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盆景鉴赏是盆景界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盆景的好坏,众说纷纭,难有一个令绝大多数盆友信服的评判标准:有人说盆景无好坏,喜欢就好;有人称卖得了高价的就是好盆景;也有人喜欢大盆景,认为盆景大、老、粗就是好。盆景到底如何来鉴赏,盆景鉴赏到底有没有依据与标准呢?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最为基本的当然要从自然美、艺术美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品评。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盆景艺术也有长足的进步,盆景制作队伍日益壮大,各类专业盆景园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量高质量的盆景层出不穷,这种发展势头随之而来的是对盆景艺术的鉴赏、对艺术风格理论的探讨。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确定品评盆景艺术的标准,如果通过广泛地讨论,对盆景艺术品评的标准能取得较为一致的认同,就会迎来盆景艺术事业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盆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需要从理论上对其表现对象做出一个界定。这个界定非常重要:对盆景来说是自身的定位,关乎盆景是不是艺术,是怎样的艺术的问题;对盆景理论来说是探讨的空间有多大,方向在哪里,关乎盆景发展走向的问题;对盆景创作来说是想象的边界在哪里,创作的方法有哪些,关乎盆景作品是否能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问题;对盆景赏评来说是感悟的起点有多高,评鉴的标准是什么,关乎盆景对人的作用和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4年11期第6页上刊发的“安庆市第二届盆景展览作品选”,读后感到这些作品的艺术水准均达到较高的层次,展现出徽派盆景的新的形象,现就其中的三件作品与大家一起赏析。  相似文献   

5.
刘学武 《花木盆景》2006,(12):16-16
近年,笔者利用假期或出差走访了一些名家名园,多次参观全国和各省、市举办的盆景展览,对盆景评比有些感悟和看法,现提出与各位商榷,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一、增加盆景栽培技术的评分。盆景是艺术作品,但却不同于其它艺术作品,它是活的作品,是具有生命的作品,如不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性,或只知修剪不知栽培,只知整形不知养护,作品将会不断发生变化甚至毁坏;有精深的栽培技术,不断加以精心养护,才能使盆景作品保存并维护其艺术价值。过去雀梅盆景的栽培就流传过“成功之日即为成仁之时”的说法,现百年的好盆景已凤毛麟角,这与盆景的生长年限和几易其主有关,但与盆景作者不懂栽培技术也无不关系。对此,笔者认为盆景评比应增加参赛者对盆景栽培技术方面的评分,方法很多,如现场答辩、随参赛作品附上栽培过程等,以改进只评作品不评栽培技术的缺陷,维护和提高盆景作品的生命力和艺术质量。  相似文献   

6.
胡一民 《花木盆景》2000,(1A):69-70
中国盆景发展史中有关元代的盆景技艺是一个研究断层。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著述的盆景专著,对元代的盆景技艺几乎都没有深究.仅提及元代高僧韫上人的“些子景”而已.其根据是蒙族入主中原,崇尚武功.不重视文化艺术的原因所致。笔者查阅了有关史料,经对比分析.得出了与上述传统观点不同的结论。历时近百年的元代,在花卉盆景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这段时间我们被赵庆泉、周肩进的红枫盆景《绮霞》迷住了,整天赏评,三句话不离该作。这篇稿子便是在我们共同切磋赏评中问世的。《绮霞》到底有哪些迷人之美?她美在色彩。《绮霞》那红灿灿、火辣辣的颜色,似骄阳、似彩霞、似锦缎……一直强烈地吸引着我们的视线,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人不由联想起“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又南于盆景是有生命张力的,她的色彩就显得格外的鲜艳和生动,更令人心爱。再经作者精心选用翠玉色的釉盆和黛色的玲珑几座作衬托,使整个作品的色调美更显柔和谐调,鲜明生动,把色彩美推到了极致的境界。更可贵的是作者又棋高一  相似文献   

8.
果树盆景不同于一般树桩盆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这个独特的个性就是要集观叶、观花与赏果于一体。如何才能让其充分体现这一个性,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果树盆景的十大忌,现解读如下,以与同仁交流。一、忌倒盆不适时这里讲的“不适时”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倒盆的频率,二是指倒盆的具体时机。倒盆的频率不适  相似文献   

9.
陆永强 《花木盆景》2014,(7):100-100
“五一”期间,主题为“游春日明湖,赏精品盆景”的明湖春日盆景展在济南盆景奇石园内举办,展览由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主办,济南市风景园林学会协办,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管理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10.
日前同好论及《花木盆景》今年第四期张锋先生《品思“台风”中的大陆盆景》一,笔认为,张先生中“多言不是”并非“讽喻”,而是让人“收视反听”,意在“警觉”,旨在“革新”。有的事实言谏也是笔的代言。但张先生章立论事关全国盆景评判,有的观点就失之偏颇。对两岸盆景比较,“品思”也缺客观与深层的透视,  相似文献   

