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经济学及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物质循环、演替及稳定性,农业高效耕作与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生理生态、作物分子生态,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农田有害生物群落特征及生态效应与农业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评价与管理,生态农业模式与效益、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经济学及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物质循环、演替及稳定性,农业高效耕作与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生理生态、作物分子生态,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农田有害生物群落特征及生态效应与农业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评价与管理,生态农业模式与效益、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经济学及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物质循环、演替及稳定性,农业高效耕作与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生理生态、作物分子生态,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农田有害生物群落特征及生态效应与农业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评价与管理,生态农业模式与效益、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经济学及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物质循环、演替及稳定性,农业高效耕作与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生理生态、作物分子生态,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农田有害生物群落特征及生态效应与农业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评价与管理,生态农业模式与效益、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经济学及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物质循环、演替及稳定性,农业高效耕作与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生理生态、作物分子生态,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农田有害生物群落特征及生态效应与农业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评价与管理,生态农业模式与效益、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经济学及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物质循环、演替及稳定性,农业高效耕作与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生理生态、作物分子生态,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农田有害生物群落特征及生态效应与农业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评价与管理,生态农业模式与效益、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经济学及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物质循环、演替及稳定性,农业高效耕作与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生理生态、作物分子生态,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农田有害生物群落特征及生态效应与农业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评价与管理,生态农业模式与效益、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经济学及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物质循环、演替及稳定性,农业高效耕作与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生理生态、作物分子生态,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农田有害生物群落特征及生态效应与农业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评价与管理,生态农业模式与效益、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经济学及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物质循环、演替及稳定性,农业高效耕作与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生理生态、作物分子生态,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农田有害生物群落特征及生态效应与农业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评价与管理,生态农业模式与效益、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经济学及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物质循环、演替及稳定性,农业高效耕作与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生理生态、作物分子生态,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农田有害生物群落特征及生态效应与农业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评价与管理,生态农业模式与效益、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效益是土地整治绿色基础建设中亟待探讨的命题。该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定量计算了现有防护林带的疏透度、有效防护距离和占地面积,并基于农田防护林生态化建设标准,分析了现有林带乔灌木结构配置、林带间距以及林带宽度的合理性,且对不合理的林带结构进行了生态化设计。同时,定性分析了项目区现有防护林带的优势景观空间、景观节点、重要景观轴线和功能区的景观建设需求。最后,结合生态化和景观化两个过程进行了防护林带空间结构和植物景观配置的综合设计。结果表明,综合了生态化和景观化的土地整治农田防护林设计,提高了项目区林带生态和景观结构的合理性。该研究为实现快速化农田防护林生态景观设计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土地整理活动是一个重建生态环境系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会对区域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影响。该文将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归纳为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特性、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以及土地整理后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其中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会对土壤质量、水文环境、生物多样性、农田小气候等产生影响;未利用土地的开发、交通用地的增加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一化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而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动物生态行为,同时会提高区域整体的环境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都市郊区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设计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开展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是实现土地整治多功能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以上海市金泽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评价项目区景观格局与污染风险,提出江南水乡景观重建的土地整治目标。依据不同类型景观基底及生态功能需求设计景观调整优化模式:水系景观整治模式通过河网贯通、圩堤建设与堤边绿化,提高湖、河、塘的景观连通度;点源污染整治设置"乔灌草"缓冲带,提高隔离防护功能;基本农田整治模式强调田块撤并与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景观生产功能;村庄整治模式建设生活基础服务与休闲观光设施,改善村庄景观的生活休闲功能。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与传统的农地整治,在模式设计的思路与工程设置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桐乡市乡镇耕地整理对耕地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桐乡市4个乡镇为研究对象,结合航空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在ArcGIS 8.3和ERDAS 8.6软件的支持下,通过数字矢量化、外业实地调查、地物调绘和核查以及室内补测的程序建立耕地景观图层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景观破碎度、分离度、形状指数和斑块分形维数对耕地整理前后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整理后4个乡镇耕地景观的形状指数和分形维数都呈下降趋势,并且后者趋近于1,表明耕地景观的斑块形状越趋简单并越有规律;景观分离度减小,景观破碎度升高,斑块密度增大,而平均斑块面积却减小,这说明在目前耕地整理的初级阶段,不适当的耕地整理方式和方法使得耕地景观的分割、破碎程度加剧,孤立的嵌块体数量增加,将会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开展耕地整理时,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必须注重景观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之趋向生态环境保育型土地整理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低丘岗地改造是对景观单元的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以湖北省红安县盐店河村为例,在完成生态调查和景观生态分区的基础上,制定了两个景观设计方案,并结合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景观稳定性评价以及生态服务价值测算,对两个景观生态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以增加耕地为目标的土地整理设计思路制定的方案,虽然采用了各种农田水利和护坡工程措施,但由于加大了对荒草地的开发,进一步减少了景观组分,降低了景观生态的稳定性,由原来的0.546下降为0.340,而生态服务价值为109.85万元/a,略有提高;以生态补偿为目标制定的方案,引进了新的景观组分,坡旱地改造为生态林地和经济林地,因而景观生态稳定性得到较大提升,达到0.66,生态服务价值也得到较大提高,达到139.65万元/a。  相似文献   

16.
