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春  刘素君 《西南园艺》2005,33(5):49-49,51
枇杷属亚热带果树。在重庆地区.当枇杷初花开放时,正遇梅雨季节,加之枇杷花序绒毛特别浓密,雨水很容易积留在花序中。湿度过大造成枇杷花序灰霉病、花腐病爆发流行。而感病的花序形成的幼果防冻能力又大大降低。每年重庆地区枇杷生产因为花序腐烂和幼果受冻造成不小的损失.严重者整株无果.用大棚栽培枇杷,塑料棚膜的保护可避免花期雨水的影响.减少低温对幼果的冻害.并且可提早10~15d采收果实。鉴于此,我们从2002年秋开始研究大棚枇杷防雨防冻的栽培管理技术.现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初步研究了枇杷花腐病在不同发病时期及不同组织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性,结果表明:(1)细菌不是引起花轴维管束变褐的最初病原菌,它是在维管束变褐之后寄生上去,引起花轴表皮腐烂的病原菌。(2)灰葡萄孢菌是在花腐病的中后期腐生上去的,应该不是引起花穗腐烂的关键性致病病原菌。(3)引起枇杷花腐病最初发病的病原可能与2种真菌有关,一种是引起灰斑病的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eriobofoliaDesm),另一种是长出粘孢团的真菌(尚待鉴定)。(4)室外接种拟盘多毛孢菌的花穗发生明显花腐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该菌可能是引起枇杷花腐的病原菌之一;而接种粘孢团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明显,它可能不是引起花穗腐烂的关键性致病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正灰霉病是蓝莓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在露地、设施栽培中均有发生,但发生普遍程度不同,其中尤以冬暖式大棚栽培中灰霉病发生普遍、危害程度重。蓝莓灰霉病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可侵染蓝莓花、果实、叶片、果柄以及枝条等部位,对蓝莓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在长期指导防治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蓝莓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1危害症状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保环境保护研究所自主分离筛选的利迪链霉菌A02为供试菌株,采用离体生物测定法评价了其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ructicola)和枣青霉病菌(Penicillium sp.)3种果树病原真菌的室内毒力,通过小区试验测定了其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A02活性产物对葡萄灰霉病菌、桃褐腐病菌和枣青霉病菌均具有强毒力,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3696、8.1115和7.4989mg/L,最低抑菌浓度均在30 ng/L以下;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小区防效达95.7%,显著高于对照生物农药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和1%多抗霉素水剂.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重庆地区枇杷基地的陆续投产,在生产中出现了枇杷花穗腐烂影响枇杷着果、造成减产的严重问题。从2002年秋冬季开始,在重庆市初投产的部分枇杷园中零星发生了花穗腐烂的情况。2003年,枇杷花穗腐烂病(简称花腐病)的发病面积较2002年有所扩大,九龙坡区就有30%的枇杷果园发生了花腐病,并且个别果园发生特别严重,造成了全园绝收,花腐病的严重影响逐渐表现出来。2004年11—12月,在枇杷开花期间恰逢重庆地区出现了多年不遇的连续低温多雨寡日照的特殊气候,重庆市各区县的枇杷果园受到了花腐病的严重为害,很大部分进入挂果投产的枇杷果园…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约20年前从新西兰引入日本以来,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和树龄的增长,果实软腐病和细菌性花腐病在全国发生为害。本病于1983年长崎县果树试验场的森田等作过报道,其后在全国各地造成严重为害。爱媛县部分果园发病率高达80%以上,基本无收,已成为最重要的病害。症状特征该病主要是以为害花器官导致减产为特征。开花期花药和柱头及全部雄蕊变为褐色,雄  相似文献   

7.
<正>草莓灰霉病(Strawberry Gray Mould)是南方草莓产区为害严重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草莓栽培地区都有发生,20世纪70年代后发病逐渐加重,特别在南方采果期正值春雨时节,发病更为严重。露地栽培及半促成栽培均发生严重,大棚內在不注意湿度管理时,也容易严重发生。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常造成花及果实腐烂,感病品种的病果率在30%左右,严重的可达60%以上,对草霉产量、品质影响很大。1草莓灰霉病的发病特征草莓灰霉病的发病部位在果实上,果实染病多从残留的花瓣或接触地面的部位开始,也可从早期与病  相似文献   

