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答蜂友问     
答蜂友问自从《应用“数控养蜂法”连续两年获高产的体会》(《蜜蜂杂志》1995年1期)一文刊出后,我收到许多蜂友的来信,询问有关“数控”的事,现就我所知,答复如下:1.早春繁蜂不保温能行吗?答:“数控”主张适度保温“宁冷勿热”。而我不搞人工保温,4年来...  相似文献   

2.
学习“数控养蜂法”的体会笔者结合本地的气候、蜜源条件,运用“数控养蜂法”收到了较好的效益。春繁,运用“数控养蜂法”蜂箱下保温,周围不保温。其优点是在外界未出现蜜源时,工蜂外出飞翔的少,能延缓外勤蜂衰老,保存实力,又能节省伺料,蜂王较少产卵,但群势发展...  相似文献   

3.
读《数控养蜂法》有感杨多福师傅是我最崇拜的偶像。这是因为他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创作了《数控养蜂法》,并无私地献给了广大贫蜂友。十几年的养蜂生涯,我书籍没少看,资料没少翻,可就是难以把蜂群、蜜源、气候有机地结合起来,加脾、缩巢、通风、散热、保温等做不到恰...  相似文献   

4.
张功勋 《蜜蜂杂志》2006,26(4):13-14
(35)您对《数控养蜂法》是赞同还是反对?我赞同《数控养蜂法》,因为它是杨多福老师将传统养蜂法从理论上又提高了一步。但其中有些内容如“伤力律”和“弃花躲蜜”等,我认为还有待商榷。(36)请问张老师,用“分区法”蜂王产卵那么多,蜂群出现过“间虫”“空心”和“收圈”等现象没有?另外,用“分区法”管理的蜂群是双王群,不知蜜浆产量如何?恳请张老师能详细介绍为盼。谢谢!我用“分区法”管理的蜂群,春繁和越冬都不保温、不奖饲(请注意前提条件——编者注),蜂门常年朝北,也不作常规检查,让蜂群回归自然,蜂王在有效繁殖区内产卵,蜂多于子脾,…  相似文献   

5.
养蜂要尽量开发蜂产品现在不少养蜂员因循守旧日,不订杂志,不讲科学技术,信息也不灵,养蜂只搞单打一(指光取蜜),加之蜂种退化,防治蜂病失策,故而年年养蜂不见收入。而我的胞弟孙继进订有《中国养蜂》、《蜜蜂杂志》。善于学习与实践,注意改良蜂种,尽量开发蜂产...  相似文献   

6.
究竟是保温好,还是不保温好自从数控《数控养蜂法》系列文章刊出以后,我才对蜂群的“伤热”有了初步认识。蜂群保温是否正确,正象编者所说那样:“是决定养蜂成败的重要因素。”难怪杨多福老师说:“我曾将蜂群放在居室内炕上饲养5年,用麦壳保温养蜂6年,用多群同箱...  相似文献   

7.
每本蜂书都说春繁要加强保温,因为“蜂群保温好,发展快,产量高”。我师傅是50年代养蜂的大师傅,他教我用棉花保温更好。养过四年蜂的我,在1976年把巢箱内壁前、后、底都加钉了包装纸箱板,把巢脾放  相似文献   

8.
正养蜂要有良好的蜜源,这是不用置疑的常识。近几年,我做了一些尝试:用养猪法能否养好蜂?用自然生长法能否养好蜂?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养蜂,只有充分利用自然蜜源,才能育壮蜂子,蜂群才有采集力、繁殖力。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和实践体会:一、用喂猪法养蜂上饶蜂友大都知道我养蜂  相似文献   

9.
提高群体意识,组织起来好养蜂虽说是一家一户单独核算,我通过几年组织实践,认识到蜂农必须提高群体意识,搞社会化养蜂。在我地也有养蜂协会、养蜂公司,开始组织两年,也有利于蜂农。但两年以后协会不开会,不组织技术交流,而公司只忙于做生意,搞经济效益。为了使养...  相似文献   

