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以及农膜、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该文阐述了砚山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对砚山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砚山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耿士均  陆文晓  王波  刘刊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993-13996
在分析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其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原因,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活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不当,农业投入品废弃物不能按要求及时回收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养殖污水排放等,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本文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种类方式,提出了农业污染源防控措施,以期实现农业农村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华  郑慧玲  蒋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81-14284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台县农业面源污染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出三台县面源污染程度的相应指数。结合三台县农业生产以及生活现状,对三台县面源污染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土粒、生活垃圾、氮素、磷素、残余农药与农村禽畜粪便等有机或无机物质,随着降水和径流冲刷,通过渗漏、地表径流和农田排水,使大量污染物流入附近的河流、水库、湖泊等,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环境引起的污染。近年来,文山市通过先进生态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禁养区治理、"七改三清"、乡村环境治理等措施的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农业面源污染日益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力度,促进农村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文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农田化肥农药施用、农田固体废弃物、畜禽粪便、水产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染构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五大主要污染源。为了解文山州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探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效途径,实现农业生产生活绿色健康可持续。本文阐述了文山州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防治主要做法及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促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推进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总结东圳库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情况,并对做好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垦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分析,认为垦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有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农膜污染、养殖业畜禽粪便污染等。提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是从管理层面,在政策措施、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制定上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规范;从技术层面,实行源头上技术措施控制,推行农业投入品最佳施用量管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辅助以农业面源污染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  相似文献   

9.
宿迁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水产业源、农村生活污染源等方面对宿迁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大、农业面源污治污手段和措施缺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面源治污责任意识淡薄、农业环保立法工作滞后、缺乏政府统一引导和管理等方面内容,并提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当地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特征、危害及主要防控措施,认为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污染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当前,世界范围内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措施方面的研究已颇为成熟,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评价与管理标准,各项措施未能广泛执行,使得学术理论与农业生产相脱节;同时,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需要广大农户的积极参与,指出从农户角度寻找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畜禽粪便及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农膜地膜、生产和生活污水等。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概念、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环渤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现民  王洪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00-6303
渤海海域污染日益严重。监测结果显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主要污染因子,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产生的面源污染是污染因子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造成渤海污染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山东省环渤海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现状,面源污染的产生主要是由种植业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利用率低,畜禽养殖业规模发展快,缺乏粪污处理设施,大量排放未经处理的粪污、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低、随意排放等原因造成的。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开展清洁种植工程、清洁养殖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等对策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对渤海海域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药、化肥、农膜、畜禽养殖、农户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该文对福建省福安市(县级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切入点,提出发展农村沼气,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质及农业面源污染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生产发展。通过耳闻目睹的一些污染实例,浅述水质与农业面源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防治措施,意在呼吁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污染。  相似文献   

15.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影响了农业生产,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因素之一。近年来,各省开展生态省建设,虽然基本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但水体、土壤和农产品等污染仍未消除,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已势在必行。文章探讨了如何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基础上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围绕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农业生产特点,分析了高淳区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产生面源污染的关键环节,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瞿花 《云南农业科技》2012,(Z1):167-168
农业面源污染是相对于工业和城市生活面源污染而言的,主要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及畜禽粪便、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而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生产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由农业生产等原因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对化肥施用、农药使用、畜禽养殖、生活垃圾、农用薄膜、作物废弃物等吉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并在以上几个方面及科教宣传、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罗定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罗定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指出可通过实施沃土工程、推广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有机肥资源化利用和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整体的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相关研究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防治成效和相应制约因素。本文基于当前社会低碳环保理念的盛行,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接着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和相应的成效,最后探讨了制约农业面源污染成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