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1 温度过高。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棚温高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配合调节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 2 通风不良。菇棚内通气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0.1%以上),易闷死菇蕾,再遇高温死菇更为严重。要结合天气情况,注意通风换气,每天2~3  相似文献   

2.
一、温度过高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棚温高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配合调节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二、通风不良菇棚内通气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0.1%以上),易闷死菇蕾,再遇高温死菇更为严重。要结合天气情况,注意通风换气,每天2~3次.气温高应在早晚或夜间进行。  相似文献   

3.
现将双孢菇死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温度过高 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配合调节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  相似文献   

4.
1.温度过高 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  相似文献   

5.
在双孢菇的种植过程中,常常出现死菇现象。根据近几年的推广经验,总结如下几点。1.温度过高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致使菇床水分蒸发和菇体代谢加快,水分及营养供应不上,再加上通气不良易造成死菇。防治:在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  相似文献   

6.
<正> 1 持续高温。在出菇前期,菇棚温度达到20℃以上,致使菇床水分蒸发和菇体新陈代谢加快,水分及营养供应不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可导致小菇蕾因缺乏营养和水分而枯萎死亡。 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加强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 2 通风不良。菇棚长期通风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大于0.1%),子实体发育的代谢热不能迅速排除,  相似文献   

7.
赵安 《农家致富》2009,(23):37-37
双孢菇死菇原因主要包括:持续高温、通气不良、养分不足、用水不当、菌丝老化、酸碱度不适、出菇过密且部位过高、病虫危害、滥用农药等。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赵安 《当代农业》2009,(23):37-37
双孢菇死菇原因主要包括:持续高温、通气不良、养分不足、用水不当、菌丝老化、酸碱度不适、出菇过密且部位过高、病虫危害、滥用农药等。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出菇期间,姬松茸(巴西蘑菇)经常发生菇蕾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等现象,有时甚至成片或成批死亡,严重影响了姬松茸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姬松茸发生死菇的原因比较复杂,分析死菇的原因,根据生产实践,应采取如下对策。一、死菇原因1.培养料养分不足:培养料中的养分是姬松茸子实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培养料不足,势必影响菇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而导致部分死菇。培养料营养不足主要的因素:一是氮源不足,培养料配方不当;二是铺设培养料偏薄,致使后期营养不足而死菇;三是培养料堆制不符合要求。堆料时没有掌握好稻草的水分,水分过多,通气不良,易造成厌…  相似文献   

10.
1地蕾菇培养料入菇房时湿度过大、对菇房通风太久、覆盖细土过迟、温度较低等易产生地蕾菇。应适量喷水、通风,使菌丝吊在粘土之上、细土之下。2畸形菇通风不顺畅、育菇室CO:含量超过0.3%等,易出现畸形菇。出菇部位过深、在粗土缝间长出的菇易畸形。因此,管理上重点注意菇房的通气、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11.
1栽培场地选择及菇棚构筑1.1栽培场地选择菇场选择在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又近水源且交通便利的地方,以土壤偏酸性、富含腐殖质、保水性和透气性好的地块为佳。1.2菇棚构筑1)选择菇棚地址:菇棚地点应坐北朝南,附近有足够的堆料场地和充足卫生的水源供应的地块,并在上游和上风向没有废气废水污染。2)菇棚规划设计:菇棚一般不宜过大,太大操作不便,通风不良和二次发酵增温难,  相似文献   

12.
一、死菇 主要原因有:①出菇密度大,营养供应不足.②高温高湿,二氧化碳积累过量,幼菇缺氧窒死.③机械损伤.④培养基过干,覆土含水量过小.⑤幼菇期或低温季节喷水量过多,导致菇体水肿黄化,溃烂死亡.⑥用药不当,产生药害.⑦秋菇遇寒流侵袭,或春菇棚温上升过快,而料温上升缓慢,造成温差过大,导致死菇.⑧秋末温度过高,春菇气温回升过快,此时温度适合菌丝体生长,使小菇因养分供应不足而成片死亡.⑨严冬棚温长时间在冰点以下,造成冻害而成片死亡.⑩病原微生物侵染和虫害.  相似文献   

