考查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产品,一致认为该课题组圆满完成了项目合同书规定的各项指标,其研制的农药残留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及试纸条在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和环境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该项目课题组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及消化吸收,构建了农  相似文献   

6.
正本书结合农药残留分析领域最新技术成果与发展前沿,系统阐述了农药残留分析的发展、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技术、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农药残留快速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以及毛细管电泳技术等内容,介绍了植物源产品、动物源产品和环境样品中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以及手性农药残留分析、茶叶特殊基质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本书还对农药残留的不确定度评价、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本书涵盖农药残留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最新进展,可作为高等院校农药学、农产品安全、食品科学、环境安全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教材,也可供农药残留分析检测人员及科研与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果蔬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目前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方法及其前处理过程以及快速检测技术作了综述。固相萃取(SPE)、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等新的萃取方法已逐渐代替了液-液萃取(LLE)等传统提取方法。色谱技术是农药残留分析中的重要手段。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其联用技术是现阶段农药残留分析中的主要检测方法。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分子印迹传感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大型仪器检测及免疫检测等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存在周期长、成本高、操作复杂等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分子印迹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分子印迹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因其具有快速、实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及特异性好等优点,目前已被应用于多数种类杀虫剂及部分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检测,显示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从原理和方法方面综述了分子印迹传感技术与电化学、光学以及质量敏感技术联用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浅谈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单综述了农药残留分析检测的基本过程,介绍了农药残留分析和检测的主要方法以及样品前处理和检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同时对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敌敌畏烟剂在昌平区使用现状,采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对黄瓜等4种作物施用敌敌畏30%烟剂后的农药残留进行追踪检测,初筛黄瓜等4种作物的农药残留情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占世界19%的人口,但仅有占世界9%的耕地,因此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增加作物产量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始终是我国农业快速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在高效、负责、透明的政府能力建设中,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我国农药管理的法制建设、市场监管、食品安全、环境监测、有害生物治理、应用技术服务及推广等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到2021年底,我国已经登记了740多个农药有效成分,41 433个农药产品。2021年,全国1 705家农药定点企业,共生产了化学农药原药249.8万t。不仅满足了国内有害生物防控的实际需要,还出口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药出口额达到234亿美金。我国还有的10个高毒农药品种,已经控制在1.3%以下,且安排在未来5年内会陆续退市。本文还分析梳理了今后我国农药管理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We describe the theory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e of the pesticide process module of the USDA-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 or RZWQM. Several processes which are significant in determining the fate of a pesticide application are included together in this module for the first time, including application technique, root uptake, ionic dissociation, soil depth dependence of persistence, volatilization, wicking upward in soil and aging of residues. The pesticide module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parameters to run (as does the RZWQM model as a whole) and it is becoming clear that RZWQM will find most interest and use as part of a 'scenario' in which all data requirements are supplied and the predictions of the system compared with a real (usually partial) data set. Such a scenario may then be modified to examine the response of the system to changes in inputs. It also has significant potential as a technology transfer or teaching tool, providing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a specific agronomic system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农药雾滴在剂量传递中的作用方式,本文就雾滴的农药剂量和分布形式在保护作物和杀死害虫过程中的作用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剂量损失进行了论述。农药剂量确定后,雾滴作为农药剂量的载体降落在水稻表面形成沉积点,害虫获得致死剂量后死亡。当雾滴在叶片表面呈连续的均匀分布时,害虫极易接触到药剂。如果害虫在第一时间获得致死剂量,则害虫死亡,其他剂量被浪费;如果第一时间未获得致死剂量,则害虫将继续为害,直至获得致死剂量,导致叶片受损。当雾滴累积的药液量超出叶片的流失点时,药液沉积量将减少约50%,药剂随药液流失,药液用量越多,药剂流失越多,与未流失者相比,需要2倍以上的农药剂量才能确保害虫获得致死剂量。当雾滴在叶片表面呈不连续的点状分布时:①若沉积点大小合适并含有致死剂量,则害虫接触沉积点后死亡,但若沉积点数量太少,则害虫在接触沉积点前会对水稻叶片造成伤害;②若沉积点太小并不足致死剂量,则害虫接触沉积点后仍继续为害叶片直至获得致死剂量;③若沉积点太大,虽含有致死剂量,但害虫只能接触该沉积点的小部分,不能获得致死剂量,则害虫可能在沉积点的范围内继续为害,也可能在几个沉积点的缝隙间为害直至获得致死剂量;④当沉积点的剂量超出致死剂量,则害虫接触沉积点后死亡,超出致死剂量的那部分农药被浪费。总之杀死害虫和保护作物需要有足够多的农药沉积点,而单位面积上沉积点的数量、大小和剂量即可组成农药的沉积结构,不同的沉积结构会产生不同的杀虫效果,最终影响农药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化学农药的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屠豫钦 《植物保护》2003,29(4):11-15
针对当前我国农药使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作了详细地分析,其中有些属于基本概念,应须统一认识,但很多属于农药使用中实际操作如何规范化的问题。文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Pesticide transport models are tools used to develop improved pesticide management strategies, study pesticide process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management, soils, climates, etc) and illuminate aspects of a system in need of more field or laboratory study. This paper briefly overviews RZWQM history and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verviews key RZWQM components and reviews RZWQM validation studies. RZWQM is a physically based agricultural systems model that includes sub-models to simulate: infiltration, runoff, water distribution and chemical movement in the soil; macropore flow and chemical movement through macropores; evapotranspiration (ET); heat transport; plant growth; organic matter/nitrogen cycling; pesticide processes; chemical transfer to runoff; and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these processes. Research to date shows that if key input parameters are calibrated, RZWQM can adequately simulate the processes involved with pesticide transport (ET, soil-water content, percolation and runoff, plant growth and pesticide fate). A review of the validation studies revealed that (1) accurate parameterization of restricting soil layers (low permeability horizons) may improve simulated soil-water content; (2) simulating pesticide sorption kinetics may improve simulated soil pesticide concentration with time (persistence) and depth and (3) calibrating the pesticide half-life is generally necessary for accurate pesticide persistence simulations. This overview/review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processes involved with the RZWQM pesticide component and helps identify model weaknesses, model strengths and successful modeling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药禁限用政策实施情况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农药禁限用政策历史沿革、颁布实施情况、运行成效以及所面临问题的评价,提出了加强农药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气候变化对农药应用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它不仅影响作物产量,还会影响农药应用风险问题,包括农药使用量、农药环境行为、毒性效应等。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应用风险问题受到高度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气温升高、降雨变化以及极端天气频发对农药应用的直接影响,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农药应用的间接影响,为气候变化下农药应用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简论我国施药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已把治理农业环 境、发展可持续农业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本文试图从施药技术的3个方面--药械、农药、施药方法来探讨我 国施药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观点,力图为我国施药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