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模拟土柱淋溶下的15 ̄20、35 ̄45、75 ̄85cm土层土壤作各种形态硒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淹水土壤硒的迁移主要受硒铁化合物还原淋溶机制控制,其次受富里酸键合硒淋溶及机械(粘粒)淋溶等机制的影响;外加的叶蛋白硒在土壤中分解成水溶性有机硒随水淋溶,少量以富里酸硒积累在中下层土壤。  相似文献   

2.
采用土壤模拟方法研究了淹水土壤中随溶液迁移的Se形态.结果表明,经36 d持续的还原淋溶作用,柱底渗滤液中总Se量保持在7.73 μg/L左右,其中有机键合Se占62.2%,Se6+占22.1%,Se4+占15.6%;加入的Se蛋白经土壤还原分解,形成水溶性有机Se随水迁移,流失较多;含Se6+(Na2SeO4)和Se4+(Na2SeO3)溶液,经土柱淋渗,随溶液迁移至柱底的Se,前者为有机态,后者有机态占23.8%,无机态Se4+占56.2%,后者Se的迁移量较前者大,但时间滞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不同地质背景的环境质量和产出富硒农产品的质量,评价不同研究区富硒农产品的优劣.[方法]研究了汕头市后坪、林招、金浦、兴平、东坑5个富硒土壤区Se的分布特征、成因来源以及所产出的富硒农产品,分析了研究区Se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规律,按地质背景的不同分析了土壤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的含量及其对农产品品质和富硒能力的影响.[结果]农产品的富硒主要受农产品类型、地质背景特征和土壤Se有效性的影响.[结论]农产品富硒的机制和Se的来源主要受不同地质背景下农产品对重金属元素吸收系数及营养元素含量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硒含量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湖南省 9个稻田肥力定位监测点经过 12年试验的 3个处理 (无肥、化肥、有机肥 )采集土壤 ,分析硒的含量与形态。结果表明 ,与无肥处理比较 ,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都能提高耕作层土壤全硒、腐殖酸硒和交换性硒的含量 ,提高腐殖酸硒和交换性硒占全硒的比例 ,提高稻谷与稻草的含硒量 ;施化肥可提高腐殖酸硒中富里酸硒的比例 ,施有机肥可提高腐殖酸硒中胡敏酸硒的比例。施肥对剖面硒分布的影响与稻田淋溶强度有关。 3处理土壤硒的剖面分布相同的是 :全硒、腐殖酸硒、富里酸硒含量为A层 >W层 >C层 ,但同一土层硒的含量施肥处理高于无肥处理 ;腐殖酸硒 /全硒为A层 >C层 >W层 ,富里酸硒 /腐殖酸硒为C、W层 >A层。 3处理的交换性硒 /全硒以无肥处理的A层最低 ,W层最高。  相似文献   

5.
硒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于土壤缺硒的区域,通过外源补硒是否可以产出富硒农产品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盆栽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油菜为研究对象,以硒酸钠、亚硒酸钠作为2种形态的硒源,共设Se0、Se1、Se2、Se3、Se4等5个处理水平,硒添加量分别为0、0.5、1.0、2.0、4.0 mg/kg,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研究土壤外源补硒对油菜硒吸收转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硒酸钠处理下,有利于提高油菜生物量、硒含量和转运系数等各项指标,2.0 mg/kg为硒酸钠处理的最适浓度,此时油菜硒含量为0.12 mg/kg,达到GH/T 1135—2017《富硒农产品》中规定的0.10~1.00 mg/kg(蔬菜类以干质量计).由此可见,可以通过土壤外源补硒达到培育富硒油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富硒小麦生产中土壤天然富硒与外源施硒的差异及其机制,于山西省晋中市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基地开展盆栽试验,研究天然富硒土壤、施硒土壤和缺硒土壤对小麦籽粒硒积累、植株物质积累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为富硒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较缺硒土壤,土壤施硒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28μg/kg,其有机硒占比为81%,籽粒硒强化指数达35%;富硒土壤显著提高籽粒硒含量,达176μg/kg,有机硒占比为83%,籽粒硒强化指数达27%。较缺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可显著提高越冬-拔节、拔节-孕穗两阶段物质积累量,提高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达31%,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均可提高千粒重4%~8%,增产3.15%~4.16%,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总之,富硒土壤和施硒土壤籽粒硒含量均达到富硒小麦生产标准,且富硒土壤更有利于籽粒有机硒积累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7.
