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排种器是播种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播种行内作物生长的均匀性.排种器种类较多,电磁振动排种装置是其中的一种.为此,通过对电磁振动排种装置工作面上的谷物进行运动受力分析,得出了电磁振动排种装置的最佳参数和设计方法,并给出了部分电磁设计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电磁振动排种器可用于各种中小粒谷物的播种,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扭摆式电磁振动排种器设计及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盘精密播种是杂交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关键环节之一,单粒精播杂交水稻在育秧工厂中能够培育出健壮的秧苗.为此,通过分析电磁振动排种器排种原理和排种性能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一扭摆式电磁振动排种器,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扭摆式电磁振动排种器能够很好地解决电磁振动排种器排种均匀性和排种速率之间的矛盾,在不降低排种均匀性的条件下提高排种器的排种速率.扭摆式电磁振动排种器的排种过程易于控制,便于实现排种的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3.
白颖  杨坚  汤宏群 《农机化研究》2007,(12):128-131
为了提高电磁振动排种器的排种均匀性,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电磁振动排种器排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室内物理模拟试验;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数学建模及计算机优化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结构因素和物理因素对排种器均匀性的影响,并得到了主要影响排种均匀性因素的优化参数,为电磁振动排种器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电磁振动排种器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电磁振动排种器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对影响排种器排利,性能的参数激振频率、激振力幅值、激振力作用角进行研究,确定其最优组合。同时,验证了改装设计的正确性,并为电磁振动排利,器的进一步改进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连接弹簧物理参数对电磁振动排种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电磁振动排种器的虚拟样机,通过仿真试验研究了连接弹簧的物理参数电磁振动排种器的影响。同时,确定了电磁振动排种器排种性能随连接弹簧物理参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为电磁振排种器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机电磁联合仿真的方法,建立电磁振动排种器机电磁联合仿真模型,研究了电磁铁电感对线圈电流、激振力波形和排种器工作性能的影响,且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机电磁联合仿真模型精度较高,电磁铁电感对线圈电流、电磁激振力波形和电磁振动排种器的工作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且激振力为方波时,排种器工作性能较好;控制电路使电磁铁线圈电流和激振力波形接近方波有利于提高排种器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7.
把电磁振动排种器等价成2自由度振动系统,结合种子在排种盘上的运动,对电磁振动排种器振动系统进行理论解析,给出了系统运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各主要振动参数对排种盘与振动筛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参数d1=0.13~0.23,d2=0.2~0.6,μ=1.5时,系统振动稳定,易获得较大的排种速度,种子不易堵塞.  相似文献   

8.
扭摆式电磁振动排种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扭摆式电磁振动排种器相对于直推式电磁振动式排种器而言,具有排种精度高、排种过程易于控制等优点.稻种在排种盘的输送轨道上由于受重力、惯性力以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沿螺旋输送轨道上升,并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身方位,使稻种成单行输送,以保证排种的均匀性.为此,通过对稻种在螺旋输送轨道上的力学和运动分析,得到了排种器的结构和运动参数以及单位时间排种量方程,分析了各因素对排种器排种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振动对指夹式排种器排种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具有辅助夹持结构的玉米指夹式排种器,阐述了指夹式排种器工作原理,并对辅助夹持的指夹和种盘等各关键构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建立了指夹夹持动力学模型。运用RecruDyn软件建立排种器虚拟样机模型,基于玉米籽粒特性在EDEM软件中构建玉米籽粒颗粒,通过EDEM-RecurDyn耦合仿真模拟了振动条件下排种器充种、携种及排种过程,分析对指夹式排种器排种性能影响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台架试验,选取排种器作业速度、振动幅值和振动频率为试验因素,以排种器合格指数和漏播指数为试验指标进行排种性能试验验证。研究表明,指夹打开28.65°夹持玉米籽粒时,符合指夹式排种器在振动条件下的运动过程,耦合仿真分析结果与指夹式排种器实际运动过程基本一致,夹持过程中指夹和种盘共同配合下能够有效降低振动对排种器夹持性能的影响,满足设计要求;当作业速度为3.8km/h、振动幅值为5mm、振动频率为32.52Hz时,排种器合格指数和漏播指数分别为91.0%、6.68%,排种器台架验证试验得出该参数组合下排种器排种合格指数为和漏播指数分别为90.0%、7.1%,与理论优化值非常接近,证明辅助夹持结构在排种作业中可以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使得排种器具有良好的排种效果,满足精密播种作业要求,为玉米精密播种装置的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速高效是目前玉米播种机的发展方向,但随着播种速度的提升,耕作地表激励所产生的振动会对排种器工作性能造成影响。