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樟子松、银杏等7种针叶树材的木材样本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7种木材反映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主要吸收峰出峰位置接近,如3333~3437 cm~(-1)范围的O-H伸缩振动吸收峰、2917~2933 cm~(-1)处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1694~1737 cm~(-1)附近的C=O伸缩振动、1510~1513 cm~(-1)苯环碳骨架振动振动吸收峰等;在1265~1275 cm~(-1)处均有明显的强峰,说明愈疮木基丙烷是木质素的主要组分;但三尖杉、柳杉、柏木和银杏均表现出含有紫丁香基木质素的特征。树脂、挥发油等成分对樟子松、柏木和柳杉的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及强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7种木材均有能够反映物种特性的吸收峰,如南方红豆杉在2896 cm~(-1)附近的2933 cm~(-1)处有个较小的肩峰,柳杉在1108 cm~(-1)处形成特有吸收峰,樟子松在3078、2654和2537 cm~(-1)处具特有吸收峰等等,均可用做木材的识别特征峰。  相似文献   

2.
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罗汉松、南方红豆杉的木材样本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罗汉松、南方红豆杉均含有较多的O—H、C—C、CC、C—O基团,所以在主要出峰位置上比较接近。2种木材均在1 270 cm-1处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峰,这是针叶材木质素的主要组成单元。罗汉松、南方红豆杉均未在1 330 cm-1附近的紫丁香基特征峰位表现出明显的吸收峰。罗汉松、南方红豆杉红外图谱中羟基(O—H)、碳氢健(C—H)伸缩振动的特征峰分别在3 380、2 923cm-1和3437、2896 cm-1处出现,波数偏移较大,反映2种木材组分在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水青树等6种木材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通过各自的特征峰和共有峰相对峰强的比较可以区别6种木材。水青树木材的红外光谱各官能团吸收峰的特征表明,其化学组分交错于针阔叶材之间,木质素含量和结构具有一定针叶材的特征。通过红外光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的分析,在系统位置上,水青树与金缕梅科处于更近的位置,而与木兰科更远。红外光谱在木材分类研究和鉴定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此技术也有望成为木材司法鉴定体系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三种檀香木的红外光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3种檀香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样本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主要红外吸收峰的出峰位置接近,峰位1595/1510的强度比均为1,表明3个样本木质素结构较为一致,愈疮木基和紫丁香基的作用强度极为接近,反映了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每个样本可以得到特征性的红外图谱,其出峰位置具有一定的种间差异;M1的主要吸收峰强度明显低于M2和M3,而M2和地的主要吸收峰强度较接近;1371/1510强度比反映出3个样本的综纤维素的含量M3和M2相同,略高于M1,这些特征可应用于3种檀香木样本的红外识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貉和狼毛发的红外光谱特征。【方法】使用红外光谱对貉的绒毛和针毛、针毛的不同部位进行分析,并对貉和狼针毛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比较。【结果】结果表明,貉的绒毛和针毛都反映出该物种毛发的特征性成分,均可作为貉毛发识别的研究对象;貉的毛发中部图谱更能反映出毛发的物种特征,可作为有效的红外光谱检测部位;貉和狼针毛的红外图谱及其二阶导数谱能反映出二者的亲缘关系,也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如655685cm-1和640685cm-1和640624cm-1范围内两种动物的峰形和出峰位置均有较大差异;貉的二阶导数谱在795cm-1位置有一个典型特征性吸收峰,在706624cm-1范围内两种动物的峰形和出峰位置均有较大差异;貉的二阶导数谱在795cm-1位置有一个典型特征性吸收峰,在706769cm-1波数范围内有7个较尖锐的单峰峰强依次减小,而狼的8个单峰的峰强变化较大。