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西兰林业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告对新西兰森林资源的概况、人工林的发展、天然林的持续经营以及农用林业的研究推广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天然化经营人工林一直是现代林业工作者的追求。文章对人工林天然化思想的形成历程,包括永续利用和法正林学说、森林多功能论、接近自然林业和新林业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国际上生态系统经营理念和绿色保留地作业法进行人工林天然化经营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人工林天然化经营在我国的实践,包括对红松人工林天然化经营的长期研究、防护林和城市森林近自然经营的尝试进行探讨,并对我国进一步的人工林天然化经营实践和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地区人工林经营管理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人工林发展的现状,并对人工林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发现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人工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人工林经营对策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两大方面,详细论述了具体的解决思想、理念、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我国人工林的现状,阐述了我国人工林的战略地位,从人工林功能和结构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目前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生态问题,并提出实现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工林是世界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运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方法和理念建立经济上高效、生态上安全的人工林,是当前我国林业上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对人工林目前所存在的生产和生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自然林业思想,对我国人工林近自然经营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近自然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近30年来人工林的经营为实例,系统地介绍了该经营单位人工林生态经营的技术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以期为我国南方人工用材林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人工林经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人工林经营、森林调查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技术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如何科学地经营人工林, 持续地发挥人工林的多种效益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结合在海南、云南、四川、陕西、北京等地开展的近自然森林经营试点研究, 提出了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技术, 包括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目标和技术指标、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不同作业模式及以目标树为特征的林分作业体系。最后讨论了规避近自然化改造风险的规划方法。这些理论和实施技术可为我国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目前我国人工林经营现状,并针对我国人工林经营存在的管理粗放、生物多样性低、病虫害频发、生产力低下、地力衰退严重等问题提出人工林科学经营的途径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青檀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和宣纸原料,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介绍青檀资源分布与生态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近20年来檀皮质量与宣纸的关系、苗木培育技术、立地条件与生产力、经营措施与生产力以及青檀人工林优化栽培模式组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我国青檀人工林的发展潜力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我国青檀人工林资源的培育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发展人工林与建立人工林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豁然 《林业科学》2000,36(3):111-117
全世界森林面积为 34 5 4× 1 0 8hm2 ,其中 3%是人工林。人工林是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 ,在木材生产、环境保护和景观建设中具有重要功能和作用。人工林在生产功能方面的补偿作用 ,使天然林可以更好地发挥生态环境价值、森林娱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前提是遗传材料的正确选择与营林实践艺术的结合以及保证这种结合的林业政策。愈来愈多地使用外来树种营建人工林是全球趋势。人工林对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经营措施得到解决。林木育种与遗传改良和经营制度的技术创新是不断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动力。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中国人工林实现可持续经营面临技术和体制两方面的挑战 ,但是 ,根本出路在于林业经济体制的改革 ,象农业那样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实行人工林产业化经营 ,建立人工林业 (Forestplantationindustry)。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桉树发展的贡献和可持续经营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最早于1890年引进桉树,刚开始主要作为庭院和四旁绿化树种,20世纪50年代在粤西和桂南大面积试种成功后,逐步推广作为南方主要造林树种.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种植桉树,1986年,全国桉树人工林面积达46.6万hm2,进入21世纪后,桉树发展迅猛,2015年达450万hm2,年产木材3000万m3,占全国商品林木材产量的26.9%,为保障我国木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桉树产业已形成包括种苗、肥料、制材、制浆造纸、人造板、生物质能源和林副产品等完整的产业链,年总产值达3000亿元.发展桉树人工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缓解我国木材供应紧张局面,减少对外依存度,以保障国家木材安全;二是桉树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构成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是对提高森林碳汇、发挥气候调节、完善森林的生态和防护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四是重要的民生林业,促进林农增收和农村致富.桉树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可持续经营.首先必须更新观念:由木材生产为主向木材生产与环境保护并重转化,由封闭式经营向开放式经营转化,由传统的永续利用向森林可持续经营转化.同时,必须推行以下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1)立地与树种、品种相匹配;(2)适当的人工混交林措施;(3)进行科学的植被管理;(4)改进造林技术;(5)控制病虫害.  相似文献   