硒对麦芽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 ( 1 0~ 2 0 0 mg/ kg)的硒溶液处理 ,对麦芽硒的吸收均有效。麦芽对硒的吸收率 ,5个处理分别为 2 .4 9%、1 .1 3 %、0 .52 %、0 .60 %和 0 .50 %。其中 2 0 0 mg/ kg Na2 Se O3处理中 ,加赤霉素( GA4 GA7)比不加 GA4 GA7组其吸收率增加 0 .1 0 %。 1 0 mg/ kg Na2 Se O3 0 .0 5mg/ kg ( GA4 GA7)的处理能显著提高麦芽质量 ,其 α-氨基酸 ( α-AN)、糖化力、无水浸出率分别比对照高 8.5%、1 3 .1 %和 1 .2 %。而高浓度的硒 ( 2 0 0 mg/kg Na2 Se O3)则降低麦芽质量 ,其α-AN、糖化力、无水浸出物分别比对照低 9.9%、9.5%和 1 .7%。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表层土壤全硒(Se)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当地土壤Se资源,采集三元区754个土壤样品和22个主要农产品样品,分析农作物的全Se含量特征,各类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全Se含量,及其与土壤其他元素(有机质、K2O和S)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三元区表层土壤平均全Se含量为0.52mg/kg,达到富硒土壤(0.40mg/kg)标准;土壤全Se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较大,以黄壤土类、其他林地利用类型、二叠系翠屏山组地层发育的土壤全Se含量较高;三元区种植的部分水稻、地瓜和黄豆等农产品全Se含量达到相应的富Se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重庆江津区土壤-稻米系统中硒和重金属的含量及迁移特征,明确土壤硒与重金属元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江津区水稻生产规模较大4个镇,于水稻收获季节布点采集水稻及根系表层土壤,测定土壤-稻米中硒和重金属的含量。【结果】江津区受试区域88.9%土壤硒含量达足硒和富硒水平,59.3%稻米达到富硒大米的标准。土壤与稻米中的Se和重金属Cd、Pb、Cr、As、Hg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45、-0.118、0.132、0.102、0.371~(**)(P0.01)、0.102,土壤中As与稻米中As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稻米对硒和重金属富集能力为:Cd SeHgAs CrPb。【结论】江津区具有开发富硒稻米的潜力,但研究区内水稻对Cd和Se的富集能力较强,存在潜在重金属污染,要充分利用研究区土壤硒资源,生产安全且富硒的稻米,需要解决Cd超标的问题,同时要密切关注土壤As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富硒土壤的硒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明确土壤硒与主要土壤性状指标的关系,选择江西丰城地区不同硒水平的水田和旱作农田,于2014年9月选取了14个村落于作物收获后布设土壤剖面采样点。在0~100 cm的土壤剖面进行分层(20 cm)取样,测定土壤全硒含量及主要理化性状。结果表明,丰城地区农田土壤(0~20 cm)全硒平均含量(算术平均值)为0.49 mg·kg~(-1),41.2%的农田土壤高于0.4 mg·kg~(-1),99%高于0.125 mg·kg~(-1)。1 m剖面中土壤硒含量在0~20 cm最高,硒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在60 cm以下基本保持不变。富硒条件下,水田土壤硒含量在0~40 cm土层上显著高于旱地土壤;非富硒条件下,二者的全硒含量在1 m土体上无显著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全硒含量有决定性影响,而黏粒仅对水田土壤硒有显著影响。p H对土壤全硒含量呈现抑制作用,而土壤总铁、总铝和阳离子交换量对土壤全硒呈现富集效应。研究表明,在富硒地区,水田比旱地更有利于土壤硒的积累,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对增加土壤硒含量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源硒(Se4+和Se6+)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价态外源硒(Se4+、Se6+)对连续种植小白菜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土壤硒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硒对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激活效应,而高浓度硒对4种土壤酶均产生抑制作用;外源硒对脲酶及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大于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外源Se4+及Se6+浓度与土壤脲酶活性间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且同浓度两个价态硒差异显著(P<0.05),说明脲酶可作为土壤硒污染程度的生态风险评价的生物指标;而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及碱性磷酸酶只能表征一定时间段内土壤硒污染的程度.土壤酶的ED50(生态剂量)均随硒施入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以脲酶的ED50值最小, Se6+的ED50 小于Se4+,生态毒性大于Se4+.  相似文献   

12.
