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虫齿爪盲蝽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室内研究了捕食性天敌食虫齿爪盲蝽成虫对枸杞木虱2龄若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食虫齿爪盲蝽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964 9N/(1+0.313N)。捕食木虱数量随木虱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寻找效应随之而降低。食虫齿爪盲蝽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att模型拟合为A=43.089 0P-0.780 5,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用Hassell-Varley的干扰反应模型拟合为E=0.5394P-0.378 7,饥饿48 h的食虫齿爪盲蝽的捕食速度与时间段关系的数学模型为V=2.128 1x-1.007 2。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测定了中华微刺盲蝽5龄若虫对橄榄星室木虱卵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中华微刺盲蝽对橄榄星室木虱卵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其捕食模型为N_a=0.991 3N/(1+0.003 1N),瞬时攻击率a为0.9913,捕食者对1头猎物的处理时间Th为0.003 1 d。中华微刺盲蝽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捕食作用率下降,存在种内干扰,干扰反应符合Hassell和Valley模型,拟合结果:E=0.180 9P~(-0.2708),寻找常数Q=0.180 9,干扰系数m=0.270 8。1头中华微刺盲蝽5龄若虫理论最大捕食量为322.58粒/d,实际观察最大捕食量为121粒/d。中华微刺盲蝽对橄榄星室木虱卵有较好的捕食作用与控制潜能。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淡翅小花蝽Orius tantillus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的捕食作用及控害潜能,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淡翅小花蝽对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干扰反应?结果表明:淡翅小花蝽对黄胸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 其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其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淡翅小花蝽成虫具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 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 其平均捕食量减少, 捕食作用率降低?根据Beddington模型E=a/[1+aThN+bTw(P-1)]拟合获得淡翅小花蝽成虫捕食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干扰模型E=0.968 5/(0.011 0N+1.383 7P-0.383 7), 表明淡翅小花蝽的搜寻效应随其自身密度和黄胸蓟马密度的增大而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淡翅小花蝽对黄胸蓟马具有较大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多异长足瓢虫对枸杞蚜捕食作用的研究表明,多异长足瓢虫成虫对枸杞蚜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模型,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571N/(1 0.033 3N),其寻找效应随着构杞蚜若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多异长足瓢虫成虫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att模型拟合为A=75.21p-0.5339,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用Haasell-Vadey干扰反应模型拟合为E=0.863 6P-1.0515.  相似文献   

5.
异色瓢虫成虫对槐豆木虱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室内测定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成虫对槐豆木虱[Cyamophila willieti(Wu)]若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槐豆木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1959)型方程,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1.128 47Nt/(1+0.010 1Nt),经χ2适合性测验表明,圆盘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符;对猎物的捕食选择效应表明,在槐豆木虱和槐蚜(Aphis robiniae Macchiati)之间,异色瓢虫更喜好槐豆木虱;异色瓢虫的捕食率与个体间的相互干扰关系,用Hassell(1969)等的模型拟合为E=0.577 668P-0.275;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att(1959)模型拟合为A=98.73P-0.705 3;在此基础上,根据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Na=a•exp (-bN-1t)拟合,求得日均最大捕食量102.3头,最佳寻找密度61.1头。  相似文献   

6.
刀角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刀角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刀角瓢虫成虫对烟粉虱卵及若虫的日捕食量随粉虱虫态及虫龄的增长而减少,雌成虫的日捕食量显著大于雄成虫.刀角瓢虫雌成虫对烟粉虱卵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反应,回归方程式为Na=1.016157 N/(1 0.000915N).温度不会影响刀角瓢虫对烟粉虱卵的功能反应形式,但可影响功能反应参数.相互干扰会降低刀角瓢虫雌成虫对烟粉虱卵的寻找效应,刀角瓢虫雌成虫对烟粉虱卵的寻找效应(E)与自身密度(P)的函数关系式为E=0.875185P-1.1941.  相似文献   

7.
用Holling—Ⅰ型和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对红基盘瓢虫Lemia circumusta雌成虫、雄成虫、四龄幼虫捕食柑桔木虱若虫的作用进行拟合,得出功能反应的数学模型分别为:雌成虫对柑桔木虱若虫的捕食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成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丽草蛉1、2、3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成虫的捕食功能、搜寻效应及其种内干扰效应,并测定其对不同猎物的捕食偏好。结果显示,丽草蛉1~3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成虫均有捕食行为,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模型。丽草蛉1、2、3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成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247、0.393、0.769和0.509,处理时间分别为0.228、0.048、0.015和0.013 d,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386、20.833、66.667和76.923头,控害效能分别为1.083、8.188、51.267和39.154。各虫态丽草蛉对柑橘木虱成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3龄丽草蛉幼虫的搜寻效应下降趋势最大。当柑橘木虱成虫密度固定时,单头丽草蛉的日捕食量随柑橘木虱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干扰,干扰效应方程为E=0.260P-0.351。当存在柑橘木虱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两种捕食对象时,丽草蛉3...  相似文献   

9.
东亚小花蝽对四种害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饲养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成虫对棉蓟马成虫、烟粉虱4龄若虫、朱砂叶螨雌成螨和甘蓝蚜成虫的捕食作用、种内干扰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东亚小花蝽对棉蓟马的捕食量符合Na=1.0819Nt/(1+0.08485Nt),对朱砂叶螨的捕食量符合Na=2.704Nt/(1+0.1423Nt),对烟粉虱的捕食量符合Na=1.9641Nt/(1+0.2455Nt),对甘蓝蚜的捕食量符合Na=1.5912Nt/(1+0.1808Nt)。东亚小花蝽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捕食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的关系符合Hassell模型。东亚小花蝽的捕食量与害虫密度正相关,寻找效应与害虫密度负相关。在这4种害虫中,小花蝽对朱砂叶螨的瞬间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均最大、处置时间最短,对棉蓟马的瞬间攻击率最小,对烟粉虱的最大捕食量最小、处置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0.
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测定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成虫对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的捕食作用,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干扰及捕食偏好性,并通过罩笼试验调查了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田间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对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以及成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11.5粒、511.6头、254.2头和113.6头。在异色瓢虫成虫生长周期30 d内能使枸杞木虱总虫口密度下降76.6%;对1~2龄枸杞木虱若虫的搜寻效率为1.01,处理时间为0.0020,均高于卵、3~5龄若虫与成虫;在150头/皿的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成虫的最大捕食率达85.6%,益害比参考值为1∶150。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影响显著大于种内干扰;在100头/皿混合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成虫更偏好捕食木虱成虫,在300头/皿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成虫更偏向于1~2龄若虫。研究表明,异色瓢虫成虫是具有控制潜力的捕食性天敌,人工释放异色瓢虫成虫可有效防控枸杞木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