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农业害虫,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以昆虫性信息素为主要成分的性引诱剂诱集技术在大豆食心虫防控中的应用,是绿色化学生态防治技术的较佳选择。综述了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及鉴定结果、人工合成方法、田间应用技术、拟信息素及性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质协同作用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运用性信息素防治大豆食心虫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拟澳洲赤眼蜂——寄生于大豆食心虫卵的优势蜂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于大豆食心虫卵的赤眼蜂中,哪一种是优势种?在应用上哪一种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效果最好?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自1978年以来进行了有关的研究工作,现把结果报导如下。 (一) 1978年8月16日大豆食心虫产卵初期,我们在环城等5个公社的150亩大豆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每亩40,000头,设对照区。放蜂后每6天调查一次,结果列如表1。从表1看出,放蜂区大豆食心虫卵平均寄生率为  相似文献   

3.
大豆食心虫是我乡大豆的重要虫害,对大豆产量、质量影响极大。1983年大面积推广应用敌敌畏熏杀大豆食心虫,防治面积为4653亩,占大豆种植面积的80.4%。通过防治田和无防治田块的七个大队的多点调查结果证明,全乡防效在75.26—87.6%,平均防效为81.4%。我们调查了全乡五个小队的防治田块,百荚残虫量平均0.8头,无防治田是3.7头;防治田的虫食率2.9%,无防治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大豆食心虫防治指标是以三增(增产、增收、增加天敌),三减(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对环境污染)为目的的综合防治的组成部分。对于大豆食心虫来说,虫食率达到多少,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达到什么水平,才必须预报准备防治呢?因此,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指标,是结合预报使用的,其实质是预报的防治指标。为此,在对大豆食心虫危害产量损失进行研究基础上,结合品质下降经济损失,同时考虑到与预报结合使用,提出了大豆食心虫预报防治指标,通过多年指  相似文献   

5.
万胜印 《植物保护》1979,5(4):29-30
棉花红铃虫是我省棉区的主要害虫,采用常规喷雾法防治初孵幼虫,常年损失仍达10%左右,大发生年则要损失20—30%。为改进红铃虫的防治方法,我们曾分设喷雾(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液)、喷粉(6%六六六粉加混草木灰)、敌敌畏毒土熏蒸(80%敌敌畏1斤加细土50斤)和不施药四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敌敌畏毒土熏蒸,可有效地把红铃虫消灭在产卵  相似文献   

6.
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利用人工合成的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对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数量预测,成虫习性、诱杀防治的试验结果,为大豆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豆食心虫的长期预测邢海敏,孟宪文,张树实,郑秀英,张立新,张忠敏(黑龙江省克山农场161621)长期以来,大豆食心虫的预测预报是采用短期测报方法,以大豆食心虫成虫高峰期来确定防治时期。根据长期预测预报方法,预测当年大豆食心虫发生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意...  相似文献   

8.
大豆食心虫(Leguminicora glycinivorella Mats)是我国东北地区大豆上的重要害虫,发生普遍,虫食率一般在10~20%,严重年份可达30%,不仅产量受到损失,更重要的是降低品质,影响大豆的商品价值。1979~1989年我们在吉林省柳河县进行了利用螟黄赤眼蜂(Trichgramma chilonis)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豆食心虫作为重要害虫在我国大豆主产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白僵菌和赤眼蜂是大豆食心虫的两种重要生物防治手段,如何将二者相结合实现大豆食心虫的可持续防控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从大豆食心虫幼虫僵虫分离、鉴定并筛选到3株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大豆食心虫老熟幼虫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6.21 d,6.39 d和6.87 d。筛选到对螟黄赤眼蜂羽化和寄生害虫卵无明显影响的球孢白僵菌孢子高吸附性助剂0.1%(w/v)淀粉溶液,实现单头蜂带菌量3.56×104个孢子。两年田间试验表明,较单一使用螟黄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携带球孢白僵菌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分别提高了11.80%和8.31%,分别达到了70.44%和64.75%,从而实现了在不明显增加防治成本的基础上,提高防治效率,实现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10.
四种本地赤眼蜂对不同日龄大豆食心虫卵的寄生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是我国大豆生产上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一直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在大豆食心虫的盛发期喷洒农药操作不便,防治效果也不稳定,而且杀伤天敌昆虫,引起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赤眼蜂是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最成功的卵寄生蜂,应用赤眼  相似文献   