以东北赤豆(Vigna angularis)为试验材料,分别用0、2、4、6、8 mg/L的Na2Se O3溶液浸种处理12 h,研究硒对赤豆芽苗菜产量、品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硒(4~6 mg/L)浸种对赤豆芽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非常有利。赤豆芽苗菜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在硒浓度为4、6 mg/L时最高;8 mg/L处理时,硝酸盐含量最低。一定浓度的硒浸种可以显著提高赤豆芽菜保护酶活性,6 mg/L处理SOD、POD活性最高;4 mg/L处理CAT活性最高。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赤豆芽苗菜生长的Na2Se O3浓度为4~6 mg/L。  相似文献   

13.
采用模拟土柱法研究了95Zr在2种淹水土壤(小粉土、红黄壤)中的淋溶和垂直迁移.结果表明:(1)淋溶后收集到的全部淋溶液中95Zr的含量较少,小粉土淋溶液中95Zr为总活度的3.05%,黄红壤淋溶液中95Zr为总活度的3.00%;(2)滞留于土壤中的95Zr绝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0~1.0 cm范围内,小粉土中有67.80%~80.18%的95Zr滞留于0~1.0 cm土层范围内,黄红壤中有74.05%~86.95%的95Zr滞留于0~1.0 cm土层范围内;(3)土壤中95Zr比活度与距土壤表层深度分布呈单项指数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紫云英不同还田量下土壤有效硒的释放特征及水稻植株各部位对硒元素的富集规律,为利用紫云英建立富硒水稻的安全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6个紫云英还田量(13 500、16 500、19 500、21 000、22 500和24 000 kg/hm~2)处理(CT1~CT6),以无紫云英翻压还田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在水稻移栽当天、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有效硒含量及水稻根、茎、叶的全硒含量;收获后测定稻米的全硒含量。[结果]紫云英还田可促进土壤有效态硒释放,各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效硒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分蘖期达峰值,其中CT1~CT6处理的土壤有效硒含量分别为0.437、0.448、0.567、0.604、0.729和0.747 mg/kg,极显著高于CK(P0.01,下同)。紫云英还田对水稻植株的富硒效应也非常明显,试验期间水稻根、茎和叶的全硒含量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从返青期开始,各还田处理同期内水稻根、茎和叶的硒含量排序均为CT6 CT5 CT4 CT3 CT2 CT1,且均极显著高于CK。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紫云英还田量与稻米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R~2为0.7886);当紫云英还田量增大到22 500 kg/hm~2时,稻米硒含量达GB/T 2499-2008《富硒稻谷》规定的标准。[结论]紫云英翻压还田可促进土壤有效硒释放和水稻植株对硒元素的富集,并大幅提高稻米的硒含量,且还田量越大,对稻米的富硒效果越佳。其中紫云英还田量为22 500 kg/hm~2时,可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富硒大米。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土壤有效硒在海南岛主要土壤类型剖面上的分布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合理开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采用野外采样调查、室内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作图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不同土壤不同剖面土层土壤有效硒含量的基础上,研究土壤有效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 H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南岛西北地区土壤有效硒含量最低,东北地区最高;海相沉积物和沉积岩发育的土壤中有效硒含量低于其他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海拔高度也是影响土壤有效硒含量的因素,随着海拔升高,砖红壤和水稻土土壤有效硒增量明显高于其他土壤类型;水稻土改为旱地和园地后土壤有效硒含量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助于提高各土壤有效硒含量,而土壤酸碱度的作用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亚硒酸钠(Na2Se O3)对汤姆青霉PT95和Q1菌株菌核分化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a2Se O3的PDA培养基不利于PT95和Q1菌株菌核的分化,而添加Na2Se O3的MEA培养基则有利于PT95和Q1菌株菌核的分化;在MEA培养基中,随着Na2Se O3浓度的提高,2株菌株渗出液出现的时间、菌核出现的时间以及菌核成熟的时间都有所延迟;与对照相比,培养基中添加硒后2株菌株菌核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高,但总酚含量没有提高;菌核提取物的还原能力提高,但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没有提高。