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单层纸袋(2种)、双层纸袋、膜+纸袋及塑膜袋4种类型,5种果袋在梨优生区(海拔450 m)对新引品种红丝绸梨进行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纸袋、膜+纸袋的果实重量比对照相对减少,套塑膜袋果实重量有所增加;套袋果锈相对增多,黑点病严重;套纸袋果皮表面出现木栓斑,套塑膜袋果无木栓斑;套袋果实着色不及对照;套袋果贮藏容易失水.套袋不能改善红丝绸梨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不宜采用套袋技术.  相似文献   

2.
套袋红富士苹果果皮发育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使用国内红富士苹果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公认效果较好的小林袋和辽宁绥中地区红富士苹果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前卫袋作为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种纸袋内红富士苹果果皮发育进程。结果表明,套袋后果实发育前期,各处理角质层均平滑一致,角质层厚度无显著差异,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形状规则,表皮细胞大小、机械组织厚度差异不显著;套袋后果实发育中后期,套前卫袋果实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小林袋处理与对照,且套袋果实角质层不规则,套小林袋果实出现较浅"V"型凹陷,套前卫袋果实出现的"V"型凹陷极深,而对照果实角质层均匀一致,只出现极少较浅"V"型凹陷,表皮细胞排列疏松,出现大量空隙;表皮细胞大小也显著低于套袋处理;机械组织厚度则显著高于套袋处理,其他方面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套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套袋能增加果皮中花青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提高果实着色指数和果面光洁指数,显著改善红富士苹果的外观品质;但套袋减小了单果质量,降低了苹果的糖、酸及VC含量等,使风味变淡,影响了内在品质。套袋可降低病虫果率,但套袋会增加除袋后的日烧果率。生产优质红富士苹果以套双层纸袋最好,单层纸袋次之。塑膜袋对提高果实品质的作用不明显,并且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应限制使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红富士为试材,进行不同果袋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套沂源丰华和青岛海王内袋双面压光双层纸袋,可以显著降低病虫果率,提高果面光洁度和着色度,但摘袋后至采收期间果实日烧率稍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实硬度有所降低。套沂源单层纸袋的病虫果率、日烧果率和果锈指数均高于双层纸袋;果面光洁度和着色度低于双层袋,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套菏泽塑膜袋的病虫果率和果锈指数均高于套双层和单层纸袋,但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日烧果率很低。生产中宜推广应用沂源丰华和青岛海王双层纸袋,其缺点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摘袋前灌水及改进其他管理措施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5.
2013年10月29~30日,对山东省莒县苹果无袋栽培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莒县苹果无袋栽培面积约占总栽培面积的50%,各品种的不套袋苹果的外观品质均低于套袋苹果,着色指数降低15.4%~15.6%,光洁度指数低73.2%~88.3%;不套袋苹果的内在品质明显高于套袋苹果,单果重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3.2% ~4.3%,果实去皮硬度高5.1%~5.7%,可滴定酸含量低0~ 19.0%,糖酸比高4.3%~28.6%;富士不套袋果每666.7m2比套纸袋果成本节省1705元,国光不套袋果比套塑膜袋果节省770元,而植保成本高200~600元,售价略低.综合衡量诸因素,苹果套袋栽培经济效益仍高于不套袋栽培,每666.7m2套纸袋富士高1695元,套膜袋国光高3130元.  相似文献   