8.
从辽宁省8 个地区的番茄种植区中采集、分离纯化得到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单孢菌株115 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腐霉利的抗药性,并对抗药性分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呈现加重的趋势,8 个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 值分布在0.05~16.30 mg·L-1 之间,平均为3.99 mg·L-1,抗性频率达到83.48%,以中抗菌株为主,但在阜新和盘锦地区检测到高抗菌株。对抗性菌株BcOS1 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所选抗性菌株在第369 位和第373 位的氨基酸同时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Fr.)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从辽宁省番茄产区采集、分离纯化获得206株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结果表明,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EC_(50)值在 0.001 3~0.073 1 μg·mL~(-1)之间,平均值为(0.022 7±0.014 5)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EC_(50)平均值(0.022 7±0.014 5) μg·mL~(-1)作为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从206 株菌株中选取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39株菌株,测定其对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及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依次为氟啶胺咯菌腈啶酰菌胺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氟啶胺与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和咯菌腈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0.
贡柑黑腐病是近年来在贡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该病害可导致嫩梢快速枯死,大量嫩叶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本研究从病区采集发病枝叶,对贡柑黑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贡柑黑腐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芸薹链格孢菌A.brassicae(Berk.)Sacc.和柑桔链格孢菌A.citri Ellis et Everhart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断该病原菌为柑桔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11.
葡萄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检测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指导生产上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方法】从甘肃、山东、北京等14个省、市、自治区采集葡萄灰霉病样分离纯化得到109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了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和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结果】结果表明,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菌株率分别达到了83.5%、14.7%和17.4%;抗药性类型有BenRDicSNPCS、BenRDicRNPCS、BenRDicRNPCR和BenSDicSNPCR4种,所占比例分别为68.8%、13.8%、0.9%和16.5%。【结论】我国不同地区的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较为严重,因此,在生产上,应选择一些替代的新型杀菌剂和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大棚番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病害的发生危害日趋加重,如番茄灰霉病、叶霉病、脐腐病等。为保证番茄的安全、高产、优质,现将大棚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为供试菌,采用平板对峙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根围土壤中的细菌对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拮抗效果。结果表明:对分离纯化的75株细菌进行拮抗测定,其中30株对番茄灰霉病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分离频率为40.00%。其中3株拮抗细菌YM8、FQ10、FQ11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拮抗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在1.5~3.0cm。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形态特征观察对其进行了种属初步鉴定,鉴定结果为菌株YM8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FQ10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FQ11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相似文献   

14.
桃树花腐病为大棚桃树栽培的重要病害,如果防治措施不当,就会造成落花,落叶,落果,甚至绝产。1998年因为桃树花腐病的严重危害,导致许多大棚油桃大量落花,落叶,落果,给果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现对该病的发生和防治进行  相似文献   

15.
李东 《西北园艺》2004,(9):38-4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迅速推广,灰霉病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在南方多雨的早春,灰霉病发病率和严重度均很高,少数大棚甚至到了绝收程度。在北方寒冷的季节,温室中处在花期的植物发病也较严重。1症状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开始发病,初呈退绿水渍状斑点,后向叶内扩展,常呈“V”字型暗绿色或浅灰色病斑,造成幼叶腐烂、成株落叶。幼苗、嫩茎顶芽受害,呈水渍状、淡绿色或褐色斑,病部以上枯死,引起幼苗猝倒、嫩茎腐烂、顶芽枯死。花、果实受害,多从花瓣与幼果黏连处开始,初呈水渍状、褐色斑,扩展后可使全果褐腐,病健部分界明显,常…  相似文献   

16.
西班牙每年出口柑桔约175万吨。果实腐烂率从来都不低于总产量的4—6%。迄今,据知在西班牙,能使柑桔果实发生腐烂的真菌已达13种。其中最重要者有柑桔绿霉菌、柑桔青霉菌、柑桔黑腐病菌、蚕豆花腐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以及柑桔炭疽病菌。导致上述病菌存在的重要因素是:①成熟果实长期(5—6个月)留树;②腐烂果实散落地上,造成  相似文献   

17.
大棚桃树花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左永胜张洪靓曲秀兰(山东省莱西职业中专266611)(沂水县高桥镇果树站当前保护地栽培桃树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特别是油桃的栽培,因其效益高,更为广大果农所青睐。但桃树花腐病也成为大棚桃树的第一位病害,如果防治措施不...  相似文献   

18.
江苏枇杷花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2019年江苏省枇杷花腐病的发生情况,指导枇杷生产,笔者调查了江苏省主要枇杷产区,以花序腐(冻)率、全花腐(冻)率及果实数量为主要调查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江苏省枇杷花序"北冻南腐"现象明显;设施枇杷几乎不受影响,山地、平地、湖边枇杷园腐(冻)率差异基本不显著,均超过74%;主栽品种青种的全腐(冻)率极显著低于白玉,郁闭园极显著高于非郁闭园,产量影响较大;及时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分析了气象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茄子灰霉病的症状诊断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灰霉病在多种蔬菜上均有发生。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茄子保护地栽培面积扩大,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茄子灰霉病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20.
番茄、辣椒、茄子等茄果类蔬菜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oon)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茎、叶、花、果均可染病,造成减产,甚至失去商品价值,造成重大损失。1症状特点1)番茄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生产中的常见病害。苗期发病引起茎、叶腐烂,病部灰褐色,表面密生灰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