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转基因家蚕实验用材料蚕的冷藏期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转基因家蚕研究对实验用蚕卵的随时需求,探讨了蚕蛹、蚕蛾耐冷藏期限问题.研究结果发现,蚕蛾羽化后用4℃温度冷藏4 d以内,仍然有能交配和产卵的蚕蛾,获得生长发育正常的蚕卵;蚕蛹冷藏期限在12 d之内,对蚕蛾的交配能力及雌蛾产卵能力影响不大;冷藏期限13~20d,蚕蛾交配能力和雌蛾产卵能力逐渐下降,但如果有足够数量的蚕蛹,仍然能够获得能交配和产卵的蚕蛾,获得生长发育正常的蚕卵.  相似文献   

2.
桑蚕蛾交配和产卵中不同光质对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桑蚕蛾交配和产卵中用4种不同颜色和强度的光进行处理。结果指出,在产卵时不同光质影响产卵数,产卵速度和产出卵率。但在中、日系统间没有差异。试验再次证明,黑暗产卵能增加产卵数,产出卵率和产卵速度。但交配时的光线对产卵无影响。同时证明影响产卵的原因是光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蚕蛾的产卵运动随着蛾子的成熟而活泼起来,交配后的蛾子比在处女的时候旺盛,抑制在低温中的因温度降低而逐渐减弱,以至不能产卵。这种抑制温度依产卵运动的强弱而有高低,抑制  相似文献   

4.
蚕蛾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正>蚕蛾是在蚕蛹期成虫组织器官形成后,由蛹羽化而来,它不再取食也不生长,在完成交配和产卵后便结束一生。可见蚕蛾是蚕的性成熟阶段,在此阶段内积聚了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于调节人体机能,强身健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蚕蛾在中医药学方面的应用自古就有记载,作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利用体喷雌二醇和睾丸酮于雌、雄蚕蛾,观察外源性性激素对家蚕产卵速度、交配速度以及卵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性激素处理后,能显著提高蚕蛾产卵速度,投蛾3小时内的产卵量以雄激素处理雌蛾最显著,较对照组增加4.2倍(P<0.05),雌激素处理雌蛾则增加3.6倍(P<0.05);而雌、雄激素处理雄蛾则分别较对照组增加2.8倍和2.0倍(P>0.05)。结果还表明性激素处理使交配成对率显著提高,雌激素处理雌蛾,15分钟成对率达100%,雄激素处理雄蛾10分钟后基本都已成对,显著高于对照组;余二组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调查还表明性激素处理蚕蛾,所产卵的孵化率及蚁蚕的生命率与对照组无差异,说明性激素不影响蚕卵质量,并且具有降低不受精卵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家蚕日系7532和中系932品种分别调查交配时间长短对产卵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交配时间以4~6小时为好,比短时间1~3小时交配产卵量提高10%~20%,良卵率相仿.不良卵率降低0.85%~2.45%.盛产卵时间短而集中2~3小时,产卵速度快,产附好,有利提高蚕卵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江南一带在春蚕后期和制种阶段,往往遇到高温(28℃左右)。为了查明高温对蚕种生产是否有影响。对蚕蛾在交配、产卵期的不同温度作了产卵量的对比调查,现将调查结果作一汇报。  相似文献   

8.
为了拓宽家蚕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为家蚕雄蚕蛾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在春、夏、秋季节收集两广二号、桂蚕2号、桂蚕N2三个家蚕品种的雄蚕蛾样品,测定其未交配、交配1次、交配2次后总蛋白质、总脂肪、总黄酮、总酚、胆固醇含量,并进行营养品质综合评分.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不同交配次数的雄蚕蛾总蛋白质含量随着交配次数的增加先升后降,在...  相似文献   

9.
家蚕雌蛾冷藏产卵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养蚕制种时雌雄蛾交配往往会出现对交亲本羽化时间不同步的情况.生产上主要依靠在种茧保护期通过对温湿度的调节或对雄蛾进行冷藏来达到对交目的,但有时由于对交批次在数量和时间上相差太大,形成雌蛾提前大批涌出无雄蛾可用或因雄蛾交配能力差不能二交而缺乏雄蛾,给蚕种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对此一般蚕种场的做法是将雌蛾静置待第二日交配产卵,这样做会出现雌蛾未交配大量产不受精卵和产卵前死亡.针对上述情况,2005年春季我们进行了雌蛾的冷藏产卵试验,结果表明雌蛾冷藏完全可行,并有部分品种在产卵上较正常雌蛾交配产卵优.  相似文献   