6.
徐志威 《落叶果树》2009,41(2):62-63
给苹果套双层纸袋,是生产高档苹果的重要措施,但由于纸袋价格昂贵,工本高,我县多数果农难以接受,再加上每株树只能拣一少部分果套袋,并不能减少防治病虫害用药成本,因而很难大面积推广。套塑膜袋,最大的好处是果袋便宜,不烂果,降低用药成本,而且果实农药残留少,适应国内中档市场的需要。若在套双层袋生产高档出口苹果的同时(在树冠外围选最好的果套袋),将冠内、冠下的其他果套塑膜袋;弱树、弱枝、树冠南上方,受太阳直射的外围果辅助套一部分单层纸袋,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层纸袋、单层纸袋、塑膜袋等6种不同质果袋对‘初夏绿’梨进行套袋试验,以不套袋果为对照,研究不同质果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初夏绿’梨果实套6种果袋后外观品质均得到改善,但套纸质袋、塑膜袋使果实内在品质有所降低.套小林1-W的双层纸袋果实外观品质好,而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幅度小,套小林1-LP的双层纸袋果实外观品质好,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因此,综合评判以小林1-W双层纸袋适宜于初夏绿梨果实套袋.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果实套袋技术在深州蜜桃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套袋为果实创造了一个相对隔离的生长空间,改变了果实生长发育的微环境,对于增进果面光洁度,减少农药残留,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具有重要作用。1果袋选择果袋分塑膜袋、单层纸袋和双层纸袋3种。塑膜袋易致果面不洁净,颜色发青;双层袋易致果肉成熟度大,易软,不耐存放和运输。建议选单层遮光纸袋。  相似文献   

9.
对鸭梨分别进行套三层纸袋、单层纸袋和塑膜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套不同果袋对鸭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主要影响鸭梨的果面光洁度,对果面果点大小颜色、单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硬度也有影响,但不明显;综合评价,套三层纸袋的鸭梨优质果率最高,为85%,高于套单层纸袋的75%和套塑膜袋的60%.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来,果实套袋技术在‘深州蜜桃’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套袋为果实创造了一个相对隔离的生长空间,改变了果实生长发育的微环境,对于增进果面光洁度、减少农药残留、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几年来的生产实践,我们认为‘深州蜜桃’套袋应掌握以下技术。1果袋选择果袋分塑膜袋、单层纸袋和双层纸袋3种。实践证明,塑膜袋易致果面不洁净、颜色发青;双层纸袋易致果实过度成熟、易软、不耐存放和运输。因此建议选择  相似文献   

11.
套袋对翠冠梨果皮特征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翠冠为南方主栽梨品种之一,自然生长状况下果面极易形成锈斑,严重影响其外观品质。通过对翠冠梨进行不同类型果袋的套袋处理,系统定量研究了套袋条件下果皮的形态特征、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套袋处理显著提高了无绣果和少绣果的比率,增加了果面亮度,改善了果实外观色泽,减小了果点直径,减淡了果点色泽。在电子显微镜下可清晰看到套袋使果面光洁平滑,龟裂程度远小于未套袋果面。套袋处理普遍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透光袋显著提高了果肉石细胞含量。在外观品质改善上以双层透光蜡纸袋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今后对翠冠梨果实袋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以不套袋‘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ü‘Korla Xiangli’)果实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套紫色塑料膜袋和单层白色纸袋(NK-15 小林袋)对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和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果实套紫色塑料膜袋后糖组分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套单层白色纸袋后蔗糖和山梨醇含量显著减少(P < 0.05),而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变化不显著;(2)果实套紫色塑料膜袋后苹果酸含量显著减少(P <0.05),套单层白色纸袋后柠檬酸含量显著升高(P < 0.05),而莽草酸、草酸和奎尼酸含量在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变化;(3)不同处理之间香气物质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套袋果实香气物质总含量低于对照,种类有所减少,特别是“果香型”的酯类化合物明显受到抑制。研究认为,套袋不利于果实整体风味的形成,但紫色塑料膜袋对果实风味物质的负面影响比单层白色纸袋小,结合成本、工效等因素考虑,建议在香梨套袋栽培中优先选择紫色塑料膜袋。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果袋对秦光2号油桃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完善油桃果实套袋技术,以油桃(P.persicavar.nucipersica)秦光2号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果袋对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单层双色纸袋使成熟期果实果皮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别比对照降低34.14%和53.14%,但花青苷却增加4.20%,且果实硬度略有增加,果面干净,色泽鲜艳,外观品质提高;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略有下降。套双层双色纸袋与套单层双色纸袋对油桃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套塑膜袋易产生日灼。在陕西关中地区,对中晚熟油桃套袋,选择单层双色纸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钙素营养与套袋苹果苦痘病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苹果套袋后苦痘病加重的原因,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对果实发育过程中钙、氮含量的变化规律,果实幼果期和成熟期钙总量,套袋后果实微环境湿度变化及不同有机质果园苦痘病发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套袋苹果果实在幼果期吸收钙量占成熟果实总钙量30%左右,后期占70%左右,套袋影响了果实对钙的吸收;套袋使袋内湿度增加,果实表面蒸腾作用降低,使果实对钙的吸收受到影响;同时套袋果氮含量一直高于未套袋果,N/Ca增大,促成了苦痘病的发生。增加果园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根际钙离子供应,降低苦痘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油桃套袋技术改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地面铺反光膜及不同果袋、不同解袋时间等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铺设反光膜可以全面提高果实品质,减少重庆光照不足和套袋对油桃果实发育的不利影响;适当延迟解袋时间,从常规的采前7-10d延迟到采前3-5d,最迟不超过7d,在重庆气候条件下,可以保证较好的外观品质,获得较好的防病虫防裂果效果;外褐内红双层纸袋处理的果实果面光洁度、色泽均匀度、防病虫和裂果效果明显优于牛皮纸单层袋、褐色单层纸袋处理。  相似文献   

