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介苗和丝裂霉素C交替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内灌注化学药物或免疫制剂是目前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有效方法。但是到目前为止从药物的抗肿瘤有效性和毒副作用方面 ,还很难说明哪一种药物更为理想。我院 1992年 2月至1997年 12月对 2 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卡介苗(BCG)和丝裂霉素 C交替膀胱灌注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副作用少。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 ,男 2 3例 ,女 5例 ,年龄 34~ 78岁 ,平均 5 7.2岁。单个肿瘤 2 2例 ,多发肿瘤 6例。所有病例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上皮癌。癌细胞分化 : 级 7例 , 级 15例 , 级 6例。按Je- Wett- Marshall[1 ] …  相似文献   

2.
结肠癌穿孔是结肠癌的并发症之一 ,治疗较困难 ,近期病死率高 ,我院 1 996年至今共收治 1 2例 ,现就术式选择谈谈体会。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5 0~ 70岁 ,平均 6 2 .5岁。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征、腹腔穿刺、腹部平片及手术探查。癌肿及穿孔部位 :盲肠部癌 2例 ,升结肠癌 1例 ,结肠脾曲部癌1例 ,降结肠癌 5例 ,乙状结肠癌 3例。 1 1例于肿瘤部位穿孔 ,1例乙状结肠癌梗阻并升结肠穿孔。病理分类 :腺癌 6例 ,粘液腺癌 2例 ,未分化癌 4例 ;Dukes分期 :B期 3例 ,C期 7例 ,D期 2例。手术方式 :一期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尿道电切并术后灌注治疗及预防浅型膀胱肿瘤复发体会。方法:对45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肿瘤及肿瘤基底部周围5~1.0cm,深达浅肌层。术后第1周开始用羟基喜树碱20mg灌注膀胱,每周1次,共8次,然后每4周1次,持续1年以上。结果:本组45例手术顺利,随访6月~3年,复发9例,复发率20.0%。结论:经尿道电切并术后灌注治疗是一种安全、疗效较好的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利用吡柔比星(THP)作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进行总结评价。方法:2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1周始定期用THP(30mg/40mL)作40min多体位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4次。其后每2周1次共4次,以后每月1次共1a。结果:经1a随访,肿瘤复发2例,复发率7.6%,仅4例出现轻微局部反应。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副作用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施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腹腔镜下施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5例均在术后4~6周恢复自主控尿,1例发生漏尿,7 d后缓解;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失禁,加强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后,夜间偶有尿失禁.结论 做好...  相似文献   

6.
恶性脑胶质瘤目前治疗的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 ,单独手术治疗平均术后存活期不超过 6个月 ,术后继以放疗 ,平均生存期也未超过 12个月。1992年 6月~ 1999年 12月 ,笔者对 2 9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 ,采用手术切除后加替尼泊甙 (威猛 ,VM2 6 )和甲基环亚硝脲 (Me CCNu)序列化疗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 2 9例 ,男 17例 ,女 12例 ,年龄 12~ 6 5岁 ,平均 38岁。肿瘤性质 :星形细胞瘤 ~ 级 9例 , ~ 级 8例 ,室管膜瘤 ~ 级 5例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4例 ,复发的少支胶质细胞瘤 3例。肿瘤均位于大…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表浅膀胱癌的治疗主要采用经尿道切除或经膀胱开放手术.但是,切除后50%以上的病人在2年内肿瘤复发,远期复发率几乎是100%.应用化学药物或免疫制剂进行膀胱内灌注是当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最常用的方法[1].赵勇等报道了3种灌注药物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其复发率分别为241%、200%、88%[2].膀胱内药物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手术后复发的疗效已经得到了肯定,在专业文献中多有报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 CT的广泛应用 ,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病例报道日益增多 ,但外伤后脑疝合并脑梗死的报道不多。我院 1996年1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脑疝术后早期合并脑梗死11例 ,为交流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1例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8~ 5 6岁 ,平均 34岁 ) ,其中儿童 1例 (8岁 ) ;发病原因 :车祸伤 8例 ,打击伤 1例 ,坠落伤2例 ,其中顶枕部受伤 5例 ,颞部受伤 4例 ,额部受伤 2例。所有病例伤前无心血管病史与糖尿病史。1.2 临床与 CT表现本组术前均已脑疝形成 ,其中单侧瞳孔散大 8例 ,双侧瞳孔散大 …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护理经验。方法: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灼术并术后定期应用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的48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护理。结果:48例随访12~24个月,无肿瘤复发45例(93.8%),复发3例。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以丝裂霉素C进行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进行悉心的护理,有助于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增生症 (BPH)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简单易行 ,但其并发症较多 ,如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出血、静脉血栓形成等。本文用腹壁减张缝合法对减少切口感染作了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本组 16 2例 BPH患者 ,年龄 5 7~ 87岁 ,平均 6 7.8岁 ,病程1~ 2 6 a;入院时已留置导尿管 2 8例 ,作膀胱造瘘 8例 ,有急性尿潴留史 35例 ;直肠指检前列腺 度增生者 12 2例 , 度增生40例 ;B超提示前列腺增大 ,其中向膀胱内突出者 10 2例。合并膀胱结石 42例 ,尿路感染 72例 ,肾功能障碍 32例 ,慢性肺部疾病 48例 ,心血管疾病 2…  相似文献   

