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早熟棉花品种纤维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不同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差异,对制定棉花育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08―2018年辽宁省共审定特早熟棉花品种18个,多为中、短绒,其中断裂比强度是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多数品种因为断裂比强度指标下降,导致审定品种不得不归为低一级的品质类型,影响了棉花品种的利用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高断裂比强度棉花资源的利用,以提升棉花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十二五”期间新疆审定的早熟陆地棉品种纤维品质变化,研究纤维品质的整体状况及发展趋势,为育种及相关决策做参考。以2011―2015年审定命名的早熟棉花品种(新陆早系列)为对象,按年度对6个主要纤维品质指标进行汇总分析。这5年育成棉花品种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大多在29~30 mm,断裂比强度集中在29.5~31.0 cN·tex-1,缺少长度≥31 mm、断裂比强度>31 cN·tex-1的品种。马克隆值主要分布在B2和A级,长度整齐度指数、纺纱均匀性指数及断裂伸长率均较优。育成的品种均以普通陆地棉为主,类型相对单一,纤维品质大多在中等偏上;各年度间品种纤维品质水平相当,缺乏优质棉品种。棉花育种应加强行业间协作,引进种质资源,重视纤维品质的培优;制定科学的育种目标,配套相应的品种审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世界棉花单产育种水平在本世纪40年代平均为230kg·hm-2,50年代为250kg·hm-2,60年代为310kg·hm-2,70年代为400kg·hm-2,80年代为500kg·hm-2,90年代为570kg·hm-2,基本上没有大的突破或长足进展。特别是近20年来,育种家的选择重点以抗性和品质为主,对丰产性的选育相对减弱。主要原因有:(1)产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不牺牲其它性状的前提下很难有明显提高。(2)丰产性的三大组成成分是铃数、铃重和轧花出花率。其中,又以铃重和铃数为测定产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棉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棉花销售价格的市场化,新疆棉花生产面临严峻的考验。最近自治区领导从新疆的实际出发,如何使新疆棉花生产适应于市场,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简化栽培、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据调查,新疆棉区单产1500~1800kg·hm-2的棉田,生产成本高达1.05万~1.35万元·hm-2,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尽合理的投入。在目前棉花单产较高的情况下,要想通过提高单产来增加效益,难度较大。而简化栽培、节约成本方面尚有许多潜力可挖。1 减少棉田实物投入棉田物质投入包括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18―2019年全国14个产棉省(市、自治区)24个综合生态试验站推广示范棉花品种进行抽样,调查棉花主要品种的丰产性和品质指标。结果显示,4项关键的棉纤维品质指标分布范围:衣分31.2%~48.8%,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5.6~37.5 mm,断裂比强度25.5~47.2 cN·tex-1,马克隆值3.3~5.9。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 mm、断裂比强度≥30 cN·tex-1(双30)的棉花品种2018年为25个,2019年为26个,共51个品种(包含7个长绒棉品种)。说明我国棉花纤维品质达到“双30”的品种正在得到推广和普及,尤其是新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18―2019年全国14个产棉省(市、自治区)24个综合生态试验站推广示范棉花品种进行抽样,调查棉花主要品种的丰产性和品质指标。结果显示,4项关键的棉纤维品质指标分布范围:衣分31.2%~48.8%,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5.6~37.5 mm,断裂比强度25.5~47.2 cN·tex-1,马克隆值3.3~5.9。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 mm、断裂比强度≥30 cN·tex-1(双30)的棉花品种2018年为25个,2019年为26个,共51个品种(包含7个长绒棉品种)。说明我国棉花纤维品质达到“双30”的品种正在得到推广和普及,尤其是新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山东省近年审定的中熟常规棉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并根据演变规律选育适宜的中熟常规棉品种,以2008―2022年山东省审定的73个中熟常规棉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生育期、株高、铃重、衣分、皮棉单产、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等性状进行比较并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同时根据上述性状对73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品种生育期明显缩短,皮棉单产呈上升趋势,纤维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呈上升趋势;生育期、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皮棉单产呈极显著负相关,马克隆值与皮棉单产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当卡方距离值为1.43时,73个品种分为3类,其中Ⅱ类品种的平均皮棉单产最高。综合分析认为,山东省这15年间审定的中熟常规棉品种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受生育期影响最为明显;针对山东省气候条件和棉花栽培管理模式,宜选育生育期120 d左右、666.7 m2皮棉产量超过125.62 kg,且断裂比强度在30.69 cN·tex-1以上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8.
我市属江苏省里下河水旱轮作地区,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有利于发展棉花生产,80年代中期以来,棉田面积一直稳定在1.4万公顷左右,皮棉单产在1200kg·hm-2左右。为提高棉花单产水平,我们始终重视新品种的引进试种与推广。90年代以来我市大面积生产上主...  相似文献   

9.
豫棉15在南疆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棉15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棉花品种,新疆巴音郭愣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等地均有种植,表现早熟、高产、抗病,是目前南疆棉区单产皮棉2250kg·hm-2的理想品种。1产量表现1.1品比试验:1995~1996年在南疆麦盖提点进行2...  相似文献   

