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耕地面积45万亩左右,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大约37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11.8万亩(包括2021年将要建设的4.3万亩),是全省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随着农田生态条件变化,以及重茬、整地质量差、播量偏大、病虫害发生严重等综合因素影响,小麦细菌性病害黑颖病在召陵区麦田发生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危害轻的小麦减产10%左右,危害重的小麦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6℃,日照时数218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86毫米,非常适合春、秋二季马铃薯栽培。近年来,随着召陵区种植业结构的深化调整,春、秋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4年已达5万亩。但由于受品种抗性较差、初次侵染菌源量大、气候条件适宜病菌侵染和栽培管理水平较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在该区发生为害较重,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成为制约马铃薯优质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昆明小麦的气候风险度,可为科学地规避气候风险提供参考和依据,运用模糊数学理论,综合小麦气候适宜度,构建风险度模型,对昆明小麦的气候风险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昆明小麦气候风险度和日照风险度变化不大,趋势较为平稳;降水风险度偏高,变化幅度大而且有增加的趋势。随着近几十年的气候变暖,温度风险度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风险度最高,温度风险度次之,日照风险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基本无变化。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的作物气候风险度模型能客观反映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风险程度。昆明小麦降水风险度高,因此在生产中可通过合理安排种植制度、水分调控等方面的措施规避气候风险。  相似文献   

4.
<正>召陵区地处河南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耕地面积40万亩,常年种植小麦37万亩,年均产量1.74亿千克。近年来,随着小麦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小麦病虫害防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特别是小麦药剂拌种的大量使用,对小麦地下害虫,土传、种传等病害的防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正是小麦备播时期,为了提高农民朋友对药剂拌种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使用效果,现将小麦药剂拌种实用技术介绍如下:一、小麦播种期药剂拌种的好处"麦收胎里富,播种是基础",而小麦播种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买的是除草剂,没想到却把田间的玉米苗给除了。为此,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的吴某等149户受害农民将山东某药业公司和经销商张某告上了法庭。7月21日,召陵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该公司和张某赔偿吴某等149户共计63万余元。  相似文献   

6.
应对气候变化 确保冬小麦安全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河南省安阳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暖干化趋势明显。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病虫害呈上升趋势.影响小麦生产的不利因素增加。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归结于降水因子和温度因子的变化。所以从趋利避害的角度研究小麦生产期间主要天气气候灾害(干旱、作物冷害、冻害、雷雨大风等)对小麦的影响和风险,为防灾减灾宏观调控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宋佃星  马莉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9):147-151
为了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而指导区域建立适应气候模式。在运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对气候变化趋势探讨的基础上,对关键气候因子与小麦产量进行相关分析,采用标准时段解析小麦气候产量与技术产量。结果表明,宝鸡市气温及降水突变发生在1991 年,但季节性突变存在差异,气温及降水突变春、秋季均晚于夏、冬季。宝鸡市气温呈升温趋势,升温幅度为0.15℃/10 a,以冬季升温为主。降水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约为15.4 mm/10 a,夏秋季降水减少贡献最大。春季气温与小麦气候产量的相关系数达0.67,气候产量以27.5 kg/(hm2 ·10 a)速率增加。近54 年宝鸡市气候变化呈暖干化趋势,在满足灌溉的基础上,气温升高对小麦生产具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8.
玉米白星花金龟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星花金龟属鞘翅目花金龟科,别名白纹铜花金龟、白星花潜、白星金龟子、铜克螂。成虫取食玉米、小麦、蔬菜、林果等多种作物,是一种食性广、为害性强、扩散快的农业害虫。2004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部分玉米田发现白星花金龟,为害并不是很重,因此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北京地区小麦玉米两熟种植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北京地区小麦和玉米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根据未来气候变化 的研究设计了气候情景,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气候化对小麦玉米一年二熟种植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对小麦和玉米生产有利,玉米产量的提高大于小麦;降水减少首先对小麦生产不利,当降水进一步减少时,对玉米生产也不利。  相似文献   