【结论】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动物毛发的检测分析,二阶导数谱可更好地反映种间差异,在毛发的研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樟科的珍贵木材的樟木和楠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2种结构相近木材的有效识别方法。【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二者的解剖结构、红外光谱特征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2种木材样本的显微结构特征较为相似,差异主要体现在樟木半散孔至散孔材,楠木为散孔材;樟木与楠木管孔平均弦径为(114.529 3±31.564 5)μm、(106.378 8±19.687 2)μm,樟木作为半散孔材平均弦径变化范围比楠木广。通过对6个木材样本的红外光谱比较,产地对樟木和楠木2种木材的红外光谱区域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影响;2种木材的一维红外图谱峰形和出峰位置差异较小,仅在表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中C-O伸缩振动区域有所区别,樟木在波数1 055 cm-1和1 039 cm-1处形成了峰强度不等的双峰,楠木该位置只形成了波数1 054 cm-1的一个不对称单峰;以1 510 cm-1峰作为内标峰,与1 595 cm-1(樟木)、1 599 cm-1(楠木)的比值分别为1.161 2和0.996 9,说明樟木的木素中愈疮木基比例较高;樟和楠木的木材在波数800~1 800 cm-1范围内的二阶导数谱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吸收峰的数量和形状上,樟木的吸收峰可以分为17组峰簇,而楠木为17个独立吸收峰,全图谱的匹配度只有37.5。【结论】分析产地因素,波数900~3 400 cm-1区域为木材图谱特征稳定的区域,可用于2种木材的图谱区分;在1 055 cm-1和1 039 cm-1范围内吸收峰的形状、1 595 cm-1(樟木)和1 599 cm-1(楠木)和1 510 cm-1峰的相对强度比,可以作为2种木材一维图谱的种间识别特征;2种木材的二阶导数图谱差别较大,可用于2种木材的区分。  相似文献   

7.
真菌对泡桐木材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真菌对变色泡桐木材成分与结构的影响,更加有效防治泡桐木材变色,该文对真菌引起的变色泡桐木材成分含量及其结构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变色前后泡桐木材化学成分分析及红外谱图(FTIR)和光电子能谱(ESCA)分析,发现热水抽提物由5.01%增加到5.87%,冷水抽提物由2.10%增加到3.47%,1%NaOH抽提物由18.19%增加到20.48%,木质素基本未变,综纤维素由77.60%变为76.10%,其中综纤维素中α纤维素基本未变,而戊聚糖由26.13%减小至22.75%,半纤维素含量降低.FTIR表明,与正常材相比,变色泡桐木材的与羰基CO振动相关的红外吸收谱峰1 744、1 734 cm-1有些减弱,即具有羧基的半纤维素和少量纤维素发生变化;变色木材的木质素特征吸收谱峰1 508、1 270、1 266 cm-1(G型)相对比较稳定,即木质素变化不大;变色木材的具有多糖类特征吸收谱峰1 200、1 153、1 112 cm-1相对减弱,即在变色菌作用下,半纤维素发生较多的降解反应. ESCA分析结果为:正常材C1s峰面积为68.91%,变色材增加为73.92%,变色前后木材中C1含量变化较小(15.11%~15.02%),C2与C3显著减少(15.98%~11.06%), 与正常材相比,变色泡桐木材O1s/C1s的比值下降,与FTIR和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比较豹猫和金猫针毛红外光谱。[方法]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豹猫和金猫两种野生动物毛发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在豹猫和金猫针毛的中部红外图谱及其二阶导数谱均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如648 cm-1和654 cm-1波数处金猫出现明显 M 形双峰吸收峰,而豹猫没有;金猫的二阶导数谱在709-763 cm-1范围内以峰强较大的单峰为主,豹猫则以峰强较小的 M 形双峰为主,这均说明两种动物毛发的蛋白侧链的构成上则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动物毛发的种间识别,在毛发的研究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用红外光谱法识别红松、落叶松木材微细碎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和落叶松是分布在我国东北林区的主要用材树种。