10.
笼蜂生产小议《蜜蜂杂志》1994年11期上刊登了刘福顺蜂友对我国宠蜂生产提出的建议,我认为这个建议提得很好。按照先进国家的养蜂经验和我国目前养蜂的实际情况,其势在必行。但针对我国蜂农的传统意识和养蜂分散的现状,要推广起来,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下面谈谈...  相似文献   

11.
杂志帮我走出了困境我是70年代初跟父亲学养蜂的。由于没有理论知识,缺乏养蜂技术,年年越冬死蜂,年年买蜂,连年亏损,造成家庭经济危机,所以养蜂中断了。1983年农村实行承包制,我又开始养蜂,但经济效益很差,蜂群发展也不理想,总找不出原因来。1990年在...  相似文献   

12.
沈育初学“数控”的部份实践体会编者按:沈育初蜂友创造性地学习“数控养蜂法”的精神,值得提倡。现发表其部份实践心得,供参考。10脾蜂不一定是繁蜂的最佳群势学习、应用“数控养蜂法”一年,我认为,10脾蜂不一定是繁蜂的最佳群势。工蜂寿命30天,大虫哺育蜂4...  相似文献   

13.
一、传统养蜂法所谓的传统养蜂法,就是我国养蜂界长期应用的养蜂法。由于地区不同,蜂种不同,自然形成了区域性的管理方法。为什么传统养蜂法能适用于各地呢?从各种书刊和养蜂生产实践中可以得出,传统养蜂法抗逆  相似文献   

14.
养蜂专家杨多福对我国养蜂业的巨大贡献我的信《“数控养蜂法”的确好》刊登以后,收到了全国各地许许多多读者的来信,要我谈一谈杨多福师傅的100多项发现和发明创造,现作如下简要介绍。一、在养蜂方面有10大贡献1.发明了孵蜂机。用孵蜂机数控人工孵蜂,解决了养...  相似文献   

15.
学习《数控》心得体会据人说,养蜂是老年保健的一个好门径。我年过70才初学养蜂。虽然研读过多种蜂书,也请教过几位养蜂技术颇精的蜂友,但在管理蜂群的主要环节上还是屡有失误。出现最明显的蜂病,一是多次爬蜂卷翅,二是见子不见蜂。年年精心养蜂,年年发展不成强群...  相似文献   

16.
数控养蜂法的结构黑龙江省虎林县新政乡新林村(158415)杨多福传统养蜂法属于经验科学,而数控蜂法已属于理论科学了。数控养蜂法研究蜂群生长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总结出伤热律、间虫律和伤力律,在这三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调节巢温的原则、调节虫蜂比例的原则和选择...  相似文献   

17.
徐传球 《中国蜂业》2013,(11):16-17
养蜂人与蜂打交道,往往习惯了蜂蜇,蜂蜇次数多了,人也产生了抗体,一般上午蜂蜇肿起,下午就消肿了,但毕竟蜂蜇的一瞬间是有疼痛感的。要是蜂蜇中眼部,脸部肿起很难看,出门影响美观。我老伴常说,养蜂确实好,蜂不蜇人就更好了。在长期养蜂过程中,我总结出一些减少蜂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多福同志在1996年“数控养蜂法学习班”开学典礼上的发言(摘要)让我对来自14个省市的58位蜂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可能许多蜂友都很关心我今年的养蜂生产情况。春繁时,为了探索第五律,我走了弯路。由于求知心切,急于求成,我用240群蜂进行了大规模试验,...  相似文献   

19.
靳洪印 《中国蜂业》2006,57(9):34-34
我是河北广宗县南李庄村人,一直从事教育工作,35岁那年,父亲给了我1群意蜂,我开始业余养蜂,4年后发展到16群,算起经济帐,只赚蜂不赚钱。父亲养蜂,全县小有名气,养大群、壮群,只养20群左右,养蜂种地两不误,生活过得挺富足。  相似文献   

20.
漫谈“传统养蜂法”贵刊已有不少文章对“传统养蜂法”与“数控养蜂法”展开了讨论。但是对“传统养蜂法”(下文简称“传统”)还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概念和解释。概念不同一,会影响讨论的效果。为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蜂友们讨论。“传统”一词,《辞海》的解释是:由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