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于1999年冬从《科技信息快报》社以每千克40元的价格引种10千克黑小麦一号,近两年试种,长势良好,亩产400千克左右.今年扩种1.90亩地,总产1 305千克,亩产343.50千克.在今年连续干旱又无灌溉条件的旱地达到这样的产量是不错的抗旱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2.
南粳36(原系号864)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籼粳杂交方法培育的常规中粳稻新品种,1990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自1986年以来,南粳36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和试种,表现高产、稳产。南京市燕子矶乡连续两年大面积(1989年1000亩,1990年1300亩)试种,平均亩产500~550千克,比当地栽培品种盐粳2号每亩增产50~70千克,高产田块亩产630千克以上。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高抗白叶枯病菌株KS-6-6、KS-1-20和KS-1-21,抗强菌株浙173。田间表现抗条纹叶枯病,纹枯病轻,耐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耐冷性强,中国水稻  相似文献   

3.
中籼扬稻4号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虫等特点。1988年我们试种20余亩,平均亩产686.8千克。1989年扩大示范种植到1000多亩,平均亩产606.3千克,其中109亩平均亩产达652.4千克;夏联村农户王德勤在麦茬田种植的1.3亩,实收亩产达693千克。我乡经几年来试验示范种植,初步摸索到扬稻4号亩产650千克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选育的,2003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晚季在闽侯县南屿镇“省千亩水稻新品种示范片”试种,结果表现产量、米质等都较好,获得农民的认可。 一、产量表现 该组合产量结构合理,亩有效穗18.4万,穗长25厘米,每穗总粒数125.6粒,每穗实粒数102.1粒,千粒重30.5克,亩产506公斤,比对照两优2186亩增91公斤。  相似文献   

5.
豫麦1号小麦,又名豫教94-1,其杂交亲本组合是百农3217/86-19//豫麦10号,由河南教育学院小麦育种研究中心采用杂交系谱法选育或亩产可达450~550千克.1.适期播种高水肥条件下,豫中、北部地区10月15~31日播种,播种量为6~9千克/亩;11月1~25日播种,播种量为9~12千克/亩.豫南地区播种期为10)月20日至11月20日,播种期8~13千克/亩.安徽省和江苏省中北部地区均可参照河南省标准种植  相似文献   

6.
"晋单(甜)40号"(原名晋品甜1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于1995年用自选系"诱19--4"为母本,"诱19--7"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已于2000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山西省1998~1999两年多点生产试验,均比对照品种"超甜3号"显著增产,其中1998年平均亩产鲜嫩果穗1 306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36.40%;1999年平均亩产鲜嫩果穗1 134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33.20%.1999年太原市小店区水稻原种场对该品种和黑龙江"甜玉米2号"进行了种植示范,示范面积分别为20亩和5亩,平均亩收鲜嫩果穗3 510穗和3 420穗,单穗重586克和328克,亩产2 057千克和1 122千克,亩纯收入1 480元和510元."晋单(甜)40号"较黑龙江"甜玉米2号"亩增产83.30%,亩增收190.20%.  相似文献   

7.
中豆20号原代号87-4086,又名89B.该品种是河南省正阳县淮北大豆所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合作育成的新品种.组合为19号×豫豆8号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2年引入阜阳市试种.1999年引入临泉县麦棉原种场试种,平均亩产197.5千克,居6个大豆品种对比试验的第2位.199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贵杂二号是贵州大学油料研究所"八五"期间选育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熟期适中,抗耐病性及抗倒力较好,大面积亩产160~180千克,高产田达200千克以上,尤其在成都、湖北、安徽南部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00千克以上,已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获贵州省200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办列为"九五"全国油菜推广良种之一.贵杂四号系贵州大学农学院油料研究所与贵州省种子总站合作,选用贵油201A与贵7~5组配而成的两系隐性核不育优质杂交油菜品种,2002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高产、稳产,适于贵州油菜产区及长江流域种植.大面积亩产170~200千克,高产田达300千克以上,尤其在成都、湖北、安徽南部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50千克以上,是贵州省油菜重大攻关成果;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4年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贵油7号由贵州大学油料所育成的中早熟甘蓝型"三高两低"超高产油菜新品种,在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基础上拟川引认定.在成都、湖北等地表现较好."三高两低"(高产、高油份、高蛋白质、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黔油14号,2002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高产、稳产,适于贵州油菜产区及长江流域种植.大面积亩产160~180千克,高产田达250千克以上,在贵州山区、成都、湖北、安徽等地的丘陵地带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0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9.
贵杂二号是贵州大学油料研究所“八五”期间选育的优质杂交油幕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熟期适中,抗耐病性及抗倒力较好,大面积亩产160~180千克,高产田达200千克以上,尤其在成都、湖北、安徽南部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00千克以上,已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获贵州省200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办列为“九五”全国油菜推广良种之一。贵杂四号系贵州大学农学院油料研究所与贵州省种子总站合作,选用贵油201A与贵7~5组配而成的两系隐性核不育优质杂交油幕品种,2002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高产、稳产,适于贵州油幕产区及长江流域种植。大面积亩产170~200千克,高产田达300千克以上,尤其在成都、湖北、安徽南部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50千克以上,是贵州省油幕重大攻关成果: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4年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贵油7号由贵州大学油料所育成的中早熟甘蓝型“三高两低”超高产油幕新品种,在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基础上拟川引认定。在成都、湖北等地表现较好。“三高两低”(高产、高油份、高蛋白质、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黔油14号,2002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高产、稳产,适于贵州油幕产区及长江流域种植。大面积亩产160~180千克,高产田达250千克以上,在贵州山区、成都、湖北、安徽等地的丘陵地带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0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浙鲜枣1号是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选育的鲜食枣新品种,2019年春季浙江省开化县志伟家庭农场引进试种浙鲜枣1号2.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2021年投产,表现为树势中庸、早果性好、坐果率较高、丰产稳产等特性,果实具有口感脆、汁液多、风味佳等鲜食品质特点。果实果肉白,平均单果质量12.7克,可食率96.8%,投产当年亩产160.5千克。2022年亩产600千克。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云光14号系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用不育系蜀光612S与云恢808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1998年参加云南省籼型杂交稻引种观察试验,平均亩产724.97千克,比对照汕优63亩增21.5千克,增产2.67%,最高单产达827.5千克.开远市试种0.5亩实收稻谷393.25千克,折合亩产786.5千克.  相似文献   

