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玉米带田土壤肥力变化及培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对小麦/玉米带田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土培肥途径。结果证明:(1)带田不施肥时,和迅速降低,产量急剧减少;(2)在带田的产量构成中,玉米平均占61.7%,且其对肥料的依赖性远大于小麦;(3)氮肥对带田产量特别是玉米产量起着主要作用,产量贡献率达55.2%-80.9%(4)小麦对磷肥反应明显,平方米对钾以应明显;(3)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结合,以氮肥为主,氮、钾平衡施肥是带田土壤培  相似文献   

2.
腐殖酸类肥料对小麦/大豆带田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大豆带田中,腐殖酸类肥料单施作物增产效果不明显,与磷肥配施大豆产量提高261.9kg/hm^2,与氮磷肥配施小麦产量提高305.6kg/hm^2。腐殖酸类肥料与磷肥配施较单施磷肥的大豆荚数和粒数分别增加1.6个和0.3粒;腐殖酸类肥料与氮磷肥配施较只施氮磷肥的小麦千粒重提高2.5g。施用腐殖酸类肥料能提高小麦/大豆带田作物产量稳定性,且较常规施肥节约10%的氮磷肥。  相似文献   

3.
投施肥料结构对沿黄稻麦轮作产量和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设于黄河北岸黄灌区和南岸井灌区的沿黄稻麦轮作肥料定位试验,3年6季的研究结果表明:施肥特别是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稻麦产量;单施有机肥或氮肥的增产效果不如有、无机肥配合施用,产量始终以MNPK或MNP区最高;6季作物的肥料效应约为总产的45.8%~53.2%,其中氮肥约为27.5%,磷肥约为6.9%~11.8%,而钾肥肥效不明显;基础地力对产量贡献约占46.8%~54.2%;5季作物轮作后,不同肥料投施结构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开始表现差异,土壤有机质、N、P、K全量、土壤三相比率及容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有机无机肥配合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4.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娄土耕层土壤养分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12a长期定位施肥研究了塿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养分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肥可以增加土壤全氮、土壤碱解氮的含量,施磷肥可以增加土壤全磷、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施钾肥对土壤全钾的影响不大但可以增加土壤速效钾的含量;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料可以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培肥地力。2)塿土对玉米的供肥能力高于小麦,长期不施氮肥或磷肥,使塿土生产力随种植年限的延续而下降,玉米下降的幅度分别为66.9%、45.1%,小麦下降的幅度分别为77.5%、75.8%。3)氮肥与磷肥配施或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塿土土地的生产力贡献率维持在93.5%~96.7%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旱农区施用有机肥的保水培肥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旱地施用有机肥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墒和培肥效果,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有机肥配施无机氮磷肥料后可明显提高旱地小麦产量,与等氮纯无机肥施用区相比,小麦增产17.9%~26.8%。  相似文献   

6.
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寻求适合晋西北黄土丘陵土壤特点的培肥途径,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施肥既能持续增产,又能提高土壤抗逆性;有机肥与氮肥合施增产效应最大,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培肥效果最好;当地应采取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磷肥在有机肥不足时配合氮肥施用等施肥措施;对低肥力土壤,可采用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方案,以达到快速培肥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市施肥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施肥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对小麦、玉米的贡献率分别为53.57%和59.55%;6年来无肥区监测点小麦、玉米产量下降明显;土壤对小麦、玉米产量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褐土、黄褐土、潮土和砂姜黑土。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单独施用无机肥料虽可保持带田高产,但只有与有机肥料配合时才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带田生产中氮肥损失率不低于42.1%~54.7%,说明改进施肥方法、提高氮肥利用率仍是带田合理施肥的关键;施用无机磷肥特别是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是提高土壤磷肥力的有效措施,可提高有机磷含量及其占总磷量的比例,提高无机磷中有效及缓效组分所占比例,降低难溶组分(Ca10-P,O-P)的比例;带田耗钾强度高,必须注意钾肥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3年小麦/玉米带田定位试验研究明确了①每公顷总量分别为450、900和1350kgN的氮肥第1年一次性施用和分年施用的增产效果,每公顷450kg左右N为带田适宜施氮量;②一次性施用氮肥后的残效、影响残效大小及持续性的主要因素是氮肥用量及土壤保肥性;③不同用量及不同分配方式氮肥的当年利用率比累积利用率低5.7%~2.0%,评价氮肥利用率的高低时,应将残效考虑在内;④等量氮肥分年施用与一次性施用相比,增产效果及氮肥利用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10.
1991~1994年在张掖,临泽和兰州采用常规方法和^15N示踪方法研究小麦/玉米带状间作条件下的作用营养和土壤肥力变化特点及科学施肥培肥技术,4年中共进行田间小区及微区试验30余项,经过研究明确了:(1)小麦/玉米带田在干物质积累上有明显的间作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来自光捕获率的提高,增施肥料对这种优势有促进作用。(2)带田对土壤养分的消耗强度大于当量面积的单种,因而带田高产的形成对肥料的依赖性 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业是易遭受气候变化影响、较脆弱的产业之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研究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灰漠土壤肥力对该国农业的影响,为该国农产品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实地考察及分析吉国气候资料.[结果]据吉国境内观测资料表明,成海沿岸地区、吉尔吉斯山脉山前地带和塔拉斯河谷地带的气温有明显上升,且平均每年升高0.05℃;气温年内分布除春季变冷外,其他三季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暖趋势;气象站观测的年降水量表明,夏季降水量呈增长趋势,在空间上费尔干纳山西坡和伊塞克湖盆地东部尤为突出.2012年由于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尤为突出,气温较往年春天和夏天更为干燥,粮食减产损失了1/3之多.[结论]吉国机械化耕作程度不高,秸秆还田量较少,农耕区几乎没有轮作倒茬,并且极少使用化肥和有机肥.表现出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产品质量下降和周边环境恶化.灰漠土有机物含量在人类经济活动和气候变化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其含量降低,要恢复土壤肥力需要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农田土壤肥力现状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焉莉  王寅  冯国忠  高强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23):4800-4810
【目的】距离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已有近30年的时间,受种植活动、作物品种、耕作方式等变化的影响,农田土壤肥力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农田土壤养分的现状与变化特征。【方法】通过对2005-2010年吉林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大量的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吉林省农田土壤肥力现状,并与第二次普查数据对比以了解农田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目前,吉林省农田土壤的pH平均为6.6,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6.1 g·kg-1,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46.8 mg·kg-1, 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6.7 mg·kg-1,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21.9 mg·kg-1。吉林省不同区域土壤养分存在显著差异,pH自东向西逐渐升高,而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从东到西逐渐降低,速效钾含量东部地区显著低于其他地区。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吉林省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大幅提高,速效钾含量略有降低。【结论】在长期耕作和较高施肥量条件下,吉林省农田土壤养分变化明显。建议今后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重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适当控制氮、磷肥施用,推进秸秆还田,以实现吉林省农田土壤肥力的提高和养分的平衡供应。  相似文献   

