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球虫病和大肠埃希菌病是养兔场中常见病,兔球虫病常发生于温暖多雨季节,对2月龄~4月龄内的幼兔危害严重.兔大肠埃希菌病主要危害1月龄~2月龄内的幼兔,此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当兔感染球虫病后体质衰弱,肠道机能紊乱,导致致病菌大量繁殖,很容易继发大肠埃希菌病,造成混合感染,给养兔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论文总结了兔球虫与大肠埃希菌病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综合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控此病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一)大肠杆菌病1.症状:病原主要为O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主要侵害20日龄与断奶前后的仔兔和幼兔,即1~3月龄多发,而成年兔很少发病。第一胎仔兔和平养兔的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下痢  相似文献   

3.
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通常称为粘液性肠炎,是仔、幼兔发病和死亡率很高的肠道疾病。患兔以胶冻样或水样腹泻为特征。我们先后剖检了40~90日龄的腹泻死亡兔105例,从肝脏、淋巴结、肠道中分离出埃希氏大肠杆菌73株。现将其病原特性等报道如下。一、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特性取病死兔肝、心血、淋巴结、空肠、盲肠内容物,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血琼脂、  相似文献   

4.
家兔大肠埃希氏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特定血清型株感染所引起的,发生于家兔、豚鼠等的肠道传染病,常在家兔群中形成大范围传播,并且可导致感染兔死亡。家兔大肠埃希氏菌病尤其对幼龄兔(4~6周龄幼兔)的影响最为严重,其不但极容易受到感染,而且在感染后常常迅速死亡。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家兔,近年来多次发生大肠埃希氏菌病,为了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与发展,我们对2002年10月的发病家兔进行了病原学检查和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表现发病动物主要表现为腹泻,少食,体温降低或正常,并且多数迅速死亡。大多…  相似文献   

5.
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多发于仔兔和幼兔。致死率很高,以水样腹泻或胶冻样粪便及严重脱水为特征。2013年5月份邢台市南和县某兔场的1~2月龄幼兔发生本病。经诊断与治疗,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有复发,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兔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是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简称 E.coli)某些特定血清型菌株所引起的一种肠道细菌传染病,尤其在幼兔中造成严重的损失,其中以1~4日龄幼兔感染最高,其次是7~15日龄内哺乳幼兔,有关试验结果资料表明:致病性血清型为 O_(23)、O_(35)、O_(86)、O_(13)、O_(26)等。我院实验动物中心家兔繁殖场连续不断发生幼兔腹泻下痢疫病,幼兔繁殖一直较困难,成活率较低,造成本院实验  相似文献   

7.
兔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分离与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兔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分离与血清型鉴定孙善发(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贵阳550004)林凤仙蔡文林(贵阳市传染病医院细菌室我省某实验种兔场,多年来幼兔不断腹泻,排出胶冻样或粘液性粪便,多见1~4日龄和7~15日龄哺育幼兔,常于发病后2~3日死亡,经细...  相似文献   

8.
兔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兔大肠杆菌病又叫黏液性肠炎,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幼兔肠道传染病.通过以往的参考文献[1,2]可知大肠杆菌是引起断奶前后家兔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主要侵害20~70日龄的仔兔和幼兔,成年兔很少发病.其致病机理是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容物中大量增殖,并附着在肠黏膜上,导致肠壁渗透性增强,患兔腹泻脱水.  相似文献   