11.
我看盆景     
李新 《花木盆景》2005,(10):14-16
这篇章如作所说,是“放胆直言”之作。中对盆景界多年来已成定式的一些理念,诸如盆景“高于自然”、盆景是“高等艺术”等等提出了质疑,并作了一些认真的思考。细细读来,字里行间虽觉时有突兀之处,却并没有偏颇之词。也许,作所提出的观点并未完全能让人信服。但这种思辩的态度应有值得借鉴之处。中国现代盆景已进入“创新、求精”阶段.近年来盆景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相比盆景技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盆景理论范畴似乎过于“安静”了。故刊登此,期望读参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楼学文     
《花木盆景》2014,(4):7-7
浙江义乌人,1973年生,喜爱盆景近20年。在经营企业之余,对盆景情有独钟,于2003年建成一个盆景园——逸园,现有盆景200余盆。他认为盆景有“宜静观,须孤赏”的要求,细推内理,实在是由于她的美有高度的浓缩性。盆景之妙在于小中见大,因此园中盆景以小型盆景居多。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广大盆景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来说,每一次大型盆景展览的举办都是值得期待的事情,而其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参展作品的评奖。相信每位参展人员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奖,而且获奖等级越高越好——这既是对作品的肯定,又是对作者技艺水平的认可。观众自然也希望获奖的都是布局合理、制作精湛、意境深远、养护到位、题名恰当的优秀作品,以欣赏、收藏、学习、借鉴,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但是,盆景是一门艺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鲜活的雕塑”,不可避免地具有审美上的主观性,再加上流派、类型、风格、树种、规格等差异,很难有非常客观的、绝对统一的标准去衡量盆景作品的优劣。  相似文献   

14.
胡乐国 《花木盆景》2003,(10):15-16
谈“传统”.是在谈中国盆景艺术的传统,离开了这一主题,那就会漫无边际.难免会离题远了点。谈“传统”是要在了解中国盆景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来谈.准切地说是要在了解中国盆景中的自然式和规则式的具体特征及其化基础的基础上来谈,不然就不容易谈好。这是我在学习大家  相似文献   

15.
寻梅     
谢荣耀 《花卉》2012,(6):35-35
“踏雪寻梅梅未开,伫立雪中默等待”。这是古人踏雪寻梅的典故.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这盆盆景,也是以此为题材而创作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正>读者心声我的良师益友我最早结识《花木盆景》杂志的盆景赏石版缘于八年前集藏刊物的个人爱好,当时我就集有一份《花木盆景》杂志盆景赏石版,只不过一直没有好好翻阅,以至于始终只是藏品。2005年我任职于街道绿化的工作,也是因为此,才有了与《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盆景中.扬州盆景独树一帜.被称作“扬派”,传统的树木盆景以“云片”为特点。“云片”是仿效高山上风急雾漫环境中,树木作适应性变化所形成的树干虬曲、枝叶平展的姿态。扬州盆景往往自幼培养,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造型方法,将枝叶扎成严整平稳、层次分明的平展薄片,叶面片片朝上.小枝一寸三弯,树十虬曲苍劲,  相似文献   

18.
<正>三角梅为岭南地区常见树种,生长迅速,萌芽密集,愈伤能力强,一年可修剪多次,赏花、赏叶、赏型、赏枝爪,四季迥异,景色多变,且虫害较少,不失为岭南盆景的热门树种。在2015年粤桂港(廉江)第二届盆景艺术博览会上,笔者一盆养护了十多年的三角梅盆景作品《春意盎然》荣获金奖:在2016年第十一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上,百盆岭南盆景首次跨越  相似文献   

19.
陈雅君 《花卉》2020,(9):49-49
我家的“水仙”长势还不错,但它就是不开花(图1、图2)。嗨,其实就是大蒜苗。大蒜买多了,一时吃不了,就地取材水培做盆景,先冒充“水仙”赏绿叶,然后做食材,一举两得。水培蒜苗,操作及管理极其便捷,一看就会,一试就成。简单概括为以下步骤:一、器皿:来源广泛,小杯子、酸奶盒、玻璃瓶、小瓷碗等等,只要底部没有裂纹均可。  相似文献   

20.
提起松树盆景造型,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松取奇态”、“搜尽奇姿打草稿”的松树盆景造型理论。表现松树盆景的姿态,一般也用“老、绿、劲、奇”四个字来形容。可见,松树盆景和杂木盆景不一样,一个“奇”字,在松树盆景的表现形式中占有相当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