13.
黑土有机培肥对土地生产力及土壤肥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年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高量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处理耕层有机质与全氮含量比试验前分别增加39.0%和30.7%。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地生产力贡献优于相应化肥单施。N素化肥生产力贡献率72.9%,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地生产力贡献率92.2%,增产贡献率86.0%,比氮、磷、钾化肥处理增产贡献率高1.8%。有机肥对土地生产力贡献为80.3%,无肥处理贡献率为39.6%。高量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对土地生产力贡献居首,能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培肥地力的最佳施肥结构。  相似文献   

14.
邹忠  丁峰  苏建平 《现代农业科技》2010,(6):301-301,310
依据1959年第1次土壤普查后50年来的土壤调查资料,分析了如皋市土壤肥力发生的变化,并总结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提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障农民增产增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种植年限黄金桂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茶树种植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的p H、阳离子交换量呈上升趋势,其余理化指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年限间差异极显著。随着茶树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Ⅱ级肥力上升至Ⅰ级肥力,阳离子交换量从Ⅲ级肥力上升至Ⅰ级肥力,全磷、全钾含量从Ⅱ级肥力下降至Ⅲ级肥力,速效氮、速效钾含量从Ⅰ级肥力下降至Ⅲ级肥力,速效磷含量从Ⅰ级肥力下降至Ⅱ级肥力,全氮含量虽呈下降趋势,但一直保持在Ⅰ级肥力水平。土壤年限对土壤各指标的影响大小为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全钾全氮p H全磷。可见,随着黄金桂茶树种植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对肥力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加工番茄生产转换期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0-20cm土壤,有机肥加轮作能够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对全氮含量影响不明显.以基施75 t/hm2的有机肥,春麦+毛苕子与加工番茄轮作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多,分别增加了33.2;和37.5;;以基施45t/hm2的有机肥,黄豆+春箭舌豌豆与加工番茄轮作增加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多,分别增加了45.5;和64.2;.20~40 cm土壤,有机肥加轮作能够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以基施75t/hm2的有机肥,春麦+毛苕子与加工番茄轮作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多,分别增加了41.9;、46.2;、76.9;、200.8;和162.2;.  相似文献   

17.
轮台县农田土壤养分变化及培肥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台县1996年对农田土壤养分进行全面调查,发现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明显下降,速效磷显著上升,呈现缺有机质、缺氮、磷正常的状况,提出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改进施肥技术等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85~2006年西昌市农田主要肥力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土壤养分调控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8~11月在西昌市25个乡镇的农田采集土样,分析并比较自1985年以来西昌市农田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和土壤质地的变化情况。[结果]1985~2006年间,西昌市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及理化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2006年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平均含量分别为28.8、1.67 g/kg和127、17.4 mg/kg,分别比1985年上升了3.6%、32.5%、74.0%、93.3%,而速效钾平均含量比1985年下降10%。2006年土壤pH值平均为6.2,1985年平均为6.6。1985年重壤土面积最大,为41.7%,其次为中壤土(28.4%),2006年中壤土面积最大,为66.9%,而重壤土面积为18.6%。[结论]西昌市多数乡镇的土壤有机质等含量增加,有酸化的趋势,最缺乏的元素是钾素,其次是磷素,应当采取措施控制酸化,补钾、增磷,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吨粮田肥力指标及培肥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提出了关中灌区吨粮田土壤肥力指标及面积分布预估,得出一年两熟玉米和小麦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194.7kg/hm^2,P2O590.6kg/hm^2和N162kg/hm^2,P2O5132.75kg/hm^2;玉米以马鞍式施肥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林业事业,加快林业建设步伐是历史重任,也是当务之急。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维持和保护林地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