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仔猪感染猪等孢球虫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应用纯种猪等孢球虫孢子化卵囊人工感染9头6日龄仔猪,分别检测了感染前1d和感染后1、3、6、9、11d (DPI) 外周血中CD3+、CD4+、CD8+T细胞。结果显示,DPI 3,CD3+、CD4+T细胞增加,之后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CD8+T细胞在DPI 6增加,DPI 9达峰值(P<0.05)。CD4+/CD8+值在DPI 6下降,DPI 11达到最低点。表明DPI 3感染仔猪的免疫功能有所增强,而DPI 8后仔猪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
山药多糖对PRRSV灭活苗免疫猪抗体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山药多糖对PRRSV灭活苗免疫抗体和猪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选择35日龄断奶仔猪16只,随机分为4组,将山药多糖分别以17.1mg/kg和8.55mg/kg两个剂量和猪PRRSV灭活苗同时注射,于免疫后7,14,24,34,44,54,69,79d采血,ELISA方法检测猪PRRSV抗体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猪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山药多糖可显著提高PRRSV灭活苗免疫猪外周血CD3+和CD8+细胞数量,在免疫34d后,两个剂量的山药多糖均可显著提高PRRSV灭活苗免疫抗体水平。山药多糖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与PRRSV灭活苗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板蓝根多糖对PRRSV弱毒苗免疫抗体和猪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35日龄断奶仔猪16只随机分为4组,将多糖分别以高、低两个剂量和猪PRRSV弱毒苗同时注射,于免疫后不同的时间点采血,ELISA方法检测猪PRRSV抗体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猪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弱毒苗免疫后7d,板蓝根多糖高剂量组即可检测到PRRSV阳性抗体,而其它组在免疫后14d,均可检测到PRRS阳性抗体,板蓝根多糖对PRRS弱毒苗产生抗体的影响是和剂量密切相关的,高剂量能提高抗体水平,低剂量会阻碍PRRSV抗体的产生。板蓝根多糖和PRRS弱毒苗联合使用对猪外周血CD3^+和CD4^+细胞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早期可促进猪外周血CD8^+细胞的增殖。合适剂量的板蓝根多糖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与PRRSV弱毒苗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百球清对仔猪等孢球虫病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百球清(Toltrazuril)对猪等孢球虫病的治疗效果,用15 mg/kg.bw和7.5mg/kg.bw2个剂量的百球清口服治疗感染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的7日龄仔猪,用粪便性状及腹泻持续时间、OPG值及排卵囊持续时间、增重率、死亡率及剖检病变等指标来判定百球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首次给药后第5—6天给药组(Ⅰ、Ⅱ组)仔猪粪便性状全部恢复正常,首次给药后第3—4天Ⅰ、Ⅱ组仔猪粪便卵囊转阴率达100%,仔猪精神、食欲等明显好转,除Ⅰ组死亡1头外,组其余仔猪全部存活。Ⅰ、Ⅱ和Ⅲ组仔猪2周内增重率分别为65.1%、61.9%和34.7%,Ⅰ、Ⅱ组仔猪增重率提高显著(P<0.01)。而感染不给药组(Ⅲ组)仔猪首次给药后1周仍有少量卵囊排出,死亡2头,存活仔猪明显消瘦。表明百球清对仔猪等孢球虫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体内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将P1分子克隆接种普通仔猪,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猪的扁桃体、脾脏、腹股沟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细胞的凋亡情况。猪感染P1后21和35 d的扁桃体、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细胞出现了凋亡。P1可能引起猪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6.
