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G和LOX对采后番匣果实软化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吉萍  罗云波 《园艺学报》2000,27(4):276-281
以番匣(Lycopersicon esculentum)品种‘丽春’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果实采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脂氧合酶(LOX)的活性变化与果实硬度的关系,并观察了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采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不断增加,PG和LOX活性迅速增加,而果实硬度逐渐下降。呼吸强度和LOX活性高峰出现在发白期(BR),而乙烯释放量高峰延迟至转色期(TU)。PG活性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增加,而LOX活性在发白期之后保持较高水平。分别用外源LOX和LOX加底物处理番匣组织切片,发现组织细胞的衰老进程加速,进而导致细胞膜瓦解、胞壁纤维松弛以及细胞器空胞化。PG和LOX都与果实的后熟软化有关,LOX与衰老的启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顶香(Flavortop)油桃采后,在常温下硬度与可滴定酸线性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在采后第5天最高(0.5815OD/min),乙烯释放量在第6天出现高峰(5.5024μL/kg/h),第7天果实即衰老,顶香油桃采后经抑霉唑350~600mg/L防腐处理后,装入0.04mmPVC袋内,同时放入乙烯与二氧化碳吸收剂,在0θ恒温下贮藏70d能很好地保持其原有的色、香、味及质地;贮藏90d,则有个别果实发生腐烂,但仍能基本上保持其风味与质地,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3.
桃果实采后软化过程中内源IAA、ABA和乙烯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玉露桃果实为试材,分析了桃果实后熟衰老进程中内源ABA、IAA和乙烯水平的变化,探讨其相互关系,以及对果实后熟软化进程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桃果实乙烯跃变始于采后第3天,跃变峰值出现在采后第8天;采后初期ABA含量迅速积累,于采后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趋下降;但IAA水平在果实后熟软化进程中呈持续下降趋势。ABA和IAA水平在后熟软化末期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脂氧合酶与番茄采后成熟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罗云波 《园艺学报》1994,21(4):357-360
采后番茄果实组织的脂氧合酶(LOX)活性随成熟衰老期的进程而改变,从绿熟期(MG)到转红期(T)LOX酶的活性逐渐增高,然后降低,其模式呈现跃变型果实的特点。利用外源乙烯分别处理绿熟期、发白期和转红期的果实,其LOX酶的活性较对照都有明显提高。用LOX酶处理番茄果实组织,乙烯产量没有明显提高,然而电导率有大幅度增加,二羟基萘(DHN)能部分抑制LOX酶的这一作用。LOX酶的活性增加需要有果蔬体内乙  相似文献   