9.
家兔感染性腹泻病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腹泻是引起家兔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死亡率一般在23—70%,严重者高达90%以上,主要危害4—8周龄幼兔。由于死亡率高,生长发育迟缓和饲料转化率低而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为了探讨和明确腹泻的病因,我们从微生学、病理组织学、血液电解质和化学值等方面进行研究。一、大肠埃希氏菌1.血清型鉴定:从123例病死兔分出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E.coli)的89株。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972年12月—1973年1月,我所动物室供实验用自行繁殖的家兔发生由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O_(49):K_ :H_-菌株引起的幼兔粘液性肠炎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断奶幼兔腹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LEE毒力岛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了解 L EE毒力岛在山东省兔场的流行情况 ,自 2 0 0 0年 2月到 2 0 0 3年 6月从潍坊、曲阜、恒台、烟台、莱芜、泰安等地兔场的断奶前后腹泻和健康兔肠内容物或粪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 ,用 PCR法检测 L EE毒力岛上的 eae A基因。结果发现 ,在 2 0~ 30日龄、30~ 5 5日龄、5 5~ 80日龄的腹泻幼兔中 ,携带 L EE毒力岛的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分别为 0 (0 / 5 )、72 .7%(2 4 / 33)、2 3.5 % (4 / 17) ,而在相同日龄的健康幼兔中检出率为 0 (0 / 2 4 )。从其他肠道致病菌的检出情况来看 ,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检出率极低 ,沙门氏菌在腹泻兔为 9% ,健康兔为 4 .2 % ,魏氏梭菌在健康兔和腹泻兔均为 0。生化试验表明 eae A阳性的大肠杆菌为乳糖发酵试验弱阳性的菌株。结论 eae A阳性的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应是导致上述兔场断奶后幼兔发生腹泻症的主要细菌性病原 ;L EE毒力岛的检测能够作为兔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REPEC)的诊断和流行分子病学调查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兔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幼兔肠道传染病。主要侵害20日龄及断乳前后的仔兔和幼兔,成年兔很少发病。大肠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又经常存在于兔的肠道内,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发病,当兔舍环境卫生条件差时,病原菌大量繁殖,此时常因饲养管理不善或气候环境突变等各种应激因素作用下导致兔肠道菌系紊乱,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引起本病的暴发。2006年5月,本县某村养兔专业户陆某饲养的635只兔中有132只仔幼兔发病,病兔表现拉稀为特征,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陆续出现死亡,后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兔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3.
石淦 《兽医导刊》2011,(Z1):162
家兔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仔兔和幼兔暴发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常以水样腹泻致使严重脱水,而造成家兔死亡。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且易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陷入误区,2011年4月,我市某兔场饲养的520只断奶幼兔陆续出现拉水样稀粪、脱水死亡的现象,笔者经临床诊断并结合实验室细菌学检查对其确诊为大肠杆菌感染,利用药敏试验对其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分泌的毒素引起的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幼兔肠道疾病。笔者从1992—200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共治疗1629例,治愈率93.5%,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幼鹅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重庆市4个县(市)24户的36只病死幼鹅中,分离到31株大肠埃希氏菌,经致病性试验、生化特性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其中24株为致病菌,致病菌分离率为66.7%;致病菌株的生化特性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的生化特性;所有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高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氟哌酸、链霉素、复合磺胺、四环素、万古霉素不敏感,部分菌株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中度敏感,说明大肠埃希氏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的抗药性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6.
<正>兔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主要侵害断乳前后的仔兔、成年兔很少发病。兔魏氏梭菌病也称梭菌性下痢,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以消化道为主的全身性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8月份,陕西某牛场发生牛魏氏梭菌病,从病死牛肝脏、脾脏分离得到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牛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各年龄牛均易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牛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俗称"牛猝死症"。该病常继发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牛大肠埃希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一种各年龄牛均易感染的急性传染病[1]。该病主要侵害10日龄以内的新生犊牛,特别是1~3日龄的幼  相似文献   

18.
腹泻是家兔常见的症候之一,究其病因可概括为传染性腹泻和非传染性腹泻两大类。虽说腹泻症的症状基本相似,不易区别,但只要掌握好各种腹泻的诊断要点,其实也不难进行鉴别。1 传染性腹泻1.1 大肠杆病菌病原主要是 O 型血清群的埃希氏大肠杆菌。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春秋季多发,40~70日龄的幼兔易感。病兔胃肠内充满气体和液体,腹围增大,剧烈腹泻,排胶冻样粘液,机体严重消瘦、脱水,  相似文献   

19.
肉兔黏液性肠炎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其内毒素引起的一种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危害100 d之内的幼兔,病死率在80%以上.实验室通过病料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来确诊此病,治疗此病可肌肉注射链霉素或口服痢特灵,预防此病在日常饲养时要加强肉兔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以及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20.
本市郊区某养兔专业户舍饲笼养塞北兔206只,15日内先后共死亡123只。确诊为仔兔埃希氏大肠杆菌和穿孔艾美耳球虫混合感染,报告如下。一、发病经过与临床症状该养兔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