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12年生杜仲进行人工供水处理,研究土壤水分对皮叶两用杜仲林萌条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供水对新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6~9月份,Ⅰ、Ⅱ、Ⅲ、Ⅳ级供水处理的新枝枝长生长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0.2%、37.1%、77.9%、56.2%,新枝直径生长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2.4%、53.7%、117.9%、83.6%;Ⅲ级供水最有利于萌条的生长,二次分枝数最多(43个/株),平均枝条长度最长(27.3 cm),单株叶片数和叶干质量分别为162个.株-1和16.5 g.株-1;杜仲供水多时,水分并不能被根部全部吸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5~9月份,秦岭南坡杜仲适宜的灌水量为1 050 m3.hm-2.  相似文献   

2.
杜仲皮为杜仲药材的主要产品之一,自古以来杜仲生长周期长.15年以上才伐树剥皮.一次性利用。尽管近年来推广了剥皮再生技术.但杜仲剥皮后存在再生皮生长慢、皮薄等现象.且杜仲幼树皮薄售价低.不利于杜仲的早期利用。针对上述问题.河南洛阳林科所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研制成功高效杜仲树皮愈合生长促进剂—杜皮厚。经过反复试验.杜仲剥皮后以10ppm杜皮厚溶液喷施剥面.当年再生皮厚比对照平均增加76.1%,胸径生长量平均提高41.6%。新梢生长量比对照提高44.7%。纵割树皮后以10ppm杜皮厚喷施割伤树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苹果园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果实品质,以长富2号17年生苹果树为试材(基砧为山定子,中间砧为M26),覆盖条件共设覆黑膜+覆麦草(处理Ⅰ)、覆麦草(处理Ⅱ)、覆玉米秆(处理Ⅲ)、生草(处理Ⅳ)4种处理,以清耕为对照,就不同覆盖条件对苹果园土壤集雨保墒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7月干旱期的各测定日期,处理Ⅰ~Ⅲ这三种覆盖条件下土壤各层的绝对含水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处理Ⅳ和对照;在干旱程度较重的6月中旬,不同覆盖条件下土壤全层(0~60 cm)的绝对含水量比生草处理Ⅳ和对照的提高13.54%~37.77%,其中0~20 cm土层的绝对含水量提高25.25%~55.92%,20~40 cm土层的绝对含水量提高了5.26%~26.13%,40~60 cm土层的绝对含水量提高了7.15%~33.82%,说明集雨保墒效果明显,但处理Ⅰ~Ⅲ这三种覆盖处理间保墒效果的差别不大。处理Ⅰ~Ⅲ的果实单果质量比处理Ⅳ和对照增加6%~10%;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处理Ⅱ与对照接近,其他覆盖处理的均显著低于对照;果实去皮硬度,处理Ⅱ的最大,为10.69 kg·c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  相似文献   

4.
<正>在集约经营管理条件下,杜仲树8a生时胸径可长至13~15cm,此时即可开始第一次剥皮。过去杜仲树采用伐木取皮的方法,致使树株资源紧缺加重。近年来创造了杜仲剥皮后再生技术,在剥皮之后,植株能重新生长出新的树皮,数年之后再行剥皮,做到对杜仲树永续采皮,大大提高了药用杜仲丰产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又称木棉、丝棉皮,其树皮和根皮为名贵中药材,是我国重要的木本药材树种。树体所含杜仲胶(硬橡胶)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国防工业。杜仲树皮的生物量相对是较低的,而且剥皮会影响杜仲的生长,甚至导致全株死亡。所以,如何提高干皮生物量,并使杜仲剥皮采收后使树皮再生,是杜仲商品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剥皮处理对杜仲次生代谢物含量及伤害修复能力的影响,为杜仲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方法】以5年生杜仲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50%、75%、100%剥皮处理,以植株不剥皮为对照,研究116天内杜仲叶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苯丙氨酸解氨酶、绿原酸、总黄酮、京尼平苷酸的含量变化。【结果】不同剥皮处理的杜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剥皮时间均呈先上升后迅速下降并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除21天和36天外,50%、75%剥皮处理间杜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6天时,100%剥皮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对照的1.3倍。不同剥皮处理均使杜仲叶片游离脯氨酸(Fpro)含量增加,其中,100%剥皮处理Fpro含量在86天前显著高于对照,86天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不同剥皮处理的杜仲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随剥皮时间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1天时达到最大值。剥皮处理后,杜仲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增加,21天时达到最大值,50%、75%、100%剥皮处理的杜仲叶片PAL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2.1和2.6倍,21天后不同剥皮处理的PAL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剥皮处理后,杜仲叶片绿原酸含量出现2次显著增加,分别在21天和56天,其中56天时75%剥皮处理的叶片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剥皮处理(P0.05),56天后不同剥皮处理的绿原酸含量均迅速降低。不同剥皮处理杜仲叶片总黄酮含量随剥皮时间显著增加,在21天时达到峰值,50%、75%、100%剥皮处理的叶片总黄酮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2、1.3和1.9倍,41天后不同剥皮处理与对照间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剥皮处理杜仲叶片京尼平苷酸含量与绿原酸含量变化规律相似,京尼平苷酸含量在21天和56天时显著增加,其中又以75%剥皮处理的叶片京尼平苷酸含量增加最为明显,116天时不同剥皮处理的京尼平苷酸含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剥皮处理对杜仲植株有一定程度的伤害,但经过植物多方面的调节,这种伤害能得到修复;75%剥皮量有利于杜仲树体恢复,且可提高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  相似文献   

