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1 亲本来源豫麦 6 0号系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细胞工程育种室与高抗育种室合作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选育而成。其亲本组合为豫麦 13号×郑州 831,系谱图如下 :  蚰包× 0 36    ↓    F1×山前 6 5 (14 ) 1× (郑州 17×St2 4 2 2 / 4 6 4 )     ↓     ↓百农 32 17×北京 96 12 - 2 郑州 76 1×硬粒小麦G5 98    ↓          ↓  豫麦 13号    ×   郑州 831          ↓              豫麦 6 0号豫麦 6 0号系谱图2 选育经过1989年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高抗育种室配…  相似文献   

2.
黄淮麦区18个小麦品种抗白粉病基因的推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5个已知毒性基因的小麦白粉菌株与黄淮麦区种植的18个麦品种相互作用产生的侵染型资料,按生物间遗传学方法推导了这些品种具有的抗白粉基因。结果表明,徐州21、豫麦13和百农3217不含任何抗性基因;豫麦15具有Pm2+Pm1基因;花培28具有Pm2基因;豫麦17和郑州831具有Pm2+6基因;豫麦9号具有Pm8基因;西安9号、豫麦16、陕农7859、豫麦2号、西安8号、冀5481、豫麦10号、皖7107、豫麦7号和百泉3039等10个品种不含供试的已知抗白粉基因。另外,按内部相关法分析了它们可能具有的抗病基因数目。  相似文献   

3.
<正> 3.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据我省小麦病虫害发生的现状,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栽培技术不尽合理,二是农药使用不当,三是人为直接传播。目前,我省大面积种植的14个小麦品种多不抗病。当1990年多种病害大流行之际,在36个基点调查结果表明,条锈病病情指数平均达到4级的有百农3217、西安8号、豫麦7号、豫麦10号、豫麦16号等;5级的有豫麦11号、豫麦15号、西安9号等。另外,这些品种对白粉病的感病程度亦很严重,14个当家品种中除宛7107、豫麦16号的发病程度在2级以下外,其它12个品种如百农3217、陕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抗寒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河南省主推品种百农矮抗58、邯郸6172、豫麦49号、豫麦54-99系、豫麦18号、豫麦2号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控制各生育时期的生长温度,分别测定苗期、越冬期、返青期和拔节期各品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6个品种在各生育时期的抗寒能力差别较大,百农矮抗58和邯郸6172抗寒能力较强,其他几个品种抗寒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1 品种来源 该品种系河南农业大学利用百农3217×豫麦3号和冀5418×豫麦10号2个单交组配成复交Fo,用钴60辐射后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0年河南省审定命名为豫麦68号.  相似文献   

6.
探讨不同小麦品种光合性能,筛选高光效小麦品种,对促进小麦高光效育种研究进程奠定重要基础。选用河南省新中国成立以来28个主推品种,通过测定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8个小麦品种的13个光效率相关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13个光效率指标变异系数为2.33%~26.53%。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22%,表明能全面反映光效率信息。基于光效率综合得分和小麦产量,筛选出高产高光效品种(百农307、周麦16、洛麦6号、内乡188、豫麦49、郑麦7698和百农207)、低产高光效品种(豫麦10、豫麦21、豫麦25和周麦27)、高产低光效品种(矮抗58、宝丰7228、高优503、温6、西农979、豫麦34、郑麦366、郑麦9023和周麦18)和低产低光效品种(阿勃、阿夫、辉县红、陕农7859、西安8号、豫麦54、豫麦18和豫麦13)。  相似文献   

7.
35个优质小麦品种(系)对叶部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自然病圃法将35个优质小麦品种(系)对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3种叶部主要病害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供试优质小麦品种(系)中对叶枯病抗性较差,对白粉病、叶锈病抗性较好。其中,表现兼抗3种病害的有矮早4110、豫麦47号、周麦16、中育6号、豫麦18号、豫麦70号、济麦1号、豫麦49号、太空6号、百农878等10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的28.57%;兼抗2种病害的有郑农16、郑麦11、豫优1号等20个品种(系),占所供试优质小麦品种的57.14%;没有一个品种对3种病害都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8.
<正> 豫麦13号是我省继百农3217之后第二个种植面积突破1000万亩的高产稳产小麦良种。该品种历经1990年白粉病严重发病年,1991年暖冬涝年和1992年冷冬早年的考验,均表现增产稳产。一般亩产300—400公斤,较西安8号、豫麦2号等品种亩增产30—50公斤。在早、中茬地种植亦比豫麦17号、豫麦18号等春性品种增产。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及其亲本矮秆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百农矮抗58小麦所含的矮秆基因及其来源,应用赤霉素反应和分子标记检测了百农矮抗58及其亲本周麦11、豫麦49号、郑州8960的矮秆基因。结果表明:郑州8960为赤霉素敏感型,其他3个品种对赤霉素不敏感;分子标记检测显示,矮抗58、豫麦49号、郑州8960携带Rht-D1b基因,周麦11携带Rht-B1b基因,4个品种均没有扩增出Rht8基因的192bp标准带。  相似文献   

