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造成鲤鱼肠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还是水温及喂食上。水温低或温差过大易造成肠炎,喂食不当也会造成肠炎突发。肠炎初期食欲不振,粪便带线,这种情况只需要保持水质,提温至32℃即可快速看到成效。肠炎中、后期,鲤鱼会出现厌食,粪便黄白色,甚至脓疱,肛门红肿等,此时在做好保持水质,提高温度外,就需要添加药物才可治愈。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粘球菌,该病习惯上称烂鳃病,主要危害鲤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相似文献   

2.
<正>造成鲤鱼肠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还是水温及喂食上。水温低或温差过大易造成肠炎,喂食不当也会造成肠炎突发。肠炎初期食欲不振,粪便带线,这种情况只需要保持水质,提温至32℃即可快速看到成效。肠炎中、后期,鲤鱼会出现厌食,粪便黄白色,甚至脓疱,肛门红肿等,此时在做好保持水质,提高温度外,就需要添加药物才可治愈。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粘球菌,该病习惯上称烂鳃病,主要危害鲤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     
中草药治疗草鱼“三大病” 草鱼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中草药治疗草鱼“三大病”,具有来源广、少花钱、就地取材、不污染水域等优点。 一、烂鳃病 l、大黄(干品) 0.5公斤,用 0.3%氨水 10公斤浸泡(在常温下)12小时后,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为0.00025%-0.00037%。 2、乌枯叶干粉0.5公斤或鲜叶2公斤,用10公斤石灰乳门公斤石灰加5公斤水)煮沸10分钟后,再用池水稀释,遍洒全池。使他水的药物浓度为0.000375%。 3、食盐用布包好(250克1包),吊挂于鱼…  相似文献   

4.
随着草鱼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草鱼的养殖面积和养殖数量逐步增大,对草鱼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工养殖草鱼中常出现的病害有出血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和水霉病等,发病原因主要与病原、养殖水质、草鱼鱼苗、养殖技术和防疫用药有关。防治这些常见病害的措施有:调控水质,定期清塘;正确投放,苗种消毒;饲料消毒,池水消毒;科学防治,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草鱼烂鳃病肠炎病防治方法最近,四川合川市利泽乡四村二组农户王正中发现他所养的草鱼大量死亡,经有关专家检测,病鱼得的是草鱼烂鳃病,肠炎病的并发症。每年夏季的6-9月,是草鱼烂鳃病、肠炎病的高峰季节,草鱼肠炎病死亡率较高,有时甚至高达90%以上。现分述这...  相似文献   

6.
(1)五倍子五倍子蚜在树木上形成的虫瘿,中医学上可作药用,可用于防治鱼白、赤皮病及烂鳃病。防治方法:每m~3水用2~3g 煎汁全池泼洒。(2)菖蒲又名白菖蒲(也可用石菖蒲),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用于防治草鱼肠炎、烂鳃、赤皮病。防治方法:每667m~2水面用菖蒲和蓖麻各4~5kg,打碎成浆液状,略经浸泡后,将渣和汁一起均匀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7.
五倍子五倍子呀在树木上形成的虫瘿,中医学上可作药用,可用于防治鱼白、赤皮病及烂鳃病。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用2~3g煎计全池泼洒。菖蒲又名白菖蒲(也可用石菖蒲),天南星科多年草本植物。主要用于防治草鱼肠炎、烂鳃、赤皮病。防治方法:667m2水面用音蒲和蓖麻各4~5kg打碎成浆液状,路经浸泡后,将渣和计一起均匀全地泼洒。水辣蓼又名辣谬、柳家、白辣家,家科草本植物。主要用于草鱼、青鱼的肠炎病。防治方法:按每50kg青鱼、草鱼用水辣费加铁冤案Ikg混和加水skg煎煮2/J‘时,拌饲料连续投喂3天。马鞭革又名铁马鞭,马鞭草科多年…  相似文献   

8.
防治草鱼"四病"的几种常用中草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俗称草鱼“四病”,是草鱼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而严重制约草鱼的生产,直接影响草鱼养殖的经济效益。目前防治该“四病”主要是采用化学药物,这就引发了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药物的残留对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且易导致该病的病原体(尤其是病原细菌)产生抗药性而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等恶性循环的现象。中草药毒副作用小,药性残留最低、残留期短而不会污染养殖水体等环境,能抗菌、抗病毒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甚至还能促进鱼类生长,因而具有化学药物无以比拟的优点。所以,中草药在今后的无公害水产养殖中将成为预防鱼病主要考虑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渔得利是最新广谱抗菌药与其他抗病毒成分配制而成的预混剂,适用于鱼、虾、蟹等水产动物的混合感染性疾病。由郑州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动物药厂生产的渔得利,能有效地防治鱼虾的各种细菌性疾病,对单胞菌、假单胞菌、粘球菌等引起的鱼肠炎、疖疮病、腐皮病、出血性腐败病、烂鳃病、烂尾病,虾红腿病、烂腿病、白斑病、褐斑病等疗效尤其显著。渔得利的使用方法是,将药与饲料搅拌均匀后做成颗粒饵投喂,每天每100千克鱼用药5~10克,每天分两次投用,连用两天。鱼苗也可用此药浸浴,浸浴的浓度为5~10X10-‘。用于预防,可每隔20天投喂1次,…  相似文献   

