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做好防逃工作 蜈蚣是多足动物,攀爬能力极强,池养必须用玻璃镶嵌四壁,笼养则要用尼龙网封闭喂养,若稍有不慎,一夜之间可跑个精光。 2.必须定时喂食 人工养殖蜈蚣因是集群性喂养,如果不定时投喂食物,蜈蚣因饥饿就会自相残食,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2003~2007年,在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人工投喂、跟踪观察和解剖等方法对再引入黑颈长尾雉的食物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再引入黑颈长尾雉选择的植物性食物有24科41种,取食部位有植物的花、果实、幼嫩的叶子和茎:动物性食物有蜈蚣目、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等4个目的昆虫。  相似文献   

3.
现将蜈蚣的几种病害和防治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 绿霉病 绿霉病又叫绿僵霉菌病 ,是人工养殖蜈蚣的主要病害。 6月中旬至 8月底 ,由于气温高、湿度大 ,以及食物发生霉变 ,蜈蚣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而得此病。受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是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或绿色的小斑点 ,以后逐步扩大 ,继而体表失去光泽 ,腹部下面出现黑点 ,食欲减退 ,行动呆滞 ,最终因拒食消瘦而死亡。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环境的湿度过大 ,或池内残存的食物腐烂霉变所致。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霉变的食物 ,喂新鲜活食 ,保持养殖池内卫生 ,并进行消毒灭菌 ;②调节养殖…  相似文献   

4.
王兴金 《野生动物》2012,33(5):294-296
动物园人工湖作为一种特殊的湿地,良好的环境设置和科学的管理对生活在其中的鸟类健康和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放养鸟类与野生鸟类之间、放养鸟类之间、鸟类与人之间、鸟类与环境之间存在互相干扰,需要综合考虑鸟类的自然栖息地特征和食性以控制放养鸟的种类和数量;为鸟类设置合适的隐蔽场所,提供合适的巢材巢穴,多点分散投喂食物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干扰的发生;参考家鹅生态化养殖法,有意识地种植某些植物或投放鲜活食物既为鸟类提供了自由采食的食物来源,又很好地展示了鸟类的自然采食行为;改变在岛上投喂食物的方式,直接将食物投喂在水面或投喂在竹排上,可以避免鸟类采食变质食物,减少发病机会;定期的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成宜林 《猪业科学》2001,18(3):67-68
蝎子又名“全蝎”、“全虫”,既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又是餐桌上的上等佳肴,其市场需求量日趋增大,野生资源却因大量收购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日趋减少,蝎子的经济价值不断提高,养蝎尤其是养蝎提毒,经济效益显著,如何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获得较高的产量是当前养蝎的关键。 1 饲料 蝎子是食肉动物,最爱吃各种蜘蛛和小蜈蚣,也爱吃其它昆虫。至于蝇蛆、蚯蚓、家蚕等,仅在没有其它食物时勉强取食或不吃,故不可作为食物饲喂。投喂时,须保证蝎子吃饱以防蝎子因饥饿而互相残杀。其饲料来源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水产养殖中,饲料精准投喂技术非常重要,拥有精准喂养技术有助于水产生物健康成长,从而使养殖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从投饲计划、日投喂次数、投饲时间、饲料调控4个角度简述了水产饲料精准投喂的技术要点,以确保水产生物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7.
1.合理投饲:秋末冬出投饲的重点应放在底层吃食鱼类的催膘育肥工作上,所以对青、精饲料必须作适当的调整.一般以10月上旬开始,在投饲青料的同时,还必须补充豆渣、花生饼、菜饼、麦麸或豆芽等精料,也可将煮熟的红薯拌米糠或麦麸投喂,用量按鱼体重的5%投喂.到秋末季节,水、旱青饲料大为减少,此时应根据池鱼的吃食情况适当增加精料的投喂量.  相似文献   

8.
(一)幼鼠的饲养管理 幼鼠是指离乳后3个月龄内的竹鼠.需投喂新鲜、易消化、富含营养成分的饲料.如胡萝卜、甘薯、竹笋、瓜皮等多汁饲料,以及玉米、麦麸、干馒头等精料.同时在日粮中添加鱼粉、骨粉、食盐、维生素、生长素,以提高饲料消化率,并促进幼鼠的生长发育.食物种类必须保持相对稳定,若有变更,应有过渡期.幼鼠日采食14~17克,每天投喂2次,上午少喂,下午多喂.根据幼鼠的体重、体质强弱分池饲养,每池舍4~5只.  相似文献   

9.
昆虫的蛋白质含量高,可代替精饲料喂禽畜,以降低饲料成本。目前有6种昆虫饲料可开发。 黄粉虫 其幼虫、蛹及成虫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1%、57%和61%,既是喂禽畜的优良精饲料,又是喂养蝎、蛇、蜈蚣的上等佳品。  相似文献   

10.
条纹鲈实用饲料中豆饼的适宜用量用豆饼代替鱼粉配制饲料喂养条纹鲈幼鱼进行了试验。第一次试验10周,测出投喂含豆饼45%以上饲料的幼鱼增重和饲料效率较低,但投喂含豆饼30%饲料的鱼与投喂鱼粉对照饲料的鱼相比差异不显著。第二次试验测出投喂含豆饼40%饲料的...  相似文献   