附红细胞体感染后红细胞相关免疫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检测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后红细胞相关免疫因子的功能受影响,用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感染BALB/c小鼠,在第1,3,5,7,9天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红细胞表面CD35和血浆中CD35、CD58和CD59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红细胞表面CD35分子水平逐渐降低;第1,3,5,7,9天后,血浆中CD35、CD58和CD59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第3天血浆CD35、CD58和CD59水平达到高峰。说明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红细胞表面CD35降低,血浆中CD35、CD58和CD59出现升高现象,且高峰均出现在第3天。试验表明,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后红细胞表面CD35、CD58和CD59分子受到破坏,影响了红细胞的免疫功能,进一步可影响到机体的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油菜黑胫病菌的致病分子机理,基于已建立的Leptosphaeria biglobosa突变体库,随机挑选16个突变体,对其致病力进行检测,筛选到12个致病力下降的突变体。并对其中6个致病力显著减弱突变体的菌落生长特性、生长速率、产孢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T1、T3、T4、T7突变体与野生型nm-1菌落形态相比没有明显差异,T9、T11与野生型nm-1相比,菌丝形态致密,没有产孢;T1、T3、T4、T7、T9突变体生长速率比野生型nm-1快,而T11显著低于野生型nm-1;6个突变体的产孢能力与野生型nm-1相比都显著下降;Southern Blot分析其T-DNA插入的拷贝数为单拷贝插入。并通过Hi TAIL-PCR技术扩增了6个突变体的右侧翼序列,经Blast比对分析,初步确定了T-DNA插入Leptosphaeria biglobosa基因组的位置,T-DNA插入的右侧翼序列可能为致病基因的部分序列,为进一步确定油菜黑胫病菌致病基因及其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青蒿、常山等组成复方中药制剂“球宁”,并对其进行超微粉碎加工成微粉制剂。按不同比例添加与饲料中,饲喂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雏鸡,以磺胺喹啉钠为对照,在感染后8d剖杀,检测血浆中红细胞C3b受体(RBC-CR1)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以观察“球宁”及其微粉制剂对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雏鸡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粗粉组(2%)、微粉组(2%)、微粉组(1%)三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比阳性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形成率比阳性对照组有所降低(p<0.01)。说明所试药物能改善红细胞的免疫粘附功能,显著降低血浆中免疫复合物的含量,降低球虫病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探讨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猪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2头30日龄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在猪感染P1后第3,8,17,24,31和40天,采用血常规和单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含量,通过WST法对其增殖活性进行检测.P1感染组的T淋巴细胞数量(绝对数和相对数)整体趋势低于对照组,而两组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没有显著差别.P1感染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感染对猪抗病毒蛋白分子mRNA转录的影响,将P1分子克隆接种30日龄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病毒蛋白分子PKR、2'-5'OAS2、 RNase L和Mx1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KR mRNA转录在接种后8 d和40 d呈上调趋势;而2'-5'OAS2 mRNA在3 d和17 d下调,Mx1 mRNA也在接种后17 d下调;RNaseL mRNA转录水平则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研究揭示P1感染猪后,机体的抗病毒蛋白的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猪附红细胞体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2.4的表型和功能变化,以反映猪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uis,M. suis)对DC成熟分化的影响。通过将DC2.4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M. suis 0.1、1.0、10.0 μL/mL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相应剂量的纯化M. suis;阳性对照组:加入脂多糖,终浓度1 μg/ml。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2.4培养24 h后细胞表面抗原CD80、CD86、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并采用MTT法检测同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DC2.4对T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流式结果表明:M. suis刺激DC2.4后抑制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Ⅱ的表达,表达量均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且对DC2.4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混合淋巴反应中M.suis显著抑制DC2.4对T细胞的激活能力,且阳性对照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本研究证明了M. suis可以抑制DC2.4的分化与成熟,M. suis刺激的DC2.4在免疫反应中发挥负性调节作用,为M. suis的免疫研究提供科研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千里光超微粉对仔猪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为1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90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公母各半的原则,将仔猪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饲喂添加75 mg/kg金霉素和20 mg/kg硫酸粘杆菌素的日粮,Ⅲ、Ⅳ、Ⅴ组分别饲喂添加0.4%、0.8%、1.2%千里光超微粉的日粮。试验期为30天。结果发现,添加千里光超微粉能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降低料肉比,其中添加0.8%的千里光超微粉能显著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肉比(P<0.05),且与Ⅱ组的效果相当(P>0.05);添加千里光超微粉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清GLU、TG、T3、T4、IGF-I含量,降低血清BUN含量,其中添加0.8%的千里光超微粉能显著提高血清T3、IGF-I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BUN含量(P<0.05)。