10.
第八讲:细菌性烂鳃病与鳃寄生虫病的区别和防治技术 鳃病是养殖鱼类常见的疾病,烂鳃病的病原体有可能是细菌直接感染,也有可能为寄生虫侵蚀鱼鳃,造成鱼鳃组织的破坏,继发性感染细菌,造成细菌性烂鳃病的假象。两者尽管外部特征相似,但治疗方案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中草药防治鱼病价格便宜效果好。 1.五倍子。每立方米水用2~3克五倍子煎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白、赤皮病及烂鳃病。 2.菖蒲。每亩水面用菖蒲和蓖麻各4~5公斤,打碎成浆液状并略经浸泡后,将渣和汁一起均匀地全池泼洒。可防治鱼肠炎、烂鳃和赤皮病。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产养殖中对中草药的选择
  1.大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根茎入药,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可防治肠炎病,烂鳃病。  相似文献   

13.
水产常用抗菌药物联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6种抗菌药物对鱼类几种细菌性病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几种抗菌药物对不同病原菌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药物对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MIC值,几种药物联用后对不同病原菌分别表现为:协同,相加,无关和拮抗四种结果。根据药物的联用结果研制出“肠锶康”,“鱼血康”和草鱼康,室外治疗结果表明,三种药物治疗有效率达100%,肠鳃康对鲤、鲫,鲂肠炎,烂鳃病治愈率达74%-85%,鱼血康对鲂鱼,鲫鱼细菌性败血病治愈率达70%-73.9%,草鱼康对草鱼赤皮,烂鳃,肠炎治愈率达63%-81.84%。  相似文献   

14.
第二讲 草鱼烂鳃病的种类及防治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常患烂鳃病,引起草鱼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鳋引起的各种鳃病。 一、鳃病症状: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  相似文献   

15.
草鱼四病,即草鱼肠炎病(烂肠病)、细菌性烂鳃痛、赤皮病和病毒性出血病,因其常见、多发、并发、暴发,对草鱼危害很大。现介绍1种用清凉油治疗草鱼四病的方法.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金鱼烂鳃病     
<正> 金鱼烂鳃病及其危害情况,国内外都有陆续记载。其病原体有的是原生动物,有的是寄生粘胞子虫、三代虫(吸虫类)、水霉、绿藻及细菌。但金鱼受害部位都集中在鳃部,引起烂鳃,造成机体缺氧致死。苏州花木盆景公司金鱼园,1982年5~6月份期间,金鱼群发生一种罕见烂鳃病,致使鱼群  相似文献   

17.
食盐是防治多种鱼病的显效药物,对细菌、真菌、寄生虫均具较强杀灭作用。现将食盐防治鱼病的三种方法介绍如下: 一、浸洗法。1.在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浸洗5~20分钟,可防治白头嘴病、烂鳃病、车轮虫病、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烂鳃病是池塘养殖草鱼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后常造成草鱼大量死亡,因此,了解此病的发生过程及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保证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1致病菌草鱼烂鳃病致病菌为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calumnaris)。该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柔韧、可屈挠的特性。其菌体细长,大小约为0.5μm×4~48μm,在病灶和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体较短,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菌体较长。其菌落黄色,大小不一,中央较厚,显色较深,由中央向周围扩散成颜色较浅的假根状。2细菌性烂鳃病发病原因草鱼细菌性烂鳃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在水质良好的条…  相似文献   

19.
魏建辉 《广东饲料》2002,11(1):37-38
1烂鳃病病原及症状1.1细菌性烂鳃病因:细菌性烂鳃一般都是由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Columnaris)感染引起。病状:发病初期,鳃上分泌大量的粘液,呼吸困难。因此,可以看见鳗鱼在水车、增氧机、岸边游动、聚集。随着病情的发展,轻压鳃部有大量污物或淡红色血水流出,剪开鳃盖可见鳃瓣充血缺损,有无数菌体聚集形成柱状菌落。有的病鳗肝脏颜色变浅,肠道充血。1.2寄生虫性烂鳃病因:由多种车轮虫、杯体虫、斜管虫、指环虫、两极虫等寄生虫感染引起。病状: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鳗鱼活力低,采食量下降,离群独游,鳃丝分泌大量…  相似文献   

20.
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正值春夏之交,气温、水温逐渐上升,一般平均气温高于水温。这段时间鱼类新陈代谢加快,生长日趋旺盛,同时也是水中各种病原生物繁殖的时机,是全年鱼病暴发的第一个高峰季节,应事先做好预防工作,主要预防艾美虫病、车轮虫病、竖鳞病、烂鳃病、肠炎病、指环虫病等。 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温、水温逐渐下降,一般平均气温低于水温,鱼类新陈代谢缓慢,生长日趋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