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我国Bt棉花商业化的环境影响与风险管理策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Bt转基因棉花于1997年在我国商业化种植,到2006年种植面积已达棉花总面积的70%。环境影响监测表明,Bt棉花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和红铃虫的发生和为害,但盲蝽蟓类害虫演化上升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抗性分析显示,虽然棉铃虫自然种群对Bt棉花抗性基因频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Bt棉花髙强度种植地区的棉铃虫耐受性正逐年提高,已成为影响Bt棉花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基于Bt棉花环境风险和影响因子的综合分析,本文讨论了Bt棉花环境风险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80年代末期,农药用量剧增,摧毁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是造成90年代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特大暴发的主要原因。天敌资源和水、土、光、热、气一样是农业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将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纳入农业发展战略,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控害保益生态技术,在棉花、小麦等多种作物生态区内,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各种优化生态技术,尽量减少农药用量,组装以控制棉铃虫为重点的多种作物害虫危害的农业生态工程,建立大面积综合防治示范区暨生态农业县,向两高一优的目标迈进,能经济、安全地控制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3.
在发展无公害农业的前提下,日本除了利用微生物、病毒和天敌昆虫防治植物病害外,最后又开发了一种利用微孢子虫防治植物病害的技术,作者从自然界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害虫天敌-微孢子虫,经试验对斜纹夜蛾的杀虫效果是病毒类生物杀虫剂的10倍左右。用于防治十字花科植物的害虫,效果也很好,而且还证明该微孢子虫对水稻害虫,小茶蛾,菜青虫等都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棉花是南阳市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4.66万hm^2左右,年产值可达15亿元人民币。棉花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重,其防治好坏,对棉花生产和农村经济影响极大。棉铃虫是危害南阳市棉花的主要害虫,具有常发性和暴发性。1994年暴发成灾,百株虫量最高1075头,全市损失皮棉折款5亿余元。为了减轻棉铃虫的危害损失,  相似文献   

5.
杀虫剂的开发和使用为有效治理害虫、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长期依赖化学防治所产生的杀虫剂残留、害虫抗药性及次要害虫再猖獗等负效应(3R效应)越来越严重.因此害虫防治必须走综合防治的道路,即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考虑.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技术.从而达到有效治理害虫并显著减少化学防治负效应的目的。作为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害虫的推拉(push—puU)防治策略.由于特别强调利用自然因素并对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介绍了该策略的基本原理、应用途径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烟粉虱是棉花、蔬菜和花卉等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寄主范围广,适应性强,通过取食植物汁液、分泌蜜露、传播病毒会引起植物生理异常。基于此,主要介绍了烟粉虱的为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粮虫声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决现有储粮害虫声信号采集系统存在的扩展性差、智能化程度不高、性价比较低、灵活性不强、数据传输能力较弱等问题,该文分析了现有储粮害虫声信号采集系统存在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压缩感知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储粮害虫声信号采集系统,给出了系统结构和软硬件实现方法,并将其用于采集储粮罐内赤拟谷盗成虫的爬行声。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方案合理可行,且由于使用了压缩感知技术,在采样频率为10 KHz的情况下,可实现20个采集节点所产生的声信号原始采样数据的远程、实时、可靠无线传输。该研究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是危害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害虫,危害棉花等多种作物。由于它对化学农药的抗性增强,单纯依靠化学难以控制该种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因此,开展生态控制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棉铃病毒杀虫剂是我国第一个成功开发的昆虫病毒杀虫剂。本文主要介绍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的基本特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病毒生防技术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是危害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害虫,危害棉花等多种作物。由于它对化学农药的抗性增强,单纯依靠化学农药难以控制该种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因此,开展生态控制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棉铃虫病毒杀虫剂是我国第一个成功开发的昆虫病毒杀虫剂。本文主要介绍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的基本特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病毒生防技术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0.
辐射不育防治害虫的进展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本综述了近年来昆虫辐射不育技术防治重要害虫的应用和研究取得的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化学农药施用技术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化学农药在保证粮食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粮食安全的传统意义。但是农药大量投入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了粮食安全的另一个方面。化学农药对农产品的负面影响与农药的施用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发达国家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农药使用和管理法规,并通过农药施用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从而基本解决了农药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我国在农药施用过程中,由于长期忽视施用质量的提高,加之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农药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一直是以农药的大量投入来保证的,对农产品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解决农药的使用问题,首先须通过行政管理和立法限制单位土地面积上农药的施用量,其次建立农户农药购买登记制度,保证农户实际所用农药不会超过允许使用量,最后加强农药施用者的培训,培训合格后发给操作证,持证施用农药。确保这3个环节的落实,可激发农户农药施用技术的改进,使有限投入的农药发挥最大的效用,减少农药用量,缓解农药与环境及农产品质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The use of vegetated wetlands for accelerating pesticide removal from agricultural runoff is gaining acceptance as a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In this study, the dissipation of five cotton pesticides – endosulfan, chlorpyrifos, aldicarb, prometryn and diuron – was quantified in cotton field runoff water contained in glasshouse columns, under light or dark conditions. Two water samples sourced from large, non-vegetated storage dams were compared with two other water samples obtained from vegetated wetlands receiving runoff from cotton fields. All pesticides studied except chlorpyrifos dissipated significantly faster from the storage dam samples than the vegetated wetland samples. Suggested reasons include a greater number of pesticide-degrading microorganisms in the storage dam waters and/or the presence of more organic matter in the wetland samples, limiting contaminant volatilisation and hydrolysis. Exposure to ligh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ate of endosulfan removal, whereas light increased the rate of chlorpyrifos removal. Half-lives are presented for each pesticide where appropriate.  相似文献   

