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淳安县水产局为充分利用千岛湖水域资源,拓宽渔业生产门路,开始从太湖采集新银鱼受精卵投放到千岛湖6个湖湾水域试行养殖。1992年9月,进行考察引养结果,采用灯光引诱、水面手抄(捞海网),捕获4~6cm银鱼标本288尾。确认太湖新银鱼受精卵引养于千岛湖已在广阔水域繁殖了后代。1994年千岛湖银鱼群出现在东南湖区至新安江大坝附近的万余亩水域,并逐渐形成了小鱼沉。  相似文献   

2.
<正> 银鱼是我国的名贵水产品之一,长期以来被誉为席上珍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湖南银鱼干品每公斤价140~180元。银鱼在国内仅产于洞庭湖、太湖等少数水域,产量极少。为了开发这一珍贵鱼种,我国水产科研部门在研究大水面移植大银鱼成功的基础上又探索出大银鱼池塘养殖技术,为发展银鱼生产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凌剑 《油气储运》2005,(10):24-25
亲鱼来源一是在繁殖季节前,从天然水域中捕获。二是从人工养殖的成鳜鱼中挑选。为确保繁殖效果,亲鱼选择最好在秋、冬季节,水温稳定在1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4.
白龟山水库移植太湖新银鱼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龟山水库是一座平原型水库,其水域理化因子及生态条件很适合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繁殖。该水库原有的鱼类区系不饱和,表现为水体饵料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鱼产量低下,渔业效益差。因此,采用移植太湖新银鱼的受精卵,选择合适的受精卵投放场,使该水库的银鱼移植获得成功。检测表明,将太湖新银鱼移植到白龟山水库后,生长、繁殖和种群数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原产地相似或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繁殖与孵化是鱼类养殖的基础.对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1.鲤、鲫鱼的繁殖特性因栖息水域、饲养条件不同,特别是水温不同,鱼的性成熟年龄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一、亲鱼选择 1.亲鱼来源一是在繁殖季节前从天然水域中捕获;二是从人工养殖的成鳜中挑选.为确保繁殖效果,亲鱼选择最好在秋、冬季水温稳定在1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7.
武汉地区大银鱼胚胎发育的观察及其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自然水温3.8-9.0℃时,大银鱼胚胎孵化需791.48h;仔鱼孵出到卵黄囊基本消失需288h,孵出第6-7d的仔鱼进入 混合营养阶段,仔鱼具较强的直争光 民生。在湖北省移植大银鱼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翰嘎利水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是霍林河上的一座中型旁侧水库。1996年1月从河南省陆浑水库移植大银鱼受精卵78万粒,投入冰下自然孵化,孵化效果很好。经当年生长检查发现,移植的大银鱼生长发育良好,于十二月下旬达到性成熟,并开始自然繁殖,达到了一级引种效果。1997年1月为巩固大银鱼补充群体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大理州养殖水面735公顷(1.1万亩),养殖产量1.2万余吨,水产品总产量1.8万余吨。近年渔业生产由捕捞为主转为以多品种养殖为主,引进银鱼、牛蛙、甲鱼、河蟹、虹鳟等20多个品种。 一、名特水产品养殖的特点 1.银鱼类型的引进模式。太湖新银鱼的引进以科技为龙头,带动产、供销一条龙。太湖新银鱼是小型鱼……  相似文献   

10.
虹鳟鱼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是一种珍贵的冷水性养殖鱼类,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迅速,容易捕捞,人工繁殖简单。1959年引入我国,日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我国农村有不少溪流、冷泉、水库,可因地制宜饲养虹鳟鱼。人工繁殖虹鳟鱼2龄性成熟,繁殖季节为冬季和早春,水温在6—13℃之间。产卵期受水温与光照影响较大。虹鳟鱼受精卵的孵化时间较长,在10℃时需要  相似文献   

11.
近太湖新银鱼个体虽小 ,生命周期只有 1年 ,但它却在湖北省徐家河水库成为最大的鱼类优势种群 ,形成较大的生产量 ,这是它所具有的独特生物学特性而决定的。经过多年研究 ,特别是通过对1 995年 5月至 1 996年 4月每月采的近太湖新银鱼的样本分析和研究发现 ,与同时生活在该水库的其它硬骨鱼类相比 ,近太湖新银鱼在繁殖方面表现出广泛的繁殖策略。主要表现为 :生殖腺成熟发育时间短 ,完成卵黄沉积的大生长期只需 50d左右 ;繁殖季节早 ,最早的繁殖时间为每年的 2~ 3月 ,繁殖高峰期为 4月中旬 ;繁殖力高 ,单位体重的怀卵量高出该水库其它鱼类 ,平均相对怀卵量为 4 40~ 1 2 2 3粒 /g ;繁殖周期短 ,仔鱼孵出后经过 1 0月即可成熟产卵  相似文献   

