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侯莹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0):44-45,47
针对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丧失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包括失地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款偏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参保率低等,并从完善征地制度、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权利视角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为稳步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国各省(区、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实践和经验,分析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对策建议。【结果】主要存在保障水平低、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现有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一定难度、失地农民再就业难度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征地补偿标准偏低等问题。【建议】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完善征地程序、合理设定征地补偿内容和补偿水平、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资金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建立留地安置制度,以保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为稳步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国各省(区、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实践和经验,分析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对策建议。【结果】主要存在保障水平低、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现有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一定难度、失地农民再就业难度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征地补偿标准偏低等问题。【建议】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完善征地程序、合理设定征地补偿内容和补偿水平、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资金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建立留地安置制度,以保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以贵阳市花溪区云上、洛平、大寨、吉麟、花溪等5村为例,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在征地过程中存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失地农民生活缺乏基本保障、对失地农民基本利益代表缺乏信任等问题,提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政府引导补偿款的合理使用、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就业、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等对策,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5.
杨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45-4346
通过对近几年西安市失地农民的调查,总结出在西安市发展进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提出依法征地、合理补偿、采用多渠道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解决西安市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特殊的意义。失地农民的核心问题是其权益保障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在征地安置补偿、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征地程序以及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逐年攀升,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情况下面临着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我国在对失地农民征地安置过程中存在着分配不规范、安置补偿费标准低、就业难和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等问题;对此提出:分配规范化与补偿合理化、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所有社会成员享有的生存和发展保障。我国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目前的征地补偿安置方式让失地农民陷入生活、就业和养老问题等困境中,进行社会保障安置,是保护失地农民利益,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2010年以来铜仁市所采用的征地补偿安置模式,主要有货币安置、社会保障安置、留地安置;分析了这些安置模式存在的问题,如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难以实施,社会保障陷入困境,统一年产值区域与区片价补偿价格相差较大,留地安置适用范围小等。结合铜仁市实际,提出了完善征地补偿安置的方法,如将优质教育资源向被征地农民子弟倾斜,加强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征地补偿安置模式。最后,将创新提出的预留农村建设用地安置模式、土地入股安置模式与原有的安置模式进行了比较,对各种安置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对比,为农村土地征收与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征地制度的弊端与失地农民权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存在着征地目的不明确、程序不透明和补偿不合理等弊端,为此对失地农民形成心理压力大,生活、就业、养老和健康无保障等问题,其合法权益受到极大损害,为此,应从重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现有征地制度、加强就业培训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切实保护失地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越来越多的农地被征用为建设用地。但在征地和农民的补偿、安置中,既存在着土地滥征、滥用现象,又使农民的利益受损,从而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综观学者们的研究,他们大多集中在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的研究上。虽然其研究成果颇丰,但也有不足之处。对此类研究进行总结分析,有利于推动此类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王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2,(8):4884-4886,4952
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农民失地问题,并提出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对策: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农业发展;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3.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通过阐述单一的货币安置政策存在的不足以及失地农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说明了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征地补偿应合理化、逐步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政策建议来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以有效地防止新贫困的发生,从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根据供需理论,农民对土地功能的需求是无法消除的,如何弥补因农地征收而造成的损失,使其可以被农地功能带来的效益所代替,那么补偿标准将符合农民的需求。本文采用文献收集与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南部县为例,基于农地功能测算农地的价值,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价值、养老保障价值和医疗保障价值进行补偿。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农地功能价值的补偿标准要高于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相较于一次性付清补偿费,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方式进行征地补偿更适合农民。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各种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征占农业用地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迅速形成和扩大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不得不转移到城市就业,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农转工的过程中,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出现了被逐步边缘化的趋向,并在城市中形成了“城中村”现象,这种现象目前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在分析失地农民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职业搜寻一匹配理论构建了一个小模型来分析探讨失地农民在农村失去土地和农转工过程中被边缘化的具体过程和原因,并指出了这种现象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运用鱼刺图,从制度层面、社会支持网络、失地农民自身以及经济层面4个方面剖析了失地农民生活能力现状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不合理的征地补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缺失和城市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排斥是制度原因;失地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小、异质性低是社会支持网络原因;市民意愿低、角色转换困难、文化素质低是其自身原因;期望收益低、生活成本高是其经济层面的原因。基于上述分析,构建了提高失地农民城市生活能力的对策思路:一是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二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三是完善失地农民培训与就业机制;四是提高失地农民培训与就与机制;四是提高失地农民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7.
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荣茂  刘妍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511-1512
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可耕土地的逐年锐减,导致一些地区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成为新的社会群体。长远看来,将一次性征地补偿费落实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十分必要。笔者在分析当前失地农民现状的基础上,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作了初步设想,并就具体操作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伴随着大量土地被征用,这引发了地方政府、农民和土地开发商三者的利益冲突。本文简要阐述了现阶段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征地的现状,选用博弈分析方法,对农民与征地方的各种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剖析了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开发商在征地补偿、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矛盾,并提出了缓解矛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屈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96-2398
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出现的问题:一是失地农民转成市民后家庭经济生活困难;二是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就业困难;三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剖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制度化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根源;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深层次原因;三是城市居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与失地农民的自我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观因素;四是城市就业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客观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与利益分享机制;二是为失地农民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三是加大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其就业率;四是提高失地农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