7.
用盆栽法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对741杨嫩枝扦插苗水分代谢和生长的影响。在中等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条件下,741杨缺乏降低蒸腾、调节自然状态下的水势和降低ψ°π值等功能,因而较严重地抑制了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在低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5%)条件下,741杨表现出降低蒸腾、增加角质层厚度、降低自然状态下的水势和ψ°π值等调节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分胁迫的抑制作用。741杨生长的最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2%~95%,但在25%~35%的低供水条件下仍能生长。  相似文献   

8.
电温床催根处理对摩尔多瓦葡萄扦插苗培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铺设电温床对摩尔多瓦葡萄插条进行催根处理,愈伤组织可在7d形成,11d可生长出新根,与不进行催根处理对比可提早5d和10d。待愈伤组织形成时即行扦插和新根生成后扦插的对比显示,无论采取那种扦插时间,成活率相近,但经催根处理后Ⅰ、Ⅱ级苗比率为78.8%,较对照提高了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白蜡2 a生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苗木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叶绿素含量及细胞质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从控水开始至12 d时,其叶片叶绿素含量从4.797 2 mg·g-1下降到3.693 2 mg·g-1,降低了23%;而相对电导率从39.11%上升到58.31%,上升了49.09%,相对电导率变化较大,但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膜系统未受到较严重损伤;胁迫12 d时叶片干鲜比仅比对照增加了9.73%,干旱致死临界点土壤含水量在5%以下,具有较强抗旱性。维持幼苗正常生长的临界土壤含水量为10%。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生草栽培对于安康市核桃园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影响,解决土壤养分不足、除草成本过高等实际问题,本文以安康市典型的核桃园连续行间种植3 a长柔毛野豌豆为研究对象,以行间自然生草为对照,探讨0~20 cm的土壤养分和水分变化特征,反映人工生草栽培对土壤养分、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生草较自然生草可以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54.52%、37.64%、64.77%和40.29%。此外,通过对核桃园不同时期的土壤养分水分测定分析发现,人工生草栽培较自然生草可以相对稳定保证土壤含水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5-9月均高于自然生草。综合而言,行间人工种植长柔毛野豌豆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水分含量,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在核桃园生产管理中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3.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  刘念 《广东园林》2009,31(4):7-11
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2变型,共计36个分类群,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以形态特征为主结合各个种的分布、生境等特点可将现有的种类分为毛姜花类群、白姜花类群、滇姜花类群、密花姜花类群、红姜花类群、盈江姜花类群等6大类群,以方便识别和开发利用。我国该属植物在植株高矮、花期、花色、花香、花序是否高出叶面、耐热性等方面均具丰富变异。为园林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叶树种播种育苗的出苗率和出苗后的保苗率是针叶树种育苗成败的关键技术,云杉属是针叶树种育苗最难的一个属,兰云杉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良好的种子处理技术,苗木出土后,易遭病菌危害,立枯而陆续死亡。本实验采用了9种种子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5%K2MNO4水溶液浸种15min,再用冷水冲洗3~4遍,在自然冷水吸胀24h,后在室温下堆积催芽,和采用10%巴士消毒液以雾化状态喷雾于堆积的种子上,边喷边翻动,保持均匀;15min后冷水冲洗3~5次,用冷水浸种24h并在室温下堆积催芽处理后,其苗木出苗率和保苗率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数控铣削加工中常见轮廓的精度控制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4种忍冬属植物花粉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长白山4种忍冬属植物长白忍冬(Lonicera ruprechtiana)、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Rupr.)Maxim.)、黄花忍冬(Lonicera chrysantha)、蓝靛果忍冬(Lonicea caerulea L.)的花粉形态结构,并对有关分类学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以18a生种子园采集的杉木花粉为试验对象,在花粉发芽试验中,培养基按不同的蔗糖浓度和pH值进行了9种处理,接种24~36h以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培养基不同,花粉的发芽率高低也不一样,杉木的花粉发芽最佳培养基是蔗糖浓度为20%、pH为5.5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g,且授粉成功率和挂果率均较异花授粉高;随授粉量的增加,落荚率降低,挂果率增高,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