为研究排种器在耕作地表激励下的振动响应,以气吸式玉米高速精密排种器为分析对象,通过模态分析、振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排种器自身振动特性及其在播种作业过程中耕作地表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判断排种器是否会在工作工程中产生共振,影响工作性能,降低整机耐久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播种机作业速度在6~12km/h时,经功率谱密度分析,耕作地表振动信号主激励频率范围为3~10Hz,远低于排种器总成的1阶约束模态53. 8Hz,排种器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因地表激励引发共振,结构设计合理。本文有助于协助排种器设计人员了解排种器的刚度分布及地表激励振动频谱分布,对后续设计手段和设计流程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理统计分析和数学建模方法,建立排种盘垂直速度和激振频率的数学模型,分析电磁振动排种盘的垂直速度和激振频率对排种均匀性的影响,并探讨它们对排种器的影响机理,为电磁振动排种器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秧盘播种机是水稻工厂化育苗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对育秧质量、插秧效果有较大影响。介绍水稻高速精量秧盘播种机的结构,分析影响播种性能的因素。播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具的播种性能可满足生产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马铃薯智能排种机的排种效率,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马铃薯出芽及收获产量,对智能排种机的补种系统进行了设计。在智能排种机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马铃薯运动学参数模型,并加装补种装置,主要包括声光传感器、步进电机及报警装置等。给定合理的补种控制程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智能排种机补种系统补种合格率达97.5%以上,漏种指数试验平均值为1.1%,重种指数试验平均值为1.3%,各关键参数指标符合设计要求。该优化试验可为马铃薯智能排种机其他关键装置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排种器作为播种机关键部件,其工作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影响播种机整体作业质量。机械式排种器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维修方便等优点,勺轮式排种器作为机械式排种器的一种,在硬度较大、较规则种子播种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此,应用Solid Works软件设计了一种勺轮式排种器,应用离散元软件对排种器排种大豆种子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得到了排种器工作性能较好的工作参数。由离散元软件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得到:勺轮组合转速为10~13 r/min,排种器种子室内种子数量在1 800~2 100粒时,排种器整体工作性能较好;且适当的振动可提高本设计的排种器的工作性能。该研究为勺轮式排种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玉米小区育种精量播种机的核心部件是组合式精量排种器。为分析玉米小区育种精量排种器的性能,选取真空度、排种盘转速和排种盘径向槽宽度作为影响排种器排种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设计,并利用JPS-12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进行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各因素的数学模型,并用Mat Lab绘制三维响应曲面图,分析得出各因素对作业性能指标的影响趋势。同时,利用综合加权平均法找出了能满足排种器性能要求的影响因素数值的最优组合,当真空度为7.4k Pa、径向槽宽度为3.9mm、排种轴转速为32r/min时,粒距合格指数为80.73%,漏播指数为6.64%,重播指数为5.70%,为排种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油菜移栽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比较了油菜直播与移栽两种栽培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论述了国内外作物移栽机械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油菜移栽机械的研究现状及油菜移栽机械存在问题的症结;指出中国农机市场还没有真正成熟的油菜移栽机械,而移栽机具本身的性能与可靠性则是影响油菜移栽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实现智能化是提升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自动导航与测控技术作为智能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保护性耕作中的应用发展迅速。本文首先从接触式、机器视觉式和GNSS式三种免少耕播种自动导航技术入手,阐述了自动导航技术在保护性耕作中的应用现状;然后对作业参数监测技术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地表秸秆覆盖率的快速检测技术、免少耕播种机播种参数监测技术及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面积监测技术;之后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免少耕播种机漏播补偿控制技术和作业深度控制技术。最后在总结自动导航与测控技术在保护性耕作中现有应用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保护性耕作机具自动导航技术、作业参数监测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控制技术三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倾斜圆盘式大蒜播种试验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殿波  张祖立 《农机化研究》2012,34(9):143-145,149
针对目前我国大蒜播种机的研究现状,在对现有的大蒜播种装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倾斜圆盘式大蒜播种机的排种装置,重点阐述了大蒜播种机排种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关键的部件进行计算设计,研制了形状类似蒜种的取种窝。通过采用转盘倾斜取种,反复试验,利用正交试验来确定落种时取种盘倾斜的最优角度和最优工作转速,使得蒜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更好地通过导种管下种,实现蒜种的种植要求,为研究大蒜播种机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