10.
山东棉区棉花低产原因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山东省棉花单产起伏变化。相关分析和专家评估表明,单产的起伏变化是综合因素造成的,但就近几年而言,除了自然灾害发生严重之外,棉田转移和投入不足引起棉田素质下降以及耕作制度改革也是重要的原因。品种素质虽不是造成单产下降的直接原因,却是进一步提高单产的重要限制因素。综合分析指出,山东省已具备获得平均单产900kg·hm ̄(-2)的实力,通过提高单产发展棉花生产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皖棉1331S是2022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早中熟常规短季棉品种。其综合性状优良,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2.4 mm,断裂比强度34.7 c N·tex-1,马克隆值4.1,纤维品质达到安徽省审定棉花品种Ⅰ型品种标准;2015年、2016年安徽省短季棉品种区域试验中,皖棉1331S皮棉单产分别比对照(参试品种平均值)增产4.86%、7.57%。介绍了皖棉1331S品种的特征特性,回顾了皖棉1331S从育种目标确定、亲本材料创制与选择到杂交选育历时20年的育种过程,总结了皖棉1331S选育过程中创新采用的短季棉连续春夏轮播聚合育种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无为县自1996年开始引种苏棉12号,经品种比较试验、示范及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好、抗病抗逆性强、铃大吐絮畅、纤维品质优等特点,深受广大棉农欢迎。1999年本县将苏棉12号作为全县棉花主推品种,计划推广种植面积11万hm2。1 苏棉12号的表现11 产量表现。据1997年陡沟镇示范点苏棉12号667hm2丰产方测产,平均皮棉产量达1682kg·hm-2,并出现一批产量超2250kg·hm-2的高产典型田块。1998年,本县对5个主要生产棉花品种进行考察,该品种平均单株成铃3…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密度对新疆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为新疆地区进一步探索提高棉花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花机械化生产水平,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新陆中76号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7.5万、10.5万、15.0万、18.0万、22.5万、25.5万株·hm-2)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株高与始果枝节位高度越高,单株主茎叶片数、果枝、蕾、花、铃越少,铃重越轻;棉花种植密度以15.0万株·hm-2,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其次是18.0万株·hm-2;密度对纤维长度影响较小,高密度栽培时断裂比强度下降,马克隆值变小。早中熟棉花品种的种植密度在15.0万~18.0万株·hm-2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14.
棉花是石河子垦区的主要经济作物 ,也是主要的支柱产业 ,近几年垦区的棉花面积一直稳定在 1 0万公顷以上 ,单产皮棉已达每公顷 1 65 0 kg,其单产居世界先进水平。棉花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为产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十五”以来 ,农八师石河子棉花育种工作在早熟、抗病、丰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批抗病、早熟、丰产、优质品种 (系 )应运而生。为了提高垦区棉花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满足市场和纺织工业对纤维品质的多层次要求 ,选育多种类型的棉花新品种 ,又成为我区棉花育种工作者的一项新任务。1棉纺织业对原棉品质的要求及自育品…  相似文献   

15.
研究棉花品种产量与相关性状的关系及演变规律,为棉花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统计了2011―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50个黄河流域春棉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表现,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品种株高、籽指和平均籽棉单产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分别增长0.13 cm、0.12 g和63.17 kg·hm-2。相关分析表明,衣分、株高、第一果枝节位、单株结铃数、铃重、生育期和籽指均与籽棉单产呈正相关,其中单株结铃数、铃重和籽指与籽棉单产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衣分、单株结铃数、铃重和籽指对籽棉单产均具有直接的正向效应,对籽棉单产的直接贡献表现为单株结铃数>籽指>衣分>铃重,衣分和铃重的直接作用系数较小;生育期通过株高对籽棉单产产生的间接负向效应最大。综合分析认为,此阶段黄河流域春棉品种籽棉单产提高的关键因素是籽指,单株结铃数的提高是棉花品种改良的重要方向。针对棉花的生育习性和黄河流域棉区环境条件,选育衣分40%左右、株高100 cm左右、第一果枝节位7左右、单株结铃18个左右、铃重6 g左右、生育期119 d左右...  相似文献   

16.
岱字棉公司1998年发放的转基因棉花新品种1998年,美国岱字棉公司共发放棉花品种28个,其中,属转基因品种16个(表1)。表1岱字棉公司转基因棉花品种名称熟性麦克隆值叶型绒长/mm强度/gf·tex-1特征DP20B早熟3.4~4.1光叶28.4...  相似文献   

17.
1995年影响衡水地区棉花产量不利因素分析陈桂荣,刘敬权,任俊贤衡水地区棉花办公室1995年,我区棉花播种面积13.01万hm2,单产480kg·hm(-1),总产62176t,分别比上年增加4.6%和25.2%。在去年全区棉花生产遇到十分不利气候条...  相似文献   

18.
“八五”期间江西棉花生产面积增加,单产、总产稳步提高,单产达1200kg·hm-2,1991年第一次实现了全省棉花自给有余,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兴科技植棉。今后要保持稳步发展,仍要注意抓好稳定面积、良繁建设、棉田建设,棉田套种等几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高强力棉花品种选育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棉花纤维内在品质高强力品种培育,是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急需,原棉由产量型转向质量型,势在必行,其意义深远。纤维强度平均24.6g·tex ̄(-1),比对照中棉所12的20.9提高3.7。其中W716新品种强度达到26.5,相当于断裂长度29.2km;霜前花皮棉平均比对照增产13.8%,获得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枯萎病情指数平均6.4,抗性亦好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印度转基因棉花的商业化进程及对棉花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年印度首次推广转基因棉花,至2009年就基本实现棉花品种转基因化,转基因棉花占棉花总面积的87%。生产上使用的转基因品种(杂交种)的数量连年成倍增长,培育出转基因品种的公司或单位迅速增多。这说明印度的转基因棉花研究和育种发展速度惊人。棉花单产、总产几乎成倍提高,2009年比2001年分别增加85%和88.6%。2002—2010年印度棉花单产与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