其锯屑、刨花等微细碎料是制造再生木材产品的重要原料。M(?)ule反应仅能鉴别针阔叶材微细碎料差别。但不能鉴别同是针叶材或同是阔叶材微细碎料差别。本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同属种木材的碎料鉴别。以红松和落叶松为例分析了它们化学组份及结构区别找出了它们之间光谱差异,从而为鉴别同属种木材碎料探求了新的方法。 光谱分析表明,落叶松在1640、780、720cm~(-1)有特征吸收峰,说明落叶松较红松含有较多的苯环共轭羰基和具有分枝结构的阿拉伯半乳聚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掌握不同状态胡杨木的化学材性,进而为胡杨木的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依据。对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保护区的胡杨活立木、伐倒木和枯倒木的化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并运用红外光谱法表征木材表面官能团。结果表明,胡杨木随着倒地时间的延长,其气干密度、平衡含水率和pH值逐渐降低,灰分、抽出物和木质素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而纤维素和综纤维素的含量逐渐减少。额济纳保护区的胡杨木材pH值为8.78,表明胡杨木材是显碱性树种。在红外光谱图中,基团吸收峰的强度降低,说明随着倒地时间的延长,部分化学成分降解,游离态极性分子的数量减少,羟基和羧基的吸收峰强度降低。按制浆造纸原料要求标准来比较,胡杨的纤维素和综纤维素的含量高,抽出物和木质素的含量低,应属优质原料。从组成木材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来看,胡杨木与其他杨树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与三氟氯氰菊酯的包合作用,进而为更好地利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奠定基础。[方法]用液相法制备羟丙基-β-环糊精·三氟氯氰菊酯包合物,用红外光谱法、显微镜观察法对该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三氟氯氰菊酯的红外光谱图显示:苯环C-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3 070.08 cm^-1处;酯键C=O和苯环C=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分别在1 723.95、1 585.80、1 585.80、1 492.84和1 447.38 cm^-1处;取代苯的吸收峰在1 009.24、960.30、813.56、756.84和697.04 cm^-1处。羟丙基-β-环糊精·三氟氯氰菊酯包合物的红外光谱图显示:CD羟基的吸收峰在3 400.06 cm^-1处;三氟氯氰菊酯苯环C-H的吸收峰在2 930.33 cm^-1处;酯键C=O的吸收峰在1 724.18 cm^-1处。显微镜观察发现:包合物溶液的亚甲蓝玻片背景为蓝色,中间分散的均匀细微的透明圆点为包合物的聚集体。[结论]三氟氯氰菊酯与羟丙基-β-环糊精可形成包合物,其包合物可制成以水为基质的农药剂型。  相似文献   

12.
5种花梨木的红外光谱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供识别花梨木品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越柬紫檀、刺猬紫檀、印度紫檀、大果紫檀、鸟足紫檀5种花梨木的一维红外光谱(FTIR)、二阶导数光谱(SDIR)、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FTIR谱图中,5种花梨木在781 cm-1处的差异可以把越柬紫檀和刺猬紫檀与其他3种花梨木区分开;2)在SDIR 谱图中,刺猬紫檀在1 179 cm-1处存在1个吸收峰;大果紫檀在781 cm-1处存在吸收峰;鸟足紫檀在1 351、1 299、1 147、1 131、938 cm-1处都有明显的吸收峰,而印度紫檀没有吸收峰;3)在2DIR谱图中,1 100、1 150、1 258 cm-1处的差异可以将刺猬紫檀与其他4种花梨木区分开,1 467、1 518 cm-1处的差异可以把越柬紫檀、刺猬紫檀与鸟足紫檀区分开来。单独使用2DIR识别方法并不能把5种花梨木完全区分,但将FTIR、SDIR、2DIR这3种方法结合可以实现5种花梨木的区分,也有助于红木树种的无损识别。   相似文献   

13.