13.
湖南杉木人工林近自然经营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国人工林在19世纪,与湖南杉木人工林有相似之处,采用单一树种营造大面积人工林,造成地力消耗很大,无法实现林木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从杉木经营历史,分析了现有栽培制度下的炼山、幼林抚育、轮伐期短、林分结构单一等现状所导致的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林地地力衰退。本研究引进德国森林近自然经营理念及原则改造杉木人工林,分别对杉木幼林、中林、成林进行第1代目标树经营,为第2代目标树形成创造有利条件,使林地地力得到恢复,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同时获得较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Long planning horizons generate substantial uncertainty in forest management, making management flexibility, the ability to choose between multiple options or opportunities, a desirable attribute of managed forests. Flexibility in forest management reflects both the relative rigidity of intervention requirements and the potential range of development pathways for a stand. The wind stability of Pacific Northwest Douglas-fir (Pseudotsuga menziesii [Mirb.] Franco) plantations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concept of management flexibility. Dense Douglas-fir plantations develop high height to diameter ratios (H/D same units) in the dominant trees making them unstable and prone to wind damage.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plantations is inflexible, because without early and timely thinning, the stands do not contain stable trees that could be expected to survive long rotations or late thinnings. A combination of reduced planting densities and site-specific management reduces both the necessity and rigidity of intervention requirements (e.g., thinning) and expands the number of potential developmental pathways for these stands. The cost of greater management flexibility is reduced efficiency of wood volume production; however, greater adaptability to changing markets, labor conditions, and management objectives may be more important for many forest owners. While this approach to management is complex, it frees owners and managers from rigi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allows for a wider range of future stan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杉木1年生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关于现有人工林的地力衰退问题,在世界林学界范围内已得到基本一致的认同,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有的将2代人工林的多种表现称之为“第2代效应”,包括品种改良和施肥等措施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常规措施导致的负面影响在内,造成认识不同的原因在于试验的方法和数据...  相似文献   

16.
论工业人工林的生态经济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工业人工林是生态林业发展模式实施的重要环节,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但其生态结构单一,稳定性差,是一个高度输入输出的开放型林分。在各国的实践中,经济效益的高低并无定论。必须依据我国的国情选择适宜的发展方式,以保证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的林木遗传改良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林是澳大利亚林业的主体, 全国40%的木材是由人工林提供的。针叶人工林除少量乡土树种(南洋杉)外, 基本为引进的松树。18世纪中叶从美国引进了辐射松, 其后又相继引入了其他种松树。澳大利亚重视松树的遗传改良和利用, 已取得了显着成绩, 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 澳大利亚的桉树资源丰富, 对其研究也较深入。  相似文献   

18.
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大径材用于实木加工是桉树人工林发展的趋势,但桉树人工林大径级原木的培育尚缺乏经验。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桉树大径材树种选择、初植密度控制、间伐、修枝和施肥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其对大径材生长和材性的影响,以期为桉树资源高效利用及大径材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美国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林木苗圃在种苗培育上有着较好的技术和经验, 作者以1992年掌握的美国种苗信息为基础, 对20年后美国林木苗圃主要育苗技术情况进行分析和综述。其中主要介绍美国东南部和西北部地区近15个林木种苗生产相关企业及研究所的实用技术和技术推广情况, 讨论美国林木种苗行业协会和技术推广专家在育苗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和形式, 提出了技术创新、苗圃分类经营、政府引导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等建议, 以期为我国的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漳州发展桉树实践的调研,认为:在经营理念上,注意桉树与乡土树种实行嵌合式造林,短周期与长周期结合培育中大径材,速生桉树与珍贵桉树相结合发展,木材利用与生态利用相结合考虑;在营林措施上,推广近自然经营、营造复层混交林、保护乡土植被、改良林地生态环境;在宏观管理上,坚持科技先行、政策引领、产业带动。这些做法对桉树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