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0.8%的千里光超微粉能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和血清T3、IGF-I含量,显著降低料肉比和血清BUN含量,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猪圆环病毒II型(PCV2)感染对伪狂犬病病毒(PRV)疫苗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检测了PCV2实验感染仔猪血清中PRV疫苗抗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将仔猪随机分成二组,一组仔猪进行PCV2接种和PRV疫苗免疫而作为PCV2组;另一组仔猪不予PCV2接种但进行PRV疫苗免疫而作为对照组。所有仔猪在PCV2接种后14天均进行PRV弱毒疫苗免疫,用间接ELISA检测仔猪血清中病毒特异性抗体;到PCV2接种后14天,PCV2组仔猪全部出现PCV2病毒血症。在PRV疫苗免疫后7天,多数仔猪血清中可检测到疫苗抗体之后疫苗抗体含量逐渐上升,在免疫后14天时对照组疫苗抗体水平显著(P<0.05)高于PCV2组,但在免疫后21天时两组之间抗体水平没有差异。研究结果显示:PCV2实验感染仔猪的PRV疫苗抗体产生出现延迟,表明PCV2感染可抑制PRV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嵌合猪圆环病毒(PCV1-2)对仔猪的致病性与免疫原性,检测了健康普通仔猪接种PCV1-2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清与组织中的病毒含量及血清学变化。结果显示,仔猪接种PCV1-2后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未受影响,未出现可见的临床症状和大体病理变化,仅部分出现轻微的组织病理变化。血清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蛋白抗体在接种后第14天出现阳转,第28天时抗体阳性率达到100%,表明PCV1-2诱发仔猪快速产生了针对PCV2 ORF2蛋白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反应。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血清中PCV1-2 DNA含量在接种后逐渐上升,第28天时达到最高,之后迅速下降;第35天宰杀时组织中病毒含量以肺门淋巴结中最高,心脏中最低;而常规PCR难以检出血清和组织中的PCV1-2 DNA,表明PCV1-2接种后只引起仔猪的轻微感染。研究数据表明,PCV1-2对仔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致病性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5.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BALB/c小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现阶段延边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的致病性。本试验以注射地塞米松和摘除脾脏的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以腹腔注射方式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通过临床症状观察、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及PCR方法对BALB/c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情况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血液常规检测。结果表明:注射地塞米松组、摘除脾脏组和正常感染组BALB/c小鼠在感染后8~10天相继达到高峰,正常感染组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24天猪附红细胞体消失,注射地塞米松组在感染后第32天消失,而摘除脾脏组在试验结束时仍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经血液常规检测,各组BALB/c小鼠在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红细胞比容显著下降(P<0.01)。本试验证实猪附红细胞体对低免疫力的BALB/c小鼠具有一定感染性,并表现出典型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光皮树不同无性系开花期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光皮树不同无性系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开花期的不同光皮树无性系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G-2、G-3、G-8、G-9的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G-5、G-6、G-7、G-10、G-11、G-13、G-14、G-15的P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12个无性系的Pn日均值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G-6、G-7、G-8,日平均光合速率值最高,第二类为G-2、G-3、G-9、G-10、G-11、G-13、G-14、G-15,日平均光合速率中等,第三类为G-5,日平均光合速率最低。(2) G-5、G-14、G-15为低耗水型无性系,G-13为中等耗水型无性系,G-2、G-3、G-6、G-7、G-8、G-9、G-10、G-11为高耗水型无性系。(3) G-8、G-14、G-15为高水分利用效率型,G-6、G-7、G-11、G-13为中等水分利用效率型,G-2、G-3、G-5、G-9、G-10为低水分利用效率型。水分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波动性,G-5、G-6、G-7、G-8、G-15为波动型无性系;G-9、G-10、G-11、G-13、G-14为稳定型无性系;G-2、G-3为超稳定型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对河北省某规模化猪场病死猪进行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通过采取病料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病原分离培养,初步怀疑为链球菌。对纯化的分离细菌进行动物试验、生化试验,确定该病原菌为链球菌。分离菌经过液体增菌后,提取细菌基因组DNA,用荚膜多糖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出与设计大小相符条带,将PCR产物送至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分析,确定为该菌株为猪链球菌2型。  相似文献   

18.
李龙  肖让  张永玲 《作物杂志》2022,38(5):111-31
为完善甘肃省张掖市制种玉米施肥体系,探究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氮、磷和钾肥利用率的提升效果及其对制种玉米生长与产量的调控效应,明确氮磷钾配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制种玉米为供试作物,地表滴灌为供水方式,设置配方缺氮(T1)、配方缺磷(T2)、配方缺钾(T3)、氮磷钾配方施肥(T4)、常规缺氮(T5)、常规缺磷(T6)、常规缺钾(T7)、常规施肥(T8)和不施肥(T9)9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T4与T8处理产量分别为7158.9和6638.9kg/hm2,显著高于相应的缺素施肥处理;T4处理水分利用率较T8处理提高7.33%(P<0.01),N、P、K化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9%、67.3%和70.2%(P<0.05),经济效益提高9.94%,土壤养分综合指数提高20.00%。氮磷钾配方施肥能显著促进作物生长,释放高产潜力,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为推荐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