13.
<正> 食用菌生产中,除不断扩建新菇棚作为栽培场所外,每年都要延用原有的老菇棚,由于老菇棚在以前的生产中或轻或重地发生过某些病虫害,因此,应针对原有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 1 基本未发生问题的老菇棚 应先将废料及其覆土材料清除,重新覆膜,按每100平方米面积2公斤多菌灵、4公斤甲醛配制100公斤  相似文献   

14.
花菇是香菇中的珍品,它是香菇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刺激而产生的,自然发生率为4%~5%。1 菇棚建造 选择向阳、通风、地势平坦、土壤干燥、进出料方便处,按东西向建菇棚。菇棚长6米,宽2.60米,高2.40米;菇棚两端和中间用砖砌3堵墙,墙上端呈弧形,中间留2米高、0.60米宽的门.两端门上方各留1个边长12厘米的方形排气孔。用竹竿作层架,每层8根,层距33厘米,共6层,可放500个菌袋,架上覆盖宽幅薄膜。2 栽培时间 花菇最佳栽培接种时间为8月中下旬,此时日均气温26~28℃,可满足香菇对温度的要求。菌丝经过60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我国首次对半地下菇棚堆袋栽培滑菇的研究进行了报导。通过试验研究,探索出在半地下菇棚用堆袋栽培滑菇的技术。结果表明:该法栽培滑菇不仅不须建菇房,投资少,而且比菇房用瓶栽和箱栽等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菇质好,产量高,生物效率为75-119.9%。具有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一、草菇死菇原因1.菇房通风与保湿不协调。草菇是好气性真菌,需大量水分,通风过多易缺水死亡。通风不足易造成二氧化碳过多而缺氧死亡。2.菇房温度骤变。南方栽培草菇大部分用泡沫菇房,对恒温恒湿起重要作用。但若受台风袭击时没能及时关闭门窗,或遭冻害时没有及时加温,或遇持续高温时没能及早通风降温,或喷洒在地板上的井水过多,降温太快,小菇承受不了温度骤变而成批死掉。  相似文献   

17.
正双孢菇在出菇阶段,由于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菇床上经常发生部分小菇蕾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严重时床面的小菇蕾成批死亡,造成产菇量和经济效益的严重损失。一、死菇的原因1.持续高温在菇蕾形成到采收这一段时间,棚温不能超过20℃,料温不能超过18℃,否则将会大量死菇。这是因为双孢菇菌丝体都是相通的"管子",在温度较低时(16℃上下),菌丝体扭结,形成菌蕾,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借菌丝体中原生质的流动集  相似文献   

18.
<正> 在草菇生产过程中,经常见到成片的小菇萎蔫死亡,造成经济损失。现把多年来死菇原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一、通气不畅草菇是高温型好气性真菌,生长发育过程需要足够的氧气。在栽培过程中为了提高堆温,有时薄膜覆盖时间过长,使料堆中的二氧化碳过多而导致缺氧,小菇因通气不良,排气不畅,难以正常长大而萎蔫。播种1~4天内,要注意每天通风半小时,随着菌丝量的增大和针头菇的出现,要适当增大通气量。  相似文献   

19.
菇棚处理以往所用菇棚,大多为单坡斜面式简易大棚,或半地下简易棚,低温季节难以利用日光增温,故使得栽培生产进入11月份以后,棚温随气温下降,最低棚温达8℃时,不再出菇,只有等到翌年3月份气温再度回升后,才能重新出菇,这样势必延长了出菇期。将菇棚改建为仿冬暖式或日光增温(冬暖式)式后,可充分利用12月中旬至2月下旬两个多月的低温时间进行出菇,延长了出菇时间。  相似文献   

20.
薛玉霞 《新农业》2011,(11):55-55
冬季气温低,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缓慢,呼吸强度低,出菇量少,但菇肉厚、品质好。菇农应抓住春节期间市场需求量大、冬菇售价高的时机,加强管理,争取多出菇、出好菇,获得较好经济效益。1.提高菇床温度,创造出菇条件冬季寒冷,需要人为调节提高温度。香菇大棚揭去棚上遮盖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需揭开外,其余时间应罩紧;平菇大棚把棚上遮盖物薄薄覆盖;双孢菇大棚在棚上再覆盖一层薄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