11.
利用性诱剂法连续5年对黑河地区大豆食心虫的成虫羽化期进行调查,并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生物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对大豆食心虫进行防控.2013年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效果最好,防控效果达到84.4%.生物防治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控效果相对稳定,可有效降低虫食率,防治效果达到71.28%.因此,在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防控措施,以降低大豆食心虫虫食率,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1 概述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cinivorella(Mats.)]是我国长江以北大豆主产区的重要害虫,它以幼虫蛀荚咬食豆粒,虫食粒率一般年份20%,重时5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产量、质量和出口贸易,因此防治食心虫已成为大豆增产措施之一。大豆食心虫在我国一年一代,只为害大豆和野生大豆,幼虫蛀荚食害豆粒。成熟后脱荚入土结荚越冬,在土中达10个月之久,次  相似文献   

13.
宋德平 《植物保护》1990,16(6):44-44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是我国大豆产区的一种重要害虫。在幼虫防治中,当前主要通过成虫发生期性比预测幼虫发生确定田间防治适期,迅速、准确地鉴别大豆食心虫成虫雌雄,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记载该虫雌雄成虫主要根据体色深浅,翅缓数目、腹部末端形状是否具有产卵管或抱握器和显著的毛束。自1983年以来,作者进一步作了一些观察、研究,发现一些新的特征可供鉴别雌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是大豆商品粮生产基地。大豆食心虫是大豆主要害虫之一,松嫩、松绥平原大豆产区,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严重年份虫食率可高达60~80%,造成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收益和出口任务的完成。多年来,在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由防治幼虫改变为防治成虫,是防治上的重大突破,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延用至今。然而,对大豆食心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生育期,植株各部位均可遭受多种害虫的为害。其中大豆蚜、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笔者结合多年农技推广经验,介绍大豆各生育期害虫综合防治方法。1播种期防治大豆播种期害虫主要有地下害虫和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的越冬虫态。1.1整地、精耕细耙大豆收获后,及时翻耕豆茬地,增加中耕次数,特别是在大豆食心虫化蛹和羽化期,增加铲趟次数,实行多耕多耙,可以破坏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  相似文献   

16.
桃小食心虫在我国温带水果主产区广泛分布,严重威胁水果出口贸易。为明确纯磷化氢熏蒸处理桃小食心虫的可能性,本文系统研究了纯磷化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桃小食心虫的毒力。耐受性分析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各虫态对磷化氢的耐受力有很大差别,1~2龄幼虫耐受性最弱,5龄老熟幼虫耐受性最强。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25℃,0.14~0.70mg/L磷化氢熏蒸5龄老熟幼虫81~199h或15℃,0.28~0.84 mg/L磷化氢熏蒸136~166h,桃小食心虫死亡率可达99%;在25℃和15℃下,试虫达到一定死亡率的气体浓度、时间乘积(CT)关系式分别为k=C0.5 T和k=C0.2 T,说明在本试验所取浓度范围内,处理时间是影响磷化氢对桃小食心虫老熟幼虫毒力作用的主要因素,相同条件下高温比低温更有利于磷化氢熏蒸杀虫。本文首次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纯磷化氢熏蒸桃小食心虫的毒力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纯磷化氢熏蒸技术在水果携带桃小食心虫的检疫处理中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大豆食心虫是辽宁省大豆生育后期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面积187~396万亩,全省平均自然虫食率6.8~22.8%,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由于食心虫的发生和为害年度间差异较大,如何能提前预测当年的虫食率,适时指导大面积的防治,则成为迫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搜集了1981—1990年共10年的全省大豆食心虫测报站、点的观测圃和一般大豆田自然不防治地块的虫食率平均值,和全  相似文献   

18.
性诱技术是应用于果园的一种无公害、绿色防治技术。梨小食心虫是江西省梨产区的一种主要害虫,为了寻求适时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2年,利用性诱剂迷向散发器(即迷向丝)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性诱剂迷向法可使98%以上的梨小食心虫迷失方向,明显减少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减少了被害果,蛀果率只有1.8%,比对照降低了13个百分点,从而增加了梨果产值,同时降低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9.
胡蜂助迁法     
贺建国 《植物保护》1981,7(5):11-11
赤眼蜂能够寄生大豆食心虫卵,而且对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为害有控制作用。但是,哪种赤眼蜂是寄生大豆食心虫卵的优势赤眼蜂种? 试验一:1978年8月16日当吉林省大豆食心虫产卵初期,我们于环城等五个公社的  相似文献   

20.
虫害玉米与豆科作物间作减轻玉米螟为害试验麦蚜与麦株内水分、蔗糖和田问温湿度关系........................……吕仲贤等(5一31) 的初步研究.............……杨益众等(2一2)高粱穗部主要害虫种群数量变动分析…王志明(4一26)麦蚜种群动态的研究.......……张德昌等(2一4)廿肃陇南地区荞麦钩翅蛾的初步观察及防治麦川地卜害虫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初探对策.....................……田耀辉(6一21) .......................……王明魁等(3一12)大豆食心虫性诱剂的应用研究初报小麦穗期病虫害一次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