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农田主要杂草田间发生消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72—79年调查研究了上海农田杂草的发生和消长。在野外调查189种农田主要杂草自然发生情况,提出了四个发生型:以藜等为代表的早春发生型;以马唐、稗草等为代表的春、夏发生型;以看麦娘等为代表的秋、冬发生型;以小藜等为代表的春、秋发生型。同时,明确了在不同年份,不同茬口、不同耕作情况下,因环境条件的变化,杂草发生也有差异。掌握它们的发生规律和生长发育特点,为防除杂草及合理、适时应用除草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田杂草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揭示杂草种群对养分管理模式的响应及其机制是进一步通过科学的养分管理来实现防控农田杂草的关键。为此,作者总结了农田养分管理与杂草的关系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农田杂草的重点防控对象、农田优势杂草种群和竞争临界期的确定以及杂草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等方面对杂草生态防控策略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土壤营养调控假设,期望为制定农田杂草综合管理策略以及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全国农田杂草科学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2月3—7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354位代表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科研、推广、教学、科技出版及农药化工生产等部门。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副理事长任志、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魏义章及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兰巨生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会前征集论文175篇。对我国杂草及草害现状、棉田免耕密植对杂草的影响、杂草生防以及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的一些农田重要杂草如棉田香附子、看麦娘、野燕麦的生物  相似文献   

4.
农田杂草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巧玲  马德英 《杂草科学》2007,(2):14-15,26
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农田杂草综合防除的新进展,分析了农田杂草的类型,介绍了农田杂草的种类,重点总结了防除方法,阐述了农田杂草的防除进展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田杂草发生特点是:为害程度重,优势种群发生变化、阔叶杂草、恶性杂草为害日益严重。为了搞好农田杂草综合治理,必须探讨最佳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十一五"江苏省农田杂草发生特点与防除工作进展,分析了当前农田杂草防除中存在的药害事故频发、杂草抗药性明显增强等问题,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农田杂草发生新情况。提出了"十二五"农田杂草治理必须进一步推广有效的农业措施、优化化学除草技术、完善预警体系、强化安全用药培训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草害是影响我县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由于草害严重,农作物减产高达10~50%,为了制定农田杂草防除策略与措施,开展大面积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提供科学依据,1987~1989年,我们进行了农田杂草种类调查和防治草害试验、示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农田杂草种类和分布调查主要调查了水稻、花生、棉花三种农作物的田间杂草,结果表明我县田杂草共有46科,184种;其中水田杂草有8科88种,  相似文献   

8.
农田杂草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由于农田杂草多为一年生、常多种杂草混合发生及易受人类活动干扰等特点限制了传统生物防治方法的应用。在以往的杂草生物防治项目中,农田杂草占的比例很小。但近十几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及除草剂抗性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开展了农田杂草的生物防治工作。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农田杂草生物防治的现状及方法,提出了开我国农田杂草生物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田杂草种子库及其动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它的发展离不开对农田草害的综合治理。农田杂草的发生、消长、演替与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大多数情况下,影响杂草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动态。研究土壤杂草种子的杂草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动态,对于研究杂草种群的消长规律、预测杂草群落的演替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持久稳定控制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农田杂草种子库及其动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影响种子库动态的几种主要因素:农田的耕作方式、农作方式和除草力度等。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云南省昆明地区常见农田杂草种类组成及外来入侵杂草的来源,为农田杂草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昆明地区常见农田杂草分属34科共计151种;优势科的现象十分明显,其中菊科(Compositae)占31种,禾本科(Gramineae)占22种,十字花科(Cruciferae)占10种。在所调查的151种杂草植物中,外来杂草有48种,其中菊科外来杂草植物有13种;48种外来杂草植物中,来自美洲大陆的外来杂草共占28种,来自非洲大陆的外来杂草植物占3种,来自欧洲大陆的外来杂草占10种。昆明地区常见的农田杂草以菊科、禾本科、十字花科、蓼科杂草植物为主,占调查总杂草种数的47.1%;昆明地区常见农田外来杂草以菊科、苋科、禾本科杂草植物为主,占总调查外来杂草种数的45.8%;昆明地区常见农田外来杂草以来自美洲大陆地区的草本植物为主,占总外来杂草植物种数的58.3%。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加强对菊科、苋科、禾本科杂草植物的监管及有效防控;在引进外来植物物种时,要对来自美洲的植物特别是菊科植物加强风险评估及鉴定。  相似文献   