11.
绿霉病又叫绿僵霉菌病,是人工养殖蜈蚣的主要疾病.在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蜈蚣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而得此病.受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是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或绿色的小斑点,以后逐步扩大;继而体表失去光泽,腹部下面出现黑点,食欲减退,行动呆滞,最终因拒绝取食消瘦而死亡.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环境的湿度过大,或池内残存的食物腐烂霉变所致.  相似文献   

12.
1 绿霉病6月中旬到 8月底 ,由于饲养环境气温高、湿度大 ,以及食物易发生霉变 ,蜈蚣容易受到绿霉病菌的感染而得此病。病变早期为关节部皮肤出现黑色或绿色的小斑点 ,后逐步扩大 ,继而体表失去光泽 ,腹部下面出现黑点 ,食欲减退 ,行动呆滞 ,最终因拒绝摄取食物消瘦而死亡。防治 :(1 )清除霉变食物 ,喂新鲜活食 ,保持养殖池内的卫生 ,并进行消毒灭菌。(2 )调节养殖池内的温度、湿度 ,保持通风散湿。 (3 )对发病的蜈蚣可用青霉素 0 .2 5 g,加水 1 kg喷雾消毒或加水饮用。 (4)可用食母生 0 .6 g,土霉素 0 .2 5g,氯霉素 0 .2 5 g,共为细末 ,同 …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养猪场注意到湿料喂养的好处,开始采用湿料喂养方式。湿料喂养需要将饲料和水分掺合在一起,再搅拌均匀后进行投喂,如果采用人工操作,耗时耗力,投放饲料量不好控制,容易造成饲料变质和浪费。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用更为有效的饲喂设备或方式……  相似文献   

14.
牛瓣胃阻塞是由于牛的瓣胃蠕动、消化机能衰退,使得食物消化变慢,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较长,食物水分被牛机体吸收过多,食物滞留在瓣胃中难以消化的机能紊乱性疾病。该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阻塞。原发性通常由投喂食物结构不合理所致,而继发性的则由其他疾病引发的。因此,对牛进行合理配制日粮,适当投喂青绿饲料,配合适宜的运动可有效防控此类疾病。  相似文献   

15.
瘤胃属于牛的前胃,瘤胃积食是瘤胃内积滞过多食物,致使瘤胃运动及消化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又称宿草不转。1病因牛瘤胃积食的病因多与饲养管理有关。1.1饲养管理不细致未能按时投喂草料、精料,投喂饲料忽多忽少,给牛饮用寒冷不干净的水,牛因突然变换饲喂新鲜青饲料或青贮草料,而且让其自由采食,都会导致瘤胃食物过量,易诱发发本病。圈养的牛不注意光照和适量运动也是导致本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春季蜈蚣管理要点春天气温回升到15℃以上时,蜈蚣便出来活动,可在池、缸、箱内喷洒加有奶粉或葡萄糖的温水,让其饮用。气温回升到20℃以上时,大部蜈蚣出来活动觅食,但此时活动还不旺盛,可投喂一些水分多的昆虫,如黄粉虫和地鳖虫的幼虫,嫩的菜叶等。这段时间要注意  相似文献   

17.
羊瓣胃阻塞是由于羊的瓣胃蠕动减慢所致,运化和传送能力降低,导致食物停留在胃里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减少,食物变干滞留在胃中形成阻塞。羊瓣胃阻塞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阻塞。原发性通常由食物结构不合理所致,而继发性的则因其他疾病导致的。因此,养殖户应对羊进行合理配比的饲料投喂,适当增强动物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可有效防控此类疾病。  相似文献   

18.
蜈蚣又名"天龙"、"百足",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工养殖蜈蚣占地少、成本低、不误工、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容易管理。一、蜈蚣的生活习性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食各种昆虫、蜗牛、田螺、青蛙、泥鳅、鱼等动物性饲料,也吃植物性饲料。在人工饲养时可投喂泥鳅、黄鳝及鱼内脏,尤其喜吃活蝌蚪,可适当加喂配合饲料。蜈蚣从受精卵到性成熟需脱皮11次,每脱皮一次就增长1厘米左右,经3年左右才达性成熟。在15℃以下开始冬眠,人工养殖可控制温度.延长生长期,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二、养殖方法1.建池:选择通风向阳、阴湿僻静的地…  相似文献   

19.
近日,江苏省高淳阳江镇狮树水产项目渔场的600亩螃蟹基地通过认定,拿到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有机农场证书,成为我国首个有机螃蟹基地。有机螃蟹的养殖要求异常严格,规定达标项目多达93项,特别体现在饵料投喂、药物防治、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在养殖过程中,首先必须确保投喂的饵料是有机食物,需种植不喷洒任何药物的豆科植物供螃蟹当“蔬菜”,“荤菜”则来源于蟹塘内放养的活螺蛳和小杂鱼。10多种病害的防治只能采用经常换水、定量投喂饵料、及时清除残饵、混养鲤鱼黑鱼等方法。此外,有机螃蟹养殖中,周边生物还必须具有多样性,四周环境要优美,…  相似文献   

20.
养蝎子的常用饲料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养殖昆虫类: 有黄粉虫、土元、蜈蚣等,这些繁殖力强、生长快、比较容易养殖,其含蛋白质很高,是蝎子很适口的饲料。但这些饲料应提前养殖,以备缺饲料时来喂蝎。养殖类饲料可投喂产后的母蝎让其近快恢复产仔时所付出的营养,这是最适合母蝎的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