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酸奶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奶是以乳为原料(或加入蔗糖),杀菌后经乳酸发酵而制成,且具有细腻的凝块和特别芳香风味的乳制品,也叫酸凝乳或酸牛奶,是发酵乳制品中最重要的一种。酸奶可分为凝固型酸奶、搅拌型酸奶、冷冻型酸奶以及杀菌型酸奶。因种类不同,所用原料及发酵剂菌种也各不相同,但制作过程基本相同,下面以生产较多的凝固型酸奶为例,详述如下。1.工艺流程乳酸菌→母发酵剂→生产发酵剂原料乳→加蔗糖→预热及均质→杀菌→冷却→接种→灌装→发酵→冷却→冷藏和后熟→质量评定。2.发酵剂的制备发酵剂是指用于加工生产酸乳、干酪、奶油时所用的特定乳酸菌培养物…  相似文献   

2.
由于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不同,因此这2个菌种的比例对酸乳的发酵会有较大的影响,可以导致酸乳发酵风味、货架期等不同程度的改变。对酸奶发酵过程中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比例及其发酵结果进行了研究,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测定滴定酸度,找出发酵规律,从而得出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比例关系为3∶2时,酸奶的风味较理想、货架期较长,是这2个菌种最理想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高效分析酸奶中的乳酸含量,研究一种新的高效液相法和手性分离柱对手性对映体L-乳酸和D-乳酸测定的方法。该检测系统配备了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高效液相系统,检测波长为254 nm,色谱柱为手性柱Chirex 3126(D)-penicillami(4.6 mm ID×250 mm L,5μm),流动相为0.002 mol/L Cu SO4溶液(含5%异丙醇)。L-乳酸和D-乳酸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5.496 min和32.864 min,4种浓度L-乳酸和D-乳酸混标保留时间的RSD为0.80%~1.30%;6次重复进样酸奶样品的L-乳酸和D-乳酸保留时间的RSD都为0.42%,L-乳酸含量的RSD为0.74%,D-乳酸含量的RSD为1.04%;在酸奶样品中加标样检测L-乳酸和D-乳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9.4%和95.0%,保留时间的RSD分别为0.20%,0.60%。将此法用于10种市售酸奶产品的检测,酸奶中L-乳酸的含量为25.00~100.00 g/L,D-乳酸的含量为0~2.00 g/L,L-乳酸的百分比在97%以上。综上所述,此法能用于分析酸奶中L-乳酸和D-乳酸,回收率高,精密度和准确性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快速高效分析酸奶中的乳酸含量,研究一种新的高效液相法和手性分离柱对手性对映体L -乳酸和D -乳酸测定的方法。该检测系统配备了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高效液相系统,检测波长为254 nm,色谱柱为手性柱Chirex 3126(D)- penicillami(4.6 mm ID×250 mm L,5μm),流动相为0.002 mol/L CuSO4溶液(含5%异丙醇)。L -乳酸和D -乳酸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5.496 min和32.864 min,4种浓度L -乳酸和D -乳酸混标保留时间的RSD为0.80%~1.30%;6次重复进样酸奶样品的L -乳酸和D -乳酸保留时间的RSD都为0.42%,L -乳酸含量的RSD为0.74%,D -乳酸含量的RSD为1.04%;在酸奶样品中加标样检测L -乳酸和D -乳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9.4%和95.0%,保留时间的RSD分别为0.20%,0.60%。将此法用于10种市售酸奶产品的检测,酸奶中L -乳酸的含量为25.00~100.00 g/L,D -乳酸的含量为0~2.00 g/L,L -乳酸的百分比在97%以上。综上所述,此法能用于分析酸奶中L -乳酸和D -乳酸,回收率高,精密度和准确性好。  相似文献   

5.
凝固型山药红枣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药红枣酸奶是以新鲜山药、红枣和鲜牛奶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混合作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制得的一种集山药、红枣和酸奶于一体的新型保健乳品。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发酵工艺参数,筛选出最优组合。实验结果表明,鲜牛奶中加入30%山药浆,10%红枣汁,8%白砂糖和4%发酵剂,在41℃条件下发酵6h,制得的发酵酸奶色香味俱佳,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6.
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酸奶的生产工艺及配方,以梨渣为原料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与原料乳、全脂奶粉和白砂糖等复配后经发酵制成酸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方,同时研究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梨渣膳食纤维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6%可溶性膳食纤维、6%白砂糖、接种量为3%时,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酸奶色泽及组织状态较好,口感最佳;酸奶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为41℃,发酵时间为3 h,此时酸奶凝固状态、口感及风味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搅拌型酸奶用复合稳定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搅拌型酸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发酵乳食品,不仅具有凝固型酸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和特殊生理功能等特点,而且风味更加多样化,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搅拌型酸奶生产中,经常发生乳清析出、粘度不足、质构不均等缺陷。这些缺陷的产生除工艺因素外,还与所添加的稳定剂有关。食品工业中常用的稳定剂有很多种,如瓜豆胶、明胶、果胶等。瓜豆胶是一种酸不稳定胶,在酸性条件下粘度急剧下降。海藻酸钠与Ca2+结合生成高强度凝胶。琼脂在酸性条件下亦不稳定,且所形成的凝胶强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并脱水收缩。羧甲基纤维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富含植物乳杆菌酸奶的加工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酸奶的工艺参数。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极差分析,确定最佳加工工艺参数为: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配比为1:1:2,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39℃,发酵时间为7 h。  相似文献   