10.
以云蚕7、云蚕8为试验材料,调查在不同温度下雌雄蛾的不同交配时间对雌蛾产卵数和卵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配温度24~25℃,交配时间是4 h左右时,雌蛾的产卵量最多,良卵率最高。在其它温度下,交配时间少于3 h或超过5 h都影响雌蛾产卵数和卵质。  相似文献   

11.
张金祥  高建华  陈世良 《北方蚕业》2010,31(2):20-22,29
以原蚕品种云7、云8和荆桑、湖桑32号为试验材料,调查分析不同用桑量与蚕种产量及质量的关系。认为克蚁用桑量掌握在63~81kg比较适当,过多过少给桑都不利于蚕的生长发育和饲养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浙江蚕种业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建国以来浙江省蚕种行业在生产规模、生产方式、蚕种产销管理办法、蚕种品牌、蚕种价格、蚕种场经营机制与体制以及蚕种标准、法规、行业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改革成果。提出浙江蚕种业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深化改革,确立蚕种场的企业地位、开展有序竞争、加强行业宏观管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蚕种产销体系。  相似文献   

13.
质量检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硬件建设是开展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的先决条件;质量体系的建立是规范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的基础;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坚持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家蚕杂交种的杂交率是蚕种质量的必检项目。目前生产上采用的蚕种杂交率检验方法,存在检验结果数据偏高、检验结果滞后、检验成本高等缺点;本文分析了人工饲料育、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在蚕种杂交率检验中的问题;介绍了研究开发一种根据抽样分布原理建立的利用蚁蚕形体特征判别的、简便、正确、快速、低成本的鉴别蚕种杂交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贵蚕七号组合原蚕781×57A和7532×826的羽化和产卵性状,进行了原蚕羽化发蛾习性研究以及原蚕雌蛾产卵速度和不同交配时间对卵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原蚕羽化集中,雌蛾拆对后7h盛产卵,产卵快而集中,卵质优良。两原种对交时间在1—4h,随着交配时间的延长,不受精卵减少,产卵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新型细菌病防治剂FN对家蚕杂交种及原种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对家蚕的龄期经过没有影响,对杂交种的茧质性状不产生不良影响,对原种的茧质性状及卵质性状不产生不良影响,对家蚕杂交种及原种的饲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家蚕蛹期不同温度保护对产卵量及不受精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蚕7、云蚕8为试验材料,调查分析蛹期不同温度保护对蚕种产质量的影响,蛹期遭遇28℃以上高温,会使不产卵母蛾、少产卵母蛾增多,不受精卵增加,良卵率降低,不受精卵率和生种百分率增高,影响蚕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浙江蚕桑产业受茧丝市场波动的影响呈逐步萎缩的趋势,蚕种生产量随农村需求量减少而下降.但实现了产销基本平衡;在依法管理、强化基础、完善标准、创立储备、加强质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十二五”浙江蚕种业面对保障供应出现的新问题,应在贯彻蚕种管理条例、开展标准化蚕种基地建设、实施科技提升工程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是蚕种品质检验的2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检验效率,利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建立检测家蚕一代杂交种良卵数、良卵率的新方法。分别利用这种图像处理方法和人工计数方法检测12个家蚕品种的蚕卵样本每克蚕卵的良卵数、总卵数,采用新方法检测获得的结果数据的相对误差均<1%。对2种方法获取的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数据进行t测验,其t值均小于t0.05(22)=2.074,说明2种检测方法获取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利用2种检测方法对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的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0.9982,2种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数据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与人工计数检测方法相比,采用ImageJ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可用于生产上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蚕卵产附材料大多是蚕种纸和散卵布。蚕种纸因用木材制造,要消耗大量树木不利于环境保护,而且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由于蚕种纸面积较小,增加了蚕种生产用工成本。散卵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制种功效,但是因为必须上浆且在蚕种保护时易发霉而对蚕种质量有一定影响。探索一种既不消耗木材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提高制种功效和降低蚕种制造成本的化学材料,代替现行的蚕种纸和散卵布是摆在蚕种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本试验为新型散卵布的筛选做了基础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