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种鸭场越来越多,其疾病的防控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其中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导致肉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病原体、病理变化、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防控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在鸭上的烈性传染病。呼和浩特市郊区一肉鸭场2000只23日龄肉鸭普遍发病,有部分死亡,通过流行病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及实验室诊断判定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将发病的肉鸭分为A、B、C三个组治疗,A组用剂量为500μL/只鸭病毒性肝炎一传染性浆膜炎二联抗体蛋黄液注射治疗;B组用剂量为25mg/kg的氟苯尼考注射治疗;C组用4000IU/只的丁胺卡那注射治疗,同时用多维素饮水。结果A组的治愈率为95.5%,B组的治愈率为90.7%,而C组的治愈率为85.6%。结果表明注射使用抗生素在治疗浆膜炎上有很好的效果,卵黄抗体在鸭传染性浆膜炎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武汉市郊某鸭场肉鸭暴发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结果.并提出防治该病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造成肉鸭损失的主要细菌病之一,其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1]。1998年,河南省和上海市的部分鸭场反映,该病在这两个地区造成了大批肉鸭死亡,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了解该病在这两个地方的发生情况,我们于1998年1月在河南某地、1998年3月在上海某地对本病进行了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1 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1.1 发病情况 在两个地区,一年四季均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肉鸭一般从2周龄左右开始发病,3~4周龄的鸭死亡较多,3…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在鸭上的烈性传染病.呼和浩特市郊区一肉鸭场2000只23日龄肉鸭普遍发病,有部分死亡,通过流行病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及实验室诊断判定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将发病的肉鸭分为A、B、C三个组治疗,A组用剂量为500μL/只鸭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二联抗体蛋黄液注射治疗;B组用剂量为25mg/kg的氟苯尼考注射治疗;C组用4000IU/只的丁胺卡那注射治疗,同时用多维素饮水.结果A组的治愈率为95.5%,B组的治愈率为90.7%,而C组的治愈率为85.6%.结果表明注射使用抗生素在治疗浆膜炎上有很好的效果,卵黄抗体在鸭传染性浆膜炎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许多鸭场,鸭疫里氏杆菌与大肠杆菌常同时存在,而仅从症状和剖检病变上很难将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大肠杆菌病区别开。1999年,在一鸭场发现了两菌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1999年4月,重庆市郊一2.5万只规模的种鸭场的1~2月龄父母代樱桃谷鸭、番鸭和天府肉鸭死亡严重,每天死亡二三十只,最高达到八十多只,发病急,波及全场。其中两舍雏鸭未注射过任何疫苗,其它发病鸭已接种过鸭瘟、鸭肝炎弱毒疫苗、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二联蜂胶灭活苗。发病后以常用抗菌药物注射和拌料口服皆未能控制疫情。由于…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主要侵害2~5周龄幼鸭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群体发病率达90%以上,易复发且难以扑灭,在发病鸭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鸭感染发病,同时还可引起大肠杆菌病的混合感染。2006年6月19~25日,南宁市郊三塘镇某樱桃谷肉鸭场饲养的17日龄樱桃谷  相似文献   

8.
肉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雏鸭疾病,多发于15~30日龄的小鸭,病程1~3d,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征,是目前养鸭业主要传染病之一。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9.
鸭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鸭的寄生虫病,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从1998年以来,我市樱桃谷肉鸭场经常发生鸭球虫病并发传染性浆膜炎病.1998年至今3年来共诊治鸭24群,36000多只.  相似文献   

10.
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宏 《中国家禽》1998,20(9):27-27
肉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小鸭的传染病,亦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本病是肉鸭养殖业中的主要疾病,急性型发作的特点是发病迅速,高的发病率以及出现神经症状,由于高死亡率、体重下降以及淘汰,造成很大经济损失。1流行情况1~8周龄的肉鸭都易自然...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原鸭疫里氏杆菌属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不能运动,无芽胞。国内至少已鉴定出8个血清型,其中以1型和2型引起的发病最多。多种抗菌素对鸭疫里氏杆菌都有效,但因鸭场大量使用抗菌素和该菌本身极易产生耐药性,故临床常用的药物无法控制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当较大规模的鸭场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时,应采集病料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2流行病学鸭传染性浆膜炎无严格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鸭疫里氏杆菌主要感染幼龄鸭,各种品种的鸭均可感染。20~30日龄为发病高峰期。7周龄以上鸭较少发病,成…  相似文献   