生态护岸是河道治理的新方法、新趋势,已成为城市河流修复的关键环节。为解决北京市段永定河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以"莲石湖—门城湖"河段护岸和上辛庄生态护坡为示范,采取数据定量和调查定性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永定河不同河段适宜应用的生态护岸模式。结果表明:(1)生态护坡与生态护岸的关联度主要是河岸坡的坡度特点、防护措施和抗土壤侵蚀度。生长迅速、成活率高、绿期长的乡土树种和多年生草本植物最适合护岸;(2)生态护岸指标有河流弯曲度、河岸高程、河岸坡度、抗水流冲刷度、岸坡抗土壤侵蚀度等,护岸模式要兼顾河流的防洪、生态、景观、亲水功能;(3)工程+植物复合护岸比单纯的工程或植物护岸效果好。8种互补的护岸和6种护坡模式适宜推广,H8松木桩拦挡扦插柳复合护岸和K4土工格栅+客土种植灌草护坡的最好,适合优先推广。该结果为永定河不同河段的岸坡治理提供参考价值,为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海南省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价,为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截止2012年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绩为基础,对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林草植被的涵养水源、保育水土、固碳制氧、净化环境、改善小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这6个方面效益进行评价,采用影子工程法、市场价格法进行物质量、价值量的测评,对该地区近9a来的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合恩格尔系数与皮尔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结果]截止2012年,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达22.18亿元,保护水资源价值最大,为17.64亿元,占生态总价值的79.5%;固碳制氧价值次之,为2.38亿元,占生态总价值的10.7%。[结论]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在水土保持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遏制了当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
秦岭北麓城市新兴开发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取秦岭北麓典型城市区域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为研究对象,从景观格局变化、生态服务价值两方面分析城市新区建设及可持续性,以期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遥感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城市新区尺度下的景观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1)2004—2014年,浐灞生态区城乡转换特征明显,农业景观比重显著降低,建设用地景观增幅达88.2%,生态景观增幅高达201.5%以上,区域"生态含量"明显提高。(2)生态服务价值以农田、绿地和水体景观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近65%,到2014年全区85%以上的生态服务价值来自于绿地和水体景观。[结论]浐灞生态区10a间生态用地动态变化强烈且持续,城市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明显,反映该区在保障城市化建设的同时,有效且显著提高了环境质量,其生态建设政策有利于区域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宝鸡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陕西省宝鸡市退耕还林工程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和分析,为相关生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999—2015年宝鸡市退耕还林面积等数据为依据,参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与管理规范》附录中《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实物量评估公式及参照设置》对宝鸡市退耕还林工程在保护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改善小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计算,并采用影子工程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计算宝鸡市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价值。[结果]1999—2015年宝鸡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06×106万元,其中保护水资源和固碳制氧贡献最大,分别所占比例为36.8%和27%,保护生物多样性次之,贡献率为22.8%,改善小气候、保育土壤和净化环境价值贡献率分别为12.2%,0.8%和0.4%。[结论]退耕还林工程在宝鸡市水源涵养和改善环境作用明显,对于该区的水资源保护和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干旱内陆地区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以典型干旱内陆河流域石羊河为例,将GIS技术和土地利用优化空间配置模型应用到该流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新方法,并借助1986年、2000年和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自然发展情景3种模式下203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了优化配置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安全情景下2030年耕地面积减少314.41 km2(5.32%),但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1424.17 km2(33.85%)和1485.13 km2(12.05%),同时未利用地也有较大幅度减少;而耕地保护情景则以土地开发和整治及宅基地还耕为主要目标,使得耕地到2030年增加5.85%(386.53 km2),林地和草地分别增加7.61%(229.38 km2)和0.77%(84.58 km2),而未利用地则减少3.91%(789.92 km2);自然发展情景下其耕地、林地和草地到2030年均有减少,建设用地则有较大幅度增长。通过对3种综合考虑石羊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及耕地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研究结果认为耕地保护情景更为合理,既能保持耕地面积不减少,又能兼顾考虑生态恢复和城镇发展等方面的需求,而其它2种可为耕地保护情景进行补充和局部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