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地区退牧还草工程的效益评价及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牧还草工程是国家草原生态建设重大战略举措,对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工程实施过程各种资料信息的分析,对内蒙古退牧还草工程进行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基本结论是:内蒙古退牧还草工程总体上效果明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存在政策措施不到位、配套政策和产业发展脱节等问题,影响了工程实施的效果,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
阿勒泰市退牧还草工程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的恶化和破坏,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促进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调查法,从阿勒泰地区的自然概况出发,对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为更好地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提出建议,以促进退牧还草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卓尼县退牧还草工程的显著效益与后续建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尼县在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中,通过禁牧、休牧、舍饲圈养、建设人工草地等措施的实行,退牧还草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实现天然草原永续利用,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提出了退牧还草工程后续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4.
聂学敏  李俊忠  李志强  张志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1978-1979,1984
退牧还草工程是典型的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关系到牧民的贴身利益。自该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出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不相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建议通过建立多元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退牧草地的管理等方面对退牧还草工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针对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自然概况,阐述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取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该地区退牧还草工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从2003年开始在甘肃省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是一项保护草原生态的重大系统工程,工程建设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进展顺利,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建设内容单一、工程管护难度大、配套资金落实难度大等一些的问题。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工程实施范围、增加工程建设内容、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加大后续产业培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3年,我国进行了大面积的退牧还草工程。本文选取了内蒙古镶黄旗为研究区域,以2003年8月份和2004年8月份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对应时期的地面调查数据,从植被盖度、植物类组成、地上生物量等方面对内蒙古镶黄旗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2004年与2003年相比,禁牧区内植被盖度提高了8.64%;2004年8月份与2003年8月份相比,禁牧区内北部沙区草原平均地上生物量增加了56.78%,南部平原丘陵草原平均地上生物量增加了71.81%。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制止了草原滥垦、过牧等行为,遏制了草原退化趋势,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作出的重要决策."十一五"期间,退牧还草工程累计投入中央资金93.19亿元,退牧还草面积超过3000万ha,其中禁牧围栏1679.9万ha,休牧围栏1560万ha;安排退化草原补播改良1040.9万ha. 退牧还草工程不仅有利于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还有利于加快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促进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阐释了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恢复的意义,分析了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提出了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恢复的途径: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人工压缩更替周期;借鉴沙漠生态恢复原理,对荒漠草原进行积极植被恢复措施、荒漠草原人工播种与飞播植被恢复技术及工程恢复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倪能  金蓉  王雪平 《甘肃农业》2004,(12):52-53
本文以酒泉市为例 ,对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分析了退牧还草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结合实际 ,对酒泉市的退牧还草工程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吉粳809     
为准确掌握呼伦贝尔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呼伦贝尔市组织开 展了2014 年全市草原监测工作,重点监测草原植被生长状况、生产力、利用状况、退牧还草工程效益、草原 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成效等。  相似文献   

12.
退牧还草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牧还草工程是国家草地生态建设的重大战略之一,自工程实施以来绩效明显。文章简单介绍了退牧还草政策的产生和实施效果,并指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不足,如:牧民观念引导不足、经济补偿不及时、技术支持不到位、禁牧机制不健全等,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强宣传教育、加大退牧还草工程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禁牧督查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道孚县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自2007年开始实施,经广大科技人员努力,各项指标达到了实施方案的要求。为今后更好的开展退牧还草工程,兹将实施要点及体会介绍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贯彻实施《草原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工作,确保年度计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加快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通知指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国情出发作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雷波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雷波县于2011年开始实施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截止2015年底雷波县退牧还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雷波县退牧还草工作的实施背景、现状及存在问题做出回顾和总结,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吉县地处黄土高原中部,是一个干旱少雨的地区(年降水量平均450mm),随着加快草原生态恢复与治理,这几年通过生态环境建设、草原建设、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为生态环境恢复和种草养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960万km~3的土地,作为世界上第三大面积的国家,在我国的领土上有着丰富的各类自然资源,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草原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草原资源有4.1亿多hm~2,位居世界第二。但是随着近几年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以放牧为主,而由于过度的放牧,造成土地以及草原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国家也在2002年底正式启动退牧还草工程,随着工程的深入,近几年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本文就是针对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对整个退牧还草工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退牧还草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边境地区的稳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对退牧还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退牧还草工程有效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贵州省盘州市天然草原出现过牧、退化、石漠化问题,制约了当地生态与经济的发展。为了有效改善上述现象,盘州市于2013—2015年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截至2015年12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本文概括分析盘州市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生态建设现状与项目管理的具体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与改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2011,(9):10-10
我国2003年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西藏、宁夏、云南8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启动了退牧还草工程,8年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截至2010年,中央累计投入基本建设投资136亿元,安排草原围栏建设任务7.78亿亩,同时对项目区实施围栏封育的牧民给予饲料粮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