 对普洱茶发酵过程翻堆样的红外图谱进行识别,并结合茶多酚的变化对吸收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图谱中1240,1150cm-1附近的吸收峰相对强度与茶多酚含量相关,1320,1640cm-1附近吸收峰强度与多酚氧化产物含量相关;T1640/T1240,T1640/T1150,T1320/T1240,T1320/T1150透过率相对强度比反映了多酚及其氧化产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可为普洱茶发酵程度的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Cd对小白菜萌发生理影响的FTIR-ATR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分析方法,用在一定浓度(0.0、0.1、0.5、1.0、5.0mg·kg-1)Cd胁迫下萌发3d的小白菜做试验材料,揭示了小白菜幼芽和幼根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以及蛋白质二级结构对Cd胁迫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Cd处理导致幼根和幼芽1632cm-1和1030cm-1吸收峰强度显著增强,且1632cm-1峰的波数降低,说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增高以及蛋白质二级结构保持稳定,是小白菜种子萌发过程中抵御Cd毒害的重要原因。幼根FTIR谱未出现1710cm-1峰,说明分泌有机酸螯合Cd并非种子萌发初期幼根抗Cd毒机制。幼根中碳水化合物吸收峰强度,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增大,而幼芽中则先减小后增大,说明幼芽(主要为子叶)中的糖类转运至根部,以提高对Cd的耐受性。FTIR谱主要吸收峰强度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白菜幼根FTIR谱中主要吸收峰的强度与根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 dehyde,MDA)含量等指标之间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说明FTIR-ATR法可用于植物对Cd胁迫的适应过程的生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三叶木通果皮果胶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叶木通果皮果胶的抑菌和杀菌性能。[方法]从三叶木通果皮中提取出果胶,采用圆纸片扩散法对提取的果胶进行抑菌和杀菌性能研究。[结果]三叶木通果皮果胶的红外光谱图显示1700cm^-1处存在酯化的羰基,且在1700cm^-1处的吸收峰强度较强,表明提取的三叶木通果皮果胶为高酯果胶。所得果胶的红外光谱图与Gnanasambanadam的果胶谱图主要特征峰基本相同。从三叶木通果皮中得到的果胶制品和标准枯皮果胶,在大肠杆菌DH5α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板上均没有检测出抑菌效果,或作用效果不明显,难以在平板上检测出。[结论]三叶木通果皮果胶没有抑菌及杀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红外光谱法三聚氰胺非线性定量模型,为三聚氰胺无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550cm-1附近特征吸收峰,依据动力学、数学建模及优化理论,分别建立线性及非线性定量模型。[结果]非线性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度,用于样品定量的模型相关度为0.9227,样品回收率为96%;而线性模型的相关度只有0.9049,样品回收率为557%。[结论]非线性模型定量测定三聚氰胺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微机辅助木材识别系统WIP-89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Sun386-24微机和Turbo Pascal语言编制WIP-89木材识别系统(包括汉字和英文2类)。数据包括:(1)针叶树材169种、阔叶树材500种;(2)木材识别组合特征针叶树材43个,阔叶树材47个(包含单一木材识别特征针叶树材138个,阔叶树材179个);(3)在显示树名时,还列有该树种的平均导管弦径和导管、纤维长度平均值及大小变异范围的数据。主要功能有:(1)木材识别特征图像27幅,涉及木材解剖特征50个;(2)树种的检索;(3)数据库已存树种的修改、显示和打印;(4)修改已经检索和尚未检索的木材特征代码;(5)10个树种以下树种间的相异特征表;(6)缩写科名与全称科名查找及对照表;(7)科、属中包含的树种名录。  相似文献   

18.
微机辅助木材识别系统WIP-89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Sun386-24微机和Turbo Pascal语言编制WIP-89木材识别系统(包括汉字和英文2类)。数据包括:(1)针叶树材169种、阔叶树材500种;(2)木材识别组合特征针叶树材43个,阔叶树材47个(包含单一木材识别特征针叶树材138个,阔叶树材179个);(3)在显示树名时,还列有该树种的平均导管弦径和导管、纤维长度平均值及大小变异范围的数据。主要功能有:(1)木材识别特征图像27幅,涉及木材解剖特征50个;(2)树种的检索;(3)数据库已存树种的修改、显示和打印;(4)修改已经检索和尚未检索的木材特征代码;(5)10个树种以下树种间的相异特征表;(6)缩写科名与全称科名查找及对照表;(7)科、属中包含的树种名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玉米胚乳胚芽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为鉴别不同种类玉米提供科学手段.[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对3种类型的玉米实体样本的胚乳胚芽进行研究.[结果]原始红外光谱700~1 800 cm-1总体特征相似,主要是由多糖、蛋白质、脂类等吸收谱峰组成,在此范围内3种样本的原始光谱存在微的差异.对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处理,用二阶导数光谱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二阶导数光谱700 ~1 800 cm-1范围按玉米胚芽和胚乳样本聚类效果较好,52个样本能按3个种类很好地聚类,分类正确率达96.1%.[结论]红外光谱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可用于鉴别不同种玉米胚乳胚芽,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