12.
李长梅  王宪芳 《禽业科技》2007,24(19):35-3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1-8周龄的小鸭,经常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其特征是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关节炎及麻痹。自2007年3月份以来,我市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1997 年10 月~1998 年12 月, 从北京地区30 个商品鸭场随机收集自然死亡鸭561 只, 经过病理剖检和细菌分离鉴定, 确定29 个鸭场存在鸭传染性浆膜炎, 61 % 的病例患有本病, 其日龄范围为7 ~42 日。结果说明,一年四季中, 鸭传染性浆膜炎均是引起北京地区肉鸭死亡的主要疾病, 广泛分布于该地区各养鸭场; 肉鸭日龄越小, 对本病越易感, 随着肉鸭日龄的增加, 尤其在5 ~6 周龄后, 肉鸭对本病的抵抗力增加。从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脏、脾脏和胆囊均易分离到鸭疫里氏杆菌, 但从脑组织最易分离到该菌; 共分离到鸭疫里氏杆菌421 株, 分别属于1 、2 、6 、10 、13 、14 型, 其中1 、2 、6 、10 型占总分离株的96 % , 是目前主要流行的血清型。给健康鸭注射各血清型分离株的液体培养物均可复制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并引起鸭死亡。109 株受试菌对红霉素、青霉素 G、新生霉素、痢特灵、氯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4.
2016年5月华安县华丰镇湖底村石门坑自然村黄某养鸭场饲养的肉鸭发病,经检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通过氟苯尼考、硫酸粘菌霉素拌料和肌注头孢噻呋钠、盐酸林可霉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在很多养鸭地区广泛流行,大多数商品肉鸭场均有不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21日,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乡某肉鸭场突然发病,所养3000只雏鸭每天死亡30~40只,起初养殖户以为是大肠杆菌病,连饮两天硫酸庆大霉素无效,经县畜牧局化验室化验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以侵害幼鸭为主的接触性传染病,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一般小鸭易感,感染后不易彻底治疗,经常反复发作,发病率高,给养鸭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一发病情况肇源县浩德乡一养鸭场养殖的一批肉鸭,购入3日后开始有雏鸭发病,主要表现为不愿采食,有的食欲废绝,精神状态差,离群呆立,不愿走动,打蔫,粪便为黄绿色,腿发软。发现这种情况后使用链霉素和氨苄霉素治疗,但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8.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鸭场一批 5 5日龄樱桃谷鸭发病 ,到 65日龄时发病率约85 %,病死率达 12 %。无菌采集临床病鸭的肝和脾脏 ,经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实验室感染健康鸭 ,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自行配制鸭浆灵口服液 ,口服结合肌注精制鸭传染性浆膜炎抗体 ,治疗 5天 ,有效地控制了病情  相似文献   

19.
我省某养殖公司的肉鸭饲养场 ,于2002年9月发生了一起11日龄幼鸭以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的疾病。经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解剖病变观察及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幼鸭传染性浆膜炎。1发病情况调查该养殖公司的肉鸭饲养场 ,于2002年9月5日从省外某种鸭场购进1000只9日龄商品北京填鸭 ,饲养在30平方米的铁丝网上 ,7日上午发现个别幼鸭精神沉郁 ,腿软弱 ,不愿走动 ,采食量减少 ,下午死亡5只 ;8日上午精神不振的幼鸭增加到10 % ,死亡20只 ,下午死亡50只 ;在这种情况下 ,该场于8日下午前来我处就诊 ,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即巴氏杆菌感染。经采用0…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1999年上半年,我市郊区沙新水库许多养鸭专业户饲养的肉鸭时常发生一种以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眶湿润,以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特征的传染病。经过对发病鸭群的临诊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 1999年3月 25日,某专业户饲养的 1500只18日龄的肉鸡发病,每天死亡30多只,至22日龄时共死亡163只,经用土霉素治疗无效后,该专业户携带病鸭及死鸭前来我站就诊。2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沉郁、缩颈嗜睡,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