13.
应重视和支持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我国食品农药污染的严重状况。指出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及检测技术水平的落后现状及其原因;并对如何尽快开发和实施食品中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以解决我国食品中的农药污染问题,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赵玲  滕应  骆永明 《土壤》2017,49(3):417-427
随着农药长期大量的施用,农药残留及其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涉及的三类主要农药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施用情况及其农田土壤中残留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农田土壤因农药残留造成的作物抗性危害、生态环境风险以及人类健康潜在风险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农药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以及菌根修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综合治理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长期以来一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其杂质干扰多,残留含量低,传统的提取方法常常因为无法将杂质分离而影响检测结果。由于食品中杂质种类众多,农药的种类繁多且理化性质各异,新型农药日益涌现,所以对样品的前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 and Safe)作为一种新型的提取方法,由于具有快速、简单、廉价、有效、可靠、安全的特点,成为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在多种农药、医药、兽药的气相或液相色谱分析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国内外对QuEChERS法在各类食品以及其他动植物性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和方法的改进进行了综述,并对QuEChERS法在今后农药残留检测的应用前景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Codex alimentarius approach to pesticide residue standar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protect consumers' health, most countries have maximum legal limits for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s. Trade difficulties can arise when limits differ between countries. The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was established in 1962 to implement the Joint FAO/WHO Food Standards Programme,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protect consumer health and ensure fair practices in international food trade. The Codex Committee on Pesticide Residues (CCPR), an intergovernmental body which advises the Commission on matters related to pesticide residues, is responsible for establishing maximum residue limits (MRLs) for pesticides in foods and feeds that mov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Codex MRLs are based on residue data obtained mainly from supervised trials that reflect approved pesticide use in accordance with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MRLs must be toxicologically acceptable in terms of estimated pesticide intake by consumers. CCPR Working Groups examine problems related to establishing and implementing MRLs, including sampling and methods of analysis. Despite time and effort expended, accep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Codex MRLs face many problem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相似文献   

17.
果蔬农药残留危害人类健康,施药后,农药分布于其表皮和内部组织,果蔬表面农药绝对残留量低、不均匀,直接光谱检测表征难,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具有分子级检测精度,可以有效扩增信号,在实现微量物质检测方面优势明显。为此,论文综述了国内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的研究现状,特别是详细介绍了通过设计合理的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结构,实现农药残留信号增强的主要技术手段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信号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农药残留的表面增强拉曼检测技术研究中的前沿热点问题,探讨并展望了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面的发展趋势。基于表面增强拉曼的农药高灵敏度、快速检测表征技术,将在农药违禁使用和农药残留超标监管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智能喷雾机器人的喷雾性能试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该文对智能喷雾机器人温室对靶喷雾性能进行了试验评价。喷雾机器人采用视觉传感器采集植株和病害图像,提供病灶定位和病情信息。3自由度直角坐标系施药机械臂驱动变量喷嘴进行施药,根据病灶位置和病害程度选择性开闭喷嘴。试验对喷杆定位精度定量和药液节省率进行了试验分析。温室对靶施药机器人在3种病情等级下进行了试验,与传统施药方式相比,药液节省率达到60%以上,实现了对黄瓜等篱笆型植物精准施药。  相似文献   

19.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果蔬生产中,随着农药的大量和不合理使用,发展相应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成为全球的焦点。该文概述了近年来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法、生物传感器法、近中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技术,详细介绍了上述方法的检测原理、研究现状及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研发难点,并对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利用弗罗里矽柱净化前处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GC)方式,依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丰度比,对辽宁某地区大棚内种植黄瓜及其叶片部分样品中的有机磷类农药(粉锈宁、乐果、敌敌畏、喹硫磷、辛硫磷、噻嗪酮、甲拌磷、马拉硫磷和对硫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百菌清、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的残留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磷类农药检出种类不固定,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情况较为稳定,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叶片中的检出率均略高于在果实中的检出率,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大棚检出情况略有差异。针对当前农药施用现状,应多注意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和监管,对于有机磷类高毒性农药应减少或停止施用,中低毒性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应加强其作用的宣传并控制其使用量,避免追求高产量而盲目过量的施用,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