11.
上海农田杂草种子休眠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眠是杂草种子萌发的内在因素,研究杂草发生,首先要研究种子的休眠,通过26种主要农田杂草种子休眠萌发的试验,提出了以碎米荠为代表的越夏休眠;以稗草、藜为代表的越冬休眠;以看麦娘为代表的越夏、越冬休眠;以马唐、绿狗尾为代表的越冬、越夏休眠。同时还研究了环境条件对休眠萌发的影响。猪殃殃等早生杂草在含水量15%左右土壤的旱田内,易渡过休眠,而在浸水情况下难于渡过休眠,反之稗草、硬草等湿(水)生杂草在浸水的情况下,易解除休眠。看麦娘、稗草、异型莎草在20~30℃时易解除休眠,唯独小藜是在低温下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重庆市农田杂草发生现状的调查,阐述农田杂草的危害,结合目前农村化学除草剂的应用情况,提出农田杂草的控制技术和综合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青海省农田杂草种类,分析农田杂草特点及发生与危害,结合作者多年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以期为青海省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农田杂草生理生态及群落形成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施肥对农田杂草群落及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并探讨施肥可显著改变农田杂草发生的原因,论证合理的施肥能改善作物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有效控制一些恶性杂草的发生,保持生物多样性。梳理了农田杂草研究的一些新的发展方向,并认为农业生态系统中施肥对杂草群落的演替、优势杂草种群的确定及其生理生态和遗传进化规律的影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5.
泰州市农田杂草的变化与防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近年来,随着多种轻型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尤其是直播、套播面积的逐年扩大,江苏省泰州市农田杂草的发生程度呈加重趋势,突出表现为草害面积加大、重草田块数量上升、田间草相趋于复杂。同时,由于近年来缺乏除草剂新品种,长期使用同类除草剂,使得杂草抗药性呈增强趋势,从而加大了农田杂草的发生危害和防除难度。为有效控制农田杂草危害,我们在调查摸清杂草发生新特点的基础上,优化配套农业措施和推广化学防除技术,有效地保障了农作物丰产丰收。1农田杂草发生特点1.1麦田杂草1.1.1麦田杂草种类增多,草相变化大近年来对麦田杂草调查显示,全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冶市域内农田杂草分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农田主要杂草有 4 0科、 12 0种。根据农田杂草分布危害特点 ,提出采用精耕细作、轮作换茬、培肥地力、果林间种作物、结合积肥进行铲除、普及化学除草技术和开发利用等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7.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农田杂草在农田生态环境的竞争中占优势,成为农业生产中一大敌害,灭草就成为生产上的重要技术环节。 牡丹江市为低山丘岭,年降水量466.2~594.0毫米,稳定通过10℃积温2062~2745℃。在作物生长季节内农田杂草普遍发生,且其种类及为害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根据农田杂草的发生和严重为害时期,分其为春、夏、秋季杂草。  相似文献   

18.
农田杂草的环保型防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学除草以其省工、省时、使用简便、除草速度快而成为人们农田除草的首选方法。但因其除草剂淋溶性、残效性均较大 ,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土壤及地下水遭受污染 ,当茬及下茬作物产生药害 ,杂草产生抗药性。本文旨在从杂草防除的环保型角度出发 ,介绍我们采用的杂草防除技术。1 农田杂草来源1 1 田外杂草1 1 1 种子 从外地调种可能是田间杂草异地传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来源。1 1 2 粪肥 农家肥原料有秸秆、杂草、落叶、垃圾、人粪尿等 ,如果不经高温沤制 ,草籽仍保持生命力 ,会随肥料进入农田。1 2 3 水源 农田沟渠中有大…  相似文献   

19.
作物化感品种对农田杂草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施用大量除草剂不仅引起环境和生态问题,而且导致除草剂抗性杂草不断发生。因此,需要建立生态安全的杂草管理策略以改变杂草控制对除草剂依赖的现状。利用作物化感品种调控农田杂草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杂草控制策略,这些作物化感品种自身能够产生和释放化感物质调控杂草,从而减少对人工除草剂的依赖。鉴于此,近10余年来,以作物化感品种为中心的农田杂草控制策略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发。本文综述了作物化感品种调控农田杂草和相应抑草机制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可商业化种植的作物化感新品种选育及其在除草剂减量控制杂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作物化感品种间亲属合作行为以及基于化感物质的新型除草剂研发对解决农田杂草难题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垦区开垦初期,农田杂草主要以荒地杂草为主。60年代初期,随着开荒年限延长,农田杂草迅速侵入,以一年生稗草、狗尾草、藜、蓼、苋、鸭跖草、苍耳等为主,共12科50多种;其中禾本科13种,菊科12种,蓼科18种。因受耕作等因素的影响,农田杂草向以问荆、苣荬菜、刺儿菜、大蓟、蒿类等多年生杂草为主的方向演变。当时采取的是以机械为主的机械化综合灭草措施。据1962—1964年调查,多年生杂草在麦地占30—60%;玉米地占30—50%;大豆地占40—50%。1962年在麦田、玉米田开始试验推广2,4-滴灭草,到70年代中期,农田杂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东部地区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稗草、狗尾草已成为田间主要杂草,占70—80%;一年生阔叶杂草和多年生杂草下降为次要杂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