12.
王辑 《农家顾问》2009,(9):50-52
翘嘴红鮊属鲤科.俗名大白鱼、翘嘴巴、翘壳、白丝、兴凯大白鱼、翘鮊子、鮊刺鱼、翘白、白鱼、噘嘴子浮鲢等,广东地区俗称长江和顺.长江中游俗称翘白、白鱼,长江下游俗称太湖白鱼。翘嘴红鮊是在湖泊、水库和外荡等大水体中生活的鱼类.成鱼一般在敞水区水体中上层活动.游动迅速、性暴,善跳跃;幼鱼成群生活在水流较缓慢的浅水区域.翘嘴红鮊为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摄食水温3~36℃,最适水温15~32℃.最佳生长水温18~30℃,繁殖水温20~32%.主要以鱼类为食,  相似文献   

13.
<正> 1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特点 南美白对虾是热带型虾类,能在9℃~40℃水域中存活,适宜水温为23℃~34℃,最适水温为28℃~32℃,对高温的忍受极限达43.5℃,但它的低温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时摄食活动即受影响,9℃以下时开始死亡。南美白对虾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能在0.5‰~35‰的水域中生  相似文献   

14.
阐述太湖新银鱼的生物学习性(栖息环境、食性、繁殖与生长),着重论述太湖新银鱼受精卵的采集。本实验共采集受精卵50多万粒,受精率达80%以上。受精卵的暂养保存,采取控温方法,将温度控制在8℃,使受精卵发育减慢,但孵化率并没受到影响。这一特性为小银鱼大批量运输提供了依据,在移植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邛海太湖新银鱼冬群的初步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对邛海太湖新银鱼冬群的繁殖进行了观测分析,并就移植增殖太湖新银鱼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太湖新银鱼个体虽小,生命周期只有1年,但它却在河北省徐家河水库成为最大的鱼类优势种群,形成较大的生产量,这是它所具有的狂特生物学特性而决定的。经过多年研究,特别是能动地1995年5月至1996年4月每月采的近太湖新银鱼的样本分析和研究发现,与同时生活在该水库的其它硬骨鱼类相比,近太湖新银鱼在繁殖方面表现出广泛的繁殖策略。主要表现为:生殖腺成熟发育时间短,完成卵黄沉积的大生长期只需50d左右,繁殖  相似文献   

17.
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同工酶遗传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法,对采自内蒙古岱海、天津津南水库、天津黄港水库、天津于庄水库和江苏太湖的大银鱼Protosalartx hyalocranius共5个群体,以及采自太湖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1个群体的AAT、α-GPD、GPI、IDH、LDH、MDH、PGM和PROT进行了电泳分析。在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中各检测出16个基因座位,若以最高基因频率小于0.99为判别基准,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多态基因座位比例分别为0—12.5%和18.8%;若以小于0.95为判断基准,则大银鱼中没有多态基因座位,太湖新银鱼的多态基因座位比例为12.5%;两种银鱼平均杂合度预期值分别为0—0.0057和0.0178。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在α-GPD-4^*、LDH-1^*、LDH-2^*、LDH-3^*以及PGM^*基因座位上存在种间差异。大银鱼群体间的Nei遗传距为0.000010—0.000103,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间的Nei遗传距为0.2996~0.3019。与大多数鱼类相比,银鱼的遗传变异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大口黑鲈是国内淡水养殖的名优鱼类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探究大口黑鲈优鲈3号适宜孵化温度和孵化装置,在5个温度梯度(20、22、24、26和28 ℃)和2种孵化装置(孵化盆和孵化框)下进行了受精卵孵化试验。结果显示,水温在20~28 ℃时,胚胎发育速度与水温成正比;2种孵化装置对孵化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出苗数差别明显,孵化盆组各温度下出苗率为0;孵化框组孵化率和出苗率均在26 ℃达最大值,分别为66.0%和62.5%,均与24 ℃无显著差异,与28 ℃差异显著。孵化盆会导致初孵仔鱼的大量死亡,不宜作为初孵仔鱼培育装置;优鲈3号适宜孵化温度为24~26 ℃,适宜孵化温度内可适当提高水温来加快胚胎发育,缩短孵化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一、养殖方式与养殖环境。养殖海区要求水质清洁溶氧丰富,无赤潮发生,无污染物及污水流入。网箱养殖宜选择避风内湾,透明度要求7~8米,流速10厘米/秒为结,最适水温16-23℃当水温低于9℃或高于28℃时对其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元素电子显微探针分析技术,对南太湖(白雀乡水域)、北太湖(吴塘门至乌龟山水域)以及洪泽湖(老子山水域)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的矢耳石进行了元素微化学分析,如锶及钙元素分布、积累、浓度比等特征的比较研究。元素定量线分析和面分布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北太湖太湖新银鱼的个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耳石具高锶钙比(21.41±0.50,N=4),另一类耳石具低锶钙比(1.64±0.12,N=5);南太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值居中(3.12±0.07,N=10);而洪泽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普遍偏高(5.42±0.32,N=9)。这些个体类别间锶钙比值的差异均显著(P<0.05)。此外,洪泽湖个体耳石标本有高锶环的存在,而太湖个体耳石中锶的分布水平较均一化。上述结果显示,一方面太湖和洪泽湖太湖新银鱼耳石锶钙比类型差异明显;另一方面太湖不同水域太湖新银鱼耳石的锶钙比类型亦不尽相同;反映出耳石锶钙比特征具有可以用来区别太湖新银鱼不同水域资源群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