11.
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术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技术改进及疗效.方法:对Hautmann设计的回肠代膀胱术进行改进,应用于11例膀胱癌根治术的尿流重建.离回盲部20 cm截取长50 cm回肠段,呈M形排列,先浆肌层连续缝合,再阻断血供后将肠管对系膜缘纵行切开,作全层连续缝合成球形代膀胱;输尿管不作粘膜下隧道移植,而是乳头状直接缝合于两上角,伸入代膀胱1 cm,尿道与最低处耳状肠片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 h,术后平均随访25月,排尿11例白天自控,9例夜间自控,10例排尿造影无输尿管返流,膀胱尿道吻合口漏1例,无肠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结论:改进后的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出血少,无返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2012年1月采用TURBT加膀胱灌注THP治疗的5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TURBT,瘤体一次性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灌注期间主要并发症为膀胱刺激症状、局部黏膜轻度充血、肉眼血尿,均对症处理后治愈;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2.5个月,复发率为18.87%(10/53),复发者均再次行TURBT。结论 TURBT联合膀胱灌注THP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创伤小、疗效确切、患者耐受好、复发率低,有利于掌握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自从 L ichtenstein于 1986年首次提出无张力疝修补这一概念后 [1 ] ,使疝的治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并在国内外逐渐推广应用。我们采用聚丙烯网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35例 ,近期疗效理想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本组 35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9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84岁 ,平均年龄 5 7岁。按 Bendavid的 T.S.D分类 , 型疝 2 2例 ,其中 期 5例 , 期 8例 , 期 9例 ,包括嵌顿疝 2例 ,双侧斜疝3例 ; 型疝 9例 ,为 期病例 ,包括双侧直疝 1例 ; 型疝 4例 ,均为 期嵌顿疝。1.2 手术方法 期疝和疝囊较小的 期疝采用局部麻醉 ,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膀胱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粘膜下注药组43例,在肿瘤切除后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6-8mg加生理盐水40-60mL行膀胱粘膜下注射。(2)对照组42例,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20mg加生理盐水40mL定期膀胱内灌注。  相似文献   