16.
液膜果袋对苹果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液膜果袋后果实着色指数与套纸袋、对照相当,优于套塑膜袋,果面颜色鲜艳程度略差于套纸袋,但优于对照和套塑膜袋;果面光洁度显著提高,病虫果发生率显著降低;果实单果重与套纸袋和对照相当,优于套塑膜袋;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室温下贮藏90d后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其它处理,烂果率低于其它处理;各处理的农药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但液膜果袋处理的残留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以‘金童6号’和‘金童8号’黄肉桃为试材,于花后60 d时套袋对果实进行遮光处理,研究遮光对果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以及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伴随果实成熟,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且3个采样时期套袋果实中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不套袋的对照;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升高,但未成熟期套袋果实低于对照,成熟期则显著高于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果肉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分析表明:在黄肉桃果实未成熟期,类胡萝卜素以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积累为主,表现出叶绿体合成途径特征;进入成熟期,有色体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占据优势,形成更为稳定的酯化类隐黄质和紫黄质,并且套袋果实中酯化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果实。此外,分子证据表明伴随果实成熟,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HDR(羟甲基丁烯基–4–二磷酸还原酶)、PSY1(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1)、PSY2(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2)、PDS(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和HYB(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在套袋和不套袋果实中均呈现上调表达趋势。值得注意的是,DXS(1–脱氧– 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PSY2和PDS基因在成熟期套袋果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而HYB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不同纸质果袋对湖景蜜露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沈玉英  李斌  贾惠娟 《果树学报》2006,23(2):182-185
为探索提高桃果实品质的适宜果袋,以6年生湖景蜜露桃为试材,选用橘红色袋、黄色袋、白色袋和报纸袋等4种不同纸质的果袋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对照,研究了不同纸质果袋对成熟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特性的影响。测定了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果实色差等物理性状和果实糖、有机酸、花青苷、香气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白色袋能提高糖和香气物质含量的积累,增加果实风味,但果实外观暗红并涉及果肉;报纸袋果实外观粗糙,不清洁,且香气和酸含量低;黄色袋果实综合品质性状优于报纸袋和白色袋;橘红色袋能改变果实果皮底色,加快花青苷降解,使果实外观光亮(L值大),高雅美观,糖、酸及香气物质等品质指标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莫大旺 《北方园艺》2011,(12):36-38
研究了采前使用不同套袋(白袋、黑袋、绿袋、黄袋、红袋)处理对"石硖"龙眼果实色泽、大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套袋处理对"石硖"龙眼果实果皮色泽无明显影响;对果实大小和品质影响差异性显著,尤以套黄色和绿色的网袋种子小,可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