10.
小麦抗纹枯病鉴定及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推广的12个小麦品种抗纹枯病能力有明显差异,但无免疫和高抗品种。其中豫麦2号、鄂恩1号、冀麦5418和宛7107为抗病品种,病情级值0.66~0.90;扬麦5号、豫麦10号、百农3217和信阳861为中抗品种,病情级值1.1~1.33;豫麦17号和豫麦13号为感病品种,病情级值1.78~1.95;豫麦16号和西安8号为高感品种,病情级值2.0~2.8。12个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接种纹枯病菌前后,小麦品种的酶带数因抗病力强弱而有不同的变化,抗病能力越强,酶谱变化越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土壤滴浇法进行了麦田常用除草剂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安全性存在差异,且多数品种苗高的安全性大于根长。2甲4氯钠对偃师4110安全,周麦13敏感;苯磺隆对百农68安全;苄嘧磺隆对郑农16安全,高优503敏感,使用不当易产生药害。田间使用时应根据不同小麦品种合理确定除草剂品种和有效用量。  相似文献   

12.
In total, 185 wheat cultivars and lines from major Chinese wheat regions, Australia and USAin two trials, sown in four and two environments, respectivel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starch property and itsrelationship with dry white Chinese noodle (DWCN) quality. Significant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in all starchparameters and DWCN quality. High pasting viscosity cultivars include Sunstate, Hartog, Eradu, Cunning-han, Gamenya, Karl92, Sunco, Yangmai5, Yangmai158, Mianyang26, Een1, Yumai41, Yumai49,Zheng81-1, Yumai54, Yumai2, Yumai47, Lu955159, Lumai15, L;mai21, Shaanyou225, Guanfeng2,Ji5099, Bainong4, and Jinmai2. Wheats from Australia, USA, South China Autumn-sown Spring Wheat Re-gion and Yellow and Huai Valley showed better starch properties and DWCN quality than those from NorthChina Plain. High peak viscosity, breakdown and flour swelling volume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goodDWCN quality. A relatively high frequency of Wx-B1 null alleles was detected in Chinese wheats. Cultivarswith null for Wx-B1 GBSS performed higher pasting viscosity and flour swelling volume, and better DWCNquality than normal type.  相似文献   

13.
李辉  李娜  张玉婷  郭永泽  邵辉  刘磊  宋淑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143-7144,7282
[目的]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UPLC-MS/MS),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建立小麦中11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液-液分配,用弗罗里硅土小柱净化,采用UPLC-MS/MS(ESI+)测定。[结果]在2~200μg/L浓度范围内方法中各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 8和0.999 9之间。在5,25和50μg/kg 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在76.2%和10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可满足小麦中多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4.
磺酰脲类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及在土壤中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室内模拟添加法、盆栽法,研究了噻磺隆、苄嘧磺隆、苯磺隆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及对玉米幼苗的影响,同时,对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对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差异,该类除草剂ED10 以上剂量对玉米苗期的根长、株高、叶面积有明显的影响;苯磺隆、噻磺隆和苄嘧磺隆在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3.6d、6 .3d、15 .4d。在推荐剂量下,只有苄嘧磺隆会对后茬玉米造成药害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干物质积累及籽粒灌浆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籽粒灌浆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分配和籽粒灌浆特点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籽粒灌浆过程中干物质积累的中心,在籽粒形成期为茎叶鞘和颖壳穗轴,随后逐渐由茎叶鞘、颖壳穗轴向籽粒转移;籽粒增重总的趋势表现出“慢—快—慢”的特点;籽粒灌浆中期和籽粒灌浆末期有2个灌浆高峰;百农矮抗58籽粒灌浆渐增期短,快增期长,缓增期较长,有利于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6.
国审小麦新品种漯麦8号的选育及其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漯麦8号是漯河市农科院1998年选用鲁麦14为母本、豫麦41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2007008。为了更全面详细了解漯麦8号的生产特性,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了论述.并以2004~2005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南片水地B组区域试验汇总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参数分别对漯麦8号和对照品种豫麦49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椎广应用。结果表明,漯麦8号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7.
晚霜冻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智能霜箱模拟自然界晚霜冻害过程,对大穗(s9538、兰考906)、中穗(豫麦21号、陕225)、多穗(临汾7203、鲁资0885299)类型的小麦品种在经历低温处理后产量因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临汾7203、鲁资0885299)在经历晚霜冻害后比另外两类小麦表现增产,其中单株穗数较对照增加幅...  相似文献   

18.
8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腐植酸上的吸附作用与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甲磺隆、绿磺隆、甲嘧磺隆、烟嘧磺隆、吡嘧磺隆、氯嘧磺隆、苄嘧磺隆和噻磺隆等8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腐植酸上的吸附行为,利用批量平衡法测定了它们的吸附等温线,评价了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同时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手段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腐植酸对8种磺酰脲除草剂的吸附作用较强,其吸附强弱依次为氯嘧磺隆>苄嘧磺隆>绿磺隆>噻磺隆>甲磺隆>吡嘧磺隆>烟嘧磺隆>甲嘧磺隆。吸附与pH值呈负相关,低pH环境中吸附量显著增加;吸附随溶液离子浓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FT-IR的实验结果表明,腐植酸对磺酰脲除草剂的吸附存在明显的氢键作用,推测可能是磺酰脲脲桥上酰氨基的氢与腐植酸中羟基上的氧原子、均三氮苯环上的氮原子与腐植酸羟基上的氢原子之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