15.
中鼻甲成形术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术中不同处理方式将 5 0例 84侧伴有中鼻甲病变的 2型 2、3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为中鼻甲成形术组 37侧 (A组 )、中鼻甲外侧半切除组 32侧 (B组 )、中鼻甲切除组 15侧 (C组 ) ,观察 3种处理方式术后鼻腔清理时间、鼻腔粘连发生率、筛窦术腔闭塞发生率及治愈有效率。结果 :术后鼻腔清理时间 :A组平均为 (7 0± 0 3)d与B组的 (9 5± 1 1)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鼻腔粘连发生率 :A、C组均为 0 ,B组为 18 8% ;筛窦术腔闭塞发生率 :A组为 5 4 % ,B组为 12 5 % ,C组为4 6 7% ,A、B组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愈率及总有效率 :A组治愈率为 89 2 % ,总有效率为 10 0 % ;B组治愈率为 84 4 % ,总有效率为 96 8% ;C组治愈率为 6 6 7% ,总有效率为 73 3% ;A、B组与C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中 ,对病变中鼻甲进行成形术处理可以缩短术后鼻腔清理时间 ,促使术腔尽快上皮化 ,防止术后粘连及提高临床治愈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分娩方法的选择越来越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就 9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方式的处理作一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我院 1995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分娩产妇 5 6 2 8例 ,其中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的 90例 ,年龄≤ 2 5岁 11例 ,2 6~ 30岁5 0例 ,31~ 35岁 2 3例 ,年龄≥ 36岁的 6例。前次剖宫产距此次妊娠时间 16个月~ 13 a,间距 <2 a 15例 ,间距≥ 2 a 75例。1次剖宫产术后 87例 ,2次剖宫产术后 3例。剖宫产术后有阴道分娩史 6例。孕龄为 33~ 42周 ,其中孕龄 <37周 2例 ,孕龄≥ 37周 88例。1.2 处理方…  相似文献   

17.
前外侧小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部手术标准的后外侧切口引起的创伤 ,一直是引起术后胸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的原因。我科自 1996年以来在传统切口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采用前外侧小切口法 ,对肺癌、食管癌、血气胸 180例作了效果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 180例 ,男 12 3例 ,女 5 7例 ,年龄 2 5~ 83岁 ,平均5 6 .8岁。180例中肺癌 92例 ( 期 30例、 a41例、 b2 1例 ) ,食管癌 70例 (上段食管癌 5例 ,中下段食管癌 6 5例 ) ,纵隔肿瘤10例 (前纵隔 6例 ,后纵隔 4例 ) ,血气胸 8例。1.2 手术方法置双腔管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取标准侧卧位 ,术侧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性诊断和治疗在肾母细胞瘤中的应用,总结肾母细胞瘤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近1年来收治的肾母细胞瘤19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Ⅰ期9例,Ⅱ期6例,Ⅲ期2例,Ⅳ期1例,Ⅴ期1例;分化良好型(FH)15例,分化不良型(UFH)4例。随诊3个月~4年。总DFS84.2%,Ⅰ期、Ⅱ期CR 86.67%。3例术前辅助化疗后,手术成功切除肿瘤。结论 :肾母细胞瘤以手术、化疗、放疗为基本治疗,根据术前、术后准确的分期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使患儿生存率、生存质量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9.
小儿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少见 ,笔者遇 8例 ,为总结诊治经验 ,现作一报道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8例中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1 4岁 ,平均年龄 9岁 ;受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4例 ,高处跌落伤 2例 ,跑动时跌伤 1例 ,打击伤 1例。入院时间为伤后 1~ 1 2 h。1 .2 神经系统症状及合并伤8例患儿受伤时伴有片刻昏迷 5例 ,无昏迷 3例。所有患儿伤后都有不同程度头痛、呕吐。GCS评分 1 3~ 1 5分 4例 ,9~ 1 2分 3例 ,7~ 8分 1例。 8例均有枕部头皮血肿及淤血斑 ,其中 6例合并枕骨骨折。1 .3 影像学表现8例患儿入院后作头颅 X…  相似文献   

20.
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急腹症,治疗原则已公认,但如何判别其是否绞窄,恰如其分地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难度。本文是小肠绞窄术前判别和术中处理的体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近5a剖腹探查证实小肠粘连绞窄21例(多为基层医院经保守治疗无效转入),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17~76岁,术前保守治疗1~9d。15例术前明确诊断,符合率达71%。21例中因小肠坏死切除8例;1例73岁男性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后肠粘连绞窄,再次术后衰竭死亡;1例小肠远侧2/3切除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余均治愈。1.2 绞窄的判别方法经反复查体和腹平片、B超、腹腔穿刺等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