5.
在一定范围内,龙眼果肉细胞透性越低,总糖、还原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高,果实品质风味越好。试验采取九成熟福眼果实测定其乙烯释放量只有2.31-3.91nl·g~(-1)·h~(-1),乙烯作用不明显,不是果实主要衰老激素。果实采后没有明显呼吸高峰,不具跃变型水果典型特征,所以不适于气调贮藏,较适于冷藏。福眼果实采后用绿色Ⅰ和绿色Ⅱ保鲜剂洗果、EVA薄膜袋包装,效果最佳;30±2℃贮藏8d好果率96.6%,3-4℃贮藏45d好果率98.8%;在-18℃速冻贮藏183d和366d,好果率分别为99.5%和98.0%。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加工桃果实采前30d喷钙处理,研究不同浓度钙处理对贮藏期间加工桃果实生理和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喷施不同浓度的钙处理均能够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增大,降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抑制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保持果实硬度和品质。其中,采前喷施1.0%和1.5%钙处理能够明显地提高加工桃果实的硬度,对延缓加工桃贮藏期间果实后熟、减轻果肉褐变和保持果实品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采后番荔枝耐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番荔枝果实采后在自然室温(26~33 ℃) 条件下贮藏寿命仅为3 d。随着贮藏温度下降, 果实呼吸和乙烯释放高峰推迟, 果肉质膜透性和果胶甲酯酶活性明显下降, 贮藏寿命延至15 d 左右。10 ℃是番荔枝果实后熟的临界温度, 低于10 ℃则后熟不充分, 甚至发生冷害。采后番荔枝果实后熟过程中, 果肉PPO、POD、SOD 和CAT活性极低, 并且在果实尚未软化时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8.
以玫瑰红苹果为试材研究0℃和10℃温度下2%O2与3%、7.5%、12%CO2不同气调组合处理的效果。选出在0℃和10℃下气调新组合2%O2+7.5%CO2,其特点是O2浓度在低氧气调范围内,CO2浓度明显高于国外低氧气调。低氧气调新组合处理果实 121d,果肉硬度和果皮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O℃+空气),果皮α-法尼烯和共轭三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中 10℃+ 2% O2+7.5%CO2处理果实再在20℃空气中放7 d或在5-7℃空气中放 122 d后,未发现虎皮病果,0℃+2%O2+7.5%CO2处理果实则在5-7℃空气中再放30 d后也未发生虎皮病,说明低氧气调新组合处理可防止果实在贮后一段时间内发生虎皮病,应注意低氧气调新组合处理败后效应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皇冠和金碧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的黄皮礼品型西瓜新品种。皇冠为二倍体西瓜,果实金黄,高圆形,大红瓤,早熟,果实发育期26 ̄28d,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以上。单瓜重2.5 ̄3.5kg,单产量3500kg/667m^2。金碧为三倍体无籽西瓜,果实金黄,近圆形,大红瓤,中熟,果实发育期33d,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左右。单瓜重6 ̄7.5kg,单产4500kg/667m^2。皇冠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的低乙烯气调贮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低乙烯气调技术在猕猴桃长期贮藏中的应用及其影响贮藏效果的有关因素。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控制库内氧气含量于2~3%、二氧化碳3~5%、乙烯浓度<0.02ppm,猕猴桃(品种为秦美)的贮藏寿命可达6个月以上,货架期不低于半个月,好果率98.03%,果肉硬度6.82kg/0.5cm2,腐烂率0.77%。果实新鲜饱满,风味正常,具有猕猴桃的固有特性。结果还表明,猕猴桃鲜果的采前质量和品种对贮藏效果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1.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 ,来研究白蚁蚁巢的热水浸提物对鸡菌丝生长的影响 ,探索鸡菌丝的营养特征。研究发现蚁巢热水浸提物对黄褐纹鸡菌丝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而蚁巢热水浸提物的量的多少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鸡腿蘑菌丝体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保定市市售的3种类型共16种蔬菜中的Ca、Cu、Zn、Fe、Mn 5种矿质元素,为指导人们日常饮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蔬菜中矿质元素含量不同,叶菜类蔬菜中的(Ca、Cu、Zn、Fe、Mn含量高于果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而不同品种的蔬菜其矿质元素的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异,油菜中的Ca和Mn含量最高,分别为7.6 g/100g和8.98 mg/100g;Zn含量最高的为香麦16.72 mg/100g,其次为菠菜12.63 mg/100g,洋白菜的Zn含量最低仅为0.73 mg/100g;菠菜中Fe含量最高138.43 mg/100g,其次为香麦111.11 mg/100g.综合分析结果,香麦、菠菜、油菜的Ca、Cu、Zn、Fe、Mn含量要高于其它种类的蔬菜.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大速生菜为试材,以腐熟与未腐熟玉米秸秆替代草炭作为莴苣无土栽培基质中的主要材料,研究其对莴苣产量、叶面积、干物质量、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腐熟玉米秸秆∶蛭石=3∶1)基质配方最有利莴苣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采用香菇菌株Cr-02为实验材料。简易开放式生料栽培为栽培方法,观察到了香菇子实体形态发育的全过程。初步将之分为纽结期、褐变期、成型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确定了子实体形态分化的关键时期是褐变期。  相似文献   

17.
以文冠果初花期及盛花期花瓣为试材,用薄层层析色谱法(T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对花瓣中的色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的原因,以期为文冠果花色育种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文冠果花瓣内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物质,开花过程中色素组成及含量均存在变化使其花瓣呈现变色现象,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类黄酮含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在盛花期时检测到初花期花瓣中未检测到的2种花青苷飞燕草素-3-阿拉伯糖苷和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是其花瓣基部呈现红色的重要原因,其含量分别为3.61mg·g^-1和9.95mg·g^-1。  相似文献   

18.
莲瓣兰原生地萌发胚培养真菌污染控制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莲瓣兰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及超声波处理时间对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真菌污染控制及胚培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以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超声波处理时间(4%∶15 min∶1次∶6 min)的配比胚被真菌污染的污染率最低为16.0%,但是胚成活率较低仅为14.3%,不宜作为莲瓣兰胚培养的灭菌条件;经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胚成活率作用大小为次氯酸钠浓度超声波处理时间灭菌时间灭菌次数,以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超声波处理时间(1%∶20 min∶2次∶3 min)的配比胚成活率高达93.3%,同时胚被真菌污染率仅为19.00%,可以作为莲瓣兰(Cymbidium torliseplum)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培养灭菌条件,在此条件下胚能够从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物质,经过培养胚生长发育成根状茎。  相似文献   

19.
20.
根腐病是内蒙古胡萝卜主产区的一种严重病害,为鉴定病原菌和筛选抗病品种,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了病原菌,用肉质根接种法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对20个主产区常用品种进行了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胡萝卜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从供试品种中筛选到1个高抗品种(华耐七号),促进了胡萝卜根腐病抗病基因挖掘和抗病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