对菌核内硒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硒可以在PT95和Q1菌株菌核内积累。  相似文献   

17.
目前硒形态迁移规律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土壤-植物环节硒的形态迁移规律,硒形态迁移过程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导致对整个迁移研究过程中不能全面系统的分析认识,主要原因体现在土壤内外环境(pH、有机物、无机物等)以及植物自身结构特征等原因之间的交互作用。从土壤性质在硒迁移中的作用以及硒在植物中形态迁移变化归纳总结硒的迁移规律,分析硒在循环过程中形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陕西省石泉县土壤硒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及环境效应,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和农副产品样品,检测硒含量,运用ArcGIS10.5软件绘制石泉县土壤硒含量分布图,分析土壤硒含量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石泉县土壤硒含量在0.009~6.63 mg/kg之间,均值0.53 mg/kg,变异系数1.64,变化幅度大,高于全国和陕西省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低于湖北恩施和陕西紫阳土壤硒含量均值,足硒和富硒土壤样本占51.32%。(2)石泉县土壤硒含量分布主要以足硒和富硒为主,面积占88.07%,硒缺乏和潜在硒不足土壤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部边缘,占11.91%,硒中毒土壤面积很小0.32 km2,占0.02%,成斑块状分布于后柳镇北部。(3)石泉县每人每日硒的摄入量为62μg,高于我国卫生行业标准中成年人每日对硒的平均需要量(50μg)和推荐摄入量(60μg),低于最高摄入量(400μg),摄入硒来源主要为饮用水和粮食,分别占48.39%、32.26%,水果、肉蛋摄入量较少。土壤中丰富的硒来源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硒摄入量。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分布特性及其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江苏省22个典型茶园表层土样和12个剖面土样的全硒含量,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分布特性、有效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全硒含量在0.10~1.78 mg·kg-1之间,平均为0.50 mg· kg-1,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宜兴地区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0.88 mg· kg-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0.25 mg· kg-1,但前者土壤硒活化率仅为4.94%,明显低于江苏省平均值9.04%.宜兴地区虽然土壤供硒潜力巨大,但要充分利用富硒土壤开发、生产富硒茶必须提高土壤中硒的活化率和可利用度.土壤有效硒与土壤pH值、CEC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提高土壤pH值等改善土壤环境条件的方法来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茶叶中硒的含量.研究区内硒在表层土壤中的相对含量趋向增加,生物积累大于淋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该文主要研究富硒对雅致放射毛霉菌丝化学成分的影响,通过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Na2Se O3制备富硒菌丝,研究富硒对雅致放射毛霉菌丝主要化学成分蛋白质、粗脂肪、总糖、总灰分、矿物质元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富硒明显提高菌丝中总糖、总灰分、主要常量矿物元素和必需微量矿物元素的含量,并能抑制有害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