10.
小麦生育期间气候资源配置与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濉溪县多年小麦产量和相应的旬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表明:正常年份光温水消长与小麦各生育阶段对气候的要求基本吻合,光热资源能够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降水略感不足。小麦播种—分蘖期气象方面的限制因子是降水量,越冬期和返青—拔节期的限制因子是温度,灌浆—成熟期光照时间、温度、降水量对产量均有较大影响。气候过渡性特征十分明显,气象灾害多而频繁,引起小麦产量的显著波动。生产上要立足本地气候特点,趋利避害,防灾减灾,通过优化小麦种性布局、培肥土壤和规范化栽培等途径,保障小麦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正>兰考198是中国小麦著名育种专家沈天民培育的超级小麦品种,属河南省"单产(667m2)800kg超级小麦新品种培育与示范"科技专项资助项目,兰考198在2011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23),具有超高产能力、抗病性广泛、土壤与气候的适应性强、穗大粒多、秆矮成熟早、千粒重高、品质优良等特性,近两年在河南省小麦生产上的表现十分突出,已经成为黄淮海冬麦区实现超高  相似文献   

12.
今年河南省小麦生长期间,先后经历了暖冬、倒春寒、干旱和干热风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对小麦生长极为不利,但同时又为在特殊气候条件下了解品种在大田中的表现、鉴定及筛选品种提供了一个好机会,为河南省秋播合理利用小麦品种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鲜食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是200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的一个农业大区,辖区内有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86个行政村,且大部分属于近郊乡镇,常年种植玉米28万亩,其中鲜食糯玉米5万亩,是漯河市近郊农业发展的经济亮点。近年来,召陵区按照漯河市  相似文献   

14.
暖冬气候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河南省新乡地区小麦生育期内的积温近17年来比1960~1990年高45~612℃,冬季平均气温高0.9~4.1℃,从而使小麦生育期提前,冬季冻害和春季“倒春寒”的危害频繁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小麦生育期内的气候变化特点和对小麦生长影响情况,提出生产上多利用半冬性、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迟的小麦品种;做到适期播种;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方法,减少暖冬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漯河市召陵区小麦抽穗异常的实地调查分析,摸清了抽穗异常的生育特点、表现症状与发生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陇东塬区冬小麦生长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英  周忠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169-174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影响,利用陇东塬区1995—2013年连续19年冬小麦生长量资料及气候因子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与冬小麦生长量的生理因果关系。结果表明,19 年来冬小麦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上升,气候倾向率为0.552℃/10 a;有效积温增加,气候倾向率为126.1℃/10 a;降水总量上升,气候倾向率为7.619 mm/10 a;日照时数减少,气候倾向率为-42.256 h/10 a。19 年来,陇东塬区冬小麦植物干重、生长率、叶面积、千粒重及气候产量均增加。各气候要素对生长量的影响在各发育期不同,营养生长期降水对冬小麦的生长起决定作用,随着生长发育进程,降水的影响逐渐减弱,积温、日照时数的影响逐渐增强,小麦气候产量与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潍坊市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其对当地小麦生产的影响,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对2021—2050年潍坊市气温及降水量进行模拟,并将气象数据输入作物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下小麦的生长状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未来潍坊市将会出现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趋势;气候变暖会导致潍坊市小麦生育期提前,产量降低;若考虑CO2的肥效作用,小麦会增产。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烟薯套种生产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6℃,日照时数218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86毫米,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烟薯套种。2012年全区烟薯套种面积5000公顷,虽然本地烟薯套种技术比较成熟,但是怎么以低廉的成本、较小的劳动投入帮助烟农获取最大的生产效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劳动力价格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研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优质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优质专用小麦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了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的气候区划指标和相应等级。利用河南114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采用GIS技术各气候要素进行了网格推算。采用专家打分法,将全省划分为强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强筋中筋过渡区、中筋小麦适宜种植区、中筋弱筋小麦过渡区和弱筋小麦适宜种植区5个分区,并对各区域的特点及建议进行了分别评述。  相似文献   

20.
朱富春 《中国种业》2012,(10):46-46
召陵区地处中原腹地,小麦、玉米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小麦2.5万hm2,玉米1.9万hm2,全年粮食产量一直徘徊在2.6亿奴左右。2009年8月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挖掘玉米、小麦两大作物的增产潜力,充分利用光热资源,3年来,召陵区农林局组成技术宣传、培训小组,分赴全区6个乡镇的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群众,改变传统观念,大力推广玉米适时晚收、小麦适时晚播技术(即“两晚”增产技术),但这项已经很成熟的增产技术在现实推广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已推广面积不足播种面积的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