12.
《农家参谋》2011,(1):24
品种名称:新稻18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8选育单位: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盐粳334-6//津星1号/豫粳6号审定情况:200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两年平均每亩产634.4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5.6%,增产点比例100%。生产应用,良种良法一般每亩产650 ̄750千克。2009年10月14日,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原阳县祝楼乡蒙城村的1580亩示范  相似文献   

13.
中浙优8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优质不育系中浙A与恢T-8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2012年引进在德化县大铭乡试种,2013年扩大示范,均表现高产优质,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3002)。现将中浙优8号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 2012年德化县大铭乡引进中浙优8号在大铭村和琼英村作中稻试种,面积均为15亩,经实地测产,每亩产量分别为653.4kg和675.5kg,平均亩产664.5kg,比对照福优964增产18.3%。2013年在大铭村和琼英村扩大示范,种植面积各75亩,经实地测产,每亩产量分别为667.5kg和676.9kg,平均亩产672.2kg,比对照福优964增产18.6%。经过2年试种、示范,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张继山 《新农村》2007,(9):16-16
雪山5号属大穗型小麦,具备超级小麦的特征:一是高产,它分孽力强,最多有68个分蘖,麦脚清爽,落黄好,长方形大穗,穗长15~18厘米,单穗结籽60~90粒,最大能有162粒,千粒重59克,大田种植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750千克,丰产地块高产潜力可达900千克。二是不倒伏,株高75厘米,秆粗韧性强,坚挺不倒伏,高抗干热风。三是抗寒性好,2006年全国各地试种点,均没有发现冻害。四是优质,为高强筋硬质小麦,适用于做高档食品。五是连续留种多年不退化。栽培技术要点:雪山5号小麦,适宜在高肥水地块种植,播期10月1~15日,亩播种量9千克。一般亩施氮、磷、钾含量≥4…  相似文献   

15.
云光12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用光敏不育系95076S与云恢124配组育成的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0年在云南省大理、保山、楚雄、弥渡、昆明等地试种,平均亩产717千克,比对照1云光8号平均亩产585.5千克增产131.5千克,增幅为22.46%,比对照2合系39号平均亩产550千克增产167千克,增幅为30.36%,最高单产达923.3千克.2001年在大理试种又获亩产870千克的高产.因其产量高、抗性好、米饭适口性好等优点,受到种植户和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洛麦21号是洛阳市农科院最新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大穗大粒型小麦新品种。2006年4月顺利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6011)。该品种2006年引入偃师市小面积试验示范种植,产量表现突出,如高龙镇大屯村种植50亩实收平均亩产达649kg,刷新了洛阳市小麦单产记录。2007年又经多点试种成功后,2008年作为小麦良种补贴品种在我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1、品种来源东大2号大豆新品种,由山西临县李东农作物研究所育成。2002年在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吉林、辽宁以南的20个省市试种推广,亩产量均达500~600千克,在陕西渭南最高亩产750千克,在陕西洛南含沙量超过70%的瘠薄土地上种植40亩,平均亩产高达425千克;2002年在河北秦皇  相似文献   

18.
Ⅱ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Ⅱ-32A与恢复系航2号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三班镇于2005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连续两年都表现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等特性,深受农户欢迎,是三班镇水稻新品种推广潜力较大的组合之一。一、产量表现三班镇于2005年开始引进Ⅱ优航2号。参加中稻新品种试验,亩产510.3千克,对比照组合特优73亩增产67.5千克,增产15.3%,产量居10个参试组合之首。在海拔450米的奎斗村中稻区试种植平均亩产523.7千克,比当家品种特优73增产60.2千克,…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太康县小麦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县160万亩小麦平均单产534千克。实现了亩产超千斤。其中杨庙1.32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平均亩产617.6千克.较全县大田亩增83.6千克,增幅15.7%,亩增加收入133.7元。百亩攻关田平均单产635.7千克,较全县大田平均亩增101.7千克,增幅19%,亩增加收入162.7元。为全县乃至全省小麦高产生产提供了高产、高效示范样板,现将2008年太康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中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豆26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1989年用油87?22为母本与郑州长叶7有性杂交,按系谱法选育而成。1992年引入安徽省宿县试种。1997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认定。 1 产量表现 1994~1995年参加安徽省淮北片大豆区试,平均亩产167.45kg,比对照中豆19号增产8.7%。1996年参加安徽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9.2kg,比对照中豆19号增产14.8%。1999年引入安徽省临泉县农技推广中心试种,平均亩产213kg,居4个品种试验之首,比对照豫豆16号亩增产27kg,增产率为14.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