9.
以全脂奶粉、新鲜苹果果粒为主要原料,以花花牛酸奶(含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发酵剂,制备圣代型苹果果粒酸奶。结果表明,以0.2%柠檬酸和0.01%异抗坏血酸钠作为护色剂,将果粒浸于含1%氯化钙溶液硬化保脆,并于100℃热水热烫45 s以钝化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与接种后的奶液在43℃下发酵6 h,最后添加0.15%的苹果香精。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新型乳制品发酵酸驴乳的生理功能,酸驴乳的营养价值,及其维持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的保健作用,分析了酸驴乳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为新品种发酵乳制品的研究,尤其是驴乳制品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酸奶发酵菌株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通过对酸奶发酵菌株保加利亚乳杆菌(Lb)和嗜热链球菌(St)在培养基中的活菌数OD值及pH值的研究,得出两菌最适收获期分别是16h、14h;两菌1:1混合接种发酵效果优于单株发酵且在脱脂乳培养基中活茵数达到8.5x108cfu/g。  相似文献   

12.
以毛酸浆果汁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混合发酵果汁,分析发酵前后的毛酸浆果汁理化指标、黄酮、多酚含量和挥发性气味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接种比例2∶1(V∶V),接种量1.0%(V∶V),发酵时间12 h时,毛酸浆发酵果汁感官评分、总黄酮和多酚含量构成的综合评分最佳。毛酸浆果汁中主要的气味成分为萜烯类物质和无机硫化合物,混合乳酸菌发酵可以明显提高果汁中萜烯类物质、无机硫化物、氮氧化合物、有机硫化物和芳香物质含量,特别是对健康有益的萜烯类物质。本研究对乳酸菌发酵毛酸浆果汁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同时发酵(用乳酸菌和酵母菌同时加入猕猴桃汁和纯牛奶的混合物中发酵成酒)和分别发酵(先在混合物中加入乳酸菌发酵乳形成酸奶,再加入酵母菌发酵成酒)制备猕猴桃奶酒,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猕猴桃奶酒的工艺,并对两种工艺制备的猕猴桃奶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影响猕猴桃酸奶酒的因素即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酵母菌接种量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乳酸菌接种量3%,酵母菌接种量2%,33 ℃下发酵16 d,成品酒精度为5.9%(V/V);分别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乳酸菌接种量3%,酵母菌接种量4%,33 ℃下发酵16 d,成品酒精度为6.9%(V/V)。再结合感官品质评价得出,分别发酵制得的猕猴桃奶酒的品质更好,具有猕猴桃酸奶酒独特的乳香和酒香。  相似文献   

14.
通过牛津杯法评价益生菌上清液对发酵乳产品中酵母菌、霉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对发酵乳产品坏包中的酵母菌、霉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并且添加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对发酵乳后产酸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无糖南瓜酸奶是在酸奶配方的基础上,以南瓜和鲜牛乳为主要原料,以木糖醇为甜味剂,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生产发酵剂,生产出有南瓜香味并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酸奶。介绍了无糖南瓜酸奶的制作工艺,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探讨了南瓜汁、发酵剂、木糖醇的添加量,以及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进而得出该产品的最佳生产配方。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稳定剂的选用。试验表明,无糖南瓜酸奶的最佳配方为:以海藻酸钠作为稳定剂,南瓜汁的质量分数为15%,木糖醇的质量分数为8%,发酵剂的质量分数为4%,发酵时间为4h,酸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果汁大豆酸奶是以果汁、大豆、白砂糖、鲜牛奶为原料,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而制成的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品。研究内容包括接种量的大小、豆乳和牛乳配比、果汁添加量等对果汁大豆酸奶形成的风味变化及其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种量5%最适合豆乳和牛乳的混合原料液发酵;豆乳与牛乳的配比为2∶3,蔗糖添加量8%,果汁添加量10%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柚子汁、红枣汁和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为发酵菌种,对柚子、红枣酸奶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一系列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出发酵工艺的各工艺参数和酸奶的最佳配方,制成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并具有保健功效的柚子、红枣酸奶。试验结果表明,该酸奶最佳配方为柚子汁添加量20%、红枣汁添加量10%,白砂糖6%,接种量7%,复合稳定剂添加量为0.9%,复合稳定剂为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果胶1:1:1的比例,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8 h。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豆奶配比条件下酸奶的品质和口感。采用正交实验,选择出最佳实验方案来制作SOD型酸豆奶。发酵后加入SOD,可使酸奶中的SOD保持最大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酸乳菌种分离及发酵蛋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RS培养倾注法从7种市售优质酸奶中分离出两株生产性能优良的菌株。以新鲜鸡蛋、新鲜牛奶、脱脂奶粉、白糖为主要原料,将其混合,利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以1∶1比例混合)进行发酵,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料组合,研制出风味优良、色泽淡黄、营养丰富且有鸡蛋香味的乳酸菌发酵酸奶。  相似文献   

20.
生产凝固型酸奶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凝固型酸奶是指乳酸发酵在零售容器中进行的酸乳制品。乳酸菌可以使蛋白质发生一定程度的降锵而形成预消化状态,并且能够抑制肠道内有害菌,解决乳糖不耐症,促进有益菌的活动,有抗癌作用。因此,酸奶是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产品。然而,由于酸奶的加工对其原料和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较为严格,若某些环节控制不当,将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因此,充分了解影响酸奶品质的各种因素,切实掌握生产设备的性能与加工工艺,